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二子才德、穷朝极盛、剿灭余孽。(上)
帝浞二子翱与壹,自小同于民众之子,也率先兴修水利、耕种田地,还学文习武。见帝浞下田很不以为然,说:“父亲,做这些事还得劳驾你?你当做更重要的事。也差不了你来担几担土,耕几下地。”帝浞就把当初夏朝如何被启篡位,太康如何失德,相如何残暴等等告诉他们。孩子是听父亲的,他们总认为自己的父亲几乎无所不知,所说总有理的。[正义:下面是新的一代在当时情况下的思想发展,他们没有寒浞具有的禹死启篡、太康失德、相的**这些亲身经历。不是说寒浞没有教育他们,但体验不深。所以私有观念的产生过程在他们身上发展最快。以下自己去理解,不一一指出了。]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翱与壹均勇猛有大才。翱力能荡舟,即置小船于陆地,推舟而行。两人还从父母那儿学得了后羿的箭术。虽不及后羿却也是神箭手。
渐渐地两个孩子大了。长期跟从父亲参加修水利和开井田,学了组织、指挥、规划、指导等。也学了如何带兵打仗,进行军事演习等。此时他们有他们的实践,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就不那么听父亲的话了。他们觉得父亲很能干,自己跟父亲学习也很刻苦、学了不少知识。但一般民众明明远不及自己,也明明不会缺了自己担几担土,挖几下泥,何必自己参加呢?用更多的时间去组织、指挥、规划、指导等,不是更好吗?父母从小就跟他们讲后羿的故事。他们就说,后羿不就是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才被相杀害的吗?所以劳不劳力原本就是无所谓的。后来只要忙,就不参加体力劳动了。过些时间也没有看到有什么不妥,就越来越觉得没有必要了。自此只是应付了事。
如此,凡大禹和帝浞走过的思想历程,他们又走了一遍,而且走到极端。于是赏罚大用,这一手似乎很灵,重罚之下,无人不敢听命,厚赏之下又必有勇夫。他们觉得很简便,干脆,更没有必要身执耒臿以为民先了。说:“舜亲耕,只能教化历山之农,亲渔,教化雷泽之渔民,亲陶,教化河滨之陶工。天下民岂能尽教化之?我用赏罚,民无不从。”旁人们看来,翱与壹很有领导才干。
此时,水利建设正到最最艰苦的时候,海防大堤快二十年了还未建成。百姓疲弊,怨言四起,某些官员又不知体恤,消极怠工不时出现。
官员中尤以孽、习、黑三族为甚,一则以穷凶极恶态度对待百姓,不予体恤,使百姓更觉劳苦。二则又力主水利停工,甚至要把已快完成的海防大堤摧毁。说与大海争地,违背天常,将受天罚。帝浞、恒我、翱与壹,均力主坚持,不得后退。靡也力主在夏族继续兴修水利。
此时翱与壹还能体恤百姓,且赏罚分明,故虽严刑不怨,得厚赏者众服。在翱与壹领导下,工程进展最快。帝浞也大为赞赏,见状将伯明氏之海防大堤托于翱与壹。自己仍四处奔波,指导各地水利与井田,疏河导水,纵横阡陌,未尝宁居。
历时二十年,海防大堤终于完成,大片土地开垦为井田,得以稼穑(se)。各地水利和井田先后完成。不数年,天下大稔。井田皆为沃野,无凶年,国以富强。今山东半岛以北尤甚,五谷丰登,库房充盈,六畜满栏,兼有海渔之利,是为鱼米之乡,村寨连绵,人丁兴旺,似今之江南也。
寒都城墙也大大加高、加厚。四周村寨防御工事也连成体系。在浞河上又修一石桥,名浞河桥,以通东西。
万民更是敬仰帝浞。昔日怨言具息。人称大禹再世,大禹第二,甚至认为功绩过于大禹。翱与壹亦为众推戴。昔日捏造天常,欲罢工程者,为众鄙视。有人开始谴责此类行为,受他们影响的人也站到帝浞一边来了,也开始揭发当时孽、习、黑三族的各种破坏行为。
