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早就过去了,高兴的依旧高兴,悲伤的依旧悲伤。悲伤之人总生企羡,高兴之人却不会怜悯——兴许会嘲笑——中国人骨子里有居高凌下的习性。陶思哲深谙此道,故深居简出,仿佛古时修养高深的隐士——他自持道行不深,做不到大隐于市,只好小隐于野,仿佛古时被通缉的要犯,为躲避一时风声,不得不从闹市离开,走向穷乡僻壤——偷偷从小镇溜回老家。
陶思哲老家在农村,自信穷乡僻壤,消息闭塞,人们面朝黄土,淳朴善良,只关心鸡毛蒜皮,不关心高考问题。他恨不得父老乡亲皆像鲁迅笔下的闰土,麻木不仁驽钝不堪,最好像陶源明《桃花源记》中不问世事的人们,有“乃不知有汉”的精神。在他印象中,家乡人们似乎一直把布什当作联合国秘书长来看待,认为现任美总统仍是克林顿。所以他放开心思,大胆走出家门去散心,然而令他尴尬不已的是,家乡人都仿佛有了观世音坐天观世的本领,他落榜的事实竟然难逃其法眼。人们看见他都仿佛看见重病伤号,不仅驻足围观而且纷纷劝慰,说在家成亲娶老婆还要费番周折,何况高考考大学?别伤心也别灰心,继续努力奋斗,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好事,小布什还不是因为克林顿泡莱文斯基才当上美国总统的!所以,这种事主要是想开。
他这才知道当代农民的意识超前得仿佛西方国家的科技,跟他们相比,自己只好比闭关自守时的清政府,思想不知落后了几个年代。他估计全村仍固执地认为自己没落榜的只有自己一人,又揣测自己落榜一事早被村人传得风言风语,索性厚下脸皮随意走动,心情是一种死囚临刑前自己哄骗自己的无所畏,表情是被情人甩了某天却发现此人在别人怀里撒娇时自己哄骗自己的无所谓。
不料,一天却与村中有名的“包打听”不期而遇。此人有茶前饭后打听别人事的癖好,据说如厕时也不肯放过这样的机会,因此便友无数。此人还有听新闻广播的习惯,且各类新闻无所不纳。没事总爱怀揣一随身听在村中瞎转悠,碰见谁跟谁搭话,上至九旬老翁下至三岁顽童皆不放过,鬼见了都犯愁。他爱讨论国际时事,张口闭口便是美国又怎样啦俄罗斯又怎样啦,并且说时总不忘加上自己的观点,通常会说美国政府下一步一定会怎样怎样,语气肯定得让人怀疑五角大楼每出一台政策都要事先同他商量,而且此人说话颇有当今电视连续剧的风格,通常说到**时会戛然而止,留下悬念以待下次分解,然后此人会扬长而去,让听者扼腕叹息遗恨万分,恨不能立刻把他追回,用“AK—47”顶着他脑门逼他说下去。
他口舌不清,却总爱把各国领导人挂在嘴边,而且说时语气颇为亲切,让人怀疑他跟这些人是生死至交。前些日子美国攻打伊拉克,他气恼不已,替萨达姆鸣不平,义愤填膺地说:“‘小不死’(小布什)依仗自己力量大,就欺负人家‘傻大叔’(萨达姆),那个‘瞌睡阿懒’(柯非.安南)怎就不管呢?他不管,‘老不死’(老不什)也该管呀!那个‘不大点’(布莱尔)最不要脸,你说别人打架你瞎掺乎个屁呀!”此话一度被村人引为佳话,广为流传,至今不衰。今年他儿子高考金榜题名,乐得他一度忘记时事专记此事。
