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思哲高考落榜后,心情好比失身少女,大有悲痛欲绝的感觉。“痛”是有的,“绝”是不可能的,他的心理防线不是马其诺防线,尚不具备不攻自破的功能。其悲与痛仿佛远亲奔丧,走的是形式主义——干打雷不下雨——颇有当今某些领导的风范。
陶母显然犯了当今大众易犯的毛病,被“领导”的雷声蒙住,安慰儿子道:“高考好比搓麻,很少有第一局就和牌的,你大可不必伤心。再说,这局和不了,就等下局嘛……”陶母搓麻有方,平时说话都离不开麻将。今天更厉害,竟把高考同麻将风马牛扯在一起。教育者听到这句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佳喻,估计会气得当场自尽。陶母被自己的佳句倾倒,放在心里独自欣赏。
思哲被这句话弄得哭笑不得——心中满是笑脸上依挂悲。
陶父这几天心情本不愉快——厂子濒临破产,自己也光荣下岗,令人气愤地是连基本生活补助也没有——据说国家发的工人基本生活保障都被领导吃掉。许多工人去找厂领导讨要,无奈领导的承诺仿佛陶思哲的哭,只闻其声不见雨下。陶父只好借酒消愁,可惜愁没化掉却惹一身臭——酒臭。思哲的落榜加深了他的痛,本想痛骂他一顿,却记起一句古诗“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下岗与落榜的区别,这区别容易让人想到诗歌的押韵。于是痛苦变成痛惜,口中叹气声一时多得像中国的贪官。他也想安慰儿子,但他却做不到——这好理解,一个病危的医生是不会救死扶伤的——古代的除外。
陶思哲也算是小镇有名人物,他落榜的消息仿佛萨达姆被捕,迅速传遍大街小巷,一时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使他的名气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些明星闲着没事给自己脸上抹黑的原因。陶思哲没想到自己失名竟有少女失身的威力,吓得躲在家里不敢随便走动,偶有行动也只在晚上,仿佛《聊斋志异》中的孤魂野鬼——高考果然厉害,竟有变人为鬼的威力——当然其中不乏死鬼,每年因高考失利而自杀的大有人在。
陶父逼儿子写高考失败总结,自己也总结下岗的原因——他有事后总结的毛病。二人不愧为父子,总结出的结果竟有异曲同工之妙。陶父认为自己下岗都是那群只说话不做事的废物领导们惹的祸,如果不是他们鼠目寸光人浮于事厂子就不会倒闭,自己也会继续呆在工薪阶层安心吃工资。陶思哲认为今年高考题出得像天书——学生宁可认为那是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罗神仙出的题,结果是考场变战场,倒下去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大有我军作战时前仆后继的精神。监场教师见状,惋惜地直摇头,慨叹当今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素质强的学生思想素质却低,走出考场后纷纷骂出题人的祖宗八代,顺便捎带着监考老师一起骂。事实表明那套题出得相当失败,各科平均成绩均达到历史最低,数学更是仅有70分不到,社会有识之士普遍不满。
教育界的领导为彰显自己雷厉风行的作风,当即秉公处理把神仙们换了班次——位次高的被贬低,位次低的被贬凡间。这年代中国人把面子看得像少女的贞操,领导们为了维护面子,不得不动用辩证法,说那卷子出得虽有些难度,却能真正分出真正优质的学生,是一套相当科学相当合理的试题,虽多少有些不尽如人意,但也算是差强人意,只希望大家不要不满意,世上本无尽善尽美之物,望大家辨证地看待此事。结果这事不了了之,可见中国领导果然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本领,以教育界的为甚。
