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校园小说 > 狼狈不堪的日子 [目录] > 第4章

《狼狈不堪的日子》

第4章第四章

作者:迅录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四



那几年不知怎么了,家家户户好象都比着穷似的,你穷得没有一口锅,我就穷得没有半个碗,你穷得炕上没有一床被子,我就穷得没有半块席,你穷我比你还穷。越穷越光荣,穷得越彻底越好。隔一段时间,村里就召开一次社员诉苦大会,晚上明月当头,全村几百口子人坐在村头场院上听那些困难户挨个诉苦,谁诉的最深刻、讲的最可怜、最能引起大伙的同情,最好是能把大伙感动地陪他一起哭那他就会得到公社发的几十斤救济粮或几块钱的救济款。

有一首歌我已经忘记叫什么名了,广播里经常唱。歌词是这样写的:“天上布满星,月亮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仇……”让人费解的是这首歌明明唱得是万恶旧社会,他们却是在诉新社会的苦。

因为一年到头大人们常为一家的生计在犯愁,家家好象很少能听到欢笑声,村里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除了狗叫和孩子的哭声外就是吵架声。邻里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妯娌之间关系搞得特别紧张,都爱吵架,一句话不对劲就开战了。而他们更多的时候是直接把气往我们这些无辜的孩子身上撒、打。家家户户都打孩子,有的家长打起来从不计后果,往死里打,晴天满街追着打,下雨天关起门在家打,村里随时都能听到孩子杀猪般的吼叫声。有时你会被大人顺手掂去一顿暴打,等打完了你还莫名其妙地没明白过来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挨的打。大人和孩子好象都有仇一样。我从记事起就很少见过父亲给我个笑脸,父子之间的交流也几乎没有过,给我的感觉我好象不是他的亲儿子一样,平白无故不知挨了他老人家多少打。后来我总结了一条经验,一看家里大人脸色不对头,挎起草筐就去割草,一般捱到天黑再回来这一顿就算躲过去了。每每挨了打后我就暗自反省,想来思去总觉自己没错,特冤,没有对不起谁,没有招谁惹谁,你说我不是挺乖的吗,来到这个世上不挑吃不挑穿,低三下四的做儿子我容易吗我。

鲁中大地的冬天对我们来讲简直是一个残酷的季节。天气特别的冷。尤其是几场大雪下过,到处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风刮在脸上就像无数根针扎一样的痛。每家房檐上都挂满冰溜溜,一根足有一尺多长,我们经常每人扛一跟当棒冰吃,有时还拿它当武器用。由于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已年久失修,到处七透风八漏气,窗子就糊了那么一层薄薄的纸,门缝宽得狗能钻进钻出,屋里的温度和外面基本上没多大差别,到晚上被窝睡一夜还是凉的。厕所里的尿罐子、埋在天井地里的水缸、就连麦场上的碌碡都能冻裂。许多大人孩子的脸上、耳朵上、手上、脚上都长满了冻疮,暖过来奇痒无比,一挠就流血。进了腊月,村里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连冻带病过不了年关被吹吹打打的葬在了村北头的山坡上。柴禾堆里、水塘旁都经常能见到冻死的狗啊猫的直挺挺地躺在那里,到了春天冻一化散发出阵阵恶臭。我家的日子在村里算是中等,家里姊妹多但基本上能达到冬有棉夏有单,一年起码有大半年能勉强吃饱。我十三岁以前没有穿过内衣、内裤,毛衣直到当兵若干年后才穿上。冬天一般直接就是空心板儿套老棉袄老棉裤,冷风从袖口领口“哧溜溜”地往身上钻,让人感到连骨头都是凉的。天稍微一热棉袄一扒就只是件对襟粗布单衣,中间连个过度也没有。村里有很多人家一进腊月就断粮,八九岁的孩子饿得面黄肌瘦、脖子老长,眼睛特大,个个都是双眼皮,都立秋了还**的满大街乱跑。晚饭常常是煮一锅开水扔把玉米面进去全家就着吃咸菜。大冬天全家没有一床象样的被子。仅是单衣单裤靠裹一件蓑衣御寒过冬的并不在少数。尤其是到了年跟前时,只有我们孩子们不知好歹欢呼雀跃的盼着过年,而大人们则常常是望年兴叹。如果一定要形容,我们孩子们的欢乐完全是建立在大人们的痛苦之上的。

有一种鸟儿一到快过年的时候就站在我家院子里的树枝上在寒风中凄凄的叫着:“年关,年关……”

