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偶得一梦,此梦怎讲?
我只觉得自己飘飘幽幽,仿佛无丝毫重量……神仙是否在太空中生存?我听说,那里是无甚引力,来去自由,任逍遥的么?……今天,真是难得呀,我游啊,游啊,游,也不知飘过了多少重山!人总还是迷迷糊糊的,但仿佛又有些疑惑的心神在清醒着!梦境的感觉真得是难以诉说,难以捉摸啊!我只能用“朦胧”或者“迷糊”二字来概述吧。正当胡思乱想、不知所向之际,我眼前突然一闪,一道亮光!好刺眼。只见得前方不远处有一山,好山!怎见得?有文为证:
环山环山永相抱,秀水秀水飞山峭;
怀中孕玉是何山?脉脉红光山山笑!(慧童注:怀玉山?)
不知此谓何山?只见山中红光焕发,直入九宵云外。红光之中,又隐约透出并排的两个**峰,真像是孪生兄弟一般。它们面对面地立着,又仿佛是天上的门神,左右各一尊。只见得她笔直立挺,威武庄严。
此山,上尖下粗,很匀称。可顶尖却又是个小“秃顶”,还可以在上面环视一下四周,童儿作坊,四海茫茫,好不壮观。不说,她倒真像是个古庙里的大喇叭型的铜钟哩!(慧童注:传说怀玉山里藏着玉帝的宝贝呢!这倒有一番美妙的故事。且不在本文细说。玉山因怀玉山而著,怀玉山下又有怀玉乡,也有怀玉山乡等。)
我晃啊晃,晃到一山脚下,见有一庙。见此庙放幽光,映得整山放光芒,可知那是一个异样之地,与世隔绝之境地。我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了庙前。庙门紧闭着,两侧有一对联。(慧童注:也不知是什么对联,反正只是两句奇怪的话而已。)
金童玉女来钟山,慧通幽魂皆下凡。
横批:《慧通梦境》,下注何年、何月、何日、何山、何庙、何人、何时书,等。此谓何意?我虽不明确,但又感觉有点蹊跷,更有点亲切之感。再看“金”为“钅”也,“金”与“童”组合为“鐘”,正是繁体字的“钟”字耳!何为“钟山”——“鐘山”?形如寺庙里的古铜钟形状的山,何谓“金童玉女”?何谓“慧通幽魂”?顿时大悟……
“天机不可泄露,天机不可泄露,南无阿弥陀佛。老纳‘慧通’,施主远方而来,贫僧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愰愰惚惚之即,那庙门“吱吖”一声,开了。徐徐飘来一阵阵浓浓的清香!伴着香风,一位僧人向我走来,并向我作揖鞠礼。
我上前一步,也还之于礼:“阿弥陀佛!岂敢,岂敢,幸会,幸会!”
此人不同凡想,非人间人所有气质与气度!只见他满脸通红,像那熟透的、红润的、光泽的苹果,那头白须发飘飘扬扬,身后更有一束红光与白色光环,那红光直冲九宵云外天,那白光环照亮身外数丈之余,此乃一股浩然之正气、和气,或如大慈大悲护体之真气护身也!看来,真不知他有万万年寿龄了!正是:
千寿万寿老顽童,气真气正不老松。
“施主与老纳可谓有缘啊!不妨进庙来叙一小叙?或许,可解施主心中之郁闷,施主心中之郁结,如何?”
我虽无任何来意,但偶遇此山,此庙,此人,何不叙个缘?这是真缘吧?更何况我的生命已过二十春秋,心中难免会有些许郁结吧?既来之,则安之。我当自然地请教这位神质非凡的佛主了?何以解脱?何以超度?
我随僧人进入庙来,只见得里面好似云里雾里一般,看不清身在何处,历处何世、何劫,辨不清东、南、西、北,更看不见有何风景了。小僧为我沏来一小杯茶水——也不知是铁观音,还是菊花茶。也许都不是,你看,那茶香一阵浓一阵淡地飘散开来。正是:
茶香味犹在,人去楼空时!
