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难
我六岁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我父亲带着我和我的母亲,还有我的三个姐姐,从很远的地方一直逃到安徽皖南的一个山沟里,又不知为什么在一个古庙里停歇了下来。
说是古庙,其实当地人把它叫做躲雨亭,又叫歇脚亭,就是村民干活突然遇到暴雨时,用来避雨的亭子,有时出门办事,累了,用来休息的亭子。亭子上面有几片屋瓦,前后共有一个没有门半圆洞,父亲不知道为什么就选择在这里安了家。
父亲脸色苍白,一言不发,遇见人的时候并不看人,于是附近见过我们的村里人就说我父亲受了刺激,精神有点不对。母亲也不大跟人说话。
到了古亭的头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人就挤在这个破亭里面,到了晚上,山风大了起来,我们一家人冷的飕飕发抖,也没有东西挡风。我问爸爸:“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到这里来?”
可是父亲母亲不说话,我们一家人就这样抱着取暖直到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早上被冻醒。到了第二天起早的村民就看见了我们,问我母亲是哪里人,我母亲不说话,村民们的话我们也听不懂,问了半天,两方面没有得到一丝有用的信息。最后村民们示意我母亲跟着他走,我母亲于是牵着我和两个姐姐跟着那个村民走了,只留下我三姐和我父亲两个人。
我和母亲四个人到了一个僻静的小村庄,村民们拿出一堆破衣服给我们,又拿出几块破板给了我们,我母亲点了点头表示感谢,母亲又让我姐姐扛着破板,让我抱着那些破衣服,母亲还没有走的意思,村民一看,知道是要吃的,又回头拿了几个山芋,母亲拿着山芋,才和我们一起回到亭子里。
母亲在山沟里洗了山芋,然后,先分给我和三个姐姐一人一个,留着一个大的给我父亲,父亲接过山芋,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递给母亲,母亲接过去吃了起来。
吃饱了肚子,我高兴得笑了起来,独自子跑到古亭外边的山上玩了起来,山边种了许多辣椒、西红柿、茄子,山芋、玉米,临走的时候我又抓了一兜回古亭,晚上我们将就着挤在木板上,用破衣服盖着,我有滋有味地吃起生玉米来,感觉比前一天感觉暖和多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打发我和三个姐姐出门讨饭,我和三个姐姐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到了附近一个村庄,遇见昨天那个村民,他就说:“你们怎么又来了?我今年山芋种的不多,你去隔壁问问。”他打着手势,我们很快明白了,这天收获不错,村民又给了一堆山芋、玉米,村民有时又逗我姐姐说话,说道:“叫公公才给!”我姐姐,就叫起来:“公公,公公,公公!”
村民把山芋、玉米递给我姐姐,对身后的村民说道:“听口音,好像是温州人,我记得有一年一个破皮匠是温州的,说话和这个相似,搞不懂的是那一对夫妻为什么跑这个山里来,还不说话,肯定受了什么刺激,或者欠债,逃出来了,再要不就是脑子发精神病了。想不通的是这个女人为什么也跟着过来,难道也发了精神病了?可怜几个小孩!”
其中有一个养蜂的人出来说道:“温州哪个地方的人野蛮的很呢,听说一个村跟另一个村还火并,肯定是有了仇家回不去了,不然谁舍得抛舍家业,到这个荒山野岭来,过这样的苦日子?”
又有人说:“说的是有理,可也不一定就是,万一这个男人拐了别人的老婆,才回不去,四处流浪的呢?”
有人怀疑:“那为什么不到大城市里去,比这里好活许多了。”
人家就又反驳:“大城市就好活吗?我们这里穷是穷,可饿不死,进门好歹给她们一点,山深水远的都找的到吃的东西,她们在大城市的话,那城里人家家户户关门闭户,她们到哪里讨得到饭?”
大姐今年十一岁了,比我高出一个头,二姐三姐还小,不大听得懂人家说话,拉着我们几个挨家挨户地讨,有的给谷米,有的给衣服,有的给山芋,我们几个小孩拖着沉甸甸的破烂一次又一次回去,又一次次出去接着讨,就这样几天下来,古亭里面堆满了破凳子、破板、破衣服,晚上我们一家人挤在一起暖和多了。
到了半夜,忽然大雨倾盆,古亭的两个洞门一头进水,一头出水,就像一条小河,在我们身边哗哗的响,我们几乎泡在水里,古亭外面狂风呼啸,我感到无比的恐惧,咬着妈妈的奶,**钻进爸爸妈妈的怀抱,亭子的顶上也被狂风吹坏,大雨砸在姐姐和爸妈身上,眼看古亭就要倒了,我以为我们一家人就要死去,没想雨渐渐小了下来,我们一家人得救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拒绝好意”内容快照:
『拒绝好意』
拒绝好意到了第二天早~,就有许多村民蜂拥赶来,我们被吵醒了,她们询问着,那意思是昨晚你们怎么过的?这个大雨你们冷不冷?你们为什么来这个~里躲起来?家里还有什么人?还有的人顺~又给我们带来玉米、~芋,还有一位大婶,居然背来一小袋大米,~~们就吱吱赞她,这个说:“娥婡家好过,这袋米小意思,我今年粮食还短一点。”那个说:“她家~~~,日子好过,她老子~木匠存款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