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木棚里的那点事儿 [目录] > 第9章

《木棚里的那点事儿》

第9章第9章 ~创业

作者:老槐树下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我把爱车停在我家小洋楼前的水泥地坪场上。朋友,小洋楼里居住我的年迈体弱多病的爹娘,以及我的哥哥嫂嫂侄儿一家。我和他们久别重逢,而他们又视你为我最要好的朋友。他们接待你的热忱甚至远远超越于我。你就象回到了你乡别重逢的故乡,见到了你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那时那刻,我和你一样,内心的激动欢悦之情就连技艺超常的码字之人也无力描述。仿佛间,我载你而来的重任并非重拾我在我故乡的那段传奇的历程,而是只为了那久别重逢时的一瞬间。我的家人将会给你端来我们坳北农村热烫烫的绿茶,以及那种价钱便宜的香烟。

好吧,朋友,你稍作休诉憩,接下来我将会领你去爬一座大山,山名叫金银山。然后是茶子山。还有我卖竹扫帚的地方。一天半的行程。之后我们就要火速返回南雁市了。

结婚后我与菜菜的关系一直都不怎么好。虽然我动过欲与菜菜离婚的念头,但是最后却没有离成。我的不幸的相亲经历以及从来就讨不到女人的青睐的事实,既是我毕生的耻辱,又是我毕生的动力。

跟菜菜结婚之前,我都因为小雨哥哥因为可之老师的播种和鼓吹而误入歧途。相亲接连失败惨遭美女抛弃。声名狼藉。赚钱的真本事更无从谈起。事实上,在我没跟菜菜结婚之前,我从没有动过如何赚钱的念头。家里家外的事,都有爹娘操办。爹娘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爹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我失望至极,只想尽快完成他们的任务:办完我的婚事,就大功告成。然后把家一分,一脚把我从大家庭里踢出去了事。

结婚的时候,家里欠了两万多帐。爹娘就把帐交给我去还。这样,我一下子就感到肩挑着几百斤的重担,压得我直不起腰杆来。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才正式萌生了挣钱的念头。思前想后,决定象后背山坳里的秋老倌一样,去金银山买竹枝回来织竹扫帚再卖出去。我跟爹商量了一下,爹想了一下点了头。他讲我们湾里的秋老倌一生拉扯大五个儿子,娶五个媳妇,没寻过别的门路,全靠织竹扫帚赚钱。那么大的家庭,居然靠织竹扫帚生息繁衍,可见织竹扫帚也不失为一个养家糊口的副业。我咬紧门牙,下定决心去试一试。说干就干了。我跟在爹的屁股后,肩上扛着钎担,脚上穿着皮草鞋,朝十里外的金银山进发。

说起金银山,它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清朝时期,坳北一座山上有个土匪,叫王麻子,远近闻名,是一个打不死、锤不烂的人物――就是把他砍成粒块,扔到四方八面,你唤他,四方八面都答应得,同时这些碎块还能从四方八面移到一个地方合拢起来,他就又复活了。他生有腾云驾雾之术,朝行八百,晚行一千里。他惯以行盗抢劫为生,年长日久,抢来好多金银。这些钱财他放到哪里都不放心,于是请来一个石匠,开土凿石在一个山上埋了十八窖金子。为了使自己永远占有这金子,王麻子故意问石匠:“有哪个知道吗?”石匠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凶狠的王麻子就将石匠杀害了。所以后来当地百姓将山起名为金银山,并还有“大坳对小坳,金银十八窖”的说法。话说王麻子有一个婆娘(老婆),是一个好吃懒做的**,瞒着王麻子在背后招有一个叫雷四宝的野男人。这个雷四宝也是一个无赖,学有法术,本事仅次于王麻子,他可以拿脚做柴烧,无米无菜,可以随便用什么东西变出来。一次,雷四宝趁王麻子不在家又来嫖情,王麻子的老婆讲:“今天是九冇十冇,连柴都冇得烧。”雷四宝淫笑道:“乖乖,咯个不要紧,看我的,你只架个菜锅子。”他到外面转了一圈,捉了两只灶哥子(蝗虫)回来,将自己两只脚放到灶里点火劈里啪啦烧起来,在鼻子上擦了一把鼻涕放在锅里做油,用两只灶哥子做菜,过了一阵子,就烧出一锅油花闪亮,香喷喷的鸡肉,两人饱餐一顿。第二天,王麻子回来了,**便阴阳怪气地对王麻子叙述了饱餐鸡肉的经过。王麻子捏指一算,便咒骂老婆说:“你这个蠢货,你去看家里的两只鸡婆子还在不在?房里木床的两个脚到哪里去了?”这回王麻子的老婆才知道雷四宝的法力,从此,对雷四宝加深了爱慕之心。年长日久,王麻子的老婆喜新厌旧,千方百计想要谋害自己的亲夫。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亲夫用常见的方法是怎么也杀他不死。于是她便挖空心思,采取多种花招,想要套出使其致死的办法。一日,她与王麻子行事,淫相百出,趁王麻子得意之际,便问:“你为什么杀不死咧?”她这娇声娇气的一问,没有警防的王麻子就将自己的绝密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诉了她,“我的房心(心脏)寄放在牛光大帝那里,要把房心七炒七煮……”这回**乐滋滋的如获至宝,待亲夫外出时,忙招来雷四宝,将致死丈夫的办法告诉了他,于是两人合计同谋……加上王麻子当日外出被人打成了重伤,回来一看,房心不见了,便知道自己中计,活不成了,他像饿虎一般,持刀杀死了妻子和雷四宝后,也一命呜呼了。后来有不满他老婆所为的人把他埋葬在金银山上,加上人们敬畏他的法术,怕他死后作怪,便在坟上盖了一座雷子庙。并还流传一句:“**面前莫说真,朋友面前莫说假。”的话。