“好茶!”其实,我并不懂得赏茶。只是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或许,这就是真实的唯美?自然的生态?正当品茶之际,忽然想起那:世间万象,春夏秋冬,东南西北,或真或假,或梦或幻,有极无极。忽然想起那:人间世事,五彩缤纷,复杂交错,层层交替,千变万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起来……忽然想起那:更有人间为爱之解,千呼万唤,终不能如意我达意吧!我对人间世事还是一知半解!有了不明不白之处,更因已入幻境,故而胡言乱语地聊了起来,我随意地讲于僧人听来着……
僧人听后,哈哈大笑起来,那声音真是婉转悦耳,犹如铜钟。他一手捋着长长的白胡子,眯着个丝丝的小缝眼,思虑片刻,顿时,须发全然竖起,但见那一脸的微笑始终还是那么慈祥。
“人生世事?可解,可解!老纳虽为方外之人,不管红尘之事,但毕竟我是红尘过来之人,对红尘之事深透了解,深刻理解过。‘有缘人,终需有缘人’来解啊!待我俩一起慢慢地斟酌斟酌?如何?南无阿弥陀佛!”正是:
慧通解梦天外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解铃还需系铃人,日月我心化云烟。
慧通法师谈起了自古以来许许多多人间世事,有些都不知从何说起,朦胧之中,最为清晰的好像就是他开始说的那么几句话:“慧:灵性、悟性、佛性、人性兼有之也;通:清、净、明、海、五通:灵通、悟通、神通、慧通兼有之也。悟而通者,是灵性、慧性之化者。悟通——悟空——而慧通也!”
何以慧通?至今不能明表。
然,因此梦而生(吴梦生),故而化笔名“追梦人”为“慧通”,皆因慧通法师点化,故有“慧通•追梦”此由来!
小僧再上一杯小茶,清绿见底。可是一杯白开水么?何来如此清香?俄尔,窗外阵阵“微风”吹来,带来许多心中的感悟……
——好茶!清清淡淡,如是有是无!
——好风!有时候我想,我应该化作一缕不经耳边的清风,一晃而过,温馨自然,清清凉凉,清静透明、潇潇洒洒、缥缥缈缈。她来时无影,去时无踪,在无形中诞生,又在无形中消逝;让无形扩散在、融化在、渗透在自然界的每一个阴暗的角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与其说是“清风”不如说是“轻风”(童清风)?多么自然?多么放松?多么愉悦?热爱“清风”的感觉,正如我热爱“梦”,热爱“空”的感觉。与其说是“追风”,追求“风的理想”;不如说是“追梦”,追寻梦的脚步?更因慧而通之,所以“慧通”才以有“梦”!故曰“慧通•追梦”。又因我姓童,所以为“慧童•追梦”;又因慧通法师解我梦,故而“慧通解梦”、“慧通梦”、“慧童”云云。此“慧通梦”者名词之解释也,慧之灵性、悟性、觉性、人性兼有之也;通之清、净、明、海、五通、灵通、悟通、神通、慧通兼有之也。悟而通者,是灵性、慧性之化者。觉悟之道,境界也。此系不必详究明表。
即为五通,亦为吾通,我如慧通,我如追梦人,我如解梦人,我如方外人,我如边缘人,一切都是我的心魔罢了?……
(解梦图表略)
追求的结果是却是空,是“梦圆”。故而是一个循环之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欲静心动,欲动心静”、“无中实,实中空”,“万变不离其宗”,“天地万物本同根”,“花开花落”、“潮起潮落”、“阳晴圆缺”、“天人合一”、“二元多元对之于统一”,等等,哲学之本质也……
“解得深,解得切!哈哈哈……”
此时,庙宇已经化为清淡云烟向远方飘去。法师在宏亮的笑声中,消失在幽幽的山谷之中。一切,元始,轮回,天气明朗,只见那里,空,深邃广袤,云淡天高。
与慧通法师闲聊之后,他送给我一本《天书》,叫我多多查阅,便知世间使然。不知此为何书?好奇之间我翻开了书页。怎见得?你看:
书中无一字迹,空白页面,飘散缕缕墨香,原本这是一本空书啊!但,你细看,可见得那红页红光,绿页绿光!好景象!更能听见美妙的音乐叮噹悦耳。你细听,仿佛小桥下的流水潺潺,又仿佛深山里的泉水叮咚,从遥远的地方飘飘幽幽而来,好不悠然。不一会儿,忽见青山草原,绿绿无边;再见天宫仙女,粉红纱带,飘舞缠绵;又忽见妖魔鬼怪,阴风阵阵,尖叫发狂……
原来此书是通天、地、人之奇书啊!
正是:
唯书知我心,唯字叙我情;
文字伴一身,天涯断魂人;
唯歌解我心,唯诗抒我情;
文字伴诗歌,幽幽落魂人;
星星北斗情,日月照我心,
丝丝连线线,连着天涯魂;
苍海碧浪滚,晴空白云飘;
天海间一线,万物本同根。
又是:
劝君马列看问题,不是人言与猜疑;
观物欠收丰貯日,量人功过盖棺时。
邓公恐惧江西尽,毛子荣宠立国期;
若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只天知。
再是: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她知乎?不知也,是有“一生真伪只自知”耳!
话说此书,书中忽影忽幻,忽隐忽现,忽风忽雨,五彩斑斓之中,好不容易出现一句“警世”之文字,见曰:
人笑《天书》是空书,不通“悟性”怎解读?
