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五年天旱,所以秋天来得迟。父亲说,咱家往年能打一万斤玉米,折合人民币约五千元。今年只能打四千斤了,折合人民币约二千元。除过籽种、化肥、浇地等费用,可能还剩余一千元左右。我知道,这一千元钱里面,还不包括父母春种、夏锄、秋收所花费的时间。过去村里人有“谷贱伤农”的说法,好象如今农民的经济来源,并不完全依靠耕种土地。年青人外出打工挣钱,守家种地,应该是村里老年人与家庭妇女的任务。
父母年过六旬,依然种着十二三亩河地。前几年,我曾有意让父母把地退了,把他俩接在城里居住,三世同堂,共享人间天伦之乐。父母不情愿,当然有他们不情愿的理由,主要原因是不习惯城市生活。习惯了乡村生活,首先是乡村空气新鲜,所谓食品又没有污染。俩人种着几亩地,也算是锻炼身体。说到我们弟妹五人,也就是在秋收季节,回家帮父母掰几天玉米。其实也帮不了多少忙,算是尽子女一份孝心。
收秋空隙,在村西大庙背后,我惊喜地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正面朝下,正好将背面的碑文**来。这块石碑系乾隆五十六年所立,也就是公历一七九二年,距今已有二百一十三年历史了。历经岁月沧桑,竟能逃开“破四旧、立四新”之难,真是一喜。现全文抄录于后,以考证村庄历史。偶而有几个字随岁月而逝,且以“O”代之。
众善乐仓
重修
老姥观音药王弥勒佛庙其始自尼僧德兴居于斯而塑其像焉凡遇无子求得有病求愈者屡显应故往来祈祝者皆集于此奈岁月几更风雨漂摇墙壁瓦砾不免颓坏里人能不目O手心伤耶本寺住持与村中善士有志修葺但微力难支不能如愿因募化捐舍(原字加提手旁)修尔兴工共盛事且加以以OO而金碧辉煌至此焕然一新是人力所为安知非神灵默率O驱以成此役也乎夫如是神赐者将因之无既矣迄今告厥功程勒石旌善聊为数语以垂不朽云
郡人石良玉董沐谨撰
豆罗村
赵东阳施钱三百文
于门徐氏施钱二百文
张谦光施钱二百文
赵青阳施钱二百文
赵锡元施钱二百文
寇全燕施钱二百文
于斌施钱二百文
寇毓如施钱二百文
张立基施钱二百文
张大业施钱二百文
王玉山施钱二百文
萧永宽施钱二百文
王进龙施钱二百文
于生云施钱二百文
赵凤阳施钱二百文
张福成施钱二百文
赵元仁施钱二百文
赵完魁施钱二百文
赵璋施钱二百文
寇金忠施钱二百文
寇银忠施钱二百文
王朝O施钱二百文(O为升字上加个日字)
于生两施钱二百文
赵仲阳施钱二百文
寇捡如施钱二百文
寇法忠施钱二百文
陈英施钱二百文
于光成施钱二百文
寇国忠施钱二百文
霍成忠施钱二百文
寇弼如施钱二百文
寇义O施钱二百文
张龙图施钱二百文
寇亮忠施钱二百文
赵殿元施钱二百文
本村
邢O施钱四千文
张士通施钱二千文
邢永治施钱一千文
邢锡命施钱一千文
邢福O施钱五百文
张世光施钱五百文
邢世禄施钱五百文
张士秀施钱三百文
邢聚璋施钱三百文
张汗臣施钱三百文
张士秀施钱三百文
邢玉弘施钱三百文
张士礼施钱三百文
霍高施钱三百文
张士英施钱二百文
邢金香施钱二百文
张世兴施钱二百文
邢魁元施钱二百文
邢高施钱二百文
邢秀才施钱二百文
邢世臣施钱二百文
张士瀛施钱二百文
邢O龙施钱二百文
邢国治施钱二百文
邢雍施钱二百文
邢OO施钱二百文
邢天福施钱二百文
张式科施钱二百文
张士进施钱二百文
邢金宝施钱二百文
张法名施钱一百文
邢福虎施钱一百文
张大经施钱一百文
邢智荣施钱一百文
张士锦施钱一百文
李士通施钱一百文
邢廷相施钱一百文
邢O施钱一百文(O是文字上有个日字)
张世旺施钱一百文
张行敏施钱一百文
张宗O施钱一百文
张有名施钱一百文
邢文君施钱一百文
姚O明施钱一百文
邢铎施钱一百文
邢胜施钱一百文
邢云施钱一百文
邢忙服施钱一百文
邢福艮施钱一百文
邢福林施钱一百文
邢福宝施钱一百文
张富荣施钱一百文
王OO施钱一百文
邢廷玉施钱一百文
邢永贵施钱一百文
邢玉O施钱一百文
邢廷柱施钱一百文
张士泰施钱一百文
邢法贵施钱一百文
邢天宝施钱一百文
潘金满施钱一百文