要到金银山,先要走五里田埂路,再爬五里山路,才能到达。我跟着爹,一路上默不作声。爹跟大山里的人判定了竹枝的价钱后,我就用钎担挑。一担竹枝的价钱也就十多块钱,爹估计能织二十来个扫帚。一个扫帚卖两块到三块,这样,一担竹枝可赚四十多块钱哩。我想到自己终于能赚钱了,一身的劲就来了。百多斤的担子,要翻一座一座的**,要从陡峭的金银山一步一步走下来。山的一边,是万丈深渊,稍有失足,就会粉骨碎身。好险呀!我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居然平安无险地闯了过来。回到家,一屁股坐在地上,只感到卸下重担下来的那一刻比喝蜜还甜。一担竹枝,磨了两脚血泡。

我悄悄地在杂屋里摆开了场子,拉开了架势。爹这个师傅,站在一边,手把手地教导我。原来,织竹扫帚也是很有学问在里面的。竹枝的分枝长得稠密劲棒的,垫在竹扫帚最外层。那些从竹枝上扯下来的小枝枝,则要铺排在竹扫帚的中间。织成的竹扫帚要有立体感,要有一定的坡度。那样才好看,才好使用。我很快就学会了。两天下来,二十来个扫帚终于织成。

既然只要有了竹枝就可以变到钱,我就想方设法去找竹枝。我老丈人家后背的茶子山里,听我老丈人讲,有野竹枝捡。

一大早,我扛着钎担在老丈人的带路下,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来到茶子山了。茶子山并没有茶子,除了一半是树外,另一半则是竹子了。可惜竹子长得并不怎么茂盛。老丈告诉我,在生产队手里时,茶子山的竹子长得又高又大,人站在竹子中间,看不到天哩。后来分田到户,山也就分到户了。由于没人看守,树和竹子长到一定程度就被人砍了。长不成林,可惜啦。老丈一声叹息。老人家七十多岁了,以前他是茶子山的护林人。茶子山的历史是一本厚厚的书,就和他苍桑的人生一样。

老丈养育了十二个儿女,儿孙满堂哇。身体还是出奇的硬朗。背不驼,眼不花,耳不聋。能上山砍柴,可下田犁田。这么一大把年纪了,黄土都埋到脖子上了。按理,应早就坐在家里享清福了。然而,老人家哪里闲得住哩。一天不进山,一天不下地,人就象得病了一样,一点也不舒畅。

那天,我和老人来到了竹林,就开始捡竹枝。那段时间,我做梦都在想竹枝。竹枝滑溜溜的,金黄金黄的,很好看。人们把它当做废物,我把它当做宝物。那些砍竹子的人,抛下了竹技,拿走了竹竿。竹枝倒在竹林里的柴草丛上,一片压着一片,堆成了一个个堆堆。一场大雨过后,雨水就钻进了竹枝的堆堆里。太阳一出,堆堆里的温度就迅速上升。竹枝上的竹叶片儿在高温的发酵作用下纷纷从竹技上脱落下来了,厚厚的竹叶子,把竹枝埋在里面。不经意间,你抓起一块竹枝的根部,向上用力一扬,厚厚的竹叶就迎风一扬,象一群灰色的好看的蝴蝶一齐飞散而去。落在手心里的,则是一块发酵得黄洞洞的滑溜溜的竹枝。行枝张开美丽的翅膀,就象一只欲起飞的小鸟。失去了竹叶,其实这正合我的心意。因为竹枝上留竹叶的话,织出的扫帚就没有人要。因为竹叶夹在竹扫帚里面,总有一天会掉出来的。那会影响到扫地的质量。

