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年轻的生命爱过谁 [目录] > 第3章

《年轻的生命爱过谁》

第3章毕业分配

作者:老白杨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邻居大叔说:“你们生在了好时候啊!”他的目光温和而善良,方垒能体会到他的真诚,感觉着自己真的是一个幸运儿。可不是吗,他是大学生,天之骄子啊。那时候,大学生凤毛麟角,煞是珍贵。方垒这样想着,暂时忘记了自己是在偏远的矿山,忘记了他的心上人正在离他远去,忘记了和同学们约定的远大抱负,开始他人生最初的艰苦岁月。

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这块儿饱经磨难的古老大地终于熬过慢慢寒夜,迎来温暖明媚的春天,一点一点焕发着活力和生机。用邻居大叔话说,就象一截插在地上的木棍,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人们在它身上晾晒衣物,没有人多看它一眼。当地里长出几片鹅黄色的嫩叶的时候,当那截毫不起眼灰不溜秋的木桩顶端,竟然钻出几点红红的胚芽,人们才注意到它,才相信它原来也是有生命的,才相信春天的伟大。

邻居大叔坚定地说:“这个时候,人们舒展开的,就不仅仅是筋骨,还有思想和心灵。”

解放思想,打开心灵,原来是人们那样渴望的一件事情。那使枯木长出叶子的春风,就是伴随改革开放滚滚而来的时代的脚步声啊。是的,一个时代,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方垒也能深切地感觉到,时代的车轮正在轰隆隆驰过历尽沧桑的古老土地。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方垒认定这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亟需知识和人才的时代,是年轻人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当此时,自己大学毕业了。对于这个他渴慕已久的世界,他是多么雀雀欲试啊。他挥别陈思,一门心思奔向他将要工作生活一生的地方。

他被分配在平原省平阳市的一家钢铁厂。

然而,当他从学校不肯停留地直奔那家钢铁厂、用十二万分热情憧憬着光明灿烂前景的时候,却已经被内定了分配的去向——到80公里以外的一座矿山报到。

方垒指着派遣证说:“我是分在钢铁总厂工作的。”

管学生分配的大妈用很职业的笑容说:“我们知道,小伙子。”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牛角梳子,边舒缓地梳理着油光光的头发边说:“这是二次分配。我们要的学生都是先到钢铁厂报到,然后分配到底下的分厂。”

方垒说:“我可是学的钢铁化学分析。”

那时,钢铁化学分析是一个很时兴的专业。炼铁、轧钢专业的学生毕业一批又一批,化学分析专业的还是第一届。

大妈强调说:“我知道。可是,那里更需要化验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方垒不愿意去,他想留在钢铁厂的化验室,条件好当然是一方面,方垒想的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更容易出成绩。年轻人有点儿虚荣心,不该算错吧。

“这边化验室不缺人,矿山几年没分这个专业的大学生了。”大妈摊摊手,无可奈何地说:“这可是组织上定的。”

“我可是这个专业第一批毕业的啊。”方垒心里说,怎么会分到这个专业的学生呢。

“去吧,小伙子,年纪轻轻到哪儿不一样啊。那是个新单位,去了容易进步。”大妈强调说:“进步快,对年轻人很重要。”

没有办法。方垒别不过组织。在中国,组织是一个神秘的东西,谁也说不清它由什么构成,谁也没有能力和它作对。

方垒对这座陌生的城市充满了敬畏,对生活在这里的人充满了仰慕之情。好象这座美丽的城市根本就不会属于他。他这个农家子弟根本就不应该生活在城里。他记起老年人说过的一句话:你跳不出你的高粱地。他曾经深深不服,曾经狠狠叛逆。正是凭了这种不服和叛逆,他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他在心里冲命运苦笑了一下,挥了挥拳头。

方垒仍然满腔热情,一刻也没有停留地赶去报到。

大妈没有想到这个刚刚还那么倔强的年轻人轻易就范,赶紧告诉他那里通班车。大妈告诉他时间和地点之后,还不辞辛苦地领他下楼,把等车的路线详细指给他。方垒当时真是不知道怎样感谢这位好心大妈,后来才品出个中三味。大妈说他要去报到的地方通班车,好象纳入城市交通规划体系了。其实是矿里的通勤车。

大妈转身走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小伙子,一表人才,就因为档案里的一句话,葬送了前程。”

方垒没有听到。他听到也没用。



和方垒一同等车的还有一对儿青年男女。年轻人极好相处,还没有到矿山,他们已经彼此熟识了。这一对儿学地质的青年,男的叫严冬,中等身材,络腮胡须,看上去孔武有力。女的叫郝云娟,皮肤白里透红,青春勃发,戴一副近视眼镜,挡不住后面火热的大眼睛。地质这个专业很受限制,一般都会分到矿山,少数分到矿务局等行政单位。

严冬是本地人,对当地的情况很熟悉。方垒还不知道他们要去的那座矿山在什么方向,就问这个刚刚结识的朋友:“你们去过那个矿山吗?”

“在西边的太行山里,离这儿有80公里吧。”严冬把简单的行李在花坛上归拢整齐,拿出一张报纸,**,三个人垫在屁股底下,在花坛边坐下.

