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子凡今年是第二次回家。第一次回家是在两个月前,取了几件夏季穿的衣服,一刻不停的回学校了。这次回家已经是高考结束了的时候。母亲正在外屋忙着家务。
“妈,我回来了。”子凡说完进了里屋。父亲正躺在炕上睡着午觉。听到子凡回来了,急忙坐起来。
“考完了,考的怎么样,”一向支持儿子上学的父亲急不可待地问。
“不好,物理考得太差,最好的结果就是上个专科。”子凡惭愧的回答。
“不好,没关系,不好就不好,只要你争气,再复习一年,我听说不复习没有几个能考上好大学的。”望着消瘦的不成人形的子凡,父亲沉默了一会儿,心酸地说。
“我就知道考不上,我早说过不去念了,回家挣点钱,也落个好身子骨儿。”对儿子十分心疼的母亲带着哭腔说;“考不上就算了,考上了又有多大用,不如在家把身体养壮些,省的我操心。”
肖子凡的父亲,母亲都曾经对他比较失望。但是这半年来,听别人说子凡在学校很是用功,像变了个人似的拼命学习,对他的看法早已改变。今天又看到子凡是那样的瘦弱了,知道他是因为学习刻苦受了很大的罪。
晚上,父亲特意在晚市上买了一斤猪肉让子凡妈包顿饺子。等到肖子忠回来后,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父亲首先发言讨论起肖子凡今后的出路。肖子忠是坚决支持父亲的,他真心希望哥哥再复习一年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盼望着哥哥能有了出息,不要和他一样,辛苦的去挣血汗钱。最后,他们终于勉强说服了母亲,让子凡再读一年试试。
肖子凡表态说:“爸爸,妈,弟弟,我一定会争气的。”
他站起身接着说:“明年一定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不再让大家失望。现在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我想好了,从明天起,我跟着弟弟去学织布,争取暑假把学费攒够。”
对于肖子凡的最后一个决定,全家人都是不赞同的,因为他现在是太虚弱了,大家都痛苦的看着他。母亲第一个说:“不行,先在家歇几天,等身体壮实些再说。”
“妈,你就不要管了,我没事的。”肖子凡倔强着。
第二天,天刚亮,肖子凡和弟弟肖子忠就来到了弟弟给人打工的私人纺织工厂。纺织工厂在东灵县比比皆是。这些工厂大多规模不大,主要是生产毛巾、地毯之类的纺织品。
这家工厂厂房很宽阔,大约有十几张织布机,织的是毛毯。只见每台机器前都有一个工人在紧张的操纵着。他们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年龄,透过他们浑身上下罩着的一层绿色绒毛,可以看到他们疲劳的身躯。
其实这种工作并不需要多高的技术,主要是时间占。一个班要连续作业十二个小时。同时这种工作危险性还比较大,需要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多数年轻人在结婚前干上三四年,积攒够结婚的钱,等到结婚后,就另找其它工作了。一般富裕人家的孩子是不干这种工作的。
经过一上午的认真学习,到了下午,肖子凡对这种工作就很是熟练了。征的老板的同意后,肖子凡从明天开始就可以在这里正式打工了。这让兄弟俩乐了好半天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肖子凡的工作虽然说是非常辛苦,但是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他的脸色逐渐红润起来,深陷的眼窝也慢慢凸出,长睫毛的大眼开始发出光亮。因为天气太热,他把原来的长头发早已经剪掉,理成了一个平头。此时的肖子凡正是十九岁,美丽的年华,时时散发出年轻人的朝气和渐趋成熟的男人的阳刚之气。
就在肖子凡在织布厂打工,积攒复读高中学费的日子里,东灵一中传出了特大喜讯。他们班陈学同学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虽说这不是东灵一中的第一个清华生,但毕竟在历史上是少之又少的。东灵一中沸腾了,东灵县又出了一个清华生。学校门口、县城的主要街道,甚至是比较大的村镇,到处挂起了横幅:“热烈祝贺东灵一中陈学同学考入清华大学”。
县电视台在每晚的“教育之声”栏目,做了为期十几天的报道,县长还讲了话。据说,县长还责令东灵一中针对这件事出一本书。书名由县长亲自审定,最后定名为《又见清华》。这可能也算是县长大人的一个小小政绩吧。一时间,街头巷尾陈学考入清华的消息成了人们议论的唯一话题。让自己的孩子只有上学读书才有出路的意识在人们心中变的越来越强烈。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哥,我等你(2)”内容快照:
『哥,我等你(2)』
南贤村得到这消息时已经是第三、四天后。肖子凡的父亲第一时间跑回家,“你知不知道,咱们县又有人考~清华大学了。”~屋就对肖子凡的~亲兴~~地说。“什么青花,青草的,又不是子凡考~了,你高兴个啥?”子凡的~亲没好气的嘟囔着。“我知道不是子凡,但是只~让他继续~,就有机会嘛。”子凡的父亲黯然道。“~就有机会?我看子凡不是那块料。你没看见他刚回来时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