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伊未的父亲在家里等着,他请了假没去上班。他已同伊未的外祖母把伊未的被褥收拾好了,并买了提包、网兜、脸盆、牙刷毛巾一应物品。伊未进门后,父亲看着伊未拿着的那几件衣服问伊未:“你打算怎么走?”
伊未回答说:“就这样,迁了户口就走。”
“其它东西部不预备了吗?”父亲问,伊未回答说:“到了那里可能还发,和军队一样的待遇。”
“不可能的事,”父亲说:“我问过了,除军装、水壶、背包带外,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预备,还有蚊帐你还没有呢。饭碗你也没有,你就这样去了怎么吃饭?”
伊未说:“蚊帐可能到了以后发,饭碗从家里拿个铁的就行。”他不想张嘴向家里要任何东西,可是父亲已把所需生活用品给他预备好了。他家住的地方不大,才二十几个平方,屋里多一点的东西立即就能看出来,伊未看看那些东西心里有些不安。
下午父亲又去天桥附近,给他买了一个大的柳条包。伊未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去
也没放满,他本来是要打一个背包,象学校里学农那样就去了,可是又拗不过父亲,只得依了他。
晚上许多同学、朋友来给他送笔记本、纪念册等物品,扉页上都写着美好的、祝愿的话,他什么也说不出来。
8、第二天一早,他带着户口本、粮本到了分社一起交给了杨主任。小丹和明果还没来,其他人也没有到,他可能是第一个到的。杨主任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份黄牛皮纸印制的通知书递给伊未。那上面写着:
伊未同志:
你在这次征集兵团招收新战士中,你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志愿响应征召,以实际行动保卫毛**,保卫毛**的革命路线,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现你被光荣的批准为兵团战士,望于五月十九日前来街道办事处集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
济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颁发
一九七一年五月十五日
人们陆续的来了,杨主任把大家的户口本、粮本收集起来码放好,一起送到隔壁派出所院子里。大伙跟着过去,看着派出所的户籍警挨个把自己的户口卡片拿出来,盖上迁移章,注销了户口。很快的办妥了这些事情,拿着这些手续又到办事处对面的粮食局,办理了口粮迁移计划证明。这一切全由杨主任负责办理。
苟干事、石参谋另外还有几个军人把所有的人员召集起来,排好队一起到青龙桥影剧院去开会。到会场后,各区街的都有,楼上楼下坐得满满当当。人声鼎沸着,全是青少年。
伊未用眼扫视着、兴奋着、紧张的寻找着认识的人,竟有十几个熟悉的面孔在人群里,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他们过来同伊未打着招呼,问伊未到什么地方去。这一联络竟有八九个人是要到林场去的,大伙说着互相关照的话。伊未给小丹和明果介绍着这些人:四宝、连运、树龙、建伟、庆余、常山、德友、汝力、小欧。没有人像伊未认识的人那么多,原因是他一上中学,学校里就开始收拾他,从毕业班到以后来的这些年级,几乎都知道他。又因他父母不在身边的缘故,外祖母管不了他,缺乏适当的家教。经常的流窜在街头打拳、摔跤的认识了许多人,加上他在学校里才闹了点事,所以他的去向让许多人关注。
当下,弟兄们喊了山,说着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话,座位两旁就是江湖上。
9、大会开始了,由兵团里贾副政委主持。兵团栾副司令讲话,豪言壮语的喊了一通。接下来是兵团驻地地方干部发言,介绍当地环境条件。原崑嵛山林场的副场长,现改称于副政委的一个胖老头,介绍了林场的情况:“崑嵛山是个宝山,药材要八百多种,还有鹿。住的条件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风光秀丽,木材遍地是个理想的乐园,广大知识青年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他说话的动静有些让人听不懂,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掌声。
再接下来是知青代表讲话,一个男青少年叫柳仲春,脸上长了些疙瘩,上台代表男生吆喝了一阵;一个少女往上的女青少年叫侯珠玉,上台代表女生喊了一阵。柳仲春穿着黄军装,侯珠玉穿着鸡腿高吊库,白塑料底子布鞋。这身打扮是当时马子妮的装束,四宝和伊未都明白这个。只是不知道她是哪个学校的,此前没见过。伊未几乎认识整个区的中学里比较有名的男生,哪个学校里的女生有点名堂他也知道,可就是没见过这个发言的。小眼睛不大皮肤挺白,伊未觉得她更像女人,而不是女孩。
大会结束时,贾副政委对与会者宣布:明天上午九点到各所属分社集合,一定要穿上军装。全市人民要欢送我们,我们要乘车绕城一周向全市人民表示感谢,结束后回家。下午三点半带好行李到分社集合,一师、二师的同志晚上乘车出发。
讲完散会后,还没办完户口、粮食关系的继续去办理,办完了的就回家等待了。
一师,去黄河农场。二师,延铁路线往东分布的区域比较广泛。三师,往南延铁路线一直到同江苏交界的地方。出发时间由于区域不同,各不相同,但是欢送会都是一天举行的。
10、当天下午,伊未忙着和一些同学照相、话别,晚上把柳条包捆扎停当。有些来看他的亲朋在旁边不断的嘱咐着他,到了来信。他只记住了这个,其它的什么好好干之类的话,他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还有一句话几乎所有送行的人都说了:你的学生时代结束了,这一页永远掀过去了。
一九七一年五月二十日,天气还有些微凉,早晨八点明果和小丹就来叫伊未了。伊未一夜也没睡好,天刚亮就起来洗漱了。匆忙的吃点早饭在家等待着,明果和小丹一来三人就一起出门了。
