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赤桥梦 [目录] > 第1章

《赤桥梦》

第1章第一章 赤桥村

作者:八戒念经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赤桥村,我国北方地区,南安市一座不知名的小村落,因村子西头的耕地间有座沧桑的石拱桥,这座只有200来户人家的小村落也因此而得名。村里老一辈的人说,这赤桥在明朝年间就存在了,而且一直到抗战时期,解放军还曾在此这赤桥一带打过游击,杀过不少日寇。

现如今,赤桥下原有的河流早已被填平了,只有这赤桥还孤独的屹立在那里。桥身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从原来的赤红色变为黑红,并且在残缺的桥柱和桥身上满是村里村民们的涂鸦。因此,也有人会感慨的说,这赤桥鉴证了几代村民们的成长和兴衰,它记载了许多许多的故事。

陆向飞小的时候就常跟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到赤桥边上玩,在地上随便捡起一块废砖头或是粉笔头,在赤桥上胡乱的写着学校里学到的生字。

有一次陆向飞大过年的被母亲责骂了几句,随后使性子独自跑到了赤桥边上坐着发呆。他听到了不远处的村子里,母亲近乎**的哭喊,心里却似乎有一些高兴。毕竟母亲还是在乎自己的,当时年仅10岁的陆向飞这样想着。当然后来父母找到他时,先是把他哄回来家,然后母亲抄起一根鸡毛掸子朝他屁股上就打,打了两下,母亲却忍不住哭出了声,他却傻傻的笑了,当然是在心里笑的。这是陆向飞儿童时期关于赤桥印象最深刻的的一次记忆。

十岁以后的陆向飞,是家里的独子,这在当时的村子里是并不多见的。他的同学家里多数都是有几个孩子。男尊女卑、养儿防老的观念,使得不少村民家里甚至都是三、四个孩子,即便是第一胎是男孩子的,也想着再要一个孩子。

长大后当陆向飞跟他城市里的朋友说起家乡的故事时,别人总喜欢问他,为什么赤桥村子里的人家都是两个以上的孩子。陆向飞便很坦率的说,

“一个孩子怕养不活,万一死了,家里就没孩子,没有给老人送终的人了。”

然后他看到城市里的朋友都惊讶的合不拢嘴来,他们好像都不敢相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居然还有思想这么落后的村民。

“农村人的观点简直不可思议,看来还是你父母思想开明啊,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老板啊。”

陆向飞记得一个朋友曾这样恭维道,原因是他听说赤桥村几乎都是好几个孩子,而陆向飞却是只身一人时,进行了这样的对比分析。

“没有,呵呵,我父母也都是农民出身,我有个哥哥,在我十岁那年死掉了,我变成了家里头唯一的一个孩子。那时家里欠了很多钱,实在过不下去,父母才到城里做生意的。”

陆向飞淡淡的回答那位城里朋友的话,然后那朋友也只好尴尬的笑了笑。

陆向飞的哥哥叫陆向虎,比他大3岁。陆向飞对于哥哥仅残存的印象很少。他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有天下午要放学的时候,陆向虎带着几个人在学校的操场教训了经常欺负弟弟的2个高年级学生。黄昏的日光将哥哥陆向虎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陆向飞记得当时哥哥消瘦的身子,脚上踏着一双破旧的布鞋,一脚踢在其中一人的肚子上,那人痛苦的哭着,然后蹲坐在地上,好久都没能站起来。

从此,陆向飞借着哥哥的光,也在学校里威名远扬了,再没有人敢欺负他。一直到他哥哥不在了,有些高年级的学生从陆向飞的身上,似乎还能看到了陆向虎的身影。于是,他们识趣的自己躲开了。

陆向飞到现在都不知道哥哥得的是什么病,只知道当时父母带着哥哥到了县城的医院,住了10多天。陆向飞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家,每天盼着哥哥和父母回来。有天早上,爷爷应该是红着眼睛,带上陆向飞搭着邻居的农用车进了城里,来到医院看望哥哥。陆向飞没看到哥哥,只看到母亲跪在医院长长的走廊上,无助的哭喊。那凄厉的哭喊声他后来一个人躲在赤桥边时,也曾听到过,他当时一定是觉得那声音很熟悉,像是在召唤远方的哥哥醒来。他顺着月光,捡起一块砖头,歪歪扭扭的在桥身刻下了陆向虎三个字。然后,陆向飞便靠着赤桥静静的听啊,听啊,像一个音乐家在欣赏一首韵味十足名曲,直到他模模糊糊的睡着,直到后来被父母找到。

