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回乡
1979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从部队退伍回到我的故乡,在县武装部办理完挡案交接手续和退伍报道手续后,我回到了家。
就在我背着背包,步行回家的时候,正好遇上在我的母校,一初中读书回家,我们村上的一个小女孩,叫国会,她的家离我家不远,三年前,我当兵的时候,她还不是很懂事,如今已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而且行为、举止比三年前大方了很多,一路上抢着帮我背包,有时我敖不过她,只好让她背背,这样我和她一路说说笑笑,往回家的路上走,她听说我要参加今年的高考的消息后,一直动员我到她们班上参加高考复习,我点头表示可以考虑,顺便请她帮我联系一下,她愉快的答应了我。
回到家,父母非常吃惊,由于事先没有写信告诉他们,所以感到非常突然,弟弟妹妹们很是想念大哥,非常高兴,其中我最小的弟弟,我走时才三岁,我回来已经六岁了,看着这个穿军装的大哥很不好意思,我把路过北京买回来的糖果分发给他们,给了父亲100元钱,就算是我三年当兵对家里的贡献,剩下的钱,我交给爸爸,让他帮我保管,作为我参加高考复习的费用,总共有80元钱。本来家里兄弟姊妹比较多,除了最小的弟弟外,都在上学,我大的弟弟正在上高一,其余的都在上小学,家里姊妹六个,只有父母参加劳动,父母很希望我能帮助家里,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父亲听说我回来,并不想务农,很是失望,但是又不好不让我去继续深造。
我理解父母的心情,毕竟那个年代,是凭工分吃饭的年代,哪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能为家里出工出力呢,但是我的父母比别的父母优秀的地方,就是比较尊重孩子的选择,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因此我认为,我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最有眼光的父母,我这辈子身感欠父母太多,太多,但是今天的父母也以我们为荣,毕竟我和我弟弟妹妹们,做出了没有让他们失望的事业,如今父母虽然70多了,还在我们出生的**村生活着,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过年,小时侯我们盼着过年,是为了吃好的,为了走亲访友,今天父母盼着过年,是盼着他们的儿孙回家团圆,一大帮人去了,父母还是和我们小时侯一样,忙着杀猪,忙着做饭,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我们这些在外边指挥别人的人,管理别人的人,也只有回到家,回到父母身边,我们感觉还是象当年那样,还是小孩,听老人们唠叨,听老人们的教诲!
难忘的大学校园
经过到我高中时的母校复习了三个月,我便和我的小师弟师妹们,步行了100多里山路,来到到县城,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考。每年七月的七、八、九三天,是全国辛辛学者们既兴奋,又紧张的三天,对于我这样一个退伍军人参加高考,在我们县的高考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七月的天气,骄阳似火,热得人们心里烦躁不安,县城的晚上,到处是在大街上纳凉的人们,我们住的山城旅馆,住满了全县来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他们通过这里,要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通过这里,要离开这个山区小县,所以酷暑对于我们这些考生来讲,没有构成太大的威胁,也许上天被学生们的热情所感动吧,连续三个月的干旱和高温,在七号早上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天气变的非常凉爽,整个考试过程也变的比平常发挥的好,感觉我离大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高考结束后,我和我那些小同学们又是一路欢欢喜喜的步行回家,整个氛围相当轻松,在我们那帮去参加高考的同学中,估计真正能考上的没几个,他们大多是想借这个机会去体验一下高考的感觉,他们没有我这样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他们身上天真可爱的性格,还是让我非常喜欢,他们也认为我能考上,所以都对我表示了真诚的祝贺。现在那些同学叫什么,我可能记不完整了,但是要是现在去问他们,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真正的把考大学当成人生的一个目标,得到回答可能还是和当初那样。人生的选择,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何况那是山里的人,而且在山里有个高中文凭,在那个年代已经不错了。。。。。。
1979年秋季,我终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是一所老牌的师范大学,对于读师范,我是非常喜欢的,这到不是我喜欢当老师,而是由家庭条件决定的,因为当时师范大学的费用是国家全包了,父母只需要给我点路费就够了,进了大学,学费和伙食费都是国家提供的,但是每个月学校发32斤饭票,33元的菜票,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生活水平比我在家时要好上五倍,每个月还能结存几元钱,在学校的小买部换成现金,可以给自己买点衣服之类的。
由于我当过兵,在班上的同学中,我算是见多识广,班主任直接点名我当了班长,学校的很多活动我都参加,业余时间还经常写点学校的新闻到电台发表,每个月还有几元钱的稿费,这样我在学校的知名度开始提高,大二的时候,我被选为学校的学生会**,除了学习外,学生会的工作占据了我大部分业余时间,连续四年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毕业时,还评为优秀毕业生,省委组织部,在我们学校选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党政机关培养的干部对象,当时叫着第三梯队吧,除了学校正常的培养和教育,还定期到省委党校听一些讲座,都是关于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课程,目的是要提升我们的理论素养,培养我们的从政意识。
四年的大学时光,犹如弹子一挥间,在充实而紧张中度过,毕业离开学校的前一晚,一首《相聚时难别亦难》陪伴了我们的整个夜晚,所有的宿舍都在唱,歌声、泪声,使整个校园沉浸离别的欢乐与忧伤中,到现在为止,只要去OK厅唱歌,这首歌也是我的首选,也许还是怀念那个充满青春和活力的年代,或者是想念现在已经联系不多的同学和老师,也许还想重新再来一次大学的生活…….
成都的茶馆
我对成都的茶馆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大学4年,我在茶馆度过的时间可能有三分之一,每逢周末,我便和同学们拿着书去茶馆,边喝茶,边看书,那种日子真的不比神仙差,那时成都的茶馆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很闹热,青一色的竹椅子,整个茶馆座满了人,但是很少有打牌赌博的,很多老年人都是在茶馆里摆龙门阵,有的看小说,我们主要是看书,每杯茶只要5角钱,一座就是半天。每到期中或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也选择在茶馆背书和复习,感觉比在教室里复习的功效高很多。茶馆里虽然很吵闹,但是我也不知道我们怎么会闹中取静的。
我们经常去的茶馆离我们学校不远,我们骑自行车去十分钟就可以达到,老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当时的茶馆还是集体所有制的,老板人们叫他黄经理,是个性格非常开朗的人,每次看见我们去,他都大声招呼说“大学生来了,快泡茶”!弄得我们几个同学很不好意思。周围喝茶的人也都认识了我们几个同学,对我们也非常友好,互相都要点头示意。
后来毕业了去成都出差,我还经常去那家茶馆喝茶,看那个黄经理,黄经理说马上要撤迁了,你以后来可能看不见我了,说者说者,感觉很悲伤,我到安慰他,城市的发展,撤迁了国家不会不管你们的,今后说不定更好呢!后来上研究生的时候,我再次去找那个茶馆,已经变成大马路了,两边也被高楼大厦所取代,从此我真的再也没有见到黄经理了,现在看来当时他的悲伤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成都要再找当年的那种茶馆已经很难了,即使有也只有在公园里,不过很少看见那种没有打牌赌博的风景了,到处是麻将和斗地主的声音!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从政的苦与乐”内容快照:
『从政的苦与乐』
初试牛刀从小听~~故事,古时候就有只有当官才能出人头地,我从小的梦想就没有想过~~官,但是当事实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从美梦中醒来!毕业后,我便分到了~办公室工作,来到办公室的第二天,办公室~就给我~代了任务,~政策研究生~编辑出版一本书,~《蜀乡状元谱》,每个县都~出一篇文章,主~内容是反映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涌现出来的带头致富的典型人物,就是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