他惟恐村人不知此事,急得满街疯跑乱窜,看见谁告知谁。几天下来,已是路人皆知。开始人们觉得此事新鲜,都竖起大拇子夸他好福气,后听他再说一遍,人们便有些不耐烦,就把大拇子收起,只送他“好福气”三字,当他把此事再次宣扬一遍,人们已是很厌烦,便把“福气”二字拿掉,赏他一个“好”字,当他把此事第四次宣扬时,人们已经厌恶地厉害,便把“好”字省略掉,只冲他礼貌点下头,当人们再次见到他,都怕得要命,纷纷学习诸葛亮,紧闭大门,不见此扰人“刘备”。没有了倾诉对象,心中快乐一时无处可发,恨不能把村头栓着的叫驴拉来做他听众,共享心中快乐。
今日思哲与他邂逅,可谓大不幸。本打算低头躬腰混过去,不料那人望见他,仿佛妓女看见嫖客,迈开腿朝他飞奔过来。思哲心中叫声不好,还没来得及想好如何应付,那人已站到他面前,上下打量着思哲,脸上表情仿佛看见天外来客,惊讶地半天说不出话。思哲被他看得万分不自在,只好采取历代兵法家所推崇的“以攻为守”,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搭讪道:“早,刘叔。”那人大有贪官初次受贿时冷默无语的风范,或者竟是大贪官收到薄礼时不屑回应的态度。
思哲自知礼薄,补充道:“您早,刘大叔?”那人如梦方醒,脸上表情复杂得像今年高考题,说道:“咦?你不是陶家公子么,今年考大学吧?——别骗我,大叔早知道啦!——考了多少分?”这问话仿佛外交家的辞令,模糊地像阿拉伯国家女人裹着纱布的面孔。思哲思忖半天,仍不得知此人是知道自己今年参加高考还是知道自己高考分数。他本想让自己分数像国家发射的“神五”,来个一飞冲天,却突然被这刁钻问题难倒,只好作罢,如实答道:“不多,才不到500分。”思哲回答得极为巧妙,仿佛文人写的文章,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可谓“以彼之道还彼之身”。
不料,那人大有科学家探究真理的精神,寻跟刨底道:“不到500分是多少分?”思哲听后痛苦不堪,狠不能将此话一一掖回那人口中,只好摆个无谓的笑,痛苦地答道:“492分。”那人仿佛看见比尔·盖茨耕田务农,突然“呀!”尖叫一声,瞪大眼睛瞧着思哲,脸上的惊讶表情,一时多得像当今的煤矿矿难事件,许久才缓缓说道:“你……落榜啦——”脸上表情同话的语气相差十万八千里——“今年本科一批线是600分,二批线是536分——”语气肯定得仿佛那分数线是他钦定的,俨然一副高考专家的嘴脸。
思哲一旁听得胆战心惊,心里叫苦不迭,想这人果然对得起其绰号,高考政策比自己都了解——“你却考了492分——哎呀!可不得了思哲,你落榜了!可不是么,你真的落榜了耶——哈哈,你怎么搞得嘛?村里人都看好你的,说今年你是北大清华的料,分数为何那么低呢?还没赶上我家那傻小子——他今年报的是哪所大学来着?我想想……想想……哦,对了,是武汉大学——”脸上得意的表情令思哲感到绝望地痛苦,恨不能学斯普雷威尔掐此人的脖子——“他现在正在家等通知书呢!不过,也别太伤心喽,你年龄还小,不行就再来一年嘛!实在不行,就去读专科——专科一批线才490分,你的分数是够的——”差点说出心里话“你的分数是仅够的”——“不管怎样,生米已成熟饭,这事要看开,千万别伤心。”
一番话仿佛一只刺猬钻进思哲心里,刺得他疼痛万分,后面那句同情并不能减轻他对那人的痛恨,待那人走远,学方鸿渐咬牙来个中西合璧的咒骂:“ToHell滚你妈的蛋!”