(2)
小镇虽小名气却大,它曾产出三位小有名气的人物,小镇沾了他们的光,名气一时大得超过它的面积,好比一位生出三个有名气儿子的母亲,儿子伟大母亲自然不平凡。三人中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家,还有一个卖国的家伙,简称“卖国家”——这年代各种“家”泛滥地像大街小巷上张贴的性病广告,大街上卖耗子药的都敢自封“捉鼠专家”,汉奸自然有资格称为“家”。“卖国家”由于卖家,顺便也被家卖,小镇早把他遗忘,只是小镇人们记忆好,不肯将他忘记,时常缅怀于他,替他雕像立碑,下面写了“卖国求荣,奇耻大辱;中华罪人,唾骂千古”,以儆效尤。
作家虽自诩文人,却没文人“固穷”的操守,功成名就后跑到省城逍遥自在——他自认为已修炼成佛,而且是座大佛,小镇这庙太小,容不下自己——不,是自己容不下它,只好去省城这座大庙,不想大庙中供的佛更大,大得需自己抬头仰望。作家平时俯视惯了,一下受不了仰望的打击,整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后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去学海子卧轨了,最终升天成为真佛,用生命捍卫了文人的尊严,却也证明了文人灵魂的脆弱。
小镇领导闻讯,会一时多得像中东地区的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先一个追悼会,后一个纪念会,又一个表彰会,再来一个总结会——小镇难得死人,死一个两个的也只是小人物,没有开会纪念的资格。作家虽为作家,平时“作假”却不少,自己的建树并不多,可谓真正的“坐家”。由于背负着“作家”的名号,虽不是达官显贵,却也算是小镇显要之人,他的死当然有纪念的资格,仿佛最高领导老子的死,小镇领导恨不能把平生能开的会都送给他。
建筑家去世多年,但其作品却留下来,据说他参加了故宫的建设,是一位深谙中国古建筑的大家,只是后代不争气,一代不如一代,到了这一代,就只会建一些小东西,却也成了小镇赫赫有名的建筑小家——这年代建筑业吃香,搞建筑的都发财,虽只建一些小建筑,却也使那建筑小家成为小镇有名的大富豪。
小镇人们恨不能后代都去搞建筑,给小孩玩的东西只有积木一种,害得孩子们看见积木就有拆掉的冲动——可见日久也生仇。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搞文学,倒不是自己境界实在有多高,而是自己孩子实在驽顿,对建筑悟性实在太差,垒出的积木实在比中国的豆腐渣工程更烂,家长看见实在彻底失望,只好让孩子低就搞文学——可见文学这东西充其量是附属品。后来作家的死引起人们的警觉,吓得人们对文学也失去好感,于是文学由附属品变成废品,更是一文不值。
那富豪一心想重振先祖建筑大家的威名,不惜重金派儿子赴欧留学,主攻西方建筑学——他觉得如今中国真正懂古建筑的人太少,而且古建筑到现在已落后,既便学成也不会有太大出息,况且现在国人崇洋媚外地厉害,惟有欧式建筑方能满足其虚荣心,儿子主攻西方建筑学应该大有“钱”途。他理想中,儿子先要到浪漫国度法国,在艺术之都巴黎感受欧建筑所特有的气息,感受出灵感后便去英国,在剑桥大学名扬天下的建筑专业学习两年,学成后再归国,在国内设计出一两座举世闻名的建筑,之后一举成名,成为贝聿名式的建筑大家。
老子有老子的想法,儿子有儿子的想法。
儿子认为搞建筑太俗气,远没有搞文学来的高雅。他认为现在文学之所以落寞,跟世人的浅薄庸俗不无关系。他自认为是文学的救世主,人类灵魂的改造者。他要先拯救文学后拯救人类。他要用文学这高雅的利剑剥掉世人身上那庸俗的外衣,让世人那鄙陋浅薄的灵魂**裸现身出来,还这虚假万分的世界几分真实;他还要用文学这醒世良药疹治世人那畸形扭曲的思想,还这病态肮脏的社会些许健康;他更要以文学这扬声器唤起人们对精神世界原始崇拜的觉醒,让这物欲横流的世界多些精神支撑。
