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一年七一前夕,一件意外的事故,使我不能从家里走出来,半个多月时间的静心养身,使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使我的生命更有意义,也突然感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的生命随时都可能化成一缕上天的青烟。就象我,一个小时前,还在**台上,给教育局表演的歌舞节目打分、评奖,可一小时后,却成了浑身是伤,满脸是血的人,多亏死亡之神没有夺走我的生命,给了我有幸活着的机会。我就要珍惜这分分秒秒,抓紧生活,不要留下终生遗憾,于是就产生了象保尔那样,写一部几十年个人生活的回忆。但却一直不敢动笔,怕写出来没多少价值,倒让我白白耗费了很多精力。
可是不久,妻子和二孩子的一席话,却使我下定了这个决心。那是7月22日下午,看着电视里保尔凝思写作的镜头,我问孩子:“如果把我的人生经历写出来,留给你们,有价值吗?”孩子说:“价值太大了,那可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晚上又问妻子,妻子也说:“如果真能写出来,它不知要给后人多少鞭策,多大激励!”
妻子与孩子不谋而合的很高评价,一下子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把它写出来,从当晚深夜12时18分开始……
我之所以选用这样的题目,作为这个回忆的标题,是因为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强烈而深刻地感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把火炬,在熊熊燃烧,我衷心地期望每一把火炬都能光焰万丈,永不熄灭,并世世代代传下去。这样,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史册和未来,就会大放光华,永照千秋。
一不幸中的童年
一九五四年古历十一月三十日,是多年来都没遇到过的最寒冷的一天。
那天,灰蒙蒙的天空,飘着雪花,凛冽的西北风不住地刮着。躺在土炕上的母亲盖着被子,还禁不住浑身发抖。
眼看着我就要出生了,可父亲还在大队部里开会,没有回来。母亲想:“这孩子出生也真不是个时候,咋就遇上这么寒冷的日子,说不定一生下来,就会被活活冻死,死了也吧,反正已经有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也许这个孩子也真不该出生。”
当我从娘胎里出来,哇哇大哭了半个时辰之后,父亲才从寒风中回到了家。问母亲:“生啦,是男娃还是女娃?”蜷缩在炕上的母亲说:“你看吧,这孩子我都不想要了,还是把他扔了吧?”
父亲把我看了看后,说:“不敢,这可是个男孩子。”母亲说:“家里的男孩子还少吗?多一张吃饭的嘴不说,将来还要给他盖房子,咱们哪有那个力量?”
父亲又把我看了好半天,说:“这是咱们的孩子,说啥也不能扔,有我在,孩子就不会受苦,咱们就是少吃一口饭,少穿一块布,也要把孩子养活、养大。说不定咱们还要享这孩子的福哩。”说着、说着竟流下了泪。
母亲说:“不扔就不扔了,有啥哭头,男人家,怎么这么爱掉泪。”
当时,父亲已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了,别看他在当农会**时,打地主、斗恶霸,挥动着大刀,在千人的群众大会上,讲起话来是那样的地动山摇、坚定有力。其实,他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而又脆弱的人。
母亲告诉我,在我出生的十天前,正是大姐出嫁的日子,按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在送大姐离开家之后,父亲还哭了一回,说:“我的孩子养了这么大,就这样成了人家家的人。”
母亲还笑他真傻。
而在三姐两岁那年被人抱走时,父亲也哭了。一次,父亲从大队开会回来,路遇两岁的三姐在土堆上玩土,听旁边一个人说:“这是××(三姐养父的名字)的女儿在这里玩耍。”回到家,父亲就对母亲说,他怎么也想不通,明明是我的女儿,怎么说是他的女儿。
母亲说,你这个人真是,女儿已经送给了人家,怎么还说是你的女儿?
