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随着黄巢起义军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来历不明的人混进队伍中,这些人参加起义不是为了什么“替天行道”,而是为了发财。黄巢曾经下令不许剽掠百姓,刚开始都还老实,可没几天,这帮人就闲不住了:“老爷就是来发财的,不让发财谁还跟你玩?”哄抢长安市。
虽然抢的多是富户,谓之“淘物”,乱杀一通,冤死者甚众,李唐宗室没逃出长安的,多被斩杀。虽然富户也压迫贫苦百姓,但黄巢刚入长安,统治基础很不稳定,需要拉拢这些人,但黄巢现在却想的是当皇帝,何况这伙强人他也惹不起,睁只眼闭只眼,由他们闹去。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三日,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登含元殿正式称帝,建国号大齐,改唐广明元年为齐金统元年。因为事出仓促,黄巢登基时没有衮冕和金石乐,黄巢也只好将就一下,用弋绨(黑色丝织品)画成衮冕模样,用大鼓代表金石,喽罗兵操长剑大刀立列殿上,好象梁山的聚义厅一样,很好笑。
大齐金统皇帝黄巢登上五凤楼,昭告天下,李唐已灭,大齐当兴。随后,黄巢大封文武,以尚让、赵璋、崔璆、杨希古为宰相,大将朱温、许建、张全等人为游奕使,张直方为左仆射。不过有人告发张直方私匿故唐宰相豆卢彖、崔沆、于琮等人,黄巢大怒,立诛张直方三族,豆卢彖等人皆为黄巢所杀,于琮之妻唐宣宗四女广德公主宁节不屈节,被黄巢勒死。
不过黄巢虽然当了皇帝,但实际上他所控制的范围并不大,那些表示愿意投诚的地方军阀们也不全是对自己真心,各有各的小算盘。黄巢得知唐朝的银州招讨使诸葛爽还顿兵栎阳(今陕西高陵东),离长安太近,必须把这根刺拔掉。黄巢派朱温前去诱降诸葛爽,而诸葛爽也明白现在和黄巢硬干那是不行的,想来想去也没招,只好投降。
而落难的唐僖宗逃到斜谷(秦岭一脉),凤翔军节度使郑畋拜迎马前,郑畋号哭请罪:“臣侍君无状,请陛下赐臣死!”唐僖宗哪有功夫杀他,好言劝慰:“卿忠臣也,无虑,好好守住凤翔,别让黄巢进川就是你的大功。”郑畋请僖宗留在凤翔,诏各道军马勤王。凤翔距长安不过百余里,唐僖宗哪敢在这里呆着,不同意。郑畋又请僖宗放权:“川中路途艰险,诏奏难通,请陛下假臣节,以方便臣调动军队,剿灭黄贼。”唐僖宗这回开了窍:“只要有利于朝廷,随便你所为吧。”然后仓皇西去。
中国历史上爆发过许多次著名的农民大起义,都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最后胜利,朱元璋虽然是农民起义军将领,但最后他也变成了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只不过是因农民起义而成事。农民起义的失败有许多原因,有的因为没有根据地,有的因为和政府军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但更的是因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在革命达到最**的时候往往是他们腐化变质的时候,黄巢就是这样。
唐僖宗逃出长安后,留下几千名宫女,黄巢刚入城时,这些宫女就罗拜在黄巢面前,高呼黄王万岁,表示愿意侍侯黄王。天下哪还有不吃腥的猫?黄巢大喜:“真是天意!孤这辈子没算白活。”在完成称帝的工作之后,就开始倘佯在美丽的宫女之中,黄巢数年间只顾南征北战,无暇渔及女色,现在大事成功,自然放开胆子,穿蜂引蝶,好不快活。
当然,这些都不是黄巢失败的关键,最关键的是战略失误,进入关中后,起义军并没有对唐僖宗进行追击,黄巢的这次重大战略失误给了唐朝以**的机会,唐僖宗虽然逃到成都,但一日未忘要回到长安,毕竟这是他的祖宗陵寝所在,唐朝的根也在这里。
唐朝的军事力量还很强大,淮南节度使高骈、大同节度使李国昌以及其子李克用、义成节度使王处存、夏缓节度使拓拔思恭(就是后来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祖先)等军阀,这些军阀都有很强的战斗力。而且已经投降黄巢的原唐朝军阀中,也有许多心怀二意,比如河中留后王重荣、忠武节度使周岌等人。
起义军虽然占领了关中这一帝国中心,但致命的问题是,在唐朝末年,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帝国主要的财政来源都要仰仗江南,而江淮水路是保证关中经济命脉的重要交通线。但起义军由于实行游击战略,以战养战,并没有自己的根据地。起义军在关中不久,由于粮食给养跟不上,加上连年战乱,老百姓四散逃亡,所征收的赋税根本不足供几十万大军使用。关中人心越发动荡,许多人开始动摇,和黄巢决裂,第一个宣布和黄巢决裂的投降唐军将领就是王重荣。
黄巢称帝后,因战事濒繁,军需浩大,经常派使者去河中征兵征饷。李都头疼不已,王重荣密劝李都:“我们降贼,本迫不得已,现在河中广积钱粮,一旦被黄巢征调光了,我们吃什么去?黄巢不过是个草头王,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万一朝廷收复长安,我们将何归?不如反归朝廷,将功赎罪。”
李都实在太滑了,他可不想和黄巢玩真的,既然王重荣如此忠君,那就把挑子甩给他吧。李都道:“公忠义无双,不如你来主持河中,我去成都见陛下说明情况。”说完就溜了,王重荣自为河中留后。王重荣决定和黄巢翻脸,聚众大呼:“黄巢反贼也,我等世受唐恩,岂甘俯首做贼仆奴?今日吾当反正效节朝廷,愿跟我的就留下。”众人大悦,唯王重荣是命。王重荣将几百个黄巢来使全都杀掉,准备反攻黄巢。
