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一座远看象金字塔形,左背后有另一座山陪伴的石山。
这石山连同周围环境都不险峻,不崎岖,所以很适合远在五十多万年前的人类生存。
当然,对那时的人类来说,龙骨山之所以聚集了一大群后来叫做“北京人”的龙骨族群在那儿居住,不仅是因为它山上盛产中药龙骨而出名,更是因为它的山上有一个山洞,夏能遮阳,冬能保暖,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还在人类的这种童年时期,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其他什么事情,都还要依靠天然,没有什么很明显的人工创造。
象房屋,别说是后世住的楼房、瓦房,就连到处都可以就地取材搭建起来的木房、草房,也还没有人想到去造。
这也是怪不着他们的。
这时他们的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还实在是太有限啊。
而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要在前人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有所提高的,不可能完全凭空想象。
这时的北京人,比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他们不再是赤身露体,而是知道用兽皮缝制衣服。
在周口店发现过一种石锥。
那种石锥是迄今为止在周口店所发现的所有石器中最精致的工具,它有用石头砸出的长尖,尾部还有一个拇指窝。
时至今日,很多人对这种石锥无法解释,但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认为,那种石锥很可能是锥皮子的,锥后连起来成衣服。
北京人穿什么样的衣服,它的样子现在还无法估计出来,但有一点肯定是用兽皮做的。
他们究竟怎么样用石锥加工衣服,用什么缝纫衣服呢?
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考古学家发现过一种骨针,但它是到很晚的时候才出现的,科研工作者曾在黑龙江地区发现当地人至今还沿用上万年前古人缝衣服的方法:他们将鹿肉晒干,用石头从鹿肉中砸出来象丝一样的肉筋,但比丝还结实,用这种“肉线”缝制皮革。
不过北京人时代还没有谁想出那么理想的工具,不过他们有了简单的衣服穿在身上,男女之间的特殊、脆弱部位有了“衣服”遮掩,既减少了莽丛和动物的伤害,也减少了男女互相之间的注意,增加了神秘感,提高了男人爱女人,以及女人爱男人的强烈程度,当然,这也减少了男女之间胡来的机会,增强了生育后代的身体质量。
这会儿,我们本书的主人翁湛就穿着一件用兽皮缝制的衣服。
因为这时天气比较好,不需要穿得那么严实,所以他上身什么东西也**,让它光着,只在下身穿了一件短裤似的“裙服”——因为这时没有人工制造的线缝制衣服,只能用麻一样的东西缝制,不是很严实,如果不想在异性面前走光,是不能随便乱坐的。
湛此时在山洞的石壁上刻“画”。
这是族长婧给他布置的任务。
在五十多万年前的原始时代,一族之长的职位是没人任命的,也没有这样的称呼,“族长”这称呼,实际上是后人给一个族群里最有权威,也最受人尊重的人的一种指称。
这样的人在一个族群里当然是属于首领的身份。
不过在当时的母系氏族社会里,一个族群里要有说话最有人听、最能管得了事的人,也完全是出于天然,那就是,她(他)必须是最年长、最有主意、最有办法的,倒不一定就是女性。
因为一个族群里的人,都是同属于一个大家族,有着血缘关系,长辈中女的叫妈妈、祖母(外祖母的称呼是后世才有的,这时不称外祖母,只称祖母)、叫姨妈、姨奶(姨祖母),男的则全叫舅舅、舅爷(舅祖父)。
在龙骨山族群当中,最年长、最有主意、最有办法的人是婧,平常主要由她决定事情,因而她就成了本族群里被后世称为“族长”的人。
湛在山洞的石壁上刻“画”的时候,一个美丽女子的身影在洞外走过,引动得他的心由不得活动起来。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美丽的~子”内容快照:
『美丽的~子』
那个美丽的~子~婵,跟湛是同辈份的人,虽然湛大婵好几岁。人的~有时是很灵~的。开始湛的眼睛并没有瞧向~外,而是瞧着~内的墙壁,可是单靠着眼角的一点儿很微弱的余光,他也知道婵在~外走过。于是他赶快就把目光转向了~外。这一看,自然就完完整整地给他看见了婵。北京人时代,人类虽然是开始~~~了,~~比元谋人时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