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钟秋建的工作关系还在离此地有30里远的县城里的一所中学,为了调离学校也找了一些关系,今天应该算是临到关头了,他想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到老同学应该是个好兆头吧,因为同学这么多年又见面了毕竟不容易,也算是喜事一桩啊。
他这次是自费参加地区报社举办的特约通讯员培训班结业后回来的。当时正值全国改革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当地以天然林木生产为主的林木经济已经基本难以为继,以自然林生长为主的林木资源经过多年采伐已经面临枯萎状况,相比往年大量的减产也使得很多林场连续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当地各级政府都在研究经济发展如何转型的问题,当然这个阶段也需要把面临的形势尽可能广泛地宣传下去。
据说为了加大乡镇改革的宣传力度,特地由地区报社举办了一期特约通讯员培训班,参加的都是地区所属下面县里各个乡镇的通讯员和预备做宣传工作的人员,结业之后只要找到接收单位就可以把工作关系调到各个乡镇政府机关了。
他之所以能参加这次的通讯员培训班,其实也并非是什么好的机遇,因为以往举办此类培训班是很难让他这样没有门路的人参加上的,很多人都会挤破头找关系去参加的。
而这几年当地经济不景气,很多类似这样的培训项目都取消了,因为政府拿不出钱来报销学费和差旅补助。
可是报社也需要创收啊,什么都不举办那怎么能有奖金发放呢?于是就把参加人员的选拔范围从县委机关人员扩大到全县所有具备干部身份的人,包括教师。费用呢,说是等到政府财政有了钱就可以报销的。可大家都知道机关也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了,到底啥时候能报销也不好说的。
培训费用要2000元,包括了住宿费,但还要吃饭车费啊,还要打点一下培训老师吧?不然花了那么多钱培训几个月到头来什么结果没有那怎么行啊。
当时2000元的培训费让很多人止了步,这对于每月薪水才300多的工作不久的钟秋建来说的确不是一笔小数目,而实际上,钟秋建却暗地明白这也不妨正是一次走出去的机会,于是在很多人退出的情况下,他自费填补上了空出来的名额。
三个月的培训期很快就要到了,这期间钟秋建跟报社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编辑王主任关系处的还不错,王主任答应到时候帮他推荐一下接收单位。
经过王主任的运作,今天就要跟当地政府机关领导见面了。王主任说是要今天来,钟秋建不敢怠慢,头一天晚上就乘车往回赶做些准备,没想到夜里回家却又遇到了老同学杨一靖。
钟秋建先给政府办秘书打了一个电话,有位姓张的女秘书接的电话。钟秋建就告诉这位张秘书地区报社的王主任火车到站时间,因为事先王主任已经给政府主要领导打过招呼,政府领导也做了安排,让张秘书来负责接待这件事,所以张秘书一接到电话就安排车来先接了钟秋建,然后让他一起到车站迎接王主任。
这是钟秋建第一次乘坐当地政府的车,尽管是现在早已看不到的212吉普越野车,但在当时还是刚流行的,这种车很适合山区冬季雪地行驶,雪地里行驶不易出现滑行且较为安全。
身为地区机关党报社的一名主任来到这个小镇还真不是一件小事,从政府机关领导重视的程度就可见一斑:明明政府机关附近就有餐馆可以就餐,为了表示重视,又特意开车到了几里外的铁路地区找个别致的酒店设宴。
参加今晚宴席的除了吕镇长兼林场场长外,还有负责组织的李书记,负责工会的叶**,负责人大的张**,还有就是跟钟秋建一起接站的张秘书,这时候他才发现张秘书原来年纪并不大,应该只有二十三、四岁,刚才坐在车里他只觉得张秘书的香水味很好闻,让他一时有些迷糊,却也没敢仔细看人家长的什么模样。这时候看到正坐在吕场长旁边不断劝酒的张秘书始终笑眯眯的眼神时,就有种浑身特别舒畅的感觉,一时竟有些走神。
钟秋建看到,这桌酒宴一开场,先是吕场长与王主任互敬了一杯之后,大家就开始分别敬酒吃菜了,说的也都是套关系拉近乎的话,好像与今天安排他的事无关。
另外,吕场长明明是镇长,可大家却都不叫吕镇长而叫吕场长。后来钟秋建才明白,当地政府是政企合一体制,林场和地方政府属于一个班子两个机构挂两块牌子。因为林场比较有经济实力,政府财政完全靠林场支撑,所以大家就以场长来称呼主要领导而显得更有身份了。
钟秋建原以为王主任会在酒桌直接跟吕场长讲自己来工作的事,可是,从头到尾酒都快喝完了,也没见他们谈及自己的事。喝酒中间王主任出去小解时钟秋建跟出去陪同伺候,这时两人边方便边听王主任小声交代:放心吧,你的事情没任何问题了,一会儿兴许还会给你解决一个大问题呢!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因酒误事”内容快照:
『因酒误事』
尽管钟秋建赶~点头称~,却在心里纳闷着,什么也没说怎么算~决问题呢?兴许他们~里都~通好了吧。酒宴快~结束了的时候,王~站起来敬一个答~酒,说是感~吕场长的设宴款待,等到大家随着吕场长也站起来把杯中酒喝完之后,王~招呼大家都重新坐~来,然后握着吕场长的~说:秋建我就~给你了,我没有不放心的,你以后有事尽管跟我说,我能帮忙的地方一定会尽~!吕场长的眼睛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