他认为文学中最为高雅的是诗,而最被世人鄙弃的也是诗——这年代,人们眼中的诗焉然变成屎,分文不值毫无用处——这话不对,如今屎还是大有可用的,而且并不算便宜,可见这年代诗连屎都不如。故他决心首先以诗为手术刀,给世人庸俗病态的灵魂动手术——当然,手术之前应先利其刀,因此他认为要拯救世人,首先得自己先变成诗人——世人世人,终归诗人来救的。
他**研习各诗家之所长,古今中外莫不涉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读成诗人的模样。诗人没有笔名,好比古代歌妓只卖唱不卖身,算不得正宗的妓女。他崇拜诗人海子,不避抄袭之嫌,送自己一笔名也叫“海子”,并摹仿海子诗一首,发表在校诗刊。本以为会引起轰动,不料竟激起海子众“Fans”的怒,背后都骂他东施效颦,说看他写的诗好比听张信哲唱《好汉歌》,不相宜地别扭。还有一人摇头慨叹说此海子非彼海子也,思想幼稚见识短浅形象猥琐,写得诗歌倒像儿歌,还不如改名叫孩子。他听后大不悦,恨不能同那伙人拼命,但转念一想众怒难犯,何况自己身体比诗人的灵魂更脆弱,只好忍辱偷生得过且过,私下偷偷安慰自己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其过激行为早引起老子的不满,在他眼中建筑好比正房大太太,文学好比偏房姨太太,二者地位简直不可相提并论,且以为后者地位低微得可以忽略不计。老子难得有当今人少有的封建传统观念,怎奈儿子更难得有五四人的革命精神,有的是挑战封建传统观念的胆量,公然提出“诗即生命亦为灵魂”的论调,还明目张胆向老子叫嚣:“诗即我命,我命惟诗!”吓得老子一时仿佛民国时期的前清遗少,整日忧心忡忡担惊受怕。
最后老子实是不忍儿子的自我堕落,一气之下动了早日遣他赴欧游学的念头,想借此来削弱他对诗歌的**,也好及早培养他与建筑之间的感情。可惜老子盛怒之下竟忘记欧洲是现代诗歌的发源地,儿子走后才发觉自己犯了送嫖客到妓院的大错,恨自己没有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领,只有唐僧遇见妖怪时的无奈和哀叹,否则定要一个筋斗云将儿子抓回——现在只求菩萨保佑儿子不要纵欲过度而忘记本分之事,他希企儿子对诗歌不要有唐僧取经般的执著精神。
(3)
老子万没料到的是,儿子赴欧后人生观仿佛遭遇了唐山大地震,坍塌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他居然放弃对诗歌的执著,把研究方向对准了女人,完成了唐僧向猪八戒的蜕化。他先是到达法国,在巴黎领略了各色美女,之后灵感突发,得出一妙论:“巴黎女人甲天下!”他决心非巴黎女人不娶,并将此作为其一生最大的追求,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他在巴黎一所名叫昂赛儿(ANSWER)的高中有缘结识了一位大学教授的女儿——她是犹太族的后裔,有着犹太女孩所特有的魅力,漂亮而不失聪慧,大方而不乏热情,阳光地像个天使,害他像以前爱诗般爱她。只是那女孩的父亲坚决反对他们来往——他是一个地道的种族主义者,坚信犹太族是世界诸多民族中最优秀的种族,认为犹太人是太阳底下最具智慧的生物。在他眼中,其他民族的地位好比当今中国某些官员眼中的农民工权益,轻微地可以忽略不计。
他对犹太族的智慧结晶《羊皮卷》和《塔木德》甚是崇拜,据说对这两本书能够做到倒背如流如数家珍——这无可非议,民族的东西嘛,哪有不热爱的道理?说是**也无可厚非,好比我华夏民族对儒家文化的推崇。让人胆寒的是,那教授并非一个热爱那么简单,他还将里面的信条作为其人生准则,可见他不仅是地道的种族主义者,还是纯正的教条主义者。富翁儿子对此很有意见,恨不能跟在其后振臂高呼:“打倒种族主义!打倒教条主义!”
