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校园小说 > 一缕孤烟细 [目录] > 第9章

《一缕孤烟细》

第9章第一回~尼~开渡神医施妙手

作者:妙笔生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明朝洪武年间,杭州西湖东畔有一户姓薛的人家,门前高槐大柳,碧桃红杏。雕梁画栋,彩瓦青砖。薛家三代同堂,至这一代只得了一子取名慕云,字孝仁。妻子薛桑氏,闺名玉柔。薛家代代行医,医术精湛,更慈悲为怀,时常施药放粮赈济穷苦民众,百姓十分爱戴。所以杭州城的百姓尊称他为“乐善神医”。取其乐善好施的意思。虽夫妻二人成亲至今已经四年有余,父母相继而亡,但薛夫人腹中却没有任何怀孕的迹象。因自家也是医学世家,夫妻二人试用过多种罕见名贵的药物,调养身心,活络脏里,更听信了民间许多偏方,如求神拜佛,辟鬼驱邪之类,无所不用其极,但都无成效。他也无心再续妻妾,所以两家常为此事十分焦虑,心甚寥寥,成了一块心病。直到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化缘的尼姑,年约不惑,一身仙风道骨。她见家主面色阴郁,落落寡欢,问其原由,方知正为膝下无子女在烦愁。女尼姑道,“员外夫妻二人虽行善积德,济苦怜贫,可惜命中无子,真是天意使然。”二人闻言万分沮丧。

“听大师之言,想必是命里注定,已无回天之力了。”薛慕云黯然道,“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我百年归山之后不知道该以什么面目见列祖列宗啊。”说着清泪双垂。

桑玉柔纳头便跪道,“师太竟早已洞悉到天机,必有化解之法,请师太您大发慈悲救救我们吧!日后我们一定诚心理佛,不敢有半分懈怠。”

“阿弥陀佛!”女尼姑连忙扶起她道,“夫人快快请起,天意如此我们如何可以违逆?”

“若师太不肯答应,小女子就长跪不起。”她痛哭道。

女尼姑口颂一句佛号道,“百善以孝为先,看你二人也是至诚至孝之人本不该无子。好吧,贫尼就念在你二人的孝心份上,姑且一试,成与不成全在你们了。”

闻言,二人转悲为喜,十分感激。

女尼姑道,“半月内朝廷将发放皇榜寻求名医,你二人只需揭下皇榜等待圣旨传召,若能治好患者的疾病,上面必有赏赐,但你就说只要外邦进贡来的紫木檀香三柱即可。待你能拿回檀香之后我自会再来和你二人详细说明。”说罢自去。

二人连连作揖送出,心中甚是感激。

转眼已过十四日,却丝毫未闻发放皇榜音讯,二人心中疑虑,“师太言说半月之内必出皇榜求医,今天已是最后一天,怎么毫无音讯。”

正焦躁间,却见家仆来报说,外面新帖了一幅皇榜。薛慕云连同家仆冲忙赶赴贴榜地,却见榜文言:

“皇上龙体欠安,卧床两月有余,思政不得,行走无力,群医束手无策,情势堪虞,朝中上下无不惶恐惊惧。哀家每思更声泪俱下,故此特立懿旨举国寻求能人异士,若有能早日为皇上驱除病魔者,哀家定钦赐黄金万两,金匾一幅以表感激之情。

明洪武年仲春马皇后御示。”

文后盖有一个御印。

薛慕云一见,原来是当今天子恶疾缠身,他想自己从小行医,已经十载有余,何等疑难杂症未见识过;又想起女尼姑之言,遂一手揭下榜文回府。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便见府衙中来了四五个衙差,询问揭榜事宜。薛慕云声名远播,医术超群,当地无人不晓,无人不敬,所以无需审查其根底,当日便请上京为天子整治。他换了身得体的衣裳,备好行囊和必要的诊治器材随他们去了。

