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校园小说 > 屋檐下的女人 [目录] > 第6章

《屋檐下的女人》

第6章寒来暑往,时光在~精打细算中一天天地翻开,又一页页地撕去。

作者:淮上牧歌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东河村位于淮河南岸,是个有着五六百户的村子,这里土质疏松肥沃,村前有条小溪潺潺流过,青砖红瓦,炊烟袅娜,牧笛声声,垂柳婆沙,天高云淡,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婉如一幅风姿绰约的水墨画。然而,昔日的的水乡小村,如同一管洞箫,伴随着朝风幕雨,呜咽在淮水的皱折里。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滚滚的改革浪潮席卷之下,古老的东河村才重又奏起了新的奋进的乐章!板结的泥土复苏了,混沌的村民醒悟了,他们学着小岗人的做法,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他们迎着春风,铆着劲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播种着希望,在金灿灿的秋风里收获着自己金色的梦想。当人们还没来得及思考一下,商品经济像变魔术般地将一个精彩的世界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为了能像城里人那样过上好日子,东河村的青壮劳力告别娇妻爱子和年迈的父母,走向城市,走进了涌动的打工一族。

村里40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子大都出外打工去了,家里只留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小孩,不知是那个有心人送给他们一个别致而时髦的称呼:“留守族”。在“留守族”中,那些留守着的女人们,用自己并不宽大的肩膀撑起了春夏秋冬,用自己柔弱的双手,蘸着淮水把“女”字一笔一笔地写在屋檐下,构成一个平和而温馨的“家”,成为走南闯北的男人们魂牵梦绕的宁静港湾。

在东河村卫生室的门前有一棵大槐树,浓荫华盖,这里是村子的中心,也是人们聚会的场所,平时,村里的人聚在这里打麻将、斗地主、抹纸牌、聊天、看电视。冬天大家聚在一起,围坐在这里朝阳的地方晒太阳,夏天人们聚在这里乘凉。小孩子则围在大人们的身边跳绳、斗鸡、拾研研、捉迷藏。村里放电影、唱大戏、说古书、信件的传递,都是在在这里进行的,无形中,这里成了信息的交汇处,文化的传播中心。成为小村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寒来暑往,时光在女人精打细算中一天天地翻开,又一页页地撕去。转眼到了2004年的秋天,很快就要到春节了,张爱娟一天天的数着日子。这几年,丈夫在外白天晚上没命地干,自己在家勤劳节俭,小日子渐渐的殷实起来,家里也有了存款,丈夫的技术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前不久,大林写信回来告诉爱娟:今年老板给他涨了二次工资,他算了算,年底可结回1万块!他在信中还说到:想当初,刚到深圳时,人家把我们当成盲流,到处受人白眼,工难找,报酬低,公安、保安还经常查我们的身份证、暂住证、就业证,变着法地罚我们的款。记得我们初到深圳的那阵子,在中介市场上,我们在一家中介机构里,一个戴着“二饼(即眼睛)”,看起来很诚实,说话挺温柔的男子把我们拉到一边,给我们每人介绍了一份工作既体面,报酬也很高的职业。当时我们三个非常高兴,没想到深圳的工作这么好找,既轻快不累人,还有不匪的薪水!我们三人当即将身上的钱都拿出来,好不容易凑足1000元的劳务介绍费交给了那个“二饼”。为了消除我们的疑虑,使我们放心,“二饼”给我们开了发票,还给我们留下了联系的电话号码,让我们第二天上午还到这个地方去,他领我们去上班。我们三个激动的一夜没睡觉,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赶了过去,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二饼”出现,眼看天快中了,我到里面向工作人员打听,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没有你要找的“二饼”。我们急了,赶紧拿出发票,那人说:“这不是我们的发票!”我们几个傻了!仁义说:“‘二饼’不是还留有电话号码吗?我们可以打个电话问一下吗!”对!我们赶紧打电话,却听电话的那头传来了“对不起,您拨的号码是空号。”完了!我们三个像**气的皮球,瘫坐在地上。

我们几个翻遍了身上的口袋,还有五拾三块两毛钱。我们每天只吃二袋方便面,晚上蜷宿在路边或者墙角处,还得小心提防坏人和警察。后来实在没钱了,就去捡垃圾!有一次,我看到桥下有一个矿泉水瓶,我欠着脚,伸长膀子去捞,由于几顿没吃饭,心发慌头发晕,脚下一滑,竟一头栽到水里,那污水呛得我喘不过气来,连喝了几口,当时天冷水凉,又加之几顿没吃饭,浑身一点劲也没有,我努力地想往岸边游,两条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我双手拼命地想向上划,但身子却地一点一点地在往下沉……当我醒来时,看到海旺和仁义那焦急、痛苦、挂着泪水的眼睛。他们看到我慢慢地睁开眼睛,呼一声:“大林哥,你终于醒来了!”我们三个**地抱在一起放声痛哭……

爱娟看到这已是泣不成声,她的心像被揪了似的难受!