那教授对女儿的婚姻早有定义,因为《羊皮卷》中有“宁可变卖所有的财产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的说法,他认为这是真理——真正不可抗拒的道理!富翁儿子显然有当年哥白尼探索真理的精神,完全不把真理放在眼里,恨不能把教授的真理当作“蒸梨”来咬上一口,结果教授变成叫兽,冲他大骂:“想讨我女儿做老婆,先读读《羊皮卷》再说吧!何时把它倒背如流何时上门——我女儿要嫁的是像我一样满腹经伦的学者,而不是像你一样一无所知的白痴……”
那教授是个语言天才,据说一人通晓英法德意中日俄韩八国语言——据说而已,当不得真。如果只会几个单词也算通晓一国语言的话,那教授当然对得起“语言天才”这称号。只可惜他真正通晓的语言只有中英法三种,其他几种只能作到晓而不通。但教授毕竟是教授,欺世盗名的本领也像其资历一样深厚,而且不仅深厚简直高明。他早就发明了一种很绝妙的语言焊接技术,而且很快将这项技术发挥到艺术的高度,一句话从他口中说出仿佛是在凑拼盘,简直就是语言的八国联军,我泛泛之辈难以企及。他恨不能为此项技术申请专利,在大学新开一门“语言的焊接艺术”的课程。
有了吹嘘的资本,当然敢叫嚣自己是“当今世界语言第一人”,只可惜他做了教授,教授的悲哀就在于其名字——教而不授——犹太人最看不起那种满腹知识却不懂运用的人,他们称这种人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教授做了大半辈子驴,今天终成正果,变成人来骂人。富翁儿子差点真得变成白痴,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会在国外被一个外国人拿中国话来痛骂——可惜他不通法文,否则定会拿它作武器攻击叫兽。他显然只听到教授的前半句话,忙借了本中文版的《洋皮卷》来读,幸亏法兰西帝国没有大英帝国摈弃外来文化的自大精神,否则他定会急得自杀。不过唯一令他欣慰的是,他尚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这是他早年博览群诗的结果,巴黎漂亮女人的繁多,更加巩固了这一本事,一本《羊皮卷》几个时辰便烂熟于心。
他兴冲冲去找教授承兑诺言,谁知教授虽贵为犹太商人后裔,却没有犹太商人所谓诚实守信的习惯,再次变成人行凶。他调用平生所学,组成语言的八国联军,对富翁儿子从头到脚实施大洗劫。可怜富翁儿子虽有当年清政府逃之大吉的思想,却没大清政府逃之夭夭的速度,只好当场再度变成白痴。他被教授语言的八国联军吓倒,慌乱中只听到祖国的召唤——教授怕他听不懂自己的真理,只好因材施教,用中文将其鼓吹一遍。
富翁儿子久居国外,难得祖国召唤,一时热血澎湃,变成爱国者,用祖国语言维护自己面子,鼓起勇气说道:“为了娶得学者女儿,就是丧失一切也无所谓!”他竟能引用《羊皮卷》中的话来抨击教授的真理,可见他有清士大夫所谓“学以致用”的精神,只是他比先人讲信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不像他们只知空喊口号,这点比他们强多了。
这年代脾气大的人有两种,一种一无所知,一种无所不知,前者有“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后者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自信,教授显然属于后一种,他的脾气像他的口气一样大,听到富翁儿子的话更是暴跳如雷,气得破口大骂:“Youvulgarperroquet(英法:你这只粗俗的鹦鹉)!YouignorantLaie(英德:你这个无知的庸俗之人)!我讨厌鹦鹉学舌,讨厌你这头shallow-mindedосёл(英俄:肤浅的驴子)!-——滚出去,你这只easternブルドツク(英日:东方的叭儿狗)——滚得越远越好!”
教授怕这句集合了多国语言的叫骂威慑力不够,骂完不忘来记学者式的击案,来助长语言上的气势。由于过于冲动,一时没控制好力度,一只手酸麻疼痛地厉害,偷偷在大腿上摩手掌,脸上硬摆一副怒不可遏的表情。他也算是深谙中国文化的人,知道中国有个叫“敲山震虎”的成语,所以今天一击目的性很强,虽非他真气的表露,却也把桌子拍得叮当响。那富翁儿子听到桌子的惨叫,感觉教授的手掌仿佛拍在自己身上,不禁浑身哆嗦冷汗直冒,想教授不愧是教授,拍桌子都这么有气势,遂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以保全身。他又不甘心走得如此狼狈,想向当年英法帝国入侵时,无能的清政府尚做些许抵抗,自己怎能就束手就擒轻言投降呢!
