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乞丐求学路 [目录] > 第1章

《乞丐求学路》

第1章

作者:邹老宽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见过苦楝树吗?那可是淮北平原上最普通的树。

它枝干**,郁郁葱葱,还不要人们精心栽种,只要你不故意破坏,它总能顺顺当当地长成参天大树。在茫茫的原野上,抬眼望去,笼罩在村庄上面的树林,最高的就是苦楝树。这似乎成了淮北的标志。

最惹眼的是它的果实。秋天到了,一簇簇.一团团,挺立枝头,金灿灿.傲势势,再大的风也刮不掉。再大的雪也压不落。在平原上广泛流传的儿童谜语说得很形象:青滴溜,黄滴溜,大家不滴溜,它还滴溜——楝树果子。冬天,鸟儿没食,吃了它,也就把它的后代给传走了。

它全身都苦:枝叶苦,皮苦,果子也苦,人们干脆叫它苦楝树。苦是苦,可苦倒成了宝。《本草纲目》收了它,实际上也用了它。哪家小孩肚里有虫,只要把它的枝叶煎汤喝了,保险药到病除。

淮北人先是喜欢它的韧,也欣赏它的苦。‘良药苦口利于病’嘛!人,有时候也是很苦的,在苦难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成人.成才。荀子说得好:“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意思是‘木料依照墨线砍削就直了;金属的刀斧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如果金,木都有感觉,那砍磨的滋味是很苦很苦的。木.金受了苦成了良才;人吃了苦成了人才。那么,种种苦自然也是剂剂良药了。

跟苦楝树一样苦的人还是有的。可斗转星移,已经有了种种变化。像凤凰投身在熊熊大火里那样,看来是痛苦的,可它却获得了永生。

第2章、千里求生

一九四三年秋天某个早晨,天刚透亮,华子就被妈妈喊起来了。她右手拉着比她小两岁的妹妹迎子,左手抹着眵迷糊。看来还没完全醒,可仍走得规规矩矩的。很快就出了庄子,向东南走去——全家要到上海逃荒去了。

她叫朱清华,乳名华子,今年八岁,是灵比县南大朱家人。她昨天夜里听到大人们的谈话,就觉得很委屈,圆圆的大脸上是似笑非笑的,现在却像下了一层霜,让本来就上翘的**更带上了一股嘲讽的味道。

头几天,她早跟愁子姐说好了,要一块去看看外面的陌生世界,可突然间愁姐家暂时不去了。虽说还有迎子,可她太小,简直是可怜的小羔羊,只知道‘咩咩’地哭。还有火车,她华子见是见过,可没坐过,谁知那是啥滋味呢?现在是坐不成了,她能不委屈吗?,

她转过头动情地朝庄子上看了起来,这是俺家,那是愁姐家。望远些,这是她和愁姐挖野菜的背沟沿,那是她和迎子逮蝴蝶的梨树园。啥叫荒凉,她可不知道。现在要出远门了,只知道那么眼熟,那么亲切。抬头向北方望去,却‘呲呲’地连连吐几口唾沫——人家说,这可以避邪。看见啥了?桑圩二鬼子炮楼上飘着刺眼的膏药旗。这意味着什么?她不完全清楚,只知道自这旗子插上以后庄子上乱了,她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了。特别是她爸从蚌埠被送回家以后,爸妈的脸上总是阴沉沉的,从来没有见过笑容……

大伯从后面赶来送行了,背着破被的爸爸回头迎了过去,大伯说:“天很好,你们一定能一路顺风。”又对妈妈说:“二弟是一朝被蛇咬,连井绳也怕,连火车也不敢扒了。这样也好,反正讨饭,边走边讨,早到晚到都一样,走走散散心也好。”爸妈点点头。大伯指着在远处飘摇的膏药旗:“鬼子总有一天要完蛋的,你看那能长吗!好吧,你们也该赶路了。”