官府更指派了两个身手矫健的衙差,备好马匹,星夜兼程,穿州过省,行了几日便至南京城。衙差领他至驿管,在负责寻访名医的医官处,验证身份,询问些皇上的病况后便引至紫禁城外守门的羽林军官员处,换了行牌。一入皇宫,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宇顿时扑入他的眼帘。四面雕栏玉砌,红墙绿瓦。金檐玉壁,吊锦琉璃。仿若耸峙云端,气势磅礴,无比宏伟壮丽。

传讯官道,“宣!杭州‘乐善神医’。”声音嘹亮回环,仿佛穿透云霄一般。医官领他踏过雕龙篆凤的花岗石台阶,徐步穿过殿宇前的四根大朱红柱子,至太和殿门下。

金銮殿内两边玉柱之上,金龙盘踞,凤凰盈飞。中央丹鹤展翅,昂首欲啼。金炉铜鼎,淡香浸殿。彩纬轻绡,玉屏晶壁;拥护着一道高高的玉阶直通宝座。马皇后着一身彩凤磙金袍,头戴蹙金孔雀,神态威仪庄重的坐落在金雕凤椅之上。身后两旁侍立着两个执掌翠羽宝扇的宫娥。前方两名太监分侍而立。文武百官皆身着锦带华袍,头戴紫金纱帽,手捧玉珪,分级而列。个个气宇非凡,丰神夷冲。

二人低首垂臂,谦卑而入。

医官恭诚荣禀道,“齐禀皇后娘娘,奴才已将乐善神医带到。”

“草民薛慕云,叩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他边跪边答。

马皇后见他唇红齿白,衣着素雅,一身清骨,不由的错愕。她本以为来者应是个风烛残年的老者,未料却是个风度翩翩的俊俏少年,将信将疑道,“神医青春几岁啊?”

他不卑不亢的道,“回娘娘,草民今岁年方二十有五。”

她又道,“想必你对圣上的病情也有所了解了,你可有把握医治?若是信口开河,你可知当有欺君大罪?”

“回娘娘。”他回答,“草民虽对圣上的病情有所旁听,但草民并未亲自替圣上诊视过,更不知道圣上所染何疾,所以请娘娘容草民不敢枉作保证。”

她见他说话条理清晰,大方得体,态度诚恳,不由的增添了几分信任。她点了点头道,“那就请神医先替皇上诊治吧。来人,起驾。哀家这就带神医为皇上诊治恶疾。”朝臣皆山呼恭送。

一路穿廊过庭,转眼便至上皇寝宫。马皇后吩咐宫娥彩女搬来一些诊治必要的桌凳,卸下他随身岁备器具等安放在龙床前完毕,便请他上坐诊治。

他道,“请娘娘荣草民为圣上诊脉。若有冒犯之处,请娘娘宽宥。”

马皇后道,“神医有任何方便你诊视的提议,哀家准奏便是。”

他缓缓走向龙床,从旁太监宫女挂起锦帐。他开始凝神静气,细细的把脉。把脉完毕,他随即又查看他身上有无异状,却见面色乌青,长发散乱,舌苔性状为暗黄;瞳孔扩大,全身虚汗涔涔。遂问旁边服侍的一般奴仆道,“圣上犯病时有些什么症状?”

其中一个名唤小泉子的太监答道,“皇上昏迷前犯病之时常说恶心口苦,喉咙干竭,时不时的出汗,而且行走无力,精神萎靡,眼神呆滞,默然不语。出恭时尿液甚黄,洒家等日夜照料,御医也开了很多药方都不见成效,这才向民间寻医的。”他听后默默点头。

诊脉询问完毕。马皇后急切的问,“圣上所染何疾?”

他恭诚的回答,“圣上因感染伤寒而成其病。”

此言一出当下众医哗然,其中有位御医乃是马皇后表亲一脉,神色鄙夷道,“简直一派胡言!皇上症状奇特,群医诊断结果一致,岂会是伤寒所致?一个江湖郎中竟敢在娘娘面前信口雌黄!禀娘娘,此人公然藐视天威,惺惺作态,其罪当诛!请娘娘仔细定夺。”

马皇后一眼瞥见他面不改色,气质凛然,对御医的弹劾毫不畏惧,道,“我们不妨听他一辨,若果真名不符实再斩不迟。”众人这才禁声。她又道,“你快快将你的诊断原由说与哀家知道,如果有理哀家也就无话好说,如若不然哀家绝不留情。”

