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走进世俗 [目录] > 第4章

《走进世俗》

第4章走进世俗(四)

作者:宇の航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今天这场开会,才算是村里几年来的第一次有意义的大会,往年的大会没有什么记录,也没有什么经验和故事可以给后来人借鉴的。

  李老汉又是河南到河北,道东到道西的把人用锣都敲来了。这次后道沟的农民也来了,因为后道沟的村委会已经解散了,穷困到了许多矛盾都不能解决。村委会门前那快场地上,不一会儿的来了一群人,或站或坐的围了一个半圆圈子。再看看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严重,不如说是他们仅仅的盯在城市里,如果能放眼到乡村做一番事业,那也是不小的贡献。

  “乡亲们,今天的会就是发牢骚的会,头道沟也好后道沟也好,只要有什么困难与想法,大家都谈谈。”

  李老汉在身旁说:“对,不是有句成语叫什么各……“

  一个小孩答道:“各抒己见。”

  “对,各抒己见。”

  “这玉米总不长啊,也不是没浇水。”

  “马车总陷泥坑里,小车难推啊。”

  “我们冬天做什么呢?冬天长菜多好。”

  “镇子里都盖的塑料大棚,里面种东西。”

  “钱全留给孩子上学了,哪有钱干别的啊。”

  “我那孩子上了大学,就不会回了。”

  “镇子里的粮店收的费用大贵,我们卖的玉米叫他们赚了大头。”

  “如果能直接和市里联系就好了。”

  七嘴八舌的有三个多小时,无论是头道沟还是后道沟,都是贷款容易还款难,钱越赚越少。大学毕业的学生回来的几乎等于零,塑料大棚的技术与资金运用问题,养猪养牛怎么样的合理化。全部合为一点,那就是要求市里派遣农业小组帮助乡村合理开发庄稼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下午依然到学校讲简单的英文字母与数学、历史、语文等课程。

  “老师,这几天应该放农忙假。”一个六年级孩子问。

  “农忙假?”杨思东心里大大的疑问。

  宇老师从外进来,“放假三天,帮爷爷奶奶收玉米,干活吧。”

  孩子们忽忽拉拉的四处散去了,宇老师又说:“小杨,农忙假一年放二次,一次为种地,一次为收割,孩子父母大多数都在外打工,只有他们帮爷爷奶奶忙农活了。”

  “宇老,你对后道沟的人有什么看法呢?”

  “其实弱势群体的尊严最难保障的,你说说他们是不是很容易由于迫于生计去犯法呢?”

  “活着与尊严两者的选择,真是一个问题。”

  “有的人犯罪为了生存,有的人犯罪是极度的欲望,腐败就是源于后者。”

  一个人一生之中,工作、学习、食俗、娱乐。这四个环节极为重要,这农村人占多少呢?不合理的生活,无奈的工作,一代又一代的产生畸形的代沟,情感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

  宇老突然问了一句:“你的家人能让你来这乡下,看来一定是从事文化工作的。”

  “我父亲早期在中学教书,现在做报社编辑,他是希望我能点一点有意义的事。”

  “原来去过国外?”

  “没有。”

  “你的名字不是思念东方的意思吗?”

  “是思念我的母亲,算是一种怀念。”

  “是啊!人世间的情感,仿佛吸了一根烟,味先苦,却后甜,随手这么一弹吐出个烟圈,变黄昏如梦,日坠西山。又是那铁水,只要你动过心,就已经定了形。坚韧无比,谁都没有它坚硬?爱恨情仇,皆由心出,这样才不会麻木。”

  八

  傍晚想起了泰戈尔的一首诗:

  灯,为什么熄了呢?

  我用斗篷遮住它怕它被风吹灭,因此灯熄了。

  花,为什么谢了呢?

  我的热恋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因此花谢了。

  泉,为什么干了呢?

  我盖起一道堤坝把它拦起给我使用,因此泉干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

  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人一成熟便踏入世俗,不便走进自然了。

  第二天清晨,父亲寄回来封信,父亲建议把韩萍萍带到市里心理诊所看看,送去少年管理所学习。又说邹欢来了几次电话,最一次说:“她下月末要订婚,年底要结婚了。“父亲又写道:“感情的事,不能随便的搁浅,要给爱情一个纯度。爱,想的时候,总是圆;做的时候,却缺的;等到明白的时候,却错失了方向。是进是退自己去好好琢磨吧!”

  爱情怎么样的去理解也全靠自己去领悟了,这个世俗社会常给自己玩把戏,自以为能给村子里人希望,可自己却没有希望。

  下午带着韩萍萍到市里,路上的风光是给韩萍萍开了眼界,自己脑子里却有着一群纠缠不清的事情,似一张解不开网。

  “到了我家里,我让我爸爸给你做好菜,我爸爸手艺很好的。”

  韩萍萍眼睛瞪了溜圆,朝杨思东说:“你爸爸是不是很凶啊?”