张士法施钱一百文
邢秀芳施钱一百文
邢家干施钱一百文
张国忠施钱一百文
张士忠施钱一百文
邢秀全施钱一百文
邢子法施钱一百文
张士香
施后柱一条
邢天福
木匠乔德成
泥匠张士锦
丹青匠梁威
铁笔匠赵宗荣
住持刘金虎施钱二百文
O大清乾隆五十六年岁次辛亥黄钟元月十一日立起盖戏房五间
如实照录碑文,是因为碑文后面那一串串名字。首先将豆罗村三十六位人名(共捐款七千四百文)列在前面,我想是祖宗敬重外人的一种礼仪。下来就是我祖先的名字,在我看来是那么耀眼夺目,又是那么光芒四射。碑文记载乾隆五十六年,村民重修老姥庙、观音庙、药王庙、弥勒佛庙的过程,以及重修这些庙宇钱财的来历。
听村里老年人说,过去村里只有老爷庙,并没有老姥庙。因此我认为:老姥系老爷笔误。碑文所列本村六十八人,共捐款一万八千六百文,其中邢姓四十一人,张姓二十三人,霍姓一人,李姓一人,姚姓一人,潘姓一人。张姓二十三人中,有四人为十五世祖,他们分别是:张士香、张士英、张士瀛、张士法。在我与父亲整理出来的张氏族谱上,可以看到他们闪烁的名字。十五世祖张士法,与十五世祖张士发,系发与法同音所误。碑文中还有四人为十六世祖,他们分别是:张世兴、张式科、张世旺、张富荣。碑文中另有张姓十五人,不知前“因”后“果”,他们分别是:张士通、张世光、张士秀、张汗臣、张士礼、张士进、张法名、张大经、张士锦、张行敏、张宗O、张有名、张士泰、张国忠、张士忠。
据我理解,张士通、张士秀、张士礼、张士进、张士锦、张士泰、张士忠为“士”字辈,应与十五世祖同属一辈。另外八名前辈,很有可能为十六世祖。但是,有关子随父、孙随祖之细节,因无文字资料说明,我就不能凭空想象。这些疑虑,有待于后辈进一步考证落实。
五间戏房已不存在,也成为历史的废墟。
在大庙山门门前,还有一块断碑,下面也实录附后,残缺文字,以“O”符号或省略号代替。
令出惟行
州主严禁令
照得食为民天农民终岁勤O乃以有秋近有无业……割田禾更有任意牧放牲畜践踏坟墓者扰害闾(音同驴)阎……示严禁为此示仰该村乡保巡夫人等知悉嗣后如……登时当场拿获实有脏证确据可凭许尔等立即……踏坟墓亦属不合一律禁示尔等亦不得挟嫌妄……
同治九年八月……
公议凡遇坟内毁伤草木牧放牲畜田中偷O……草者一经拿获即许执脏物鸣钟本年会首乡……示扭送赏拿获人钱壹千文凡牧公牧公罚钱出公费……
儒学生员尧……
本年仲……
碑文中所提到的同治九年,应为公历一八七一年。州主是谁?不得而知。据《明史》记载: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县入。另据《忻县志》记载:雍正二年(公元一七二四年),升为忻州直隶州。这样说来,所谓州主,应该是忻州直隶州州长。石碑左面落款处的“儒学生员尧……”,应该是书写碑文的人。“本年仲……”后面为秋还是为夏?还是另有其字?因其残缺,下面那一半又不知去向,也只好留给人们一个想象。不过仅从这半块残碑内容来看,还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告诫村民不得“任意牧放牲畜践踏坟墓”,也不得毁伤坟内草木,更不准偷盗田禾,否则“鸣钟”示众,或“扭送”官府治罪。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1章:第一章之——“反乱时期””内容快照:
『第一章之——“反乱时期”』
祖父在~社村(在我村西,距离我村约十华里左右)教书期间,社会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略者向北平郊区芦~桥发动~,我国守军奋起~~,从而拉开了中国现代史~风起云涌的~日战争序幕。在这种情况~,祖父也不能在外村教书了。在那个兵荒马~年代,家里没个说话的~,就好比房无架、屋无~。祖父回到村,一边种地,一边在村里教书。后来,村里人逃的逃、跑的跑,虽然没有十室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