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聪颖少年追根寻底
老夫人把阿保机藏在自己帐篷,想隔绝他与外界的交往,避免他受到伤害,但却藏不住他的好奇心。只要阿保机想知道的事情,他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不搞清楚不罢休。
阿保机非常喜欢听奶奶讲故事,尤其是喜欢听她讲祖先的故事。
契丹尚武,很少有人对祖先的故事感兴趣,也很少去探究祖先遗留下来的经验究竟对不对。他们认为,合格的契丹勇士善于骑马射箭,在作战时能够勇猛向前冲锋就行,没必要去探究那些对打仗无益的东西。
一天,阿保机觉得憋闷,便问老夫人:“那我们契丹族从哪里来的?”
见阿保机问到这个问题,老夫人不禁泪流满面。因为当时契丹没有文字,契丹的历史是通过世代口传下来的。而契丹是经过数百年战争才艰难的延续下来的。
为了满足阿保机的求知欲望,她对阿保机说:“我们契丹族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有个英俊的小伙子乘着一匹雄健的白马,沿土河从上游往下游走。在土河与潢水汇合处的木叶山上,他遇上了一个骑着青牛沿潢水从上游来到下游的美丽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产生了爱慕之心,结为了夫妻,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下来。后来,他们他们生了8个儿子。他们的8个儿子又形成了8个部落!而这8个部落便又逐渐形成了契丹族。”
阿保机见老夫人如此讲,马上提出质疑说:“奶奶,既然契丹族是这样来的,那么为什么契丹族不浪漫,而时时刻刻处在战争中的民族呢?契丹族来源于好战的东胡。”
老夫人大吃一惊:才9岁的孩子,怎么能说出这番道理深刻的话呢?老夫人问阿保机说:“你怎么这样认为?是谁告诉你的?”
“我听汉人说的。那个汉人说,我们契丹族是高傲又好战的东胡的后裔。”在阿保机眼里,老夫人绝对是一个博学的人。见老夫人有几分吃惊,他迅速得以地回答说。
老夫人从未听说过这样谬论,非常严肃地说:“啊!那个汉人是在胡说!千万别听他的!”
阿保机见奶奶生气,眨着小眼睛说:“奶奶,别生气,那个汉人说,中原有很多书,记载了很多民族和国家的来龙去脉。我们没文字,也没书,在口传历史过程中,就会遗失很多。说不定,中原书籍里记载的契丹族的来源还是真的呢?”
老夫人见阿保机越说越神奇,越说越有道理,便接着问:“那个汉人是怎么告诉你的?”
见到奶奶问他,阿保机有条不紊地说:“那个汉人说,在中原秦朝末年,北方草原上分为匈奴和东胡两个国家。东胡国王非常傲慢,向匈奴索要宝马。匈奴王冒顿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东胡王又要匈奴的阏氏,冒顿也忍辱给了他。东胡王又要匈奴割让土地。冒顿大怒,便率领军队偷袭东胡。东胡一战惨败,剩余的人一部分逃往鲜卑山,过了一百多年便形成了鲜卑族;一部分逃到乌桓山,逐渐形成了奚族。鲜卑族南下中原,建立了强大的魏王朝,便看不起少数留居在鲜卑山的人族人,把它们当作少数民族来剥削。这些留居鲜卑山的人能征善战,不愿意受欺压,被打败后东逃到了潢水至黄龙一带,逐渐形成了契丹族……”
在老夫人的心目中,契丹族是来自神话,不是东胡的后裔。见阿保机提出这些奇怪的言论,她不觉大吃一惊,想怒斥阿保机,但想到阿保机的种种奇异行为,想到萧氏做的那个梦,又不忍心打击他的好奇心,只好说:“孩子,中原书籍里记载的可能有道理。我们和奚族的语言相通,习俗类似,可能出自共同的祖先。但是,我们契丹人英勇好战,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决不是像中原书籍里所记载的那样,是被打败的高傲的东胡后裔,被鲜卑遗弃的那部分人的后裔!这是对我们民族的贬低和羞辱!孩子,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传言!”
阿保机见老夫人不高兴,意识到他提到了老夫人不开心的事,便改变语气说:“奶奶,我也认为那些书籍对契丹有偏见。可是,我们没文字,许多历史都没记载,不得不去借助那些书籍才能真正了解历史啊!因此,孙儿认为,这些记载不可全信,但不可不信!”
老夫人见阿保机说的句句在理,也不好再去反驳他。她是迭剌部知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但她也解释不清楚契丹族究竟来源于哪里,听到阿保机提到文字和书籍,不得不有几分遗憾。
她叹息说:“是啊,我们没有文字,过去的很多东西都没流传下来。可是,我们契丹族一直是这么过来的啊!”