确实,父亲太爱孩子了,特别是他的儿女。可我却没有感受到他这种深情的父爱。在我6岁那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
下葬那天,我还朦胧地记得,是我大姐夫把我抱着,有人说让我坐在棺材上为父亲送行,可我总觉得害怕,一直哭着,说啥也不从姐夫的身上下来。至于父亲的影子和形象,直到现在还能隐隐约约地回忆起来,但到底他的身世和一生都干了些什么,还是以后从母亲的嘴里才知道了些。
母亲说,她18岁就嫁到了我们这个家,生下大姐约四年后,我的第一个父亲就离她而去,前父去世三个月后,她才生下了我的大哥。
后来,经人介绍,我的父亲从鲁因来到我家,当时父亲姓王,小名叫“胎”,到我家后,才改姓为“姚”,取名“长命”。母亲还说,当时父亲到我们家时,她还不同意,嫌父亲脸太黑,好怕人。只是家里没有个男人,日子实在没法过,还受人欺侮,才勉强和父亲过到了一起。
没想到,父亲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母亲的命运,在以后的日子里,连她在村里的地位也提高了很多,过去骂她“穷寡妇”的人,也给她叫起了“嫂子”。原因是,父亲来后,不仅先是当上了农会**,后又当上了村委主任,解放后生我那年,也就是54年,又当上了支部书记。三哥“高升”的名字和我“天高”这个名字,都是父亲根据他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取的。
父亲到我家后,不仅把我的大姐、大哥养育长大,又生下了我们姐弟5人。
可惜,好人没好命。60年,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我的父亲因肝硬化浮肿撒手人寰,离开了我们。从此,我就在18岁的大哥支撑我们这个家的日子里生活。
家境生活的困难和儿女们太多,在三姐送人后,我长到8岁那年,母亲又把我和二哥也送给了人。哥哥大,给人家当招夫,我小,给人家做儿子。我在给人家做了两年儿子后,因在别人家老觉得没理,就又回到了我家,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在给人家做儿子的两年时间里,有我的淘气,也有人家感情不亲,我就不想再回忆它了。
如果硬要我谈一点给别人当儿子的感受,我最大的体会是:一没有了灵性,二更加思念我的亲人。
说到没灵性,到现在我都不能明白,我怎么笨得那样可笑。记得一次那位母亲把我领到县城照相馆照像,照像人问“要全身,还是半身?”她说:“半身。”我就不能理解,心里一直在想,一半的脸和身子怎么叫人看?但我没有问,我怕她骂我:她怎么找了一个比猪还笨的儿子。
而在她把我领到她在县城的娘家后,我就不敢见进城的我家任何人,每见一回,我就要掉一回泪。一次,我在城边的路上玩,见我进城的二哥时,我只叫了一句“哥”就哭了,他走后,我还一直想着他的影子。就是至今,那个经历还能在我的脑海里清清楚楚地浮现出来。也曾几次偷偷地跑回了我的家。当然,也就免不了要挨人家一顿打。
那时候,我总想到我父亲的坟前大哭一场,也常常责问父亲的在天之灵:“父亲啊,你还没有把我养大,你为什么要走?!”
后来,她让我从他们家回来时,我真的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尽管母亲哭得泪如泉涌,但我还是高兴地劝她“我都回来了,你还哭啥?”这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金窝、银窝,还是离不开自己的狗窝、穷窝。虽然,我们家境十分困难,但和亲人们在一起,我的心总是感到暖洋洋的。
刚回来时,我不想他们的好处,只想他们的坏处。还老说,长大后当一名解放军,拿枪先毙死他们。后来,随着我的逐渐长大直到如今,我却总想着人家给我的关怀教育。虽然,不再愿意称呼他们父亲、母亲,但一旦见面,却不再把他们当作仇人。
毕竟人家养育过我两年。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谁要是忘掉了它,谁就仍掉了一笔财富。
我想,我因该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间,并作为永远激励我奋进的一种动力!
