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清晨,欧阳早早醒来,似乎要有事发生似的,右眼皮突突地跳。
电话尖叫起来。
“欧阳,大好消息!你高考作文满分!”可以想象肖然手舞足蹈的模样。
“别骗我!”胸口如遭重击,抓着电话的手不自觉地颤抖。
“我骗你干什么!学校连横幅都弄好了——‘热烈祝贺我校欧阳云逸考取我县首例高考满分作文’,马上就挂出去,不信你打班主任电话问问!”肖然连珠炮似的,忘了计较欧阳的不信任。
一开充满电的手机,班主任的电话如期而至。
奶奶在一旁听得真切,兴冲冲地找爷爷报喜去了。
蒋浩洁正好下楼,兴奋地叫着跳着扬起双手,欧阳也忘形地迎了上去。两声脆响之后,更将她环腰抱起,旋了一圈。
停下来,两人才注意到身上都穿着睡衣,蒋浩洁的脸一下子腾地红到耳根,双手撑在欧阳胸口就想撑脱。欧阳也意识到处境的微妙,却使坏地一把抱得更紧。
蒋浩洁不安地扭动着,一阵摩擦唤醒了欧阳男性的自觉,只得不好意思地松了手。
子卿也揉着眼睛下来了。
蒋浩洁退后几步,抬起一张红朴朴的脸蛋,眼波流转。
子卿一番夸奖,欧阳只傻傻笑着,回味方才那一幕香艳。
“小逸,刚才电视台来人,说他们想给你录制一个节目,已经征得学校的同意和老师们的配合,下午你你能回来吗?”父亲的声音也尽是欣慰。
走进电视台节目录制中心的时候,欧阳再一次问身边的班主任:“老师,我真的可以按我自己的想法说话吗?”
“当然,该说什么我知道你不用我教。”班主任意味深长。
主持人热情地为师徒倒上热茶。
“王老师,小逸,欢迎来到电视台。”一句客套,直接进入主题,“作为我县首例高考满分作文的指导老师和考生,我很想知道你们现在的感受。”
“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小逸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也有不少同学喜欢看他写的东西。但是,能在考场上写出一篇满分作文,这个我真的没有想过。我只能说,我沾了他的光,分享了他的幸运,成为我县历史的一个第一。”班主任诚恳地说,“小逸是个好学生,好朋友。除了这些,我没什么可说的了,还是把话筒交给他吧。”
主持人也不客气,把话筒转给欧阳:“早就听说小逸文笔了得,多才多艺,能否给我们表演一个即兴节目呢?”
欧阳大方地接过来:“谢谢老师。谢谢主持人的夸奖。”
“忘了说了,想不到小逸还是个这么帅的男生。”主持人幽默地补充。
坐到钢琴前,闪着幽光的琴键让他松了一口气:“弹一曲我和弘一大师的《南埔月•春》吧。”
桃李无情,
片片化作相思雨。
清风燕子,
萦起心头绪。
谁道春好?
尽是无凭据。
林荫外,小径蜷曲,
幽魂几缕人归去。
“有点婉约派的风格,乍一听,还以为是柳永或者李清照的作品呢!给我们解释一下创作背景?”主持人笑意盎然。
“这是上学期开学不久才写的。那时候心情有些黯淡,一抬眼看到学校对面的房屋边开着一树桃花,准备凋谢的模样,又想起弘一大师的《南埔月•秋》,这首词就出来了。”
“七步之才啊!”主持人恭维地,“你的名字,将带着‘高考满分第一人’这样的华丽头衔写进我县的历史,有什么想说的吗?”
“说实话,和老师刚才说的一样,我自己也很意外。收到消息的时候,我高兴得都跳起来了。”欧阳如实回答,“我现在想说的是,感谢一直辛勤地养育我的父母、亲人,感谢任劳任怨地教导我的老师们,以及陪我走过这一路风雨的朋友们。还要谢谢电视台给我这样一次感恩的机会。谢谢!”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做不到是我们失职了。”主持人也动情地说。
“据我了解,高考之前,小逸身边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抱歉提到一些伤心往事,我想问的是,那些事给了你怎样的振动或者说影响呢?”
