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1%的月亮 [目录] > 第6章

《1%的月亮》

第6章第六章

作者:黎君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论证会结束后,邱菊紧锁的眉头就没舒展过。对姬市长兴建古瓷博物馆的要求,她始终采取拖延的对策,不予正式应答,既不答应,也不说放弃。因为正在收尾的安居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画上句号,如果转而投入博物馆工程兴建和藏品收购,二者很难兼顾。经商和战争一样,两面作战有风险。和房地产比起来,这个博物馆的升值潜力不算高。企业正处在关键时刻,为了蝇头小而冒险不值得。

同时,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未解决。市长只提出建全国最大的,但大到何种程度不晓得。而且最大和档次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最大是指占地面积,档次是指藏品价值。前者钱还能够控制,后者就没边了。怎样建才能既有气派,又有档次,自己的资金能否承受得住。她心里没底,又不敢问。怕领导顺杆爬,狮子大张嘴,为了政绩说出个天价来,自己没法下台阶。况且现在赝品多如牛毛,如何保证货真价实,物有所值,她就更没底了。

对她来讲,没底儿的买卖根本就不能干。可不干又能怎么样,市里不会长期容忍她用这种方式抗拒领导意志。虽然自己不是国营企业,不隶属政府。但他们手里有五花八门的权利,动动手指就够你受的,不服管那是白痴。不同意建就是不给领导面子,领导没面子你就休想有面子,你就得倒霉。这就是中国式的真理,这点事儿她倍儿懂。就拿安居房项目来讲,若不是领导关怀,这么大油水的项目怎么会落到她的集团手里。就是现在,按规定政府不验收房子就不能对外预售,可等到竣工验收再卖,她照样得资金链断裂,倾家荡产,所以政府的话她不敢不听。部下们看她老是这么扛着,嘴上不说,心里忐忑不安,都盼望老板尽快做出最终决断,化解眼前的危机。

心里的烦闷无处化解,她约来平时要好的姐妹一起爬莽山。来的是横海造船厂的董事长闻香和民营钢铁集团的大股东吕秀。三个六十来岁的老女人在当地的富人圈里最要好,有事、没事常黏在一起,无话不说。家里的事相互撑腰,企业的项目相互相帮扶,是铁到家的死党。这两位姐妹岁数稍小,又都曾受过菊姐的大恩惠,故尊称她为大姐。

莽山面临大海,有近千米高。站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左边的是闻香家的造船厂,船坞上五艘万吨轮正在建造;右边是吕秀持股的钢铁集团,高炉林立,列车穿梭,厂区足有好几公里;后面是邱菊的安居小区,二百万平米的项目工地上塔吊如林,一片繁忙。三位成功的女士,是何等的风光,但在其背后却是各有各的凄凉。邱菊的老公受伤后变成了虐待狂;闻香丧偶;吕秀老公有了新欢,离婚时留给前妻一半的财产和后半生的寂寞。正因为同病相怜,所以她们才聊得来。

坐在亭子上,一路上沉默寡言的邱菊向妹妹们谈起了自己的顾虑和不安,征询她们的意见,并问其能否找到可用于建馆和购买古瓷的顶尖人才?

二人在和来横海的专家闲谈时,得知姬市长就是位大行家,并且发表过不少专业研究文章,不过用的都是笔名。可能是大领导有意谦虚,所以圈外人并不知晓。再谈到资金支持,二姐妹马上就兴高采烈起来,说冲着大姐的面子,每人拿出二点五亿剩余资金做后盾没问题。

邱菊高兴了,既然姬市长懂古董陶瓷,以自己和他们父子俩的交情,一定会为她把好关的。赝品挡住了,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一半。

在资金上她留了一手,只准备上报两个亿,其余的要作为面子给领导,由市长拍板定夺。自己这样申请,按常规上级顶多翻一倍,将总的盘子定为四个亿,姐妹给留的五个亿绰绰有余,资金问题也迎刃而解。

事情都谈妥了,心也就放下了。三人手拉手下山,冲到商业街去购物。她们的车队风驰电掣,宛如城市亮丽的风景,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新买的东西太多,把保镖们累得手直哆嗦。吃完晚饭,知道她们俩一定会去夜店消磨时光。邱菊讨厌那种地方,就独自回家了。

接到申请报告,姬市长没过几天就来到邱菊集团办公楼。这儿他经常来,对这儿的一切都很熟悉,就像回到在自己的家一样。见邱董事长领着总经理在门口迎接,赶紧下车上前握手。市长人虽精瘦,手却握得很有力,让人感到实在、亲切。两个人太熟悉,年龄也相差不多,个头也般配,肩并肩有说有笑地走在在楼道里,亲密得像是两口子。

在会议室,各位集团副总和分公司经理集体起立鼓掌欢迎,向市长致意,也是向老朋友致敬。领导仿佛也受到感染,招呼大家坐下后高兴地说;“我今天是来给对横海市做出突出贡献的邱菊集团送礼的。”