相比方垒,他们的行李简单多了。

“那儿条件怎么样?”

“我也没去过。听说是座新矿山,正在建设。”严冬大大咧咧的。

“看来,那位大妈没有骗我。”方垒想。

“你们去还有个伴儿。我一个人可是孤零零的。”方垒看着严冬和郝云娟说。

严冬笑了,说:“咱仨一块儿去,你就不孤零零了。”

又指着郝云娟说:“娟子本来分到河阳市矿务局了。”

河阳离平阳有100公里,是一座比平阳发展快的新兴城市。

“那还来这儿干嘛?”方垒脱口而出。

娟子胸脯高耸,浑身洋溢着青春少女野性的美。方垒想不通,这样的摩登女子,怎么肯到矿山受苦。

严冬说:“矿山也挺好的。”

方垒很奇怪他们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谁不是憧憬着美好的生活,谁甘心过苦日子?

郝云娟一直没有说话。她在静静观察。



通勤车是一辆四十二个座位的普通大客。下午四点的时候,稀稀落落开始有人等车,方垒、严冬和郝云娟在路边站立,不再有孤单的感觉。来等车的人几乎都提着各式各样的大包小包,里面不外装着日用百货等生活用品,而以菜蔬为主。此时,这几个年轻的大学生不会明白,他们将要去的矿山有多艰苦。他们更不会明白,在太行山区,老百姓过着怎样一种艰苦艰难而又艰辛的生活。

当班车开过来的时候,人们簇拥着,奔跑着,竞相抢夺车门。等到班车停稳,车前已是人山人海。这几个大学生没有想到,他们来的最早,反而会没有座位。当他们上到车上的时候,车厢里并没有满员。但是,所有的座位上不是有了人,就是有了物,都有主了。他们一个人也不认识,别人也不认识他们。在七月炎热的天气里,车厢里热哄哄的,弥漫着各种各样可疑的气味。他们满脸是汗,站在过道里,看着晚来的人呼朋唤友,从他们身边高兴地挤过去,坐下,用当地土话聊着开心有趣的见闻。这些人说的话一句也听不懂,他们好象到了外国一样。

车准时开动了。三个年轻人终于呼出一口气来,和从窗口吹进来的温热的新鲜空气交换。这些今后可能朝夕相处的人,这些大嗓门、野性十足的人,这些讲一口难懂土话的人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好印象。只有准时开动的班车,让他们觉得,他们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守规则的地方。

行驶半个小时以后,叽里哇啦的乘客们谈兴消失,睡意渐浓,纷纷闭上眼睛,摇晃着进入梦乡。方垒有点憋不住了,在他的印象中,他们要去的矿山好象该到了。他忘记了80公里的距离在概念和现实上的差距,忘记了窗外曲折狭窄坑洼不平的公路有多难走。方垒问站在身旁的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还要走多久。

那位大叔尽管站着,已经微合双目,听有人问话,眼睛也没有睁开,说:“早哩。”

方垒问:“还有二十分钟吧。”在他心里,一个小时的车程还说得过去,再远,就真的太远了。

大叔的眼睛依然没有睁开。他说:“六点到。”这三个字好象被他从梦里逼出来的一样,说完,就再也不肯多说一个字。

他的话音还没有落地,方垒就惊呼一声:“还要一个小时呀!”

严冬和郝云娟听到他们的对话,心里也是急得没有办法。这前去的命运,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呢?

郝云娟把头靠在严冬的肩头,好象这样她就有了依靠和安慰。这个弱小的女子,为着心中坚执的爱情,铁了心不去管漂向哪里。

而严冬的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不知道命运会给他怎样的安排。

方垒一点睡意也没有。他在看窗外缓缓移动的风景,看一个个**包逐渐被大山替代,看无边的绿油油的庄稼,看路边青砖瓦房、土坯茅屋。最后,他被坐在最后一排座位角落里的一位老者吸引。那老者不瞌睡,好象在自己家一样悠闲自在。他取出一个苹果,用手象征性地擦了擦。那双手,青筋纵横,大而粗糙,再使点劲儿就把苹果皮搓下来了。这个动作,吸引了方垒的注意力。那老者牙根暴突,双眼炯炯有神。本来这个情节在任何人的心里都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是,方垒清清楚楚地看到,那老者把一个苹果吃到最后,吃到方垒认为早就可以扔掉的时候,他依然拿着,慢条斯理地一小口一小口咬着,没有舍弃的意思。最后,留在老者手心里的苹果,只剩下了几粒褐色的苹果核。

方垒当然不会知道,他到矿山之后的邻居,会是这个简朴古拙的老者。



方垒和严冬、郝云娟一起到矿劳资科报到。总厂已经打过来电话,说总算给你们配上了一个学化学分析的大学生,以后别再喊缺人了。很顺利,方垒立即让等在劳资科的化验室主任张庆东宝贝一样领走了。严冬却被留在劳资科帮忙。劳资科长说,不慌不慌,先在这儿帮两天忙,这儿的人手太少了。劳资科只有科长和一个快退休的老头。科长看着郝云娟说,看你细皮嫩肉的,先到学校熟悉熟悉环境吧。他补充说,教学任务不重。