黄巢得知王重荣叛变,当然大怒,派出他手下最得力的大将朱温率本部兵出同州(今陕西大荔),弟弟黄邺率本部兵出华州(今陕西华县)合力攻击王重荣。王重荣也不是白给的,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底,两军在河中大战一场,黄巢军大败,朱温和黄邺被打肿了脸,丢下四十多船粮草逃回长安。王重荣大胜之后,也不敢大意,速和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取得联系,请他过来帮忙。两王合兵一处,驻扎渭水北岸,准备对付黄巢大军。
见王重荣不好对付,黄巢改变战略方向,向东南扩张。唐广明二年(公元881年)二月,黄巢以朱温为东南面行营招讨使,出蓝田关攻掠邓州(今河南邓县)。朱温是唐末五代最著名的乱世枭雄,虽然不久前败给过王重荣,但对付邓州刺史赵戎还是没问题。三月,朱温军破邓州,活捉赵戎。黄巢命朱温驻守邓州,控制荆襄路,以防唐军来袭长安。
此时学习老祖宗“西征”的唐僖宗李儇正留在兴元(今陕西汉中)观望形势,同时诏命天下各道兵速集长安,剿灭黄巢。代州北面行营都监陈景思率沙陀三部落和吐谷浑三万余人驰赴关中,陈景思先遣使去兴元,请僖宗赦免李国昌父子,让他们戴罪立功。唐僖宗知道李家父子有点本事,危急时刻,多一路人马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也就同意了。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在代北作乱,被唐代北招讨使李琢、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赫连铎部三路合击,李家父子连战连败,又被唐军一路追杀,势穷力孤,只好亡命鞑靼部。这次唐天子下诏赦罪,当然愿意痛改前非,李克用受封雁门节度使,带鞑靼兵南下勤王。
各道军阀听说唐僖宗还在人间,知道发财的时候到了,俗话说:“计绝莫过绝粮,功高莫过救驾”,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争相出兵关中。泾原节度使程宗楚、秦州经略使仇公遇、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绥节度使拓拔思恭(西夏始祖)遣使结盟,传檄天下,共灭黄巢,以尊王室。唐僖宗见形势略有好转,再拜凤翔节度使郑畋为宰相,领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许以便宜从事。
唐僖宗诏书一下,各路纷从而至,只有淮南节度使高骈安坐钓鱼台,唐僖宗几派人去催高骈起兵讨贼,高骈听从狗头军师吕用之的建议,拥兵自重,“为孙策三分之计”,阴求割据江南。高骈上表说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和越州刺史刘汉宏阴谋不轨,对自己不利,所以无法出兵勤王,请皇帝陛下自个想办法去吧。唐僖宗气的不行,但也没办法。
郑畋做为唐军反攻黄巢的实际军方领导人,四处联系各路豪杰,准备反攻长安。黄巢听说郑畋要动手,想先下手为强。唐广明二年(公元881年)三月,派出二号人物尚让、外甥林言带着五万精锐去攻凤翔,只要拔掉郑畋,扼住山南诸州,就能堵死唐僖宗的北归路。郑畋是唐末名臣,能文能武,史称郑畋有“社稷之才”,是个一世风云人物。得知黄巢军要来做客,速命朔方节度使唐弘夫率兵埋伏在龙尾坡(今陕西岐山县东),郑畋自己带着数千锐卒,来到山地高处,遍插旗帜,以为虚张势。
没多久,尚让军就杀了过来,尚让觉得郑畋不过是个文弱书生,也会打仗?没把郑畋当回事。郑畋在尚让距离还十几里的时候,击鼓鸣角,尚让不知唐军底细,准备列好阵势迎战。唐弘夫见尚让已经处在包围之中,呼喊着杀出来,劫了尚让的后路。
尚让军大惊,前后失序,军心大乱。唐军四面合击,刀矢齐下,尚让军死伤惨重,战死两万余人,伏尸数十里。尚让和林言侥幸捡了条命,奔回长安。唐僖宗闻着捷报,大喜过望:“朕早就知道郑畋是个社稷大才,真是太高兴了!”
尚让回到长安,窝着一肚子的火没地方发泄,尚让看到有人在尚书省门前题诗讥讽起义军,大怒。但不知道是谁写的,开始滥杀无辜,捕杀长安城中的书生,死了三千多人,而识得字的人也没好下场,全都打发去服苦役(让人发指!)。
唐军乘势进围长安,王重荣屯沙苑(今陕西大荔南)、王处存屯渭桥(今陕西西安市郊),拓跋思恭屯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郑畋屯盩厔(今陕西周至),同时命唐弘夫进击长安。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1章:五代十国史话第二卷 金色蛤蟆争努眼 翻却曹州天下反--下 三”内容快照:
『五代十国史话第二卷 金色蛤蟆争努眼 翻却曹州天下反--下 三』
三黄巢见唐军来势汹汹,决定先避其锋芒所及,唐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四月,黄巢率军撤出长安,屯居灞~(今陕西西安南郊)。唐军程宗楚~、唐弘夫~、王~存~争相~城。黄巢军在长安呆了不到半年,长安百姓就已经对他们恨之~骨,见唐军~城,高呼万岁,“以瓦砾~贼、拾箭以供官军”,可见黄巢的政治眼光何其短浅,老百姓在黄巢刚~城时,因为~唐朝的~迫,转向支持黄巢。黄巢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收买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