(2)
回到家却是麻将声声不绝于耳。陶母早将一军事战略酝酿加工,改编成自己搓麻的原则,即:“走到哪搓到哪”,大有我红军长征的执着精神。前几年村中盛行打纸牌,如今农村物质生活逐步提高,精神生活也跟着提高,人们当然瞧不起纸牌,好比发迹者瞧不起前妻。为响应党“与时俱进”的号召,自动换纸牌为麻将,一村人搓得是热火朝天,村长白天扯着嗓子大喊严禁黄赌毒,晚上却与群众搓成一片,美其名曰:“走群众路线。”陶母此次归家可谓倍受关注,仿佛国家最高领导亲临,村中赌徒恨不能列队欢迎。陶母被自己的魅力倾到,恨不能振臂高呼:“天下麻友是一家!”赌徒见赌徒当然要赌,一赌徒改编水平更厉害,调侃说:“麻友见麻友,两手搓一宿。”此话道出了众赌徒的心声,当然受他们欢迎,恨不能奉为座右铭,以激励自己搓麻事业。
陶母见思哲木然走进屋,竟博大地主动要求散场,可谓史无前例。待众麻友走散后,道出实情,对思哲说:“儿子嗳,你回来得可真是时候。不然,妈恐怕连买菜的钱都要输掉。今天也不知怎么搞的,四圈牌下来竟不和一局,而且真是奇了怪了,每次要和时总缺东——”她本想说“东风”,见儿子面无表情,只好打住不说,任那“风”在肚中刮——“怎么了这是?出去还好好的,怎么回来就——告诉妈,是谁欺负你了?妈找他去!”见思哲仍低头不语,立马改口道:“是不是还在为高考伤心?嗨,不用的,妈不是早给你说过嘛,高考就像我们打麻将,绝无一局和牌的道理。比如今天,你妈我就输得挺惨,可谓‘焦额烂头’——”
陶母高中毕业,学历虽不算高,在村中也算是一知识分子,由于长年把心思放到麻将上,搓麻技艺可谓与日俱增,不想学识却逐渐荒废,今日更厉害,把我中华几千年的成语文化改得面目全非。幸亏陶父不在,否则定会拿出《汉语词典》来取笑她。思哲被母亲这无心的幽默逗笑,忍不住学父亲摇头道:“谓之‘焦额烂头’也?非也,非也,‘焦头烂额’是也。”
陶母被自己不是幽默的幽默逗笑,用手指**儿子的头,说道:“‘也’你个头——还不去准备,你爸今天去市一中给你报名,准备让你复读一年——这可是你最后一次机会,要珍惜。市一中不比二中,据说是‘做了一中人,跨进大学门’,由此可见它的实力。下来就要看你的努力。所以,你现在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只欠什么来着?”
思哲笑道:“只——欠——东——风——”陶母仿佛被点化的高僧,大彻大悟道:“对对对,是‘东风’是‘东风’,反正不是‘西风’,更不可能是‘八万’……”思哲再次被母亲逗笑。陶母怕儿子理解不了自己的高论,以一名人民教师的口吻补充道:“当然,此“东风”非彼“东风”,我说的“东风”是指你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我们对你的期望,懂啵?你别光顾笑,妈的话要记住——记住哦!”
陶父晚上归家,脸上阴云密布,仿佛现时令的天气,望去似乎要下雨。陶母履行太阳的职责,做驱云工作,说道:“怎么了这是?脸拉地那么长——像搓麻输钱似的——名报上了?”陶父先是摇头后又点头接着又摇头。陶母突然觉得陶父的一系列动作有些熟悉,后分析得出乃搓麻手气不佳状,最后由熟悉变成奇怪,发问道:“问你呢——给思哲报上名没有?”
陶父长叹一声,仿佛古时郁郁不得志的贤士,摇头道:“唉,报是报上了,可得交钱啊。”“钱——当然要交啦,如今就是金钱的社会嘛——我们搓麻还要钱呢,何况思哲上学——快说,得多少?不会太多吧?”陶母急切地问,脸上表情仿佛今天搓麻时对“东风”的期待。要在平常,陶父肯定会给个孔已己式的回答:“多乎哉?不多矣!”今天他心情不好,无心咬文嚼字,只简单地答道:“多是不多,只900……”
陶母一拍巴掌,将陶父的话实施腰斩,说:“我就说嘛,不会太多。咱家虽不算富裕,但900还是拿得出手的——何况那是一中,省重点啊!想想啊,有多少人想进都进不去——当然有钱人除外。我是说,这钱花得值啊。”陶母仿佛害了职业病,平时说话总要将搓麻扯进,今日这话竟丝毫不带“麻”味,思哲忍不住在一旁暗暗叫奇。
陶父道:“值是值,可这钱——唉,真是可惜!我是说,如果思哲的分数再稍微高那么一丁点的话,这钱就能省下啊。人家学校明文规定,今年复读生高考成绩凡在500分以上的学杂费全免。”陶母听见这话,突然“哎呀”一声,吃惊不亚于搓麻碰上“一条龙”,后吃惊突然变成痛惜,仿佛自己将要和牌却突然发现原来是个“诈和”,自言自语道:“思哲考了492分,差500只8分——唉,8分,才8分啊,想想,是有点可惜——可惜啦!”说完学陶父摇头不止,仿佛古时落第考生。
思哲惊异母亲在万忙中还能体恤下情,记得自己高考分数,感动地几乎要落泪。抬头猛发现父亲和母亲同时把目光投向自己,不禁警觉万分,对那目光做化学分析,得出里面有三分痛惜七分责怪,马上辩道:“干嘛全看我?我不想多考点吗?事情已成定局,我有什么办法。要是你们不相信我,就算了!我也不要去复课了——反正全没用,自己又笨……”
