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一年过去了。
他们第一次踏足的沙漠,已经成为亲手开垦出来的良田。那颗孤独的老柳树旁,已经有了无数的伙伴。它们像一队队抵御风沙的战士,傲然挺立起来。他们自己也渐渐褪去了往日的稚气与娇嫩,脸晒黑了,体魄强壮了。所有的变化都看在陈岚岭的眼里,也喜在他的心头。
可他却怎么也想不到,过了年之后。政治气氛莫名其妙的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从每天短暂的广播里,还有永远要迟到两天以上的报纸上,陈岚岭第一次知道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奇奇怪怪的名词。接下来,“大字报”“大标语”“红卫兵”“大串联”“破四旧”“牛鬼蛇神”“走资派”“红五类”“黑五类”……五花八门的名词竟一下子冒出来一大片!
对这些变化,连身为指导员的陈岚岭也看不懂,更不要说这些年轻的战士。所有的动荡和风云似乎都在大城市,对远在塞上的营区,似乎还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可是,陈岚岭还是从这些本就来自大城市的青年身上,感觉到了微妙的变化。陈岚岭敏锐的感到他们年轻的心中正在躁动!
更多的战士急切的期待家中来信……
更多的战士开始认真聆听电线杆上的高音大喇叭……
更多的战士对连队部总是迟到报纸,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休息时的业余时间,他们的歌声、笑声少了,低声的议论多了。
清晨早操时候,他们的口号似乎也少了许多豪气。连出工后的干劲,也似乎没有往日的**。
陈岚岭心头有了隐隐的忧虑。好在连队的骨干们似乎还没有受到很大影响。陈岚岭多少还是欣慰,自己一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相信,不管怎么样,只要连队骨干还在发挥作用,这支队伍就垮不了。
何况,这次运动毕竟发生在城市,主要还是上层建筑领域。对遥远的边疆总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正像连长王奎常常说的,“啥叫革命派?工人好好产生,农民好好种地!别管怎么折腾,人要吃饭穿衣!”师团的各种文件,也都明确要求:建设兵团是半军事化建制,不得介入地方运动。不搞“四大”,不允许搞“串联”。对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相关文件,只做正面学习,不展开讨论。还特别强调要稳定队伍,继续抓好军事训练和产生建设。
可是,今天……
陈岚岭有些迷茫了。
当他突然听到传来的箫声,他的心沉下去了。
萧海鹏突然的吹起箫来。这太反常了!
一年多了,陈岚岭几乎从来没有看见这个小鬼皱过眉头。整天看见他春风满面的,无论是开沟修渠,还是开荒种地;不管是插秧耧苗,还是收割打场,再苦再重的活,他也不会退缩。军事训练,他更加情绪高涨,训练成绩也更外出色。不但枪法好,而且学会了骑马。萧海鹏的手枪、步枪、冲锋枪都是全师的冠军。马技出神入化得到师长的嘉赏,把自己的心爱座骑小白龙都送给了他。
萧海鹏每天都要吹笛子,有时候在宿舍,有时候在操场,也有时候在大渠上,大柳树下。可这一年来,从来没有吹过那只箫。他天天会去很认真的擦拭这支洞箫,擦得极为认真。谁都看得出来,这支箫是他的心爱之物。
平时萧海鹏总是把它插在一个金丝绒的套子里。套子是紫红色的,上面还绣着一支梅花。陈岚岭知道这管洞箫是萧海鹏父亲的东西,那只箫套,却是他父亲萧斌把洞箫送给儿子之后,海鹏的同学亲手做的。萧海鹏告诉陈岚岭,自己从小跟父亲学会了吹笛子和洞箫。母亲就给他买了两支很好的横笛,还有一管洞箫。可海鹏还是喜欢父亲的洞箫。那是一支用湘妃竹做的箫。一般的箫多数是用紫竹、黄竹,或白竹做的,少有用湘妃竹。湘妃竹的洞箫音色更有低沉、悠扬的特点,还有灵敏度和音域也特别好。
只是多数湘妃竹的竹身是黄褐色,上面有暗黑色的,或是白色、红色斑点。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第八回 斑斑滴泪染妃竹”内容快照:
『第八回 斑斑滴泪染妃竹』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岩~里,经常到湘江来戏~玩乐,以致洪~~~,庄稼被~毁,房屋被~塌,老百姓~苦不迭,怨~载道。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恶龙~百姓的消息,饭吃不好,觉~不安,一心想~到南方去帮助百姓除害~难,惩治恶龙。舜帝有~妃子——娥皇和~英,是尧帝的~~儿。她们虽然出~皇家,又~为帝妃,但她们~~尧舜的影响和教诲,并不贪图享乐,而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