哭是没有用的,城市是不相信眼泪的!爱娟,当时我怕你担心,所以没有告诉你。当仁义第一个找到一份工作时,我们几个激动的抱在一起痛哭。不久,我和海旺也先后找到了工作。我们曾发誓,一定要好好干!

艰难的时候终于挺过去了,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打工的,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待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从报纸上看到,家乡的政府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有不少和我们一起出来的打工者,他们学了技术挣了钱之后,回到家乡创业造福乡里,并且成了当地的香饽饽。

爱娟,城里确实让人羡慕,那楼高得让人仰着脖子,帽子都戴不住,可城里再好,那不是咱的家!咱的根在农村,那里才是咱的家呀!在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现代化,但那里山青水秀,环境美。城里的人们去公园、广场散步,咱家乡有小桥流水、绿柳人家。像一幅诱人的风光画,让我魂牵梦绕,不能忘怀。再说,现在政府也很重视咱们的“三农”工作,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咱们安徽率先实行种地不再交皇粮国税,收多少都是咱农民自己的,国家还给咱种地的补贴,这是亘古未有过的事!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现在种田都实现了机械化,咱农民再也用不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种人工劳动了。咱得把地种好,把根留住,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政府,对得起咱们的子孙呀!

爱娟,春节回家后,我打算不再出去打工了,就在家乡开个电焊和农机修理厂,既能服务乡邻,又能解决部分剩余劳力,还可不出门就能赚钱当老板!更主要的是咱们夫妻可以天天在一起,免除夫妻长年分居的相思之苦。看到这爱娟破涕为笑,她有点不好意思,脸上像搽了胭脂一样:“这个小冤家,在家时从不知道说一句疼爱的话,到外面混了几年,竟也学着城里人说起了洋腔,尽说些好听的哄我!”她嘴里嗔怪,心里却像喝了蜜一样地甜。她把信**地贴在脸上。她感觉那不是信,是丈夫的那一颗滚汤的心!她记得,那是结婚前的一个晚上,她和大林一起来到村前小溪边的柳树下,银白色的月光透过树叶,稀稀落落地洒在地上,大林搂着她,深情地注视着她:“爱娟,你真美!”爱娟嗔道:“去你的,美不美都是你的人了!”大林满怀信心地说:“爱娟,结婚后,我一定不吃馒头争口气!等我有了钱,一定把你打扮得跟城里的女人一样漂亮!”“我不稀罕!”爱娟用手指轻轻地在他额上点了一下:“只要你好好地爱我,我给你做饭、洗衣服、生孩子,和你一起劳动,一起慢慢地变老!”大林高兴地抱着她转啊转啊,她高兴的笑啊笑啊……想到这,爱娟竟不由的“咯咯”地笑了起来。她的心仿佛早已飞到了春节,飞到了丈夫的身边。

晚上爱娟做了个梦,她躺在丈夫的怀里,用手勾住丈夫的脖子,她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丈夫抱着她,两眼深情地望着她,丈夫动了动嘴想说什么,没说出来,那两只眼睛突然失去了光芒,脑袋一歪倒在了地上,倾刻间,浑身血流如注!爱娟吓得大叫一声,从梦中醒来,浑身大汗淋漓,她一翻身从**坐了起来。这时就听门外有人在急促的敲门:“爱娟,爱娟,快开门!快开门!”爱娟更是惊恐万状,她忙不迭地下床打开门,只见卫生室的何医生和刘艳丽站在门口,艳丽未曾开口,泪已落下。何医生说:“刚才,艳丽的丈夫赵海旺打来电话:‘今晚大林在下班途中,被一辆拉煤的车子撞上……”爱娟只觉得天在转,地在动,身子飘了起来……

当她醒来时,正躺在村卫生室里,床边站满了人,艳丽、晓华、李正、婆婆……女儿扒在自己的身上哭着:“妈妈,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落泪。

在大伙的帮助下,顺利地办完了大林的丧事。爱娟像脱了一个人似的,变的木讷、寡言,常常一个人时痴痴的发呆,眼前老是浮动着丈夫的身影。

那段时间,辛亏艳丽、晓华、李正还有热心的乡邻的帮忙。艳丽、晓华她们经常来和爱娟作伴,陪她聊天安慰她,李正每天过来帮着干些活,才使爱娟熬过那最伤心的时刻,慢慢地她的脸上才有了点笑容。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却偏偏对一个~情有独钟,真~邪了!”内容快照:

『却偏偏对一个~情有独钟,真~邪了!』

李大林去世是四歪所没有预料到的。开始他也很吃惊,必竟从小一起长大,又是多年的同窗,心里也有那么点点的伤感,其间也多次到爱娟家看望安慰她。他想:李大林~了,爱娟正是需~~暖、需~安慰的时候,自己何不乘此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翻,说不定就能赢得美人归呢!一天,爱娟不在家,婆婆带着孙~在玩,婆婆见四歪来了~情招呼:“哟,是村长来了~,快坐、快坐!”“大娘,您就甭~我村长了,~得我浑~都不自

~~

>> 阅读第7章 却偏偏对一个~情有独钟,真~邪了!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