农村的孩子最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才能穿上平时不能穿的新衣服。家里也比平常热闹的多,你来我往的。还可以跟着大人欢天喜地的到处走亲串友混点零嘴吃。另外年间还可以放鞭炮,放肆地玩、闹,即便是你玩得再过火,大人一般也不动手打你。顶多就是说:“你甭淘,等过完了年再打你不晚。”实际上真等过了年大人也早把这茬给忘了。一进腊月我们就开始一天一天的数日子,感觉一天过得特慢,而过年的那几天又过得太快,眨眼工夫就完了。春节太美好也太苦涩,她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和感慨。

这一年老天没开眼,天大旱。整整一年几乎没有滴一滴雨,沟河干枯,全村人吃水都发生了困难,要一大早到很远的一个有几十米深的水井去挑,就连天上成群的鸟禽都渴得飞过来疯一样的围着水桶跟人抢水喝。夏天狠毒的阳光几乎把大地上所有的绿色都烤干了,地里的庄稼一把火就能点着,由于缺水夏秋两季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各家各户都闹起了饥荒,地里的地瓜秧、萝卜缨、野菜甚至杨树叶子都成了人的口粮。有的竟全家拿起要饭棍远走他乡四处讨饭。直到进了腊月一场姗姗来迟的大雪才纷纷扬扬的一连下了好几天,整个世界一片银白。我记得当时村里有几个老人一头扎在雪地里仰望苍天嚎啕大哭起来。

春节的前两天父亲和母亲商量着准备把家里养了几年的一只老母鸡拿到集市上去卖掉,也好买回斤吧肉和几样点心来过年用。这些东西没有人可以不吃,关键是在家摆堂祭祖需用。那天是大年二十八,集市上赶集的人特别多,到处人山人海。在拥挤的人群里,父亲让我在他后面抓住他身上背的那个筐,并反复嘱咐要看好筐里的鸡,以免让别人顺手给偷走。开始我还**抓住筐沿跌跌撞撞地跟在父亲后面走,但后来由于人太多,我和父亲还是被人给挤散了,等我哭天喊地的找到父亲时,父亲背上筐里的那只老母鸡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人偷走了。年货没有买成,我和父亲空手回到家,他心痛的卧床大病一场。这年就因为我没有看好那只鸡而使我们全家没有过好年,只是到了大年初一母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两红砂糖薄薄的摊在一张火纸上让我们姊妹几个每人舔了几口算是过了个年。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呵,我们姊妹几个一双饥饿无助的眼睛依偎在母亲的身边一任让我们盼了整整一年充满遐想和希冀的节日时光一分一秒的静静地流走。只有呼啸的寒风肆无忌惮的刮着……

吃是没有什么可口的吃了,要不我怎么八岁了还拒绝断奶呢。说起真有些不好意思,自己都上小学二年级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满世界的找俺娘,找到后一头拱进娘的怀里就吃奶,直到吃饱喝足后才拍屁股走人。我已经忘了肉是什么滋味了,长时间沾不到油腥味导致大便干结、便血,眼睛发涩,个窜的不矮,但严重营养不良,头大身子轻,走路两腿发软出虚汗,十几岁就有了白头发。

那时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吃上一顿猪头肉。

我娘贪早摸黑地养了一头猪,足足一年半的时间长了还不到八十斤重,绝对属于瘦肉型,呈白色长条状、腿长、嘴尖、嗓门大,弹跳力特好,一人多高的猪圈墙饿急了稍微一助跑就跳出来满院找鸡屎吃。我望着它那优美灵活的身躯不禁食欲大增。后来每当拿到苦涩难咽的添了其它添加剂的玉米面煎饼时我就去看看猪,这多少能起到点类似“望梅止渴”的作用。

