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部队里平常看似规律中有条不紊,但说变就变,迅速而突然。闻一泉和刘兵是午觉后被突然叫道团部的,神经线还在睡眠状态,可团长的几句话让他们觉得像炸雷一般。大个子李团长表情严肃地交代了任务。
“你们俩和兄弟部队选中的军官将一起调往前线,因为事情紧急,今晚就得出发。任务主要是配合作战部队的通讯工作,利用你们掌握的娴熟技术,保障指挥命令的通畅。”李团长喝了一口水,眼睛盯着他俩。
“小伙子,有信心吗?”
“有。”
“具体工作等一下邓参谋会详细部署,你们一定要认真准备。”
“是。”
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作为下级只有无条件的服从,后面的一系列的嘱咐和布置,他们都仔细的记录着,生怕遗漏,俩人一方面被突然的变化搞得非常紧张,一方面又为能有机会上前线而无比兴奋。
当邓参谋送他们出门的时候,已是傍晚,因晚上出发,他们俩赶紧回宿舍准备行李,也就是这个空隙,闻一泉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同事。晚饭是李团长亲自招呼的,还特意让食堂师傅加了几盘菜,把他存了几年的一瓶茅台酒拿了出来和闻一泉、刘兵分享。
“该说的我都说了,一切都在酒里了,来,我敬你们一杯,去了前线要为我们团争光,任务完成后,我将亲自接你们回来。”
“保证完成任务.请团长放心。”闻一泉和刘兵很激动,和李团长干了一杯后,放下酒杯,端庄的向李团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晚饭后,两个年轻人来不及和同事告别、立即上了团长的吉普车,瞬间就消失在螺旋般的山间公路里。
车在颠簸中行进着,闻一泉的心此刻反倒平静了许多,这个单薄的年轻人,个子瘦高,因为瘦,眼睛显得特别大。上高中的时候,闻一泉就是班上有名的排骨队的队长。其实瘦的原因不清不楚,他吃面条每次都是三大碗,为这事母亲还特意请了一个当地颇有名气的老中医看过,老中医摸完脉,端详了一下他的脸,不疼不痒地说了一句,这孩子越吃越瘦,消化太快,以后结了婚自然就好了。闻一泉年龄不大却也经历一些坎坷,十八岁没过,他就和千千万万个知青一样,高中毕业上山下乡了。插队来到了离家三百公里之遥的陕北农村,在那里经历了两年的磨练,农民能做的活他都尝试了,但无论怎样干,到了年底还是亏欠工分,倒贴钱不说,还总是挨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不好可以容忍,吃不饱真是难受。他甚至有时产生幻觉,只要能吃饱,就是上门当个农村女婿都一百个愿意,可是,那时又有哪个丈母爹能看上他这个不能干农活的城里知青啊。
命运的中转终于在闻一泉下乡的第二年来临了,经过两年的高考,一直没有放弃自学的他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刻的情景,他躲在知青点的灶房,用井里打上来的整整一桶冷水,劈头浇了下去,彷佛浇下去的不是井水,而是他多年积攒的憋屈,紧接着是他发出内心的一声长长的大吼,一时间泪水和井水在眼前浑浊了。
闻一泉能参军来自父亲的支持,这个拥有四个孩子的父亲渴望着长子能早日变成家里的顶梁柱,当儿子把大学毕业有参军的机会告诉他时,父亲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本身就话少,只讲了一句“去了好好干,部队机会多。”反倒是母亲唠叨了不少,在所有的焦虑中最担心的是部队女孩子少,不知儿子能否顺利找到一个中意的媳妇。
“在想什么呢?”身旁刘兵的问话,打断了闻一泉的回忆。
“没想什么。”
“真没想到,第一次出国连护照都不用办,挺有意思。”
“你什么都清楚,这叫中越自卫反击战,我们去也许是收复失地。”闻一泉故作官腔的语气。
“你说的对,我们去收复失地,收复失地。”说第二个收复失地时,刘兵似乎在自言自语。
刘兵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是个种过包谷割过麦子的地道庄稼人,小伙子虽个子不高,但虎背熊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记得有一次大学暑假,组织爬华山,上山时,许多同学累得喘不过气,纷纷把较重的水壶和饮料都交给他背,甚至一位少爷同学连一桶啤酒也交给了他,那个负重的样子让许多游人以为他是被雇来挑担的农夫。他没有一句话的托辞,硬是将物品扛到了山顶,看到同学们享用水、饮料和啤酒时那种非常爽快的样子,他打心眼里开心。
毕业参军是他自己的决定,没有对父母说太多,只是轻描淡写的讲这是组织分配,要坚决服从。其实在他内心有一个英雄的梦,自小的文化熏陶,他一直认为好男儿应该当兵,当兵才是报效祖国的最佳位置。
吉普车在夜间继续行进着,向着东南的方向,闻一泉和刘兵此时一边各想着心事,一边期待着新的岗位的早日来到。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十)相亲”内容快照:
『(十)相亲』
闻一泉和刘兵走了一个月后,大东和婷婷~修结束了,一回到军营三个老同学立刻聚在一起,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来了。慧慧开始还显得有些腼腆,毕竟她让婷婷~~了她和大东~的那张纸,但后来很快自然起来,因为她明白,感情这种事仅仅是一方~是没有用的,~脆表面~装着没有事,心想走一步,算一步吧。大东在这件事~虽然被动,但他对慧慧的主动也早有~,只是他在婷婷和慧慧~的选择中倾向了前者,不完全是容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