然孽、习、黑三族敌视成功,不甘失败,暗中竟然准备篡夺。然此时他们已不得人心,阴谋为人告发败露,帝浞大为惊奇。立即清查,才知此三族已抱成一团,且与逃在外的相勾结,试图再次卷土重来。
长期以来,相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人多以为已死。现方知,就藏身斟灌氏。斟寻氏和帝邱原已严厉清查,历二十年,新生贵族与旧夏余孽勾结又把持权柄。此三族和孽、习、黑内外勾结,图谋不轨。
帝浞通告天下,欲伐斟灌、斟寻和帝邱,翱、壹二子跃跃欲试。帝浞令翱伐斟灌,壹伐斟寻,自与恒我伐帝邱。二子问如何处置,帝浞示之以《寒誓》,二子欢欣而去。此时各夷族均屡屡请战,人情振奋,士气高昂。翱为先锋,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开去。而相,作为经多次打击的夏贵族残余,实在不堪一击了。斟灌、斟寻、帝邱均在今河南省,斟灌在太康与杞县之间,靠近山东省。斟寻原夏都,在洛阳和郑州之间。帝邱在今河南濮阳,斟灌以北,亦近山东省。
翱自然最先接敌。相已探之,勉强斟灌氏军出战,阻击于澭水。自己乘机抽身,令斟灌西撤,焚城。双方激战,大战于澭水,斟灌水军岂是强大帝师水军对手,大败,翱覆其舟,迅速进驻斟灌。相却弃斟灌民逃出,奔帝邱。斟灌民流离失散,哭声震天。澭水:黄河支流,汇入济水,在兖州一带,今山东西南。现已湮灭。
翱报告帝浞,帝浞估计相非去帝邱,即去斟寻,即令壹速逼斟寻,以免再次逃脱。恒我赴帝邱北,自己率大队东出,阻断帝邱各处通路。
斟寻虽远,壹迅速到达,灭了斟寻,经搜索,未见相。报告帝浞,帝浞即率军迅速扑帝邱。团团围住,此时壹西来会师,翱亦率师南来。把帝邱围得水泄不通。
帝邱军民无斗志,帝浞轻而易举攻破。下令毋杀无辜。人民告知相住处。恒我、后羿大儿、与帝浞率队一齐杀入。几支矛头对向了相。相强打精神站起,仇视之,口吐二字:“叛逆?”
“谁是叛逆?”寒浞问:“你背叛天下,背叛万民,你才是叛逆,我又如何该称叛逆?”
“篡权者!何不是叛逆?”
“谁是篡权者?你与启才是篡权者。”帝浞道:“自古以来,必于万民有大功德者方得为万民推戴在位,且为万民劳碌。你有何功,你有何德,竟敢自称天子。”
“我有天命,我乃大禹之后。昔日大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我祖大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於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於龙焉?’龙俯耳低尾而逝。岂非天命?!”相道。
帝浞仰天大笑道:“一娘生子,十子不同。你岂敢同大禹比?大禹治水,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无蟹毛。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好洪水,故为万民推戴。你能否?你又有何功德?敢称天子?……”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二子才德、穷朝极盛、剿灭余孽。(下)”内容快照:
『二子才德、穷朝极盛、剿灭余孽。(下)』
第五节:二子才德、穷朝极盛、剿灭余孽。(~)相道:“你也承认我祖大禹有大功德该为尊长,我乃帝胄,岂不也是天命?”帝浞道:“你是大禹后代就该世世为尊长?昔有黄帝、顓顼、帝嚳、尧、舜均有大功德于天~,亦为万民~戴,为尊长。如该世~,早该他们儿孙继位,也轮不到你。帝摯因唐侯德盛而~其义,禅于尧,尧以丹朱不肖不堪继位禅于舜,舜以大禹治~成功禅于禹。昔之尊长之治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