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校园小说 > 一个苏联间谍的女儿 [目录] > 第2章

《一个苏联间谍的女儿》

第2章二\间谍~

作者:黄钺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二、间谍事件



那时,绝大多数北京市民家里都没有电视机,要了解国家大事,除了看报纸,就是听广播。因此,许多人家都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每天早七点和晚八点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几乎成为每个公民的必修课。

1974年的1月20日,“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这样一条消息,说苏联驻华使馆的马尔琴科等人在从事间谍活动的时候,被我公安人员当场抓获。三天后,1月23日,又播出了一条消息,说1月15日那天,有5名苏联外交官驾车到北京郊区的一座桥上,与李洪枢等两名中国人秘密接头,在交换情报和从事间谍活动的工具、材料和经费时,又被我人民警察逮捕。

这两条新闻播出后,又登在了《人民日报》上。这样频繁发生的间谍事件无疑成为那一时段的热点,也为毛泽东反修防修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所谓“间谍”就是“特务”,也就是最阴险、最狡猾的阶级敌人。连孩子们的游戏中,也充斥着“抓特务”的内容。

听完广播,我的心情突然异样地沉重。本来这件事与我们这些中学生没有多大关系,但却由于喀秋莎的存在而变得离我们的生活那样近。

 这天,喀秋莎没有来上学,也没有请假,兴许她认为这件事把她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吧。

 下午放学后,胡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对我说:“喀秋莎今天没来上学,晚上你和我一起去她家看看吧,但愿不要出什么事。”我点点头,因为我的心里也十分着急。

 吃完晚饭,按照与胡老师约定好的时间和地点,晚上七点,我们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大门口碰头。因为我家住在北京工业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学院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我是走着去的。当我走到那里的时候,只见胡老师推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已经在那里等我了。然后,我们一起去了喀秋莎住的宿舍楼。浓重的暮色一如当时的中苏关系以及我们的心境。

 喀秋莎的家就在一栋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大屋顶、高台阶、黄瓦绿墙的宿舍楼里。在二楼的一个拐角处,我们敲开了一扇房门,喀秋莎出现在我们面前。

 我第一眼就看到喀秋莎的脸色有些发灰,不像前些天那样灿烂。想必是今天通报的这个间谍事件给予了她很大的打击,使她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她的中国老师和同学们。

 她打开门,叫了声“胡老师”,但没有叫我,只是瞟了我一眼,然后说:“请进。”

 我第一次走进喀秋莎的闺房,虽然屋内只有一桌一椅一床,但仍然显示出了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挂在墙上的一幅油画、摆在屋角的一架钢琴和铺在床边的一块地毯。在那个年代,这些东西对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已经算是奢侈品了,因此在我的眼中,喀秋莎的住处简直就像童话里的宫殿一样。

 喀秋莎给胡老师和我各倒了一杯茶,并把唯一的一把椅子让给胡老师坐了,我和她就只能坐在**了。但当我看到喀秋莎铺着洁白亚麻布床单的大床,再看看自己身上有些寒酸的衣裤时,觉得很不相衬,就没有坐下去。喀秋莎见我还在犹豫,索性拉了我一下,几乎是把我按到了**,然后她也挨着我坐在**,弄得我很不自在,差点把手里端的茶水撒到地毯上,只好坐了个床边,感觉如坐针毡。

 胡老师有意识地想缓和一下屋内紧张的空气,喝了口茶,品了品,才开口问道:“这是什么茶,这么香?”

 喀秋莎回答:“是铁观音。”

 喀秋莎的回答把我弄糊涂了,因为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茶的名字,因为平时家里用来待客的不过是茉莉花茶而已。

 胡老师又问:“你在哪里买的?”

 喀秋莎回答:“在友谊商店。”

 友谊商店的名字我倒听说过,知道那里是专卖外国人东西的地方,要用外汇券,一般中国人进都不让进。

 胡老师又喝了口茶,才进入主题,问:“你今天怎么没有去上学呀?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 喀秋莎先摇了下头,又点了下头。

 胡老师说:“要是有病了,就去医院看一下。”

 喀秋莎说:“没什么,我明天就去上学。”

 胡老师四处张望了一下,好象漫不经心地问:“最近没有见过你父母吧?”

 喀秋莎小声地说:“没有。”

 胡老师又说:“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你和你父母是有区别的,不要背什么包袱,老师和同学都是很喜欢你的。”

 喀秋莎没有回答,低下了头。

 胡老师喝完茶,抬起手腕看了下亮闪闪的“苏州牌”手表,说:“既然你没什么事,我们也就放心了。你早点休息吧,我们也该走了。”

 喀秋莎把我们送到门口,说了声“谢谢胡老师!”然后又看了我一眼,没有说什么。

 胡老师说:“你休息吧,记得以后有什么事要请假,别让老师同学为你着急。”

 喀秋莎点点头,“恩”了一声。

 等走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大门口,胡老师对我说:“虽然喀秋莎不是苏联间谍,但她与苏联间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关心她的同时,也要密切注意她身边的人和事,不能放松警惕。”

 我有些诧异,但认为老师说的一定有道理,就点了点头。

 胡老师又嘱咐我:“以后你要经常利用给喀秋莎补课的机会接近她,在帮助她的同时也要进一步了解她,有什么情况要及时向我汇报。”

 我突然感到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一名“间谍”。







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三\巧计救美”内容快照:

『三\巧计救美』

三、巧计救美我~初中的那三年也是“文化大~”的最后三年。那时的社会秩序相当混~,每天~学和放学的时候,在学生~学的必经之路~,总有一~~里~气的~青年站在路边,留着大背头、小胡子,戴着蛤蟆镜,~着喇叭~,好象在等什么人,其实是在等他们~打的人,而这个人往往是因为得罪了学校中的某个学生,这些社会青年就是这个学生找来替他报仇的。这种现象俗称“茬架”(大概是“找茬打架”的意思)

~~

>> 阅读第3章 三\巧计救美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