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日之期已到,只听得书房中二当家正吟诗诵句的。道:
古人结交惟节心,此心堪比石与金。
金石易碎心不易,百年契合共于今。
今人结交惟结口,往来欢娱等着酒。
只因小事失相酬,从此生嗔便分手。
嗟乎大丈夫,贪财忘义非吾徒。
陈雷管鲍难再得,结交轻薄不如无。
水底鱼,天边雁,高可射兮低可钓。
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
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
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自后无情日,反正大是非。
这是一篇古风,名为《结交行》,乃是嗟叹今世之人,当先如胶似漆,不可反面无情。让武赫在那里学到古人心如金似石,要像陈雷管鲍,生死不移的,千古无二。所以说“古人结交惟结心”,不比今人惟结口头交也。
说到二当家,此人已达到半仙的等级矣,姓黄,名邦杰,字玄武,看后便知,此乃大当家宿命之交,此人武艺不行,善用铁扇,可智谋却天下闻名,生得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唇红齿白,头戴白色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之所以二当家欲先将此古风教育武赫,原因在于要让武赫在启蒙之时懂得,一生中,对待亲人,对待爱人都要用心对待,对待朋友,更要以诚相待,以及忠义相知,这样的朋友,才能做得人生中的真正知己。
“武儿,之所以二伯将此篇古风先教给你,原因就是要让你认真的对待每一个身边的朋友,做到如胶似漆,肝胆相照,这样每个人都会信服你。至于侠盗要遵循的概念嘛,等你将此篇古风品读清楚后,二伯在一一讲给你听,如何?”二伯细细地讲,细细地分析给武赫听。武赫也不反对,说道:“仅遵二伯之命就是。”
二当家让武赫把这篇古风背熟,之后才教武赫侠盗的概念。谁知,二当家命令一下,才刚打开书房的门,张开双臂,呼吸着新鲜空气时,武赫便喊道:“二伯,我背完了。”
二当家一听惊道:“真的?”然后走进书房,用疑问的口气问道:“短短时间内,武儿真将此古风背诵完毕?”
“是啊,孩儿已经背完,请二伯验收吧。”说完武赫便将此篇古风从头至尾,一句不漏,完完整整背了出来,让二当家为首一惊,道:“武儿,你是怎么背诵的?依你这小小年纪,是不可能那么快就背完的,说,给二伯说清楚。”
“没有啊,孩儿只是听二伯读一遍,然后自己读一遍,不久便发觉自己已经背起来了。”武赫摸着脑袋,无辜地解释。
二当家走到一旁,想着想着,他想到:难道此人会过目不忘之技,有入耳便记的本领?
为了证实这个想法,二当家决定试验一下,便将李太白那首荡气回肠的《将进酒》写在板子上,亲自诵读一遍,读完后,便给武赫一点点的时间看完,待武赫看完之后,二当家随即将板子上的字擦掉,说道:“武儿,来,将二伯刚才读的那首《将进酒》从头至尾读一遍给二伯。”
“遵命便是,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读完后,武赫向二伯鞠了一躬,再道:“二伯,孩儿以诵读完,请二伯点评。”
且见那二当家在武赫诵读过程中的脸部表情,由惊到喜,他叹道:“此乃圣子也,有生之年与此圣子,在下这五十年算是没白过了。哈哈……哈哈……”二当家仰天长啸一阵,接着说:“顺便让武儿知道这篇诗词的主旨吧。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知道吧,武儿,人生易老,有生之年,一定要干出点顶天动地的大事,懂吗?”
见武赫乖巧地点点头,他赶紧跑出去将武赫有此过目不忘的本领将给众当家们知,只见书房外面一阵欢欣鼓舞的样子,见众当家挤进书房,想要看看是真是假,十二当家先是开口了:“我不信了,我儿子有这样的能力我怎么不知道,除非武儿你再展示一次给为娘的看看。”
“可以,武儿,你就再展示下绝技吧。”二当家唤来武赫,又在板子上写道: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不一会,二当家即便将板子上的字拭去,叫武赫背出来,只见武赫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将《满江红》诵读完。
十当家忽道:“武儿,记住,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岳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岳飞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明白吗?”
武赫再次点点头,道:“谨记便是。”
“好词好词,《满江红》乃在下平生最好此词也,武赫,开始吧。”大当家笑着说,不一会,二伯便将板子上的字拭去,叫武赫背出来,只见武赫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将《满江红》诵读完。
完罢,众当家欢呼雀跃,大当家将武赫抱在怀中,满是喜欢之意,心中想到:若是武赫,在下定将平生所学传授给这孩子。
并不是大当家这样想,在下愚见,全部的当家一定也都这么想吧。
“哈哈,武儿竟有此种绝技,大哥贤弟们,今晚我们庆祝一下吧。”四当家开心地说,众当家倒也乐意,将武儿团团围住,然后朝上仍,开心至极。
那晚,整个宅院万紫千红,张灯结彩,如同喜庆,谁知却是为这小子举行的晚会,今晚,一醉方休。
却说那十当家,之所以从中插上那段《满江红》的主旨,原因在于,此人乃岳飞后代,姓岳,名超,字鹏飞,十当家简直乃再世岳飞,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也使一把枪,名曰沥泉枪,乃当年岳飞的爱枪。
十当家武艺甚是高强,出了他,在无人可与七当家战平。此人平日沉默寡言,可却深得当家们的喜爱。
正是圣子竟有不忘技,当家甘将技艺传
已知武赫有不忘之技后,未知还有怎样才能,且看下回。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第五章独斗~虎”内容快照:
『第五章独斗~虎』
话说武赫自从五岁开始,就单日习武,双日学文,不知不觉,已过八年。这时的武赫,尽管还是个小孩子,可是却成~稳重,细心认真,不过呢,有时候,这小子也有点调皮。所以无论武艺或者知识,都掌握得很好,八年~来,武赫已是一~真功夫,~腹经文。某天,武赫的~亲宝莲~来武赫,说:“武儿,~亲见你三年来如此刻苦学习,也应该常常让你休息一~,放松~吧。今天呢,~亲允许你到福禄~~去走走。”然后十二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