由于我不会做缚条,老丈就在竹枝堆堆里挑选了两根既长又壮实的竹枝,尾巴对尾巴,把它们相互缠绕在一条线上,两条行枝就变成一条竹枝了。再将竹枝的一头拧个圈圈,等缚竹枝的时候,只要将竹枝另外一头**这头的圈圈里,用脚踩住圈圈这头,两只手用力一拉,再扭几下,拧出个扣扣,锁住。一捆竹枝就形成了。再用钎担一头捅进去,往肩上一扬,一捆竹枝就落到了肩上。再用钎担挑起另一捆竹枝,移一下肩上的钎担,就可以挑着走了。

一般很少进山的人都不懂得怎样用竹技或者青藤做缚条。就算理论上懂,但在实际操作时就未必做得出来。因为在拧圈圈和锁扣扣这两个环节上,要有相当大的手劲才行。竹枝和青藤的直径越大,手劲就使得越大;直径越小,手劲就使得越小。竹枝和青藤直径越大,承受力就越大;反之,承受力就越小。我学着老丈的方法也做了个缚条,但用力一扯两头,缚条就从中间断开了。后来总算做成了缚条,在缚竹枝的时候,竹枝象长了腿一样,从缚条中间溜出来了。

老丈手把手地诱导我,教我怎样怎样摆放竹枝,怎样怎样摆放缚条。我费了很大的劲才学了点毛皮。要独立操作的话,还要操作N回才能熟练呢。

茶子山的野竹枝分布很散。这里几片,那儿一堆。我和老丈猫着腰,在竹林里四处搜集。竹林里长满了野草和荆棘。荆棘不但拦路,还刺人。我的手背就被荆棘划破了几个口子血流不止。相反,老丈倒是象个猴子,在里面钻来钻去,身上竟然毫发无损。

他搂着一把一把的竹枝,归拢到一堆后,就用缚条缚起来。我却笨手笨脚的,一会儿跌倒了,一会儿被荆棘刺伤了,一会儿找不到路了。两担竹技,大部分是老丈的功劳。

在回家的路上,我走在老丈的后面。细细观看了老丈缚的竹枝,不禁有些吃惊。那家伙,两头对应得崭齐,缚条缚的位置也十分正点。钎担两头捅进去的位置及方向也恰到好处。一担竹枝,一件老土的艺术品,一段漫长的人生。它落在老丈的肩上,一摆一摆的,格外轻松,格外舒坦。落日的霞光拖着老人长长的挑担的身影,淹没在山间的树林里……

我把扫帚捆成一捆,绑在单车后座架上,拖着朝十几里外的集镇出发了。那里的公路全是柏油公路,新修的。单车在上面飞快奔驰,只听到沙沙沙的摩擦声在耳边作响,好象单车的轮胎被路面的沥青粘住了一下。柏油公路两边,有很多预制场,造纸厂,皮革厂,都需要竹扫帚。我不怕吃苦,不急货卖不出去。一边骑单车,一边看路两边。见到预制场就喊:你们这里要不要竹扫帚?碰到造纸厂就问:你们厂要竹扫帚吗?苦心人,天照顾。居然半天就把二十多个扫帚卖光了。有的卖了三块,有的卖了二块五,有的也卖了二块。拿着卖来的几十块钱,我站在单车旁,眼珠鼓得比牛眼珠还大。我把那些几毛几块拾块的票子按尺寸长短铺叠好,长的拾块垫在最下层,毛票则铺在最上层。纸票子叠起来象楼梯一样,既好数又厚实。我把右手食指尖伸到张开的舌子上,抹了一把口水,去数紧抓在左手指间的票子。我一张一张地数着,完了就就地估算起来。直到估算出这一批竹扫帚所花的本钱和我所花的工时都没有超过事先的预算范围,我的脸上这才闪出灿烂的笑容。象捡到了什么金银财宝一样,小心慎重地折好**裤腰间的娘特地为我缝制的小布兜里。还生怕那些票子会因小布兜的松垮而从里面随风飞出,特地用手掌从小布兜的外壳向里压了又压,直到小布兜被压得干硬平实了,我才放心地高高兴兴地一跃身子,骑上单车。踏上回家的路途。单车沙沙沙的摩擦声象一首歌谣在耳边再次唱起。所有的景物都潮水般地从我身后退去。单车的重量仿佛减轻了,我本来疲惫的身躯仿佛又恢复到了来时的样子。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第10章 第二次创业”内容快照:

『第10章 第二次创业』

我和你在我坳北老家农村的旅程在此够一段落。至于何时返回,你在此不必多虑,因为我和你总会在适当的时候时当的时机返回的。现在,我就~载着你,驶~坳北市京珠高速~~,前往南雁市奔向我们故事的主场。幸亏我们没有碰~高~期,京珠高速公路~车~并不拥堵。我的爱车时速达一百四十码,只听到车窗外车~与空气的~擦出的“唰”“刷”~。而车~却相对十分地平稳,并没有产生一点飘浮在空气中的~。我

~~

>> 阅读第10章 第10章 第二次创业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