欧阳看了看安静地坐在一旁的班主任,班主任给他一个鼓励的笑容,腿却不自然地缩了一缩。
低下头来,血的猩红又一次汹涌,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似乎伴着翅膀滑动的声音。忍住眼中的泪花,便说了这样的话:“我无法说出具体的感受。只记得这样一句话:青春,谁都无法全身而退。算是一个总结。”
“青春,谁都无法全身而退。”主持人复诵一遍,射在欧阳脸上的目光包含着过来人的感动,“谢谢小逸这样富有哲理的一句总结。”
掌声响起,却是班主任满意的笑。
“节目的最后,是安排有个片尾曲的。小逸,送一首什么歌给朋友们?”
“游鸿明的《男人猫》。”
分数像个冷漠的工匠,面无表情地砌了一道槛。
几家欢乐几家愁。
一群人,张皇地翻着那本志愿填报指南,翻来覆去不知道如何是好,梦想和志愿比单薄的纸张更脆弱,还要分门别类的,几番折腾就已经尸首不全了。
温琳正和班主任讨论着填哪个学校把握比较大。其实都是班主任在说,他只有点头的份儿,志愿经过几轮嫁接,到头来不知能结出什么果来。
果是肯定能结的,就别计较酸甜了。
“就我们20年才出一个清华北大的小县高中,别要求太高了。”不少人都在这样宣传。
“想好了吗?”蒋浩洁看着欧阳指头上转悠的铅笔,在别人手里似乎没那么轻松,小心翼翼地涂在小小的四边形方格里,不敢有丝毫逾越。
“就民族大学吧,我想我会喜欢那里的环境。”欧阳说着,已经把笔搁了下来,好整以暇地看看蒋浩洁,又看看不断走动不住讨论的其他人,有的还跑出去复印了志愿表,先在赝品上练习,等把握十足了才转移到真正的那张纸上。
真品与假冒,就差那么一张标签。
也有不少人,把目标定在北京和北京附近的几座城市,说一定要留在那边好好感受08年的奥运会,那可是千载难逢的盛事,错过了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他们说“一辈子”的时候,完全没有负重的感觉,只有恰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
欧阳交上只填了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志愿表,径直离开。
填完志愿,却产生一种近乎虚脱的感觉来。
有人甚至开始迷惘。
高中生活已经湮灭在黑白交替的间隙;大学生活又像手中抓着的空气,想抓住便溜得远远的。
“无所适从是我唯一的才华。”欧阳哭笑不得,多年前写下的词句,如幸灾乐祸的孩子对正在老迈的自体挤眉弄眼。
无所适从,是日渐显著的感觉。
这感觉首先来自父母特别的照顾:家务活宁可放着也不让他动手;菜式每天都有不同;父亲更是拿出一笔不少的现钞,让他自己安排着用,权充嘉奖。
其次,电视台录制的节目播出后,走在街上,总有熟悉或陌生的行人惊异地和他打招呼,更有甚者围着他议论纷纷,都想看个究竟。
也有不怀好意的无业青年,开些荤荤素素的玩笑。
家里的客人空前增多,共同的理由是一睹满分才子的风采,脸上是千篇一律的笑容,手上是行色各异的礼物。
父母迎来送往,拘谨而谦恭,面色却一天比一天凝重。
“得想个办法!”父亲焦虑地说。
母亲看着比高考前还消瘦的儿子,心事重重地沉默。
“爸,妈,要不这样吧!我是他们的借口,我先出去一段时间,等通知书下来了再回来准备好了。我一走,他们就没有送礼的理由了。”欧阳平静地说。
“你想到哪里去?”父亲了解欧阳言出必行的性格,想想倒是个不错的方法,于是直接打听目的地。
“再去陪爷爷奶奶几天,然后到民族大学去看看,先去熟悉环境。大概一个周,一个周后通知书应该就下来了。”欧阳遮掩着内心的激动,风平浪静地描述。
“一个人可以吗?”母亲不无担心地看着他。
“还需要什么就说。”父亲已经爽然允诺。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1章:孤单旅行”内容快照:
『孤单旅行』
没有惊动任何人。没有任何犹豫。一个人。一个简单的行囊。黄昏时分,踏~开往火车站的客车时,起了一层淡淡的雾,轻轻裹着江面的细~。远~隐匿在渐渐涌起的暮霭中。车子谨慎地沿着盘~路缓缓~行,前灯光束~~夜的黑幕,照得飘零的~气无~藏~,~了一路淋漓,又被来往的征辙碾得吱吱~。继而~行,~~~云贵高原边沿的小城兴义。心情的灰败和城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