陆向飞的哥哥陆向虎在住院的时候,他的父母卖了家里的三亩农地,卖了家里的几头猪,还有原本答应给他买的滑轮鞋也没有兑现。不过,他知道那钱是花在了哥哥身上,也就自然没有怨言了。他希望哥哥能穿上他的滑轮鞋,因为他印象中哥哥总是蹬着那是破旧的布鞋。

但即便这样,钱还是不够,哥哥陆向虎最终还是死了。

哥哥死后,陆向飞的父母没过多久,便去了鹿鸣县城打工挣钱。听爷爷说父母借了村里人好多钱,不出去打工便不能还债,一辈子抬不起头来的。于是,陆向飞有好几年的时间里,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住了,父母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有时候是几个月。他记得母亲说过,路费太贵了。

上了高中以后,陆向飞到县城念的是住宿学校。他每周末休息时,便到父母经营的门市房里面去,三口人才能住在一起。赤桥村的爷爷奶奶则住到了陆向虎的四叔家。

陆向飞上高中的时候,父母在县城经营钢材生意,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这期间他们还清了村民们的借款,还为陆向虎攒了一大笔钱,要供他上大学。

“好好念书,才有本事,将来上大学,到城里边做大生意。别在跟你家里那些个朋友瞎胡混了,跟他们混,迟早混到派出所里头去。”上高中时,父亲经常严厉的教训着陆向飞。

父亲口中所说的朋友,是指村子里和陆向飞一起长大的,跟他称兄道弟的几个人。农村里的孩子,从小就不缺少玩伴,家里的老人经常把同龄的孩子称之为“一茬人”,就像地里的一茬麦子一样。作为庄稼,他们是被一起播种到地里,一起经历风雨成长,最后再一起结出果实的粮食。而作为人,他们是一起光屁股玩泥巴,一起逃学玩桌球,一起打过群架的好兄弟。

不过,现在不用父亲多说了,来到县城上学的陆向飞几乎没有朋友了。村里的那些个他所谓的兄弟,要么学习不好辍学了,要么家里条件不好,念不起寄宿高中,只能在村子附近念一所条件差、学费低的高中。

母亲在陆向飞念初中三年级的时候,也曾跟他父亲商量过几次,要不要陆向飞再继续念高中了。眼看村里同龄的孩子,好多都是念完初中就在家里头种地,或是外出打工挣钱了,回来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而陆向飞作为家里的独子,更应该早日成家立业。村子里没几个高中毕业的,上过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一定要上,而且要上大学,到国外念大学。”陆向虎的父亲陆明海这样咬着牙说道。

当时陆向飞的哥哥死了之后,他们家又借了外债,最后不得不到县城里打工谋生,曾经一度被当做笑柄在村子里流传,不少村民甚至替陆明海担心,万一陆向飞再有个三长两短,这老两口就要绝后了。

在许多的农村地区,背地里聊一下其他人家的闲话似乎是一种风俗,一些无事可做的村民们整日在大街上乐此不疲,对于某家人的不幸表面上哀声惋惜,背地里却是津津乐道、绘声绘色的聊着。

陆向飞的父亲陆明海,也是一位传统的农民。那些闲言碎语虽然让他很是气愤,但他更多的是无奈,他和妻子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更别谈什么周末了。常年的农村生活习气,让陆明海养成了好面子,爱争口气的性格,他既然没工夫说别人的闲话,因此就只能靠行动来击败对方。

因此,这些刺耳的话传到陆明海的耳朵里时,他就下定了这样的决心,要活出个样子给他们看,要让儿子陆向飞到国外去念大学,挣足了面子然后衣锦还乡。

于是,陆明海像个红了眼的赌徒一样,将所有的希望,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他的小儿子陆向飞的身上。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二章 忍~割爱”内容快照:

『第二章 忍~割爱』

陆向飞后来成了~桥村唯一的一位国外留学生,尽管是自费留学,但他父亲陆明海仍然有着明显的优~感。他~自己经过了多年的隐~和拼搏,终于在最重~的一局将对~ko~,此时陆明海的心情应当是难以言喻的。在儿子陆向飞出国后,陆明海曾回到过老家~桥村一次。他~着西装走在村里的街道~,将整个村子转了个遍,还生怕有些人没见到他,特意在街头驻~到晚~10点多,他确信这么晚了,应该不会再有人愿

~~

>> 阅读第2章 第二章 忍~割爱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