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当兵走的时候没有经过村里的保长,他看我数天不见人,以为我为了躲避兵役逃跑,便派了很多人四处寻找我的下落,并且扬言抓住我就得送到乡里法办。我跑到姐姐家躲了一周以后,由我战友金集山领给我一身军装,我专门穿着新军装回了一趟家。村里的保长知道后,要我家派壮丁的事情才罢了休。后来我得知我们村子里一个父子兵都没有去,就是因为我家穷的没有钱财去讨好保长,就被他们逼的我做了这样的选择。从那之后我们村里所派的壮丁都是由路上抓回来的各地的逃兵顶替的。我当兵的事情,邻居们都说我的选择是对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件事情反到是成就了我的一件好事,如果去了其他的部队没准离家有千里万里远呢?全国上下都在备战,能否有命回来还且暂说。现在好了,当兵的地方离家也就几十公里远,且一个地方的乡党很多,让我也感觉不到孤单。这样的一番经历之后自己一下长了很多,也同样有了更多的担当。到了部队看到了很多不曾见过的东西,也经历了很多不一样的事情,一些人和事让自己的见识不少,比学堂学的东西还要多。在部队不但锻炼了自己,每月还有几块大洋的军饷可以贴补一下家用,给家里多少能减**负担。我入伍的时候军需官游长官就给我定的是二等兵的军衔,半年后晋升一级军阶,所以到了年底我就升为下士班长,个子也长了不少,骨瘦如材的体格也因为几个月的军旅生活变得健壮了许多,不至于像那时刚来营长还以为我有吸大烟的毛病呢!就在这一年的年底,日本已经侵占山西全省,意欲渡过黄河侵入我陕西关中地区,乃至整个西北。
冬季寒冷的风呼呼地吹来,凛冽的风声像黄河滩上纤夫们的号子一样响亮,冷冷的刮着漫天的黄土和枯萎的树枝,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眼看着马上进入最冷的腊月四九天,俗语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冻破石头”气候也将逐渐变的奇冷,黄河河道的水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驻守在黄河渡口一线的部队正在加紧修筑作战的地保、战壕。几个月以来,我军的大炮防御阵地在南头来回拉动,如果天气过冷我们的炮营也会朝着黄河里的冰开上几炮,也许是怕哪天黄河里的冰冻结实了,小日本的辎重部队开过来,那样我们的部队可是要吃很大的亏的。后来又不知道从哪里调来了两个师的兵力也都部署在黄河以西的各个渡口,各团各营都加固了战壕,炮营也都拉上了伪装。全体作战部队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战士们每天都枪不离身,睡觉都得和衣而眠,每天都能听到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声和我军高射机枪的还击声响,我们这里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保卫黄河渡口的第一线阵地,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或者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明天或者下一刻自己是否还活着,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是极大的恐惧和无限的仇恨,也让我感受到人的生命在这样的战争中竟是如此的渺小和不堪一击。
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在我的记忆里不是一个太平年。那年我刚满十八岁,妻子杨氏生了一男孩起名长江,由于生完孩子缺乏营养后患了月子病,那时缺医少药的,不幸病故,过了一年以后孩子也病故了。这一年的后半年河南省发生大旱灾,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全省夏秋两季大部分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飞天蔽日的蝗虫把庄稼吃完了,灾民到处都是。后来听说当时的灾民达五百万人之多,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水旱蝗汤”,袭击全省一百一十个县。灾民吃草根树皮,饿殍遍野。寥寥中原,赤地千里,河南饿死冻死达三百万人之多。没有饿死、冻死的或不想饿死、冻死的都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逃荒之路。当时山西、山东和河南东部部分地区已经沦陷都被日本占领着,几百万的灾民大部分都向陕西湖北等没有沦陷的地区逃亡,以便保全家人的性命。