家里养了不少鸡,但我们却很少吃到鸡蛋,它们下的蛋都被我娘严密地藏了起来攒着,过一段时间拿到集上卖掉再换回一些油、盐等维持全家生计必需的东西。

听说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不错。

不知别人是怎么样,我反正是很在乎吃,尤其对饺子情有独钟。不管是什么馅,哪怕是拿一把柴禾剁巴剁巴包的饺子我吃起来也有滋有味。后来等我长大找了个媳妇也跟我一样爱吃这一口,她小时候邻居家每次吃饺子只要喊一声“三女子,吃饺子喽。”她就会拿一个小铁碗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去。这就叫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为了能吃到点好的,七八岁的我就跟着娘跋山涉水几十里路去走亲戚。大人们一见面极度热情手拉手地互诉衷肠,隔岔还把我拉怀里对我长相个头一番赞扬,我一般是心不在焉应付几句就东溜溜西逛逛看看人家家里有什么稀罕玩意儿,有时盯上实在是爱不舍手的东西就顺手牵羊给揣走。当然最重视的是看热情好客的主人为我们准备的饭菜是否丰盛,一旦碰上那种光说不练的主儿,看看饭桌上没啥吃的我就闹着回家。主人家分明看出我不高兴闹着走的原因就使劲问我想吃啥,娘就赶忙搪塞:“家里啥都有,这孩子是不饿。”我脖子一拧:“没有!啥也没有”。娘一生气在我屁股上狠狠扭一把。我趁机“哇”地一声哭起来。这样好好一顿饭就让我给搅和了。因愿望没有达到,临走时连声告别的话都懒得说,出门叫几遍头也不回一下。一路不高兴,回到家摔桌子砸板凳,发誓再也不去他家了。可等过了年又满怀希望的去了。

都一样,我发现我家也有那么几家素质不太高的的亲戚,逢节必来,你说来就来吧,也不给带点象样的礼品来。饭桌上倒毫不客气,一桌虽不太丰盛的饭菜到了就只剩点残汤剩水,害得我们白在门口眼吧吧的期待半天。最恨的就是我的一个表舅,那回我眼瞅着他把桌上四大碗滴了两滴香油的面条给吃得一点没剩。当时气得我胃疼,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他的碗夺下来给轰出去。这种人我算是看透了,合着是到我家过年来了。

春生爹最近也不打猎了,喝酒拿棵大葱当下酒菜,喝醉后也不唱了,只像猪被捅了一刀因失血过多临断气之前那样躺在地上两腿一蹬一蹬地,嘴里一声长一声短的哼哼。每次都让人以为他就会这样慢慢咽气了,可到了第二天又见他懒洋洋地蹲在大门口。

我们曾经在老师的误导下对“共产主义”抱了一个非常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说误导和幻想并不是说老师讲的共产主义有什么不对。至今我对人类最终将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目标还深信不疑。只是他在具体实现的时间上的判断有了偏差。当时我们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实现共产主义,老师非常肯定的说,大概在十五年到二十年以后就可以实现。下来我们在演草本上推算了一下,按当时老师的说法,现在早就该是共产主义了,但现在显然还不是。社会主义也还仅仅是个初级阶段而已。

其实当时我们对“共产主义”到底是个怎样的社会了解的不是太清楚,也没打算了解清楚。只是对它的某项政策很感兴趣。其中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就是“按需分配”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按需按需嘛,也就是说你需要什么就尽管拿什么。天底下居然有这等好事。按需分配,这下可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只管拿。当时我们一帮子穷棒子孩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好一番憧憬。有的说,到那时他要拿两套蓝的确凉新衣服,两双新胶鞋;有的说,他要拿两套新棉袄新棉裤,两双塑料底的新棉鞋;有的说,他没事就和弟弟往家扛白面,让他娘天天给他蒸白面馒头吃;有的更会享福,说,他要把他们家的房子翻盖一下,到冬天在里面生上一个大大的火炉子,天天围着炉子在家烤火,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也不出去干活,整个一个“享乐主义”。总之把当时能想到的美事都痛痛快快地畅想了一遍。

“共产主义”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呢?我在自己脑海里把共产主义社会大约勾略了一下。具体点讲,好象它应该就像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市场一样。类似现在的饮食街,服装城什么的。里面吃的、穿的、用的各种东西都有,琳琅满目。而且取之不完用之不尽。大伙没事就一家一户的在里面逛。看见啥拿啥(但绝不能浪费,我想到那时候人的觉悟一定是很高了,不会像现在这么自私自利)。饿了坐下就吃,渴了坐下就喝,想穿什么了穿上就走,也不用跟谁打招呼。大家都笑脸相迎,笑脸相送,一团和气。就像家家户户都有那么点沾亲带故的关系一样。不管你是在中国还是到了外国,走到哪里都一样。就像在自己家,甭客气。因为世界已经天下大同了吗,你说到那时候那该有多好呵。

盼呀,盼呀。我们日思夜想地盼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甚至我们还为老师可能赶不上美好的共产主义时代而惋惜。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感觉他已经很老了,怕是活不到共产主义了。其实到现在我们那个伟大的预言家老师还健健康康地活着。有一年我回家见到过他,他已经承认当时的判断是有点失误了。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