两人被儿子吓坏,纷纷劝慰儿子,说书当然要读,不读书怎行呢?陶父高屋建瓴,说当今已步入知识社会,竞争又厉害,没有知识根本无法立足,迟早会被社会无情淘汰,我厂子倒闭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也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当然不会说自己下岗也是一个生动的例子。陶母更厉害,从当今社会形势分析到本行,说如今就是经济的社会,没钱寸步难行,有钱什么都行。还说不读书就没文化,没文化就挣不到钱,没钱别人就瞧不起你,最后连麻将都不愿跟你打,四缺一时就不会有人想起你。思哲不想自己一句无心的话竟收到如此奇效,心中暗自得意,口中应允父母自己会好好读书,脸上却摆一副极不情愿的表情,以示自己复读也是被迫的。
陶父对儿子的高考失利总结不满意,说它像当今犯了错误的领导写的推脱书——不老实不合实际更不负责任,主要是里面客观原因太多,主观原因太少。他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用自己仅存的一点高中时代的哲学知识教训儿子,说分析一件事情失利的原因,要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把握,主观原因多了不好,显得人是虚假的谦虚,客观原因多了也不好,显得人是虚妄的自信,最好是主客观原因兼有,且二者比例要适中,惟其如此方能成就一篇合格优秀的总结。
思哲听到教诲,差点没向老子请教说:“你的总结不也一样主客观原因搭配失调严重不成比例吗?”惮于老子的权威,不敢失礼发问,只好把话放进肚子里——心里话嘛,哪有不放在肚子里的道理?思哲不明白,说教者自身的缺点好比猴子后面丑陋的红屁股,猴子断没有瞧见自己红屁股的道理,所以它总以为自己的屁股与众不同,当然也就会骄傲地嘲笑同类的红屁股,殊不知自己也是红屁股在身。
陶父逼儿子重写一份,思哲只好遵从照办。他想自己高中三年来的表现一直都很好,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从不滋扰生事,更没像其他同学一样谈情说爱,只一门心思学习,结果最终却落了榜,倒是那花前月下那些山盟海誓的人在爱情的滋润下考取了好大学,可见爱情的力量有多大。所以他决定下来一定要努力,争取在一中寻觅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在其滋润下来年也考所理想的大学。这当然是他的私下想法,断然没有将其写入总结的胆识,否则老鼠都敢欺负猫了——不过现在的老鼠的确是有欺负猫的胆量。
然后又分析自己高考失利的原因,其实主要在于自己心理素质差,碰到难题时没有直面它们的勇气,不具备饿狗啃骨头的精神。鲁迅先生早就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可见自己不是真的勇士,虽然平时有人骂自己是懦夫自己会跟他拼命。客观原因倒是显而易见,高考提前难题横亘SARS当道,不用讲父亲也明白,可这必须得写,而且不能写多,仿佛一切书信末尾“此致敬礼”的问候语——思哲这才搞明白为什么中国某些领导会走形式主义,原来是是身不由己迫不得已的缘故!
他把写好的总结拿给父亲过目,思哲深知父亲仿佛当今一切领导,有喜欢被人拍马屁的习性,所以那总结写的也是马屁横溢,基本上每隔几句就有一句“父亲英明”、“父亲睿智”的话。陶父看后心情大悦,仿佛一编辑发现一篇好稿子——虽然这样的机会对编辑而言越来越少。他尤其对书中末尾那句“父亲这种鼓励人事后总结的精神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感兴趣,眼睛定在这句话上不肯移动,仿佛色狼盯着美女看——亏此话不是活生生的美女,否则定会被陶父的眼神羞死。
陶父虽平常声称最恨溜须拍马之徒,并常教育儿子莫做溜须拍马之人,却对儿子这句马屁照收不误,而且对它深信不疑,恨不能当众大声宣读一遍——可见,再自诩理智的人,在可爱的马屁面前也会迷失自我。陶父不幸,被儿子拍中马屁,一时心花怒放,儿子的总结自然顺利通过。思哲生平第一次尝到拍马屁的甜头,一时高兴地仿佛和绅受宠,想这便是拍马屁的好处了——马屁拍得精妙,被拍者兴奋不已,拍者也跟着高兴万分,兴许下一步就会沾光受惠,这种双方受益的好事何乐不为呢?中国人自诩聪明,所以中国马屁精居多。陶思哲想到此,哑然失笑。他决定以后求人办事就用此招,想来会屡试不爽,一招见效。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