二路标给我激励
从人家家回来没过一年,我就小学毕业了,考试升到了墙下完小。当时,给了人家的三姐比我高一个年级,我们来到一个学校读书,她不仅给了我很多关照,我还沾了她很多荣誉。我不知道,我一走进那个校门,为什么就有那么多老师和男女同学都认识我,说:“这就是秋莲兄弟。”过了几天,我才知道,姐姐是学校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不仅是她们班的中队长,又是学习委员,还是全校大队长。开会唱歌,她总是站在板凳上打拍、指挥。当时,全校树立了10面旗,有人称“小灵通”,有人称“勤学好问”,而她则被称为“铁杆百分”。
在姐姐影响的感召下,我也在我们班当了两个月学习委员,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了上课,都开始专背毛**语录和“老三篇”。因为我背语录的条数在全校数一数二,还出席了全联校在裴介召开的背语录竞赛大会,更难忘的是有天晚上临汾地区文工团在大吕公社的舞台演出。开演前,还让我当着几千名观众,背了一回“为人民服务。”尽管当时我还不满13岁,可我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胆量,站在台上一点也不觉得害怕。这件事,几年后还被我们村的一些群众夸口不绝,说我那么小就那么有出息。
68年3月,我被推荐上了大吕初中。原以来,我在墙下完小就算一个不错的学生,到大吕中学也一定不会太差,至少还不当他个副班长或组长什么的。可我哪里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庙前、大吕两个公社几十所学校的学生来到一起,和人家一比,才知道相差万里。
记得当时,我和我们的班长卫永红同桌,同一篇作文,人家不按格密密麻麻写了4页,我一格一个字连标点才写了3页。他同我关系不错,但说了一句话,至今都叫我刻骨铭心。也成了我以后发奋的巨大动力。他说:“你的作文,就象三年级小娃的水平”。尽管他没有任何恶意,但却叫我惭愧不已,我深感我的差距太大了……
如果说,在大吕初中的日子里,还有一点值得我回忆的地方,那就是,只是因为我朗读得好,“七•二三”布告下来后,全班同学列队到村里和田间地头给群众宣传时,老师老让我一个人念。再后来,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时,说让我们班发表个贺词,老师又提出叫郭村的王官星写,让我到大会上念。可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革委会成立的庆祝大会就没召开,我白白背了几天王官•01•让生命的火炬永不熄灭星的文章,但也确实收益非浅。
快到年底时,老师突然给我们宣布了一个消息,说:“各村都准备成立七年制学校,愿到本村上学的学生可以回去”。就是这个原因,我才回到了我们村———朱吕学校。和刚升初一的下一级学生合并在一起。
开学典礼召开的前几天,任我班主任和语文课的周武文老师对我说,听别的老师讲,从大吕回来的8名学生中还数你不错,你就给咱作学生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吧。从周老师的房里走出来,我想:“这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尽管我感到底气不足,但还是在开学典礼大会上发言了。也许整体水平太低,也许我的普通话朗读赢得了人,那个发言还真一炮打响,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好评。
也就是那个发言,我不仅当上了班长,还赢得了一个爱情。那是一年后,她主动找人做媒,和我订婚时,她亲口给我说出的,她说,就是在那个发言会上,她便对我一见钟情,而且成了她崇拜的偶象。但,无论别人怎样夸我,我深知我还是个猴子,而且刚刚从老虎群里出来,我若再不发奋,将来我永远成不了森林中的“大王”。
那年月,尽管要读得书籍很少,但我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借书读书,并注意抄写笔记。
当时的形势,是强调学生“做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所以,劳动就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但放假和星期天要干活,就连平时,也让我们上半天学习,下半天到生产队劳动。
在地里参加劳动时,我总带着书,一休息住就拿出来看,还把其中的好句、好段抄下来,没有本子,就先写在树叶上或胳膊上,小腿上。回到家,再抄到笔记本里。就这样,在本村二年的初中生活里,我抄了好几本优美词汇。赶到初中毕业,被推荐上高中时,我作文的语言就丰富多了。
在读初中的日子里,还有几件虽然很小,但却叫我永远难忘的经历,也是激励我发奋学习的力量源泉。
第一件事是,69年放秋假的时候,我们学校宣传队的学生和大队的农场人员,一起到河堤上下枣,干到中途时,农场一个叫马喜存的人对我说:“干累了,坐下来歇会。”我说:“好。”立马就坐在他的身边。他笑着说了句“还慷慨得很!”
就这两个“慷慨”二字,一下子让我感到非常惭愧。心里说,人家一个农场干活的人,都知道慷慨这个词,•21•让生命的火炬永不熄灭而且用得这么准,可我却只能意会,不会言传,还是什么中学生,又当什么屁班长!
后来,我常常把他当作“一字之师”,就是在几十年后,他在外贸公司工作,找我修改一份材料时,我还这样称呼他。第二件事是,在我们生产队劳动时,常听一位老年人给我们讲故事,其中在讲薛仁贵征东时,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薛仁贵救主时,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面对滔滔河水,那匹坐骑下的红缨白马迎天长嘶,薛仁贵说:“你有救主之意,我就有救主之心。”便打马过河,从刀光剑影中救出了他的主人。
当时,我觉得这位老人表述得特别精彩而又十分生动。就想着将来我一定要向他那样,给人讲故事要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第三件事是,在一次元旦学校出的壁报上,一位老师的文章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多么坚定有力的话语,多么铿锵豪迈的步伐!”
