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黄土地的儿女 [目录] > 第10章

《黄土地的儿女》

第10章妈~~世(一)

作者:之由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第五章妈妈的身世

郝男扛着草袋,沿着山坡路,谛听着鸟雀欢歌,穿过这层叠的树林,回到了位于“山肩”处自己家的院子里。

郝男家是一个独立的院落。主要是一孔大窑洞。大窑洞的左侧,不远处有一个不大的土洞,是供放置杂物之用。黄白色的面墙上,因有雨水的侵蚀,留下条条水痕。面墙的四周,生长着藤蔓植物。每到春暖花开季节,各色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好似供人欣赏的一堵花墙!眼下是初秋季节,大都花谢果缀,条条藤蔓上缀满了豆荚荚。只有一条牵牛花藤蔓依然开着鲜艳的花朵,已延伸到天窗上。

大窑洞的门窗是用实木做成,分成三部分。最上面中间是天窗,有两扇对开着。左右两边是斜窗,下面是三个卧窗,也就是横放着的窗户。两扇对开大门。门两边是对称的两个大窗。窗户的窗棂做成各种形式的花型。只可惜窗户上没有玻璃,全是裱糊着郝男叔叔从县城造纸厂带回来的手工毛头纸。不过,为了漂亮、装点门楣,每个窗户上都贴有郝娃亲手剪的红、绿两色窗花。

院子周围是用土坯垒成的低矮院墙,主要是为防止小猪出去。院子比较大,中间有一石磨。靠崖底是鸡窝、猪圈和厕所。整个院子开辟成整齐的菜田。这就是郝男十五年来,一直居住的家。

郝娃姐姐已经浇过菜田。她正围着围裙,匍匐着腰,把昨天摘的绿豆角角铺在地上。旁边的笸箩里面晾着豌豆角角,簸箕里晾着豇豆。趁着好天气,想尽早的晾干。妈妈坐在门前一个小杌子上,专注地给郝男绱鞋。因为他明天要上学,妈妈想给他做一双新鞋。

郝男刚进院子,还没有放下草袋子,就叫了一声:“妈——”

妈妈忙着放下手中的针线,去接草袋子。没等妈妈过来,郝男已经顺手把草袋子放在了墙角。

姐姐也直腰来,瞟了弟弟一眼,“你吃好没有!——吃什么好饭来着……”

还没有问完,就被妈妈的话打断了。妈妈用宽和的语气说:“别老在别人家吃饭,那样不好!”说着在郝男后脑勺亲昵地抚mo着。显然妈妈已经知道,郝男在若兰家吃过饭了。

郝男没回答,伸了伸舌头,诡异地笑着,恭敬地瞻观着妈妈。

妈妈今年四十九岁。沧桑的岁月已把妈妈的头发染成了花白色,再没有以前的漆黑靓丽。妈妈把头梳得顺顺的,收拢在脑后,用个黑色的鎞子卡住,一根簪子穿过,罩在墨绿网兜里。宽隆的脸型,一看就给人以踏实的感觉。苍白的脸色微微泛着点红色,显得淳朴刚毅。两道柳叶眉依然清秀而长,细平而阔。只有额头的横纹和眼角的鱼尾纹积累着生活的艰辛与磨难。一双清朗有神的眼睛,黑白分明,淡定深邃,带着坚毅的气质。双耳戴着一副银白色的圆形耳环,纤巧别致,隐含着女人特有的娇贵。口大唇红,唇不露齿,微笑的嘴角把**拉薄,**整齐带黄的两排牙齿。脖颈修长,可有两道深深的皱痕,彰显不屈的魅力。不肥不瘦的上身穿一件对襟衫,分不清是白底黑点,还是黑底白点,相互点缀着淡雅的小花布满周身。修长的腿上穿一条绛兰**,只是洗得泛起了白色。脚穿一双自做的尖圆口布鞋,深蓝的底色绣有中国古典的工笔画图案。妈妈处处沉着冷静,时时面带笑容。

若不抚摩那一双皱巴巴、老茧特厚的手,不知道的人一定以为妈妈出生在豪富大家,可谓名门闺秀,端庄高雅!可是妈妈只是一位村妇,一位拓跋留村普通的农家妇女!

妈妈出生在公元一九三三年九月一个隆冬的夜里。正值国难当头,外祖父、外祖母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随着漫延的战火,背井离乡,踏上了陌生的流亡之路。他们渡过黄河后,饥寒交迫,生命难保,无奈至极不得已才把她送给了穆兰镇一个姓刘的人家。从此,一家人天涯相隔,音信全无。即便妈妈思亲难过,也只能对河嚎哭!

刘家也不富裕。妈妈在刘家迁就着生活了几年。后来,刘家把妈妈送给了李家,当了比她大十几岁、名叫李顺顺的一个男人的童养媳。所谓童养媳,就是女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嫁给人家当媳妇。虽然公婆家把她当做自己孩子一样养育着,但还未等妈妈完婚时,李顺顺就被迫强征,充当了国军的士兵,离开家乡。后来才知,在淞沪会战中,战死在壕沟里。无奈之下,李家又把妈妈送回了刘家。

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片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一切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解放了和妈妈一样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彻底废除了包办婚姻的恶习。人身得到自由、生命得到保障、生活得到改善。妈妈已过摽梅之年,在乡亲们的撮合下,与父亲结合,这才有了归宿。幸福生活才从天上降到了人间!