“正因为我们一直这样过来的,没有总结前人的经验,吸取前人的教训,所以我们难以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总是一次次犯类似的错误,最终被对手一次次击败!”
“啊!”老夫人瞪着眼睛看着阿保机,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因为她感觉到她不是在教导一个孩子,而是在接受一个智者教诲。
阿保机看到老夫人有些惆怅,便安慰她说:“奶奶,我要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领导权契丹族强大起来,还要创立文字,把前人及您的故事记载下来,让子子孙孙都能从中获益!”
见阿保机越说越离谱,老夫人不由得笑着说:“傻孩子!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把奶奶的故事记下来?”
“奶奶,我认识字,还会写字呢!”阿保机抬起头,十分认真地说。
“啊!?你认识字!你会写字!”老夫人大吃一惊。她一直把阿保机藏在帐篷里,她不识字,而且也从来没人教他识过字,他怎么会识字、会写字呢?
“真的,奶奶,我真的认识字,也真的会写字!不信,我写几个字给您看看!”阿保机看到老夫人吃惊的样子,慌忙解释说。
“好吧!你写几个字给奶奶看看吧!”老夫人见阿保机不想说谎的样子,但自己怎么也不相信那是事实,便想让阿保机写几个字,应征一下他说的是否属实,虽然自己并不识字。
阿保机便用手指在地上写了“耶律”两个字,然后说:“奶奶,您来看,这两个字是耶律。我的姓!用汉字写成的!”
老夫人感到好奇,慌忙来到阿保机身边,果然见到了地上写着工整的两个字。阿保机从小与老夫人在一起生活,从没学过汉语,也没有与汉人接触,怎么会写汉字呢?老夫人十分惊奇地问:“你没学汉语,怎么会写汉字!?谁教给你的?”
“一个汉人交给我的!”阿保机非常干脆地回答说。
“啊!?什么时候?”
“奶奶,那次您睡着时,我跑到了伯伯首领家去玩儿。他家有个汉人,给我讲了几个故事,教我写了几个字。刚才我跟你讲的契丹族的来源,就是那个汉人告诉我的……”阿保机只好讲出了他偷偷跑到首领家的事。
随便教他写几个字,他都能够记得清清楚楚的。孩子这样聪明,如果不让他去读书习武,那就浪费孩子的前程了。老夫人对他说:“奶奶请人教你读书识字,教你骑马射箭。你喜欢吗?”
“喜欢!奶奶!”
“好了,你去玩吧!奶奶累了!”
“好的。那我出去玩了,奶奶!”
阿保机出去后,老夫人便叫来耶律弥里,让他到中原去请一个读书人,专门办一所私塾,教孙儿们读书。
过了一段时间,耶律弥里秘密到中原找到了懂契丹语的读书人,开设办了契丹第一家私塾。
族人得知这消息,感到非常好奇,纷纷来他家看热闹。他们见耶律弥里的儿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整天摇头晃脑地读那些他们根本听不懂的经文,纷纷叹息说:“阿保机那样聪明,该习武才对,去读这些无用的经文,浪费啊!不知道耶律弥里那根神经不对!”
老夫人得知这话后,对族人们说:“你们不读书,是你们的事情。我家的孙儿要读书。你们谁再敢多舌,我就杀了你!”
族人见老夫人发怒,不再对阿保机兄弟读书的事指手划脚。
耶律弥里对孩子们读书将来有没有出息,心里也没有底,便给孩子们规定:晌午读书,下午习武!
阿保机读书后,对书籍爱不释手,每天很早就起来读书,研究分析书中的精髓。但他的弟弟们并不喜欢读书,读书时无不是瞎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年很快过去了,阿保机兄弟并没像别人认为那样读书弱化体质,而是像其他契丹少年一样健壮。
阿保机系统地接受文化教育后,不仅智慧日见增长,而且具备了许多契丹人不知道的知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放羊娃儿~读经书”内容快照:
『放羊娃儿~读经书』
3、放羊娃儿~读经书阿保机奇特的成长过程引起了另一个聪慧少年——耶律曷鲁的注意。耶律曷鲁也是聪~过人,人见人爱的少年。许多人私~认为,在耶律家族中,最聪明的人就是耶律曷鲁和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读书去了,~质将会弱化,迭剌~未来的英雄非耶律曷鲁莫属。耶律曷鲁父亲早逝,家里非常贫穷,没人正儿八经地教授他武艺,只好边放羊维持生计,边自己捉~——每天早~出去放羊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