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地罗岭旧事 [目录] > 第6章

《地罗岭旧事》

第6章六、“三线四网”与“野营拉练”

作者:霞中子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



在“地高”读书的头一年,学校大搞什么“三线四网”、“野营拉练”,的战备训练活动,弄得全校师生都非常紧张。所谓“三线”,估计是“思想战线”、“政治战线”、“军事战线”;所谓“四网”,估计是“对敌作战网”、“战伤救护网”、“通信联络网”和“后勤供应网”。当时学校的老师们当的“营长”、“连长”们,也没有向这些学生“民兵”们解释清楚,就这么糊里糊涂地闹着。真有些“大敌当前”、“兵临城下”的氛围。学生们疑虑重重,难道战争真的要来了吗?寻石心想,毛**不是有"最新指示"了吗,“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大概“美帝”、“苏修”很快就来了,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的“铁打江山”,我就是在战斗中牺牲,也是极其光荣的。所以寻石当时并不害怕战争的到来,他对于“三线四网”和“野营拉练”的战备训练,并不消极。

有一次,天刚拂晓,学校打起紧密的“钟声”,连长吹着急促的哨子,命令紧急集合,搞军事检查。以前营长训话过:学校打了紧急集合钟之后,要求五分钟内打好背包,并到达连部指定的集合地点集合。那天早上,全体“战士”集合后,连长一个一个地检查,看哪个的背包打得不好,就叫他出列。寻石没发觉他的背包有什么问题,却意料不到地被连长梁涛伟叫他出列,寻石非常难堪地出列,面红到耳根。他不明白他被叫出列的原因,他面对齐煞煞的几百“战友”,羞得无地自容。那们连长指着寻石背着的“军棍”—一根长一米多的木棒说:“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军棍不象样!一头大一头小的,象个拨火棍,又象一条打狗棒,这怎么打仗啊,战斗时非当俘虏不可!”寻石被他一顿数落,羞得想钻进地缝里面去。从此,寻石对那“三线四网”很是恐惧,生怕哪一天,又有哪些地方不如别人而受到批评。

使寻石更害怕的是“野营拉练”活动。学生们要打背包,带军棍,背水壶,走很远很远的路,有时要走一天的路。寻石最怕连长久不久就发出“冲锋”或“跑步前进”的命令。因为他个子小,力气小,体质差,一冲锋他准落伍。为了要跟上队伍,每次冲锋,寻石都拼了“三分命”地跟着跑,几乎断了气。象这样的野营拉练是经常搞的,弄得寻石非常紧张。

有一天,更要命了,半夜三更突然响起紧急集合钟,而且不开灯,他们摸黑打背包,连长在寝室外面不停地催促着:“快!快!快—!”。寻石的动作还可以,打好背包出得门去,还不是最后一个。“战士”们都有到大操场集合,黑压压的人群,一点声音都没有。“战士”们受过训,知道这是军事纪律,不准暴露目标。营长(校长)厉声命令:“接团部通知,‘敌人’集结在堤苏公社常江大队的山坡上,要向我军**了!团部命令我们,天亮之前一定要赶到目的地,消灭敌人!占领堤苏常江高地!出发!”黑压压的九百多人,发出“哧哧嚓嚓”的脚步声,象万马齐进一般。寻石在队伍中既有几分雄气,又有几分担忧,只怕冲锋号和跑步前进的军号吹响。队伍中一点说话声都没有,非常迅速的秘密地行进着。果然,到了天刚拂晓的时候,队伍赶到了常江,天呀,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寻石看见有担架队、医疗队、炊事班,他们头上都戴着树叶做的伪装帽。有的“战士”正在路边挖坑架锅,有的去捡柴火,有的在生火烧开水,有的紧握着木棒原地待命。三连和一连接到向常江坡上发起“**”的命令,他们“冲锋”上去了。寻石不知道是真是假,心中疑团百结,更不敢出声,只怕犯了军事纪律。半小时过后,三连和一连的“战士”们回来了。有战报说,他们“消灭”了一个营的“敌人”,“俘虏”了几十个“敌兵”,我方“受伤”三人,正在担架上躺着一动不动的。寻石观察了好一会儿,才知道“消灭”和“俘虏”是假的,但受伤不知是真是假,因为在担架上躺着的“伤员”一动不动的。

在收兵回营的路上,又遇到了几次“敌机”的“轰炸”,连长命令全体“战士”在公路边卧倒。“战士”们一齐将手中的木棍指向白云堆积的苍天,并随时准备“对空射击”。寻石也是这样做了,他只见苍天之上有几块白云懒洋洋的挪动着,并没有什么“敌机”飞来。五分钟过后,连长命令“起立”,说“敌机”飞过去了,队伍继续大踏步前进。

在这次“回营”的行进中,连长几次发出“跑步前进”的命令,还有几次“加急前进”的命令,把寻石折腾得够呛。待部队回到学校时,已是中午了,寻石累得要死,午餐时几乎吃不下饭去。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七、大战“巴潭琅””内容快照:

『七、大战“巴潭琅”』

最令寻石难忘的是那次“大战巴潭琅”的学大寨活动。“巴潭琅”是个地名。壮族人把常年积~并石多土浅的广漠荒地~~“琅”。从高里镇往南走十五公里便到安阳县城,当时,这段路离县城五六公里的一带地方,是广漠的“琅”地,因那儿地属巴潭大队,故称“巴潭琅”。自古以来,“巴潭琅”只生长着几种耐~泡的野草,十分荒凉。在“农业学大寨”的~中,~号召“治~治~,”“大战巴潭琅”。

~~

>> 阅读第7章 七、大战“巴潭琅”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