“是娘娘,草民自当详尽讲解。不敢有所隐瞒”他诚恳的道,“据草民为皇上诊脉又结合着圣上的症状来看,他得的应该是医学中罕见的‘百合病’。”此言一出众人很是惊讶,简直闻所未闻。他继续道,“此病状曾首载于古代医学典籍《金匮安略》之中。《医宗金鉴十九》有记:“百脉即一脉,总脉病也”。人有三百六十五条络脉;而十二经,八脉又可组合表现为“六经病”“合病”“并病”经别,经筋,别络,顺传,逆传等组成复杂而变化多端的百合病。凡得此病者症状乍看来似乎与普通的伤寒无异,但仔细查来却又大不相同。”

听他一番引经据典且合情合理的解释后,众人多半赞佩,当中有怀疑者此时也觉自惭形秽。

马皇后闻言道,“神医果真是不同凡响,其学识渊博让哀家不得不写一个服字。此类病情哀家也略有所闻,据说东汉末年,疫病流行。曾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之言,当年仲景家族死于此类伤寒者有十分之七。如此说来此种伤寒百合病很难有治,神医可有医治此病的妙方?”

他自信的道,“草民一家世代行医,研究医典已经百载有余,对此类病情医治有十之八九层的把握,娘娘请勿担忧。”

吗皇后欣慰道,“既然胜算有十之八九,那就烦请神医即刻为皇上医治为是。”

他即刻奉命,众人退出。当下马皇后又指派一般婢仆从旁协手,千叮万嘱后方才离去。

马皇后走后,他便着手为朱元璋医治。百合病分阴阳两种病症,虽然是一大医学难题,全在于医者的经验和用药能力,所以他想此病见于阴者,应以阳法救之;百合病多属阴虚内热,治以百合地黄汤诸方,病见于阳者(阳热症状,如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以阴法(养阴清热)救之”,而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因世间万事,有常就有变。百合病即以阴虚内热为常,以阳气虚馁为变,故养阴清热的常法,温养阳气为变法。在加入一些独特的,祛毒散热快,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和百合地黄汤混合运用加大祛毒散热的力度。

拟好药方之后,他便向马皇后恳求亲自煎熬,并亲手照顾圣上饮服,假借他人之手恐有不够周全之处。实际他是有双重忧虑;一来因事关薛家香烟后代;二来也因常闻深宫兰苑尔虞我诈,欲借机会阿谀奉承,暗中图谋者比比皆是。为免遭人利用,落得诛连九族,所以凡是亲力亲为,免却不必要的麻烦。

马皇后闻言感其诚挚之心,心中甚为欢喜,故此当下应允,并下令除留下几个宫娥太监辅助外,其余等人未得她口谕一律不得靠近皇上养病的寝宫。

得此圣谕,他心中放宽了少许,便开始专心致志的配置药方,细细捣碎,用泉水浸泡片时,再运用武火和文火依次煎熬。煮到水低过药材少许,飘出一股浓郁的药香之后,便用勺舀出,盛在玉碗之中,待其冷却后便给朱元璋饮服。马皇后从旁监督。

伺候完毕。她问,“皇上一直昏迷不醒,哀家很是担忧。饮用此药后几时便可转醒?”

“回娘娘。”他道,“皇上因耽误了些时日,所以病情来得严重,至少要三天后才会有起色。大概五日之后即可转醒。”

她长叹一声道,“皇上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加上年事渐高,早已经不起折腾了。”说罢眼中噙泪。

“娘娘请放宽心。”他劝慰她道,“皇上受命于天,自然上苍庇佑,逢凶化吉。”

“神医此次若能将皇上的病治愈,哀家定不会亏待于你。”她道。

他诚然道,“能为皇上治病是草民的福气,草民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娘娘厚望。”

“好好好。若是朝廷再多几个如神医一样的爱主之士,天下何劳费心?”她道,“好了,哀家还要去为皇上诵经祈福,希望菩萨有灵保佑他快些脱离病痛。”