华子轱辘着大眼睛仔细听着,大伯的话她并没全听懂,可她被大伯的气势和坚韧感染了,满肚子委屈没有了。

华子记得,有了**不久,爸爸曾去过一趟蚌埠,一天多也没回来。她问妈妈,才知道,爸因家里又添了一张嘴,到蚌埠找活干去了。第二天傍晚,利仁大伯才把爸爸送回来。衣服破了,满身紫印子,妈妈眼含着泪把爸爸安置在**,一躺就是个把月。可怜的爸爸,从此,再也笑不起来了。

今天、刚出庄,听了大伯的话,她突然觉得长了几岁,在家里,她已经是个大人了,一定得帮助爸妈带好妹妹。

三步两回头,妈妈郭兰看着大朱家,恋恋不舍,含情脉脉。苦楝树后面的一间矮小的破草屋,秫秸编的芭薄门,通风通光,挡君子不挡小人。破土坯床,破苇席,破棉被一床,还有一口盛粮食的土制缸,有些日子没盛粮食了。还有一口地灶锅。这就是她的全部家当。勤劳、善良的夫妻俩,帮工、拾庄稼,仅能维持‘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家虽然贫穷,,可它毕竟是她多年赖以生存的家。总觉得家里充满了温暖、平静的气氛。可现在她得狠心地仍下了。北边的膏药旗,好象一把尖刀**了她的心。每想起来还觉得寒颤。日本鬼子、伪军经常下来要粮要钱。有钱人家的饭也吃不安,皮里抽筋的穷人就更不好过了。

前天,保长带着两个伪军,到郭兰家要粮。进门一咧嘴就说:“你家该缴五十!”“俺家早揭不开锅了。”郭兰哀告着,眼看伪军翻遍了角角落落,确实没有找到粮食。保长瞪瞪眼说:“算我倒霉。”又侧脸对伪军说:“把芋头茬拿去,将就喂马吧。”“那是俺全家逃荒准备的干粮,行行好吧!”郭兰已经带着哭腔了。保长撇撇嘴:“行了,别给脸不要!”一边说,一边把红芋茬子拎走了。没有办法,只有把摘来的榆树叶子捣碎,硬做成窝窝头带着上路了。

爸爸朱利敏看看面黄肌瘦的妻子,又回头看看家,突然觉得一股又酸又辣的东西,烧灼心肝,冲击嗓子。这里是生养自己的地方,哪怕一根草棒也牵系着自己的欢乐和眼泪,怎能舍得离开呢?可现在……鬼子在沱河集盖起了兵营和炮楼,各个路口都设了卡子盘查过往行人,这立即让他想到了在蚌埠遭受鬼子的折磨,他觉得鬼子太狠了,在洋人的管治下哪有穷人的好日子过。

过了淮河,边走边要饭。日伪时期,民不聊生,饭是不好要的,讨了一个庄子的饭,还不够小孩吃的。晚上遇到庙就住在庙里,碰不到庙,夜深人静时,找到一个稻草垛,扯一些铺在地上当床,身上盖得厚厚的,早上物归原位。二十多天过去了,一位老大娘告诉我们:离上海还有一百多里,妈妈一听笑了,说:“华子,我们已经走二十六七天了,在这些日子里,我倒觉得你长了几岁。”华子笑了。,又走了两天,抬眼望去雾腾腾、黑鸦鸦的一片,这大概那就是上海了。华子和迎子高兴得又蹦又跳,早跑到前面去了。爸妈的心情却是沉甸甸的,越走心里越没有底,脚步也馒了下来,相反,倒要孩子催他们了。不管怎么着,,他们一家终于到上海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逛上海”内容快照:

『逛上海』

逛~海华子一家,一路跋涉本是又累又饿。~海,这个世界闻名的繁华大都市,承~能~是相当大的,它虽然经历了十九路军的~血奋战,日军的~轰滥炸。但那不过是历史~的小~曲。这种伤~,早被各地拥来的难民和大量~~的金钱涂抹掩盖得无影无踪了。当官的是日本人和汉~。灯~柳绿,纸醉金~却更~天荒了,更肆无忌惮了。过去黑膏白面还得偷偷~~;如今,不

~~

>> 阅读第2章 逛上海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