老板带头鼓掌,表示感谢。

待掌声停止,姬市长拿起一份文件说:“这第一份礼物是古陶瓷博物馆。市委、市政府同意邱菊集团的投资申请,建议总投资十亿元人民币,把这个项目干大,干好”。

邱菊听了脸色一变,但瞬间就恢复了过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其他人听后心里一惊,变得鸦雀无声。虽然心里有抵触,但企业是老板的,他们没资格发言表态,只能用平淡的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生。

按照政府操作的惯例,每让民企做一件蒙受损失的工作,必定随后赏赐一个利润丰厚的项目作为补偿,以表示领导的关怀和公平。果然,姬市长站起身来大声宣布;“第二份礼物是由邱菊集团购买市港务局旧址,从事开发和改造,把它建成横海市的新地标。”

这个决定把邱菊惊得嘴巴张开老大,自己不知去合拢。会场上又响起了经理们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在同一个高度上足足持续了十分钟,才在市长的示意下安静下来。这个礼包给的太大了,超出人们的预期。

港务局旧址坐落在繁华的市中心,是解放前由英国鬼子建造的,它占地二百亩。前门正对市政府大楼,左边是市百货大楼,右边是东风市场。一条街上,商铺、酒楼店铺比比皆是,连绵近四里多路。后门面朝火车站,日夜客流不断,是公认的黄金宝地。

前年港务局搬迁时,围绕这块地的归属。市委各大常委,市府各大市长,各个国企及民营企业之间曾发生过激烈的争夺战。谁能拿下这座地标型建筑,谁就等于种了个摇钱树,谁就是横海市当之无愧的首富。后因利益关系摆不平,结果转让被搁置了下来。

邱菊集团曾计划买下这块地,在上面盖三个按品字排列的高楼,一个是商业大厦,一个是高档写字楼,另一个是五星级的饭店和公寓,项目利润高达三十亿。有了它集团公司能再上一个新台阶,老板就是横海市当之无愧的首富。

送走客人,邱菊的脑子慢慢地冷静了下来,她考虑的不是如何庆祝,而是资金问题。安居工程集团投入了三十个亿,集团本部和所属五星级饭店占用六个亿。账上还有用于工程的收尾款十个亿。市领导一定是通过银行掌握了这个存款数,才提出这样的投资规模。若存款全部投进古陶瓷市场,安居房项目就危险了,弄不好会前功尽弃。

旧港务局项目的诱惑太大了,大到会使年轻人不顾一切。就是到了六十岁的年龄,邱菊也是热血沸腾。但钱已经有了用处,拿什么去投资呢?按她的计算,这个项目最少得三十亿元,用安居工程,酒店和本部去抵押贷款也只能贷到二十五亿,缺口五个亿,再加上安居房的十个亿,缺口共计十五亿。就是闻、吕二姐妹的五个亿拿进来,还差十个亿,这是一场赌博。

车到山前必有路,大家都这么说,但这话是说给光脚的人听的。邱菊已经奋斗了二十年,几十亿的财产,六十岁的年龄,她赌不起,输不起,可赌不赌由不得她。

往前过了这道坎,领导满意,财产翻番;往前过不了坎,倾家荡产。往后退企业没有新项目会经营停滞,队伍难带,员工闹事,只能关门大吉;若领导再凌空刁难,问题会层出不穷,应接不暇。应该如何取舍,只有天知道。

考虑良久,邱菊苦无良策,心里极烦了。下班后又不想回家去面对变态的丈夫,被他掐、被他咬。她驱车来到古萧博物馆,关闭所有的灯,独自吹起古萧,一直吹到天明。馆里的人都远远地站着,没人敢走近或扰乱。

第二天上午,整夜未眠的邱董事长召开最高决策会议--总裁办公会,提出四项动议;一、将古萧博物馆更名古乐器博物馆。二、购置其它古乐器、增加馆藏种类和藏品。三、订制古装。四、增加演出功能,请专业的演员身着古装演奏古乐器,为来宾提供超值服务,以增加客流,平衡收支。动议被全票通过。关于旧港务局的项目,邱菊只字未提,手下的经理们也不敢多问。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第七章(一)”内容快照:

『第七章(一)』

不光邱~头~,方圆的脑袋也快炸了。人的思想、行为随着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升降而变化。刚~~的人大都不会理~有钱人已经家~万贯,为何还~冒着~产的风险去投资。对办企业的人而言,何为个人财富?其实它只指退出生产经营领域,装~个人~包的钱物。至于留在企业的钱,不知道亏损或倒闭时,谁能~它们的新主人。故此,有钱人的再创业~动被不少吃低保的主儿,称之为有病。方老板就有病,

~~

>> 阅读第7章 第七章(一)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