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忙召集大家开会,商量应对叛军的措施。
大臣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不行啊,人都来了,事情肯定就要麻烦。人多了打起来不好劝,恐怕又要闹出更大乱子。”有的说:“乱就乱。反正已经乱了,乱上加乱未必不好。等叛军之间打得差不多了,派几百人出去捡捡死人,这祸就给平了,多好。”有的说:“这办法不错,人都死光了,就不用赈灾放粮了。”有的说:“不行啊,你们想,两家子打仗,势必要有个胜者。胜者再跟胜者打,还要有个胜者,胜者再去打胜者,还要出个胜者。这样打到最后势必还得剩个胜者,这最后的胜者见已经没人跟自己打了,只好打皇宫。这样前面的人不就白打了吗?最后大家还是得死。”有的说:“要真给外面叛军打死,那还不如饿死。”有的说:“要真饿死,那倒不如大家海吃一顿撑死。”有的说:“要撑死,那还不如直接出去给叛军打死”……
众说纷纭,方法不一。
最后,皇帝充分考虑了各种意见,简单做了一下总结,说:“大家再想想。”
这样的情况大概持续了很久。比如说一个月。皇宫外面的叛军却迟迟未见动静。各路队伍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派两个人扛面反旗绕着皇城到处跑,一边跑一边喊:“打倒狗皇帝!活捉昏君!”却始终没有一路首先表示出要攻城的迹象。基本上每个人的态度都是先看别人是什么态度,而最终大家除了相互鼓励以外基本上都没态度。
不久,外面传来消息:守疆大将军郭彦带兵回来了。
探子来报,郭彦的大军已经开进京城了。
朝廷立刻表示出震惊。
皇帝不安地问:“来了多少人?”
探子说:“不知道,人太多看不清楚。”
皇帝又问:“那大约有多少人?”
探子想了想,说:“大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皇帝转向大臣,说:“看来这次来人不少。你们看,连探子都不知道有多少人。”
大臣们纷纷表示还没有从刚才的震惊中反应过来。
皇帝又说:“郭彦一来,外面人肯定打起来。”
这时终于有个胆子稍大一点的人站出来说:“那这样大家岂不都得死?”
皇帝说:“应该得死。”
那人一听,当场就吓死了。
又过了三天,探子从外面慌慌忙忙地跑回来,说:不得了了!郭彦的大军到了。离皇城三里就打起了军旗,估计是要攻城了。”
皇帝大惊,忙问:“多少人?”
探子说:“全来了,起码有十万!”
皇帝又大惊,问:“打的什么旗?”
探子说:“没注意打的什么旗。”
皇帝又大惊,说:那你还回来,还不给我滚回去查看!”
探子一听,“扑通”跪倒在地上,说:“往哪儿滚啊,外面都给叛军围住了,小的早上出去打探消息,刚才从后门回来,不小心给叛军发现,差点儿就给人打死。要现在出去,就不给乱刀剁死也被那么多脚踩死了啊!”
皇帝想了想,说:“这样啊。看来人是不少。那你到外面城头上看看,郭彦到底打个什么旗。打个正旗,就回来通报一声,打个反旗,也回来通报一声。快点啊,别给人看见。看见就不用回来了。”
探子答应了一声,从地上爬起来,匆匆忙忙又跑了出去。
(沐夏博客http://blog.sina.com.cn/muxia80)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一朝天下》[楔子](中)2”内容快照:
『《一朝天下》[楔子](中)2』
~大臣一个个都吓得面如土灰。谁都不敢说话。皇帝从大殿~走~来,然后又走~去。过了一会儿又走~来。等待应该是个焦急又有趣的过程。等待让人心存希望。等待的事情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而当一件等待已久的事情最终被证明没有发生的时候,之前所有的希望就会变成失望。于是接~来的结果就让每个人都很失望。事实证明,刚刚跑出去的那探子过了半天也没有回来。~人普遍~心急如焚。譬如一件事情如果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