在此时有河南巩县逃荒至此的尚老五尚老头对我说:公路旁‘老高饭店’处有河南密县逃难的一家四口人姓郭,他家的闺女有十五六岁想在当地找个婆家,然后随女儿落户你看有没有合适的对象就算是帮忙了。我听尚老头说后,心想侄子因江年纪也不小了,何不把这等好事留给咱自己家呢?所以,我就和尚老头一起去了几趟‘老高饭店’,和郭家人协商侄子因江的这桩婚,后来就把这事情给定下来了。议定给他们找个居住的地方,再给二亩地三仟元的生活费用,我就这样给侄子因江找了个媳妇,给他成了个家。
这年由于游拯元军需要到西安上学深造,在他走之前把我调到军需室,主要负责看管全营的服装仓库,当时我们部队的仓库在潼关县城附近的吴村,都是用临时租来的民房存放粮食和被服,所以我收拾了自己的东西来到吴村看管仓库。就在这一年里,一次和战友外出的机会认识了一个女孩,她是一年前从河南逃难来到这里的,她的名字叫高素珍,目前和哥哥一家开了间很小的杂货铺。偶尔闲暇我便出去在杂货铺转转,她家在吴村开的那个小杂货铺子,平时都卖些针线、香烟和生活必须品,离我看管的仓库很近。只有几步路,我经常在那里买东西,偶尔无聊也会去哪里坐坐喝喝茶,就这样一来二去我们就熟识了,她父亲和哥哥每天轮换着挑着货担走街串巷的去做买卖,有时候我也会去店里给她们帮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时候的她很年轻漂亮,而我们的年纪相仿,也有很多共同语言,慢慢地我去她家店里的次数多了,渐渐的感觉自己很喜欢和她呆在一起,我也感觉的到她对我也有好感,我们每次见面总有许多说不完的话,有时候天气很晚了也不舍得回去,有种一天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就是在梦里也经常梦到和她一起说笑打闹。有一天我发现,在我的心里已经装满了她的影子,我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她了。
那个年代爱情是让我们这辈人搞不明白的两个字,更没听说过有关丘比特之箭的爱情传说,如果非要把爱情放在一男一女的身上,那织女和牛郎就确切不过了。在我们乡下,凡是到了讨老婆年纪的年轻人,家里首先要找好媒婆送上好礼,媒婆就会把十里八村待嫁的姑娘给你梳理一遍,若有门当户对的,两家长辈约好见个面,只要两家父母点头同意,然后把两人的生辰八字一合,就可以下聘礼成亲了。等到成完了亲,把新娘子的红盖头一揭开,方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摸样,到时想后悔都来不急了。但也有家里开明一些的,成亲之前还见过面,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若说到感情那根本是谈不上的!与他们那些人相比我就幸运很多,至少我知道我们彼此间都是喜欢对方的,正直青春的我虽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就感觉和她在一起是一件很愉快、很幸福的事情,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一首管道升的诗词它是这样写的:
《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多情;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们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爱,它就是我一直所向往的爱情!既然两人相爱就要在一起,共同守护着这份爱情,所以我做出了一个提亲的决定。
提亲的事我在心里盘算了好些天,也和家里商量过后,买了份好礼打发媒人去提亲了,我就在家里焦急的等待着媒婆的回信,还没等媒婆的脚跨进门,我早就迎了上去,从她的一副气恼的脸,我就知道了事情的结果了。后来从媒婆嘴里得知,她家里人嫌弃我是个穷当兵的没有钱,也有人正好给她介绍了个军官,那军官年纪很大死了老婆,还有一双儿女跟在身边。素珍心里有我,死活不同意嫁给那个军官,可她的家人还是不同意我的提亲,这样的一个结局煎熬着的是两个年轻人相爱的心,我也暗暗地下决心,无论有多么难,不管有多么苦一定要将我们这段爱情,进行到底!那个时候不管我在潼关,还是后来去了西安,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都保持着联系,从来没有间断过书信往来。过了些时日,在素珍的一再坚持之下,最后她家里最终还是拗不过她,才同意了我们的婚事。这也才有了我们几年后一起去宝鸡当工人的事情。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三)我的抗战”内容快照:
『(三)我的抗战』
去西安~学的游军需官临走时候,把栗相辉~官介绍给我认识,并嘱咐他有机会把我关照提拔一~。此年七月份,栗相辉~官~叔父是工兵团的团长,驻地在朝邑县赵渡镇。因为这个关系把栗相辉长官调他团任了军需~。他到任以后,~在自己~边没有一个自己的亲信,工作也不好开展。所以他就想到了我,想把我从炮营调到他~边来帮他。他就专门骑自行车来了一次炮营找郑营长,~我到他~去任军需。未料营长却不肯放人,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