马皇后叮嘱他们几句之后,便带着一班宫女去了。

三日内,她更不时的来探望,询问病情的进展,但皇上仍旧昏迷不醒。

转眼已至第三天晚上,夜阑人静,新月娟娟。三更初过,薛慕云因心系朱元璋的病况,更关系到一家生死,所以不敢有半分懈怠。每隔一个时辰便替他把脉,发现他的脉象渐渐转强,身上也渐渐暖和,面色也稍显红润了,心甚宽慰。一班从旁辅助的人闻此音讯,忍不住告之马皇后。闻言她迅速披了一见寒衣,冲忙前来探望,的确见皇上有了起色。虽并未转醒,但心中已欣喜万分,又勉励了他一番,待到五更方去。

到第五天深夜,见皇上虽然脉象平稳,与常人无异,但仍旧未苏醒,心忖自己用药配置都万分谨慎,断不会有任何差错,何以良久未见转醒,他不禁有些心慌。

马皇后愠怒道,“依你所言,皇上病情已无大碍,却为何迟迟不见醒来?”

“回娘娘。”他汗如泉涌,强作镇定的陈述道,“皇上的脉象的确呈康复迹象,待草民再用银针刺激他的‘百汇穴’之后将他唤醒。”

“那你还不快点施针更待几时?”她催促道。

于是,他急忙取出银针刺中他的百汇穴,未料一下刺去,他顿时睁开双目口吐一口恶血之后,当场倒下又不醒人世了。

薛慕云将其脉一捉,再探了探鼻息,再探一下颈部的主脉,竟然俱无动静,明显是死亡状态,当下被吓得魂不附体。在场众人皆惊恐万状,匍匐而跪,痛哭不止。

马皇后见状,勃然大怒道,“好个庸医,竟然口出狂言,装腔作势,把哀家玩弄于鼓掌之上。如今不但没有治好皇上的病,反而加速使他暴病身亡。你该当何罪!来人哪,立刻将他拖出午门斩首,诛连九族,永世不得行医!”

闻言,他知道一切已成定数,也不作反抗,任凭羽林军将其拖出去斩首。悔不该听信那尼姑之言,做个逍遥自在的民间医者,至少还有几十年好活,何苦要淌这场浑水?如今不但香火无望,反到累及家族去作冤魂,很是痛心疾首,悔之已晚!他满心绝望,只恨一生以仁德济事,却落得英年早逝,遗臭万年。更恨自己违逆天意,执意求子才招引祸端。可他不明白,难道求子之心也算是一个弥天大错吗?为何老天要这样严酷的惩罚自己?

不知道被拖出去多久,他怏怏的抬头一看,前方正是刑台,台上燃烧着四束火焰,火舌跳耀着仿佛要将他吞没。四面高墙矗立,仿佛压顶而来。月光渗透着一股阴寒,似乎正带着幸灾乐祸的笑容咒怨地凝视着他。刑台两旁的树叶在沙沙作响,似乎在洋洋自得的嘲笑他对自己的医术自恃清高所酿成的巨祸。刑台旁两个手抱钢刀的刽子手,分别笔直的站立在刑台的两边,凶神恶煞,目光如炬的瞪视着他。那两把钢倒在火焰的照射下散发出寒恻恻的光芒,看上去使人不寒而栗。如今的他就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宰割,即使有再大的气力反抗都于是无补。想着,他不由的打了一个冷颤。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第二回九死还一生仗仪助真龙”内容快照:

『第二回九死还一生仗仪助真龙』

他被胡~的拖到邢台~,双~绑缚在~后,~跪地,~开始因恐惧而~~,双目呆滞。此时,刽子~已将亮晃晃的钢刀高高举起。一~令~,~~惨惨的冷风~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一个~音自后方传来,“刀~留人!”他愕然转过头去,仿佛从梦魇中初醒,~微微转过头,却见是平日帮他一起伺候皇~的太监小泉子。只见他~持御令金牌~道,“皇后有旨,立刻释放‘乐善神医’,由本~即刻带往‘乾清~’复旨!”

~~

>> 阅读第10章 第二回九死还一生仗仪助真龙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