他们不明白科长的用意,没有打别。从劳资科出来,郝云娟向严冬抱怨说,我一个大学生怎么去做孩子王?严冬本来就不愿意来矿山,说反正在哪儿都一样。郝云娟明白他的意思,也不再多说。正好是暑假,严冬说,娟子,干脆你回家住一段时间吧,散散心。郝云娟有些不舍地犹豫着。严冬说,娟子,你还不放心我吗?娟子,这个有主意的女孩,忽然哭了起来。



方垒跟着化验室主任张庆东,一个五十多岁的矮胖老头儿直接到了化验室。化验室和选矿车间紧挨着,虽然是机关科室,但离机关很远。为了方便工作,方垒被安排在选矿车间职工宿舍。选矿车间人少,方垒一个人住一间。接下来的几天,方垒在矿山四围转转,才慢慢看出来一点端倪。

这座铁矿山座落在太行山的褶皱里,具有太行山的显著特点。这里山多坡陡,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干旱缺水。整个矿山西高东低,呈狭长的东西方向分布。东西相距四公里多,南北相距只有一公里多。主体生产单位采矿场位于矿山西部,选矿厂位于矿山东部,辅助生产单位汽车队和机修车间位于中间地带,布局蛮合理的。后勤设施有医院、学校、服务公司等,和机关一同位于偏东部,形成矿山的政治、经济中心。这些单位分散在三四公里方圆的矿山,居住也比较分散,形成一个个工作、居住点。那时,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人们的生活需要一应俱全。据说,有的大单位,除了法院和监狱,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全可以在单位解决。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好让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那时候,企业没有这些职能,职工根本无法生存。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啊。那时候,企业就是社会。或者说,在绝大多数地方,是先有企业,后有社会的。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

管学生分配的那位大妈说的不错,这里从来没有分来过化学分析专业的大学生。方垒一个人的时候就想,这里这么缺这个专业的学生,陈思来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在这样艰苦的地方,自己能给陈思幸福吗?能忍心让陈思陪着自己受罪吗?又想到娟子和严冬。娟子温顺贤惠,聪颖大方。她怎么会愿意陪严冬到这么艰苦的地方呢?陈思一定也会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即使比现在的条件再艰苦十倍。对此,他有十足的把握。他太了解陈思了。虽然,他们只谈了不到一个月的恋爱,但是,几乎四年的合作,他们彼此都十分了解了。陈思是忠贞坚执的人,在她身上,有一种稳稳的定力,干什么都干净利落,不管是当主角还是配角。陈思说过陪他到海角天涯,可是,真的要陪伴了,他首先没有了勇气。他不忍心自己心爱的人陪自己受苦。可是,他又多么希望陈思此时陪在身边啊,就像娟子陪在严冬身边。两个人在一起,应该不会感到孤寂吧。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周末,方垒都会遭受莫名其妙的哀愁的袭击。



严冬、娟子被安排在机关宿舍。他们就没有方垒那样幸运了,严冬和劳资科的那个老头住在一起。娟子回家以后,方垒几乎每天都要到机关找严冬,一起去爬山。在这个偏远的矿山,严冬是他最熟悉的人啊。

爬山成了他们最主要的活动。常言道:“望山跑死马。”是说山的远大。现在在山里,不会觉得山的遥远。他们原本在平原生活惯了,一下子见到这么多山,心里真有些欣喜。山连绵不断,半个小时就可以从这个山头走到那个山头。没多久,他们就把四周的山跑遍了。那些山一律光秃秃的,长着少许野草和荆条。偏偏有人在这样荒凉的山上放羊。那些山羊,据说有很强的生活能力,可以把埋在地下的草根啃出来吃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山羊啃过的地方,很难再生了,除非新的种子在这里安家。他们看着羊群浩浩荡荡的从身边走过,看着牧羊人木然的表情,觉得他们是一片白色的除草机。



然而,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暑假还没有结束,娟子就回来了。方垒虽然还去找严冬,但不能经常在一起。很快,那个老头回家收秋,严冬和娟子得到适宜的空间,天天守在宿舍里。二人世界,温馨而又浪漫。

那个好讲故事的“开国元老”就住在选矿车间的单身宿舍,和方垒住在同一排平房里,他们算是地地道道的邻居。方垒没有好意思说破邻居大叔吃苹果的故事,邻居大叔好象对方垒也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既然是邻居,休息吃饭当然会常在一起。慢慢的,方垒和邻居大叔大婶就混熟了。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矿山由来”内容快照:

『矿山由来』

“这个矿~是啥时候建的?”方垒问邻居大叔。邻居大叔说:“这你算问着了。矿里还真找不出比我知道更多的人来。”邻居大叔的意思是,最早参加矿~建设的人不是调走,就是退休。退休的也都走了,只有他这个第一批来到矿~的人,还留在矿~。邻居大叔说:“小伙子,听我来给你讲讲矿~的历史吧。”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地质队员在太行~东麓发现了一条纵横十余公里的大型矿脉,初步估计,蕴

~~

>> 阅读第4章 矿山由来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