  “我爸爸可是绝对的慈善人啊!你以后在市里上学了,就住在我家吧!”

  “不,我要和你在一起,别人都是坏人。”

  “难道你忘了,我们拉的钩钩了。你忘了做个好公民要守法,是不是先去市里学习一阵子呢?”

  “我那时候没有想到这个后果。”

  “放心,我会常看你的,到了那里要听教官的,不要再犯错了。”

  “……”她十指相互交叉,眼睛直盯着那车窗之外,眼里不知道伴着多少忧郁。

  尽两个小时到了车站,如果一个村里人一辈子到不了城市,直到死也不知道人间的天堂就在身旁。城市的繁华诱惑这他们,与其死守在田地,不如放手在城市里一搏,去打工赚钱,不用那么辛苦还可以赚的比种地多,可哪天都梦想着能有点积蓄,却总不能实现。城市里总有一些人以一种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的态度看待他们,自己没有想过换成自己会不会也去偷藏羚羊,会不会仅仅的为了十几元钱的买卖去玩命,这个社会怎么样的和谐真是迫在眉捷?

  “天啊,这就是城市。真漂亮啊!还有双层的客车呢?我们数一数那楼有多高?”

  城市的繁华真让人眼花缭乱,不妨到书城一走精神得以洗礼,一个人能静静的读上几本圣贤书,绝对不会做出什么坏事来。

  高四层的银白色瓷砖镶嵌的楼,门是旋转式的。门外两旁还有一排塑料椅子,椅子上面有花甲的老人,也有热恋中的情侣,也有上学的孩童,手中都翻阅着各类的书集。楼上有巨大的电子牌匾,写着“江南书城”。电子牌匾上也时不时的闪出新款上市的书和一些名人作家到场签名活动的目录。

  “我带你买几本上学能用到书。”带着韩萍萍从旋转门进去,把提包放到了寄存处,换了一枚相应领取的号码牌子。二人如两滴水一样,汇入这书的海洋,如果一个都市它再繁华,书店却萧条不堪,这繁荣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古埃及是证明,古巴比伦也是证明。

  一楼是文学类书籍,二楼是考试教案、学习辅导类书籍,三楼是书法绘画类书籍,四楼则是其他类的。一名年龄有十七八岁的女营业员问道:“先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不用了。”想起了原来带着欢子经常来这里,如今以,“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选了本新华字典,英语词典,小学五六年级用的基础知识的书集,见韩萍萍拿着本安徒生童话迟迟不放,那是英汉互译的那种,又拿了安徒生童话。

  出了书城到马路上,挤来了五辆人力车。

  “先生你坐我的吧!。”

  “先生是当给我开第一次买卖。”

  “先生就当救济我一下。”

  如今城市里的人力车远不骆驼样子那时朴素,虽然不是什么金领层,有时候也有一种欺诈的面孔。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却不可以改变环境。文明也罢,世俗也罢,总要活着吧!于是诗人**起来,哲人与时代不附。

  其实他们也可怜,这是一种苦难对苦难的同情,元曲上不是有个叨叨令吗?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些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些担山力。你省的也哥么,你省的也哥么,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没有搭什么车,到道上的冰糕店买了两棒冰淇淋。从一条近路七折八拐的越有三十多分钟到家了,一个牌子写着“绿园小区”。

  流浪远方的人

  似一粒到处漂泊的尘

  随风而去

  随风而来

  飘飘荡荡行踪无定

  走了许多的路

  才醒悟

  人生路漫漫

  得到去失去的成正比例

  浪迹天涯的心

  似一缕行无定踪的影

  随风而去

  随风而来

  克克仃仃仃仃克克

  随风而来

  随风而去

  流了许多的血

  才懂得

  人生路要追求的很多

  但属于自己的只有那么几许

  漂泊的心

  漂泊的人

  在浪迹天涯流浪的远方的苦旅里

  渴望回家于是

  想起了回家的路

  也忆起了回家的门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走进世俗(五)”内容快照:

『走进世俗(五)』

九小区里除了多两棵杨柳外没有什么变化,看那老人坐在石凳子~谈起往事,孩童们在草坪间游戏。“到家了,我家在五楼。”杨思东突然加~了~步,到了五楼后那门却心照不宣的~开了。~站着年尽五旬的中年人,带着一副眼睛,~着灰色的羊~~。“别动,让我看看,没有怎么大变样,只是脸略有点瘦了。”又看见杨思东~着的衬~,“你看看,我说过衬~扣子不用连最~的也扣~了,这样的人生

~~

>> 阅读第5章 走进世俗(五)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