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走进世俗 [目录] > 第1章

《走进世俗》

第1章走进世俗(一)

作者:宇の航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七月的天气真是干燥的天气,热的让人真感觉到心里有些发毛。头道沟村村书记李老汉手里拿着大锣,“当,当”的敲个没完,顺着村道东直跑到西,又从西跑到东,最后到了村委会。

  村委会无非就是两间砖瓦房子,但房顶盖的却是一片草垛子。如不仔细的看还以为是一个粮仓呢?其实这样的房子在村里算是好的了。

  “开会了!开会了!都到了没有啊?”李老汉站在村委会门前较高的石垒子上,仍当当的敲个不停。

  不一会村里道南,道北的人都络绎不绝的纷纷赶来了,还别说就连那五六岁的孩童的赶来了。

  人群中一个穿着略黑色马甲的老头,一边叼着烟袋锅儿,一边说:“啥事啊!又有什么精神要领会啊?”

  “李爷爷,校里的五六年级课本,能不能再向城里要些啊?现在我们五六年的课本就三套啊!”说话的是那拿烟袋锅儿老头的孙女儿,还真有点遗传性格。

  李老汉把那不知传了几代的破锣挂在了村委会窗沿上的旧钉子上,“三丫头儿别打我的话茬,前年不来一个周老师了呢?我说的是今天咱村里来了一位大学生,可能下午三点到,所以我们二点多去村口接他去。”

  人群中一位村民手里拿着米塞子,“我的老支书啊!你的说了几次了,三年来了五位,不都没干上五六天都走人了吗?“

  “对啊!现在的大学生都往城里钻,谁来这穷地方啊?”

  “就拿村头那张老太的儿子说吧!考上了大学不假,但人家不回来了,连娘都不要了。”

  “你们都说什么呢?捕风捉影,危言耸听,大学生还没有你们想的到那种地方去。”李老汉看了看表,又说:“国家给咱们的政策多优惠啊!你们总不想回到解放前吧?”

  “那咱村咋就富不起来了呢?总不能跟着后道沟村人学着盗羚羊吧?”

  “乡亲们!我也知道咱们的苦,做梦都想富,咱没文化也想不出什么路子来。咱们不能总靠政府的救济,自己也要想个什么法子来活是不是?”李老汉从怀中拿出一封信,用手指指了指那封信,“这是他给我写的信。”指了指那拿烟袋锅儿老汉的孙女说:“三丫头儿,给大家念念。”

  李老伯:

  您好!上次放假乘车,偶遇车陷淤泥。在村里逗留三日,感触彼多:

  首先,农作物如玉米之类收成为何一直不好。

  其次,壮年男女,出外打工太多,日子久长,只能让村子越来越荒。

  最后,教育环境需要改善。

  等我毕业之后,用我所学的知识帮村里致富,尽心尽力。

                    言毕

                      敬礼

                       杨思东×年×月

  念完之后,李老汉将信朝乡亲们抖了抖,“五六年,真的终于有人来了。”

  二

  说到那封信里面讲到车陷淤泥不假,但不完全是由于陷入淤泥,也是一种机缘巧合。杨思东在师范学院放假后,去奶奶家没有做公共汽车,而是做是私人的出租车。路费说好二人坐车每人三十元,但那车主中途变卦,让每人再加八十元,否则让他们下车。你看那车主一副较憨厚的样子,坐车之钱怎么说怎么是的,谁知道竟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另一个人年龄与杨相仿,但性格不同,无奈之余,他真给了八十元。但杨思东一分没有拿只有下车了,如此鬼斧神差的到了头道沟村,从此之后便引出这样的故事。这故事另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的感情原因,与女朋友分道扬镳已经不能挽回,不如换一个环境而慢慢的淡忘。

  城市与乡村人普遍上有着不同,城市人太多较奸诈,乡村人较老实;城市人笑容、说话太难分辨真假,相对乡村人较诚实些;乡村人犯罪大多被生活所逼的,城市里犯罪多是欲望太强烈。否则民工怎么那么爱上场主的当,总不能落个号,工资总拖欠,生命总是不能保障。处处陷入商家的欺骗之中,总是被混而不明的合同蒙的一无是处。相对于城市里大多数人一入社会成了明白世故的“门子”,大熟悉这社会,能有几个理想不被世俗所侵染而不打折扣的人呢?

  杨思东原来只是效仿一下《凤凰琴》里的老师,在乡村之中播下教育之花。哪想到成了村长,这个担子压在肩上可真不轻啊。可村里人那期盼脱贫的眼光,那凄凉的生活,那里的孩子没有电视看,没有娱乐场。命运啊!真给人玩了如此有意义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把戏。

  村委会里的办公室里,一个装档案的箱子,里面放着村里的一些陈旧的无用材料。一瓶暖壶和那村里唯一的电话,这部电话也由于年久失修到成了一种摆设。里面有一个套房,套房里有一张床,洗新的床单子用一层塑料布盖着,此外就四个凳子,在看也别无它物。

  李老汉从门外拎了壶热水倒进暖壶里,“小杨啊!对了现在要叫村长了,村里也没啥能招待你的。”不知从哪掏出了四个熟鸡蛋,“刚煮熟的,趁热吃了吧!。”

  “李老伯,村里往外寄信怎么寄啊?”

  “就是村头拦去镇里或市里的公共汽车,都能帮咱们邮。”

  “那如果来信了,怎么取呢?”

  “镇子上有人送。”李老汉剥开一个熟鸡蛋,“村长吃一个。”

  “李老伯,你还是叫我小杨吧!这样听着比较亲切。”杨思东从小学到大学连个组长都没当过,现在虽然还是不起眼的村长,但是仍觉得不合适。

  那李老汉的笑了笑,那是一种麦色的脸上自然而然地发出灿烂的笑。那种笑经历了无情的殖民主义、经历了革命斗争、饥饿和屠杀。没有任何一种职业的笑比这种农民的笑更亲切,但忽然间又觉得这笑是那么茫然、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无奈。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走进世俗(二)”内容快照:

『走进世俗(二)』

三村子里的景象是稍微年老的在地里忙活农活,尽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家照顾孩子,中年青年和那些缀学与考学无望的人,都纷纷去了城市里打工去了,杨思东鼓起了勇气,向市~寄了封信,在教育~希望不仅仅是志愿者~~乡任教,也~派一些懂农业的人帮助村民合理开发农田。~把贷款与人才相互~钩,减少农民自己贷款还不~的风险问题。幸福,为了你多

~~

>> 阅读第2章 走进世俗(二)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