在院子里碰到了管片的街道大娘,也叫街道主任,但是同杨主任不是一码事儿,这个人不拿工资。她和伊未在一个院住,见伊未从家里出来问伊未:“到分社去游行吗?”伊未答应着,老太太又说:“我说你不该去,你该把书念完。他这个事动员了好些人,人家都不去,你三个放着学不好好上,跑这么老远出去干嘛?伊未啊,别去了,在家好好念书。”
伊未哪能听进这个去,户口都迁走了,老太太再说的话,他就要给她上纲上线了,好在是老太太没文化有真情。
三个人到了街道办事处,一进门见到了林场的于副政委正在那里白话。还是林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那一套,听着那人讲话的女青少年有些兴奋,不住的议论着:“劳动回来打乒乓球。”
“给鹿喂草”
“天天採药,办个药厂”
“晚上一块唱歌”-----。所有的美好几乎都让于副政委给喷出来了。
人都到齐了,在分社门口由李排长、街道杨主任、苟干事等领导把队伍集合好,然后一起到护城河边的体育场集结。体育场里停着一百多辆军车,每辆车的前后都有用红纸写着号码贴在上面。各区街的人按号码上车,二十几个人一车,上去后顺车厢后马槽的挡板站好。人员集结完毕,兵团副司令乘吉普车,现役人员进军车的驾驶座,一切就绪。
11、上午九点三十分,汽车开始启动。吉普车在前面首先驶出体育场的大门,随后是插着彩旗的有锣鼓的车辆,再接着是装着高音喇叭的宣传车。
喇叭里一个女高音在不停的宣教:“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响应伟大领袖毛**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到地方去,是每一个知识青年应尽的义务。为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参加生产建设兵团,以实际行动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是我们每一个知识青年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的。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我们的战斗任务,做一个纯粹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感谢广大人民群众和革命的知识青年对我们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伟大的新时代。”
喇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上面的内容,军车一辆又一辆的跟在后面,鱼贯的驶出了体育场的大门,进入了城市的主干道,从东向西延城中的主要道路慢慢的游转。街道的两旁是由街道居民和中小学生组成的观看人群,有些人手中拿着小旗,有些人空着手。小旗上面写着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没拿小旗的扶着别人的肩膀抬头看着车上的人,指点着说些什么。
12、这是游街,伊未站在车上想起了几年前‘文革’刚开始时,许多被揪出来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以及地、富、反、坏、右、军、警、宪、特,等。那些人就是带着纸糊的帽子,胸前挂着牌子,前面由军车开道,轻重机枪在车顶架着,一车一车缓慢的绕城转,街道两旁也是拥挤了许多围观的人,瞪着莫名其妙的眼看着这一切。如今自己也这样游转了,他有些抬不起头来,可是又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
两边观看的人群以及中小学生都是有关部门组织的,看着车上这一群穿着黄衣服的半大孩子,去为社会主义理想奋斗,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争光。
伊未低头看着车下,他看到了自己学校的那一群同学,由初中班到毕业班长长的排了一大溜。他们认识伊未,看见伊未站在车上有些好奇,互相议论着:“这不是伊未吗,他怎么也去兵团了?”班主任教员也看见了伊未,同伊未对视着,那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同班的同学都抬头看着他,伊未冲他们点点头。
一个女生说:“伊未哭了”
“嗳”
“不可能,你没看清,我看见他笑。”
“伊未”伊未听见有男生在喊他的名字,他循声望去几个要好的同学在冲他招手,伊未心里有些酸,冲他们点点头车子向前驶去了。
中午十一点游街结束,车子在南护城河边停下。人们下车后,石参谋。苟干事、街道主任对大伙说:“马上回家收拾,带着铺盖行李,发的军装、水壶、背包带和随身换洗的衣服,下午三点到分社门口集合。不要让家里送了,下午五点正式出发去火车站坐火车。听清楚没有?”石参谋喊着。
大伙齐声说:“听清楚了”
石参谋说:“好,再强调一遍,下午三点到分社门口集合,告诉家里不要送了,五点出发。”又问其他组织者带队的还有什么事?那些人说:“没事了”石参谋喊了一声:“解散回家”
小丹、明果和伊未凑在一起互相说:“咱回家吃饭,吃完饭打背包。下午谁也别找谁了,直接上分社吧。”
第二章结束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第三章(一)”内容快照:
『第三章(一)』
第三章1、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家家~~忙碌着。伊未~了一~黄~~从外面回来,院子里的邻居都知道他~走了,纷纷过来问长问短,伊未应承着~了自己的家门。~~正帮着父亲给伊未收拾行李,外祖~在一旁~泪。伊未突然想起了保尔,不过他不是去前线而是去~,他对父亲说:“不用~了,就这样就行。”父亲抬头看了看他问:“什么时候走?”伊未说:“~午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