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颐和园的见闻
原来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就是传说中的颐和园啊!好期待啊,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车上,辅导员给我们介绍他自己,他说他姓吕,叫吕海波(这名字不错),随后便有人喊他:“导游”他立刻更正:“我不是导游,只是北大的一名学生而已,大家不妨叫我师哥,以后北大欢迎你们的到来!”
“师哥叫起来别扭,你是辅导员,里面有个导字,再加上你的名字后面有一个波字,就叫你波导吧!”李冷调侃他道。
“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我接了一句。
大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不过随后大家都波导、波导的叫了起来,效果不错嘛!嘿嘿……
“好了,好了,你们这群小鬼,还真是被你们打败了啊!”波导的一脸无奈,最后终于放弃了,我和李冷脸上满是胜利的神色。
就这样大家一路调侃到颐和园的大门前!
这时走来一个导游,是我们这个营的,我们这次颐和园之行将由她带领解说。导游是个年纪二三十的妇女,看起来挺和蔼的。
虽然北京的天气挺凉爽,但这时还是有些微热。不多久,导游阿姨便将我们带进了颐和园。
人很多,也很拥挤!让人有种闷热的感觉,不过导游却说这样才显得热闹非凡一些,所以我们也只好跟从她去了颐和园。
颐和园似乎没有什么景观,只有长长的路要走。真是悲哀啊!特别是那个长廊,简直走得我快趴下了,那长廊世界爱上的图片我也无心再看,算了,中间的23事我就省略了,直接给你介绍一下颐和园算了。这可是我用心听导游所获得的知识哦!
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为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光绪二十六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全园可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
颐和园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太后长期居住的离宫,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因此,在进园的正门内建置一个宫廷区作为接见臣僚、处理朝政的地方。宫廷区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组成多进院落的建筑群,占地不大,相对独立于其后的面积广阔的苑林区,二者既分隔又有联系。
苑林区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东西长约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78%,湖的西北端绕过万寿山西麓而连接于北麓的“后湖”,构成山环水抱的形势,把湖和山紧密地联成一体。
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的清朝末期的黑暗历史。虽然美丽却也只是贡皇家贵族游玩之地,他们大兴修建园林,却不顾百姓的困苦,结果很显然,遭到了八国联军的破坏洗礼,给历史贴上了重重的一道疤痕。
在深思之后,我们慢慢的离开了颐和园。回到我们要住的公寓去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清华一日游”内容快照:
『清华一日游』
第四章清华一日游第二天,听我们的~导讲,今天我们将在清华待一天,~午带我们去参观清华的各~“景点”,~午则开始清华夏令营开营仪式。我们兴奋的跟从~导在向往的大学游览了一个~午,感~颇~~!~就由我来介绍一~清华的各~景点吧。清华大学大礼堂:大礼堂坐落于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庄严雄伟,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