为给国人——其实是自己——争回点颜面,鼓起仅存的勇气骂道:“Youtreacherouscur(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家伙)!Youconnivingbastard(你这个阴险狡诈的混蛋)!”这骂声底气不足,仿佛古代死囚临刑前的最后一声叫喊,声音比刚出锅的面条更软;更仿佛是老年人临终前说的遗言,一时虚弱得像瘾君子的身体。他早作好在教授明白这话意思之前消失自己的心理准备,所以还没等教授反应过来他的身体已在门外,迈开腿闭着眼就是一气狂奔,逃跑速度快地像抗战时期从前线溃退的国民党军队,能让刘翔汗颜。
那教授不愧为语言天才,仅凭富翁儿子的口型便推测出那不是一句好话,亏他没有段誉“凌波微步”的本领,否则定会将富翁儿子抓回问罪,只好学谢逊的“狮子吼”,冲其背影大骂:“Fuckyou——Idon’tcareifIneverseeyouagain(英:滚你妈的蛋,我再也不想见到你)。妈的,——你这个겁장이(韩:懦夫)!你这个Animaledomestico(意:畜生)!——Don’teversetfootinthishouseagain,youcretin(英:不要再踏进这家门半步,你这白痴)!——Oh,amen——”骂完不忘忏悔,双手交叉于胸前,仰头对天花板道:“哦,仁慈宽大的主呵,请饶恕我的粗鲁与野蛮……”
(4)
据说浪漫时代的文人钟情于三W主义,即:女人(women)、烈酒(wine)和战争(war)。富翁儿子虽不属于浪漫时代的人物,却也具有了浪漫时代浪漫文人的浪漫情怀——他女人得不到,在与教授的战争中又惨遭滑铁卢,只好寄情于酒。他不胜酒力,两瓶啤酒下肚已是飘飘欲仙,身子更仿佛具有了国民政府抗战时的思想,左右摇摆不定。据说美女和酒精常能激发诗人才情,在酒精的刺激下,他荒废已久的诗才果然爆发,学李白“斗酒诗百篇”,嚷着要赋诗——不,是吟诗,他断然没有即兴赋诗的本事,何况是在酒后。
先是一句秦观的“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之后突然变性,拉来一句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来充军,接着思路突然一转,一下跑到了国外,弄到一句哥德的“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啊,怎么从此中含有惨痛飞迸?”来吟唱,吟罢摇头不已,以示自己惨痛。最后大概是悲痛过度,竟深情吟一首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悲伤地同自己心爱的尤太“水莲花”作最后的“沙扬娜拉”,不料最终同自己的意识“沙扬娜拉”,醉倒在校园梧桐树下不省人事。
第二天醒来,发觉**明媚阳光灿烂,昨天未被酒精消化掉的伤痛此刻在心里隐隐作痛,便觉得老天也在作弄自己跟自己作对,恨不能学哪咋三太子挥旗遮天,以泄心中愤恨。后由天空突然想到教授,心中痛恨厌恶之情陡增,恨不能学希特勒建造“奥斯威辛集中营”,将尤太人杀到只剩教授女儿一个。正意惩着教授,忽见校信差急匆匆朝这边跑来,递过来一封信,疑是那教授女儿的绝交书,心不禁砰然而跳。接过一看,先被那信的样子吓一跳——那信的表情简直就是教授生气骂人时的翻版,它仿佛已步入耄耋之年,满脸的皱纹与老年斑,看样子老得有做彭祖爹的资格;信的封口不知何时已开,一时张大得仿佛中国贪官的胃口,大有一下吞掉姚明的半年收入的气势。打开一看甚感意外,竟是自己老子的手迹,想难怪这信这副嘴脸,原来是长途跋涉之故。
那信写得半文不白晦涩难懂,跟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列·布勒东(AndréBreton)的诗歌有一拼。信中写道:“吾儿振业亲启:吾不惜重资,及早谴汝千里赴欧负笈,实为祖大业之振兴也!吾实为之,用心可谓良苦,汝当晓之。汝定要发奋读书,积学累识,以备不时之需,光耀门楣。法兰西乃欧建筑集大成之国度,其architecture可谓举世闻名,窃以为尤以巴黎凡尔赛宫为甚,汝埋头攻读之余,可一览之,以成*architecte之巨名,了却吾之愿。”他突然被信中两法文兄弟唬倒,暗骂父亲写信有教授说话的风格。他被那教授骂怕,看到洋文就胆战心惊,更何况信中两法文生得像亲兄弟,一时还难以参透其实际意义,只好求助于《法汉词典》。费了好大气力才分辨出那对洋兄弟,前一个作“建筑艺术”讲,后一个作“建筑家”讲。
他不免嘲笑父亲卖弄文采,想信用文言文写也就罢了——父亲有附庸风雅的陋习,这大可以理解,但又何必兴师动众硬加洋文?弄得那信的样子像费翔不说,还害自己费时费力去辨认。那对洋胞胎肯定是父亲费气力从词典中找到,然后又故意写进去的,难道是在考察自己的法文水平?倘若猜测为真,那父亲真是迂腐不堪顽固不化,远隔万重洋也不肯放过自己。想到此,他恨不能用法文回信来刁难老子,只可惜自己法文水平不够,充其量认识几个日常用语,还不具备用法文写信的本事,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仔细一看,发现信的下面还有内容,是几行蝇头小字,写得倒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内容如下:“我儿谨记,回信定要用古文,表示你身在外心向内,爱国之情时时充溢于心,报国之心刻刻萦绕于怀,为父也好让众乡亲览之。若不从父愿,哼!定断你财路,停寄留学费用,到时后果自负。细思吾言,慎之切切!父XXX于X年X月X日。”他看后不禁冷笑,想父亲真是虚荣,逼自己用古文回信,还不是为了到时能听见众乡亲拍他马屁,夸他“家学渊源”、“育儿有方”之类的话。父亲点明自己用古文回信,即便自己法文学有所成,一时也还不好卖弄。转念一想“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何况财产生死大权还掌握在老子手中,自己一时不好——其实是不敢——跟老子唱反调,自己就做回君子,大方给父亲一个面子,满足其虚荣心吧!
