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春。
青龙市湖滨区东郊有条幸福巷,幸福巷东头有幢两层小楼,单门独院,楼上楼下大约200平米。这家人家姓张,楼下住大儿子,楼上住二儿子,大儿子金山在乡下教书,二儿子金水在城里开出租车,两个儿媳妇都不工作,大儿子一儿一女,二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学,老两口和大儿子一起过。
老头子叫张树仁,今年五十岁,身体蛮壮实的,过去在农村做过村办小厂厂长,现在小厂垮了,在家没有事情。老婆子叫曹晓霞,今年四十五岁,中等个儿,眼睛大大的,鼻梁高高的,皮肤白白的,收拾的悄悄呱呱的,一说话就笑。曹晓霞进城没有几年,至今还种着责任田,可是曹晓霞怕人家说她是乡下人,每天都把头梳得光光的,皮鞋擦得亮亮的,脸搽得香香的,手里拿着零食儿,嘴里哼着小曲儿,东家窜到西家,找奶奶媳妇拉家常,她不是说年青时漂亮,就是说过去家里有钱。她张口就说,她年青时上台唱小唱,嘴没张小伙子们就鼓掌。她走到哪里,屁股后面都跟着许多年轻人,夸她漂亮,围着她转,她家有什么事,嘴一张,他们就抢着去干。她说过去逢年过节,人人都巴结她家,送的鸡鱼肉蛋吃不完,有的没**就送人了。满庄子的人都向她家借钱,她说她家有许多银行存折,有老奶奶问她有多少钱,她说存折都在老头子跟前,自己不识多少字,看不懂。孙子铁蛋又黄又瘦,明显营养不良,她说铁蛋专吃螃蟹、龙虾,别的菜都不吃。孙女玉兰、玉花向她要五毛钱卖炸臭干子吃,她说没有零钱,找爷爷要去。张老头子把眼睛一翻,说:“不许吃,那个不卫生!”舍不得掏五毛钱。
曹晓霞三天两头朝乡下跑,晚上带些青菜、萝卜、丝瓜、豆角子回来,他家很少上街买菜。邻居老奶奶问她下乡做什么,她就说下乡种责任田,不是收种季节,她也经常朝乡下跑,邻居老奶奶再问,她就低着头不吭声了。
一天上午曹晓霞在门口和邻居老奶奶闲聊,张老头子过来说:“乡下老太爷打电话过来,说想你了,叫你赶快回去。”曹晓霞红着脸说:“好,我马上就去。”
曹晓霞娘家有个三叔,也经常打电话叫曹晓霞去他哪里玩。曹晓霞说这个三叔比他大五岁,三叔很喜欢她,小时候经常买好东西给她吃,她上小学的时候,叔叔跟她一起来,一起去,谁要是欺负她,叔叔就会和人家拼命。曹晓霞还说,文革动乱的时候,她爸爸妈妈都被造反派拉出去游街批斗,晚上关在牛棚里,晚上不给回家,他一个人胆子小,不敢睡,天天都是三叔去陪她,三叔把她搂在怀里睡。三叔对她比对自己的儿子女儿还好。曹晓霞说三叔收了一件宝贝,一个香炉,是清朝雍正年间制造的,很值钱,三叔儿子女儿都不给,专门送来给了她。
有时曹晓霞不下乡,张老头子还赶着她下乡,曹晓霞不走,张老头子就发脾气。曹晓霞一走,三个小孩子都上学去了,大儿子在乡下教书,平时不回来,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星期六上午回来,星期日下午就走了。二儿子开出租车一天到晚在路上转,中午都不回来。家中就只有张老头子和大儿媳妇小马,二儿媳妇小杨三个人,张老头子把门一关,就在屋里和两个儿媳妇玩。
曹晓霞不管钱,家里的钱都揣在张老头子身上,两个儿子虽然分开来开火,二儿子吃的粮食还由张老头子供应,因为二儿子是农村户口,责任田有他一份。两个儿媳妇虽然都是城市户口,原来都有工作,大儿媳妇小马,原来在供销社上班,后来因为超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开除回家。二儿媳妇小杨原来在织布厂,因为效益不好,工厂关闭下岗了。男人不给钱,两个儿媳妇手头都很紧张,她们知道,张老头子管钱,所以都不喜欢婆婆曹晓霞,喜欢老公公张老头子,曹晓霞一走,张老头子把大门一关,她们两个人就拉着张老头子玩,逗张老头子乐,张老头子一高兴,她们要吃什么,张老头子就掏钱给她们去买。她们想买什么东西,就向张老头子要,张老头子不给,她们就爬到张老头子腿上,到张老头子口袋里去掏。小杨精灵,拿到钱就跑到楼上去了,张老头子摸她一下都不让。小马老实,张老头子和他住在一起,她也没有地方跑,只好低着头,红着脸,随张老头子摆布。
这是什么样人家,邻居们都猜不透。(待续)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窑~儿翠红”内容快照:
『窑~儿翠红』
一天东边周~~家修房子,有个瓦匠是北乡人,他说离曹晓霞家不远,曹晓霞娘婆二家他都~悉,他说:“她家的故事多呢!”中午吃饭的时侯,喝了几杯小酒,瓦匠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大家听了~蛮有意思的。曹晓霞娘家是北乡曹集人,~放前曹家是个大地主,有三百多亩良田,有一个油坊。曹晓霞父亲~曹瑞~,三号个子,刀条子脸,面黄肌瘦,走路一摇三摆的。曹瑞~吃喝~赌样样全,整天正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