但是,对妈妈来说:幸福只是人生的驿站,艰难才是生命的历程!

六十年代兴起的大跃进,仿佛如久旱的大地,突然来了一场猛烈的雷阵雨。虽然地表干燥燠热,枝叶干枯,急需雨露的滋润。但这样猛烈的雷阵雨,好则好矣。可对于刚刚具有生命力的禾苗来说,根嫩茎弱,如何能承受得了暴雨的猛浇急浸!反倒折枝断干,适得其反。又如患了烦躁病的人体,注**过量的兴奋剂,本应静养慢动!反而心未平,肝火起,引发五脏六腑相克相催,高烧不退。致使整个社会陷入了空前绝后的虚妄、**疯乱中!

郝男的父亲应着时代的召唤,怀着满腔的热忱,加入到大炼钢铁的洪流中。他来到了距离家乡几十里路远的张家寨,充当了一名炉前工。浅薄的知识、简陋的设备、落后的工艺、盲目的苦干,导致了在一次冶炼过程中,有几位工人不慎**炉膛里,其中就有郝男的父亲,瞬间,父亲灵魂归天,身躯溶入到滚滚铁水中……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父亲的悄然逝去,什么也没有留下,却给妈妈留下一片乌黑沉重的云彩,却给郝男和姐姐留下永久的伤痛……

妈妈望着一双年幼的儿女,一时茫然无措!刚建立起来的幸福天堂,轰然倒下,满眼洪水滔天,狼奔豕突,前途一片渺茫——

妈妈悲愤得神智错乱,灵魂出窍;伤心得脏腑掏空,精力衰竭;痛苦得叫天天不应,入地地无门。仿佛如一只砍断四肢的灵物,只留下心脏的跳动和头脑的思维,只能对着天呐喊:

为什么死的不是我!为什么要让我忍受这般折磨!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不会让我成为傻子,成为呆子!傻子、呆子不用思考,不用奔波,没有责任,无需负责!

妈妈已经是声嘶力竭,欲哭无泪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自己的生死已经无所谓。他想到死!留下儿女们,自己去寻、去追、去随、去陪烈焰中的夫君!可是儿女是自己身上的骨肉。——他们怎能就和自己一样走上绝路啊!

妈妈感触到乡里乡亲们是一群热心热肠、同甘共苦的好人;感触到拓跋留村一个贫贱相生、相扶相帮、濡沫相济的好村庄。生于斯,是自己和孩子们的幸运!

面对百六阳九、残家败业的局面,妈妈看着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儿子,听着三岁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喊。妈妈虽有千般苦楚,万般伤痛,理智终于克服了昏聩,本能地回生了慈愍之情、存活之愿,一丝活下去的笑容展露在妈妈的脸上。

——不能只为了解脱自己,而使儿女们失去双亲,成为孤儿。没有亲人的孤儿是多么的悲惨!妈妈终于不再呼天抢地,不再自暴自弃,而是以勇敢的姿态直面残酷的现实!

如何活下去?摆在了妈妈的面前!

月朗星稀的夜晚,妈妈拖着哀毁骨立的身躯,一个人来到山墚山顶。清风送着凉意,野雀隐去了踪迹,四周的荒山带着疲倦进入梦里,只有一颗跳动的心,在这山的高峰,格物致知,领悟着天意!

妈妈面对着千年沧桑的老槐树,面对着傲然屹立的“天”字庙宇,静静地思虑,静静地倾述,静静地呼唤,静静地设想……

一个无知无识的村妇,哪有明朝大儒——王阳明的聪明才智,渊博才情,在龙场悟道,得出一个流传千古的结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妈妈只悟道一点: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靠着双手和大脑活下去——

双手和大脑!生存的诺亚方舟既然找到,起航的双桨拨正方向——那就是肩起重任,还儿女们一片蓝色的天!

三十多岁的妈妈如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熬白了头,失去往日的风采。不过妈妈坚心守志,沉默的脊梁多了让人敬重的**。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1章:妈~~世(二)”内容快照:

『妈~~世(二)』

六十年代的华夏大地,如一位弱智的蒙童领着一群更弱智的蒙童突发奇想,断凫续鹤,天真地去改良天地。他们~着“人定胜天”的~号,学着愚公的~神,~着犬儒学派的祖师爷狄奥尼~的~~烂~、担壶荷浆、举锹~钁,一同开向~~梁梁、~~峁峁。他们挥锹就想盘古开天,落钁就愿~娲补漏。可是天没有登~,地却补得稀巴烂。幸喜的是拓跋留村地~荒远、~通闭塞、信息传播得很慢,即便是十二级的飓风也经~的阻隔、~的~变

~~

>> 阅读第11章 妈~~世(二)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