毛泽东,曾云:向社会读书学习,此乃读无字之书,自学耳。难道此书包容了社会,包容了世界?所以才为“天晓之书”?——顿悟……
我正在忽影忽幻之中,稍不留神,我被书给吸了进去,皆知,那是因为,书里的幻之文字,吸住了我的心神哪!我在虚浮之间,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此刻,又是何年、何月、何日、何时,更不知我已经到了何山、何地,只见有一个华丽堂煌的宫殿,来往穿梭着美女如云,宫殿的每一个角落,无不是美丽之极,标致之至的。
我站在门口徘徊观望之即,忽然前面仙女排开阵列,一群仙女前来自我引见,为首的是一位“警幻燃灯”,闭月羞花,无法再形容了,她右手举着一盏纸灯笼,烛光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泪珠闪闪;她左手举着一面巾旗,上书“警世新语”“其一、某某某”……;她在前面婀娜而来。后面跟着一群仙仙丫丫,有“蛎虾仙女”、“无情仙妹”、“无穷仙姑”、“美淫大师”……每人都举着一面巾旗,上各书一句警世之语……警世之语是天机,只有我看得清晰。她们自主与我引荐,称我为“慧通大师”,更称“几千年不见,依旧如斯!”我甚感惊讶、奇妙与快活。更不知这样的梦幻之中有何渊源?仅见门口有一碑文:
佛引众生入空门,仙化万物本同根;
欲知天地万物始,佛仙共筑太虚魂
题首横批为:“太虚幻境”。此乃“太虚幻境”也,万物之根,万物之魂,万物之灵,万物之慧,万物之善,万物之恶,万物之美,万物之丑,万物之欲……皆引渡于此。我在:警幻燃灯、蛎虾仙女、无情仙妹、无穷仙姑、美淫大师……等的仙法护符下,手捧《天书》入了“太虚门”,查了许多的资料,许多部门,阴阳各司,终于找到了某山、某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的万物之根。这是万物真正的本来面目。你瞧,那阴阳怪气,重重向我围了过来,她们也一一给我引见了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
9×9=81难人物
2×(6×8)=72变人物
7×7=49恶魔
6×6=36顺利人物
12+12×4+12×4=108将吉祥人物
共346魂魂,历历在目,没有任何隐秘之处,她们皆与我见过礼,但其它“小精灵们”多得不计其数,天书中并未提及他们的姓名,及详细记载他们的生平事迹,只是有一些潦潦草草的痕迹罢了!或许,历史就是在这许多的辉煌与不辉煌之中共同堆砌起来的?
她们引领着我,向前走着走着。我看着看着,突然,其中有一神向我横冲直撞而来,不知来之何意?此人太面熟了,只见全身发出紫绿荧光,一时不知从何讲起,竟是如此地亲切,如此的真实……想时迟,那时快,他顺手一抓,就把我的《天书》给抢走了,而我只知他是《天书》之中的一块“玉神”称之为“欲神”什么的,其它缘故,我还来不及思索!他冲着我大声叫道:“还我玉来,还我欲来!”
我哪有玉?我怎还“欲”?一怔之下,我是手忙脚乱,在即,只见那天书一道红光闪过,玉神早已进入天书之中,无影无踪!天书从空中飘落,当我拾起天书,合上书页时,又一道绿光飞过,捧在手里的只是一块绿石头了!不过,这却是一块奇特无比的宝石啊,红光包围着绿光,层层叠叠,无穷无尽。天书呢?不知何往?飞(童玩飞)也?书化为玉(童还玉)?哦,原来玉(童还玉)为书,书为玉(欲)乎?我不得而知了,唉!我有恐违慧通法师之意愿!顿时,吓得全身发抖,豆般大的汗珠哗哗直涌而下……
一梦惊醒,却是带罪立身哪!
欲知《天书》详细故事情节,且听下面的故事原委。
自古故事皆以远古而论,我亦然!但借此梦内容一叙平生,且看正文:
第002回盘古出世开天地道德鸿经劫运猜
2004年1月2日
2004年5月2日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第002回 盘古出世开天地 道德鸿经劫运猜”内容快照:
『第002回 盘古出世开天地 道德鸿经劫运猜』
自古故事皆以远古而论之,我亦然。但愿借此梦内容一览平生。且看正文:话说:“古往今来为宙,天地四方为宇。”但这宇宙究竟从何而来,到底还是个~啦!这地球又是从何而来?这人类又是从何而来?我未曾闻过有一个真正圆~之说。无论是达尔文的“~化论”,还是“宇宙大爆炸论”。世界如何演化而来,或许都有其“科学”之依据!但,毕竟我们是看不到远古。我们闻不到,~不着,如梦如幻。我不妨来个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