人热恋中经常会忘家,失恋后通常会念家。富翁儿子失恋后顿萌归意,他在信中写道:“自赴欧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思亲念家之情可谓与日俱增。近日此情愈切,以致殷愁寡欢,茶饭不思;形若槁木状,容颜憔悴不堪,不忍卒睹。长此以往,吾之‘去期’大抵不远矣!小儿不肖,考学之事,自知无望,故归心似箭耳!望父垂体下情,明察秋毫。”他自认此信写得凄惨悲切,能让石人动容落泪,老子看后定会乖乖请自己回去。不料,老子仿佛皈依佛门的得道高僧,不为情所动,还学方豚翁来信骂他:“汝不思好学进取,乃以死相胁,是何故也?此举乃猪狗之所为也,为大丈夫所不齿,汝乃为之,实为大不孝矣!考学之事,勿需多虑。古有训:‘有钱能使鬼推磨’,况今之‘有钱能使磨推鬼’乎?”
儿子看后大失所望,但仍抱有一线希望,便回信胡诌道:“父亲大人明察,此‘鬼’非彼‘鬼’也。此‘鬼’乃国人所谓‘西洋鬼子’是也,虽亦为‘鬼’,却与彼‘鬼’性情迥异,非但生性顽固不化,且不食人间烟火,只识人才不识钱财,故吾之前途在此可谓渺茫,祖大业之振兴可谓遥遥无期也!不若归国,推磨之‘鬼’自有,吾之前途亦光明矣!祖大业之振兴亦指日可待矣!吾之前途为小,祖之大业为大。望父慎重。”老子接到信后,被里面的众“鬼”吓倒,仿佛真得看到鬼,惊出一身冷汗,暗骂自己糊涂愚蠢,忘记国外不比国内,并非用钱就能把儿子砸进高等学府。
他被众“鬼”惊醒,顿时还俗,立马写信,勒令儿子归国。儿子收到信后,心情仿佛古时要犯接到朝廷的特赦令,乐得暂忘失恋之痛。他万没料到那信魅力无限威力无比,能让顽固不化的父亲屈服,不禁佩服自己有“一鬼惊醒梦中人”的本领。见银行帐户存钱尚多,便决定到英国游玩,又怕父亲像国内小商贩般不守信誉,为防夜长梦多事有反悔,马上给老子去封快信,说自己有一些建筑尚不曾游览,为增长见地拓展见识,主要为祖大业之振兴着想,暂决游之,望父开恩同意。老子见儿子不远万里尚惦记祖宗大业,甚感欣慰,欣然同意。他便欣然前往,在英国逍遥了一些时日,之后养成教授说话的德性,不日归国。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二章”内容快照:
『第二章』
(1)陶思哲虽出生在农村,童年却是在小镇度过的。那小镇与市区仅一河之隔,由于那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所以小镇勉~算得~市郊区的郊区。陶父的工厂坐落在市区边缘近郊,同那小镇也一运河之隔。思哲还小的时候,陶父为了工作~的便利,把家由农村搬到小镇。陶~舍不得乡间几亩责任田,每逢~播秋收总~回老家忙些日子,顺便同家乡父老切磋~将技艺,~~搓~心得。陶父高中时学习成绩特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