可我们在看时,都不识“铿锵”那两个字,还把它念成“坚将”。就让我觉得,自己确实需要下大功夫,努力读书,读很多的书。
另外,我们学校姚建恒老师的书写、绘画和给我们•31•二路标给我激励讲课时的干脆利落所表现出来的多才多艺,都给了我很大启发和鼓舞。
1971年元月,到了庙前高中后,因为我写作水平的提高,不仅受到了班主任师礼才老师的青睐,也受到了全班同学的拥戴,一次选举,全票通过我当上了高一班班长。值得说明的是,我在大吕初中的班长卫永红也当上了高二班班长。三年前,我受他管,三年后我和他平起平坐,还经常在一起讨论、研究学校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
但不管怎么说,我毕竟还很嫩气。就写作而言,除了多几个华丽的词语,基本功与人家还有差距。更使我感到,我还需要加倍努力的是,我前面又出现了一个巨人,这就是高三班班长杨养申。在全校大会的几次发言中,我看出此人的功底更深,我和人家一比,又差十万八千里。果不然,没多长时间,全校学生就传说:“杨养申正根据他爷爷杨德山的事迹,在写一部长篇小说,书名叫《中条山烽火》。”我一下又瞪大了眼睛,暗暗在说,怪不到人家这么厉害,我连散文都不会写,人家就开始写长篇小说了。
尽管后来,我和养申经常一起开会、谈心,而且关系十分要好,但我还是矮人看巨人,总觉得十分自卑。
以至后来,他毕业入伍后,我都没勇气给他写信。据说,他现在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在我们73届庙前高中毕业的同学中,职位最高。
在升高中前和读高中时,我还经历了这样的两次人生选择,但都因为,我要立志读书,所以我退了下来。
一次是我刚被推荐上高中那会,县商业局招人,在公社当电话员的三姐,打电话把我叫到公社。问我想不想参加工作,还介绍我与商业局的那两位干部见了面。记得商业局的人问我:“你会理发吗?”我说:“不会”他们又问:“你敢杀猪吗?”我说:“不敢”。他们说:“那你会干什么?”我说:“我啥也不会”。他们笑了笑又问我:“那你想学什么?”我说:“我想学写作。”他们这才对我失去了信心。说:“我们是招职工,又不是招学生,你还是回去读你的书去吧。”
第二次是我读到高中二年级时,县电影公司要招一个会说普通话的放映员,还说我们村是全县的文化之乡,就从我们村里找。学校的董康仁老师就把我推荐给了他们。
当电话把我从庙前高中叫到县电影公司说明情况后,我心里真是矛盾极了,即想做当时在社会上很走红的放映员,又不想放弃和中止我的学业。后来,由于一个特•51•二路标给我激励殊的原因,我虽然没有去成,但我也没有丝毫的遗憾和后悔。
因为,我还想做一个更有作为的人。
那么我将来到底想干什么呢?
想当一名记者,写出优秀的文章。
我之所以这样想,是一件很小的事给我的启发。
那是一次上体育课时,有个同学因没听口令还说话,却让那位非常严厉的体育老师赵良才狠狠地挖苦了一顿。记得他是这样说得:“我让立正,你却在那里稍息,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值得骄傲?是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啦?还是成了一名记者啦?”
当时,我就在想,看来当记者和发表文章才是最了不起的人,不然,赵老师怎么也会这样说呢?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二”内容快照:
『二』
三在挫折中奋起高中毕业时,大学不直接招生。我们又回到了农村~行实践锻炼。到底什么时候再能升大学,谁也没底。回到村后,我只想看书,但一家人日子穷得叮当响,我不~工分,又怎么好意思端饭碗呢?当时,大哥和另一位社员在生产队的马房当饲养员,我就对他说:“哥,这活让我~吧?”大哥想了一会说:“反正这活也不重,只是晚~~不好觉,添完料还能看你的书,那你就~吧。”当~饲养员后,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