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春觉得自己在二十年的生活经历中,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清醒过。带给他这种感受的就是远在岩安的毛泽东**写的这本《论持久战》,上面清楚明白地分析了敌我态势,从各个方面综合推论出中国抗战必经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敌,必将迎来最后的胜利。还不到十点来钟,他已一口气读完了全书,刘庆春此时犹如高僧得道、醍醐灌顶一般,眼前一片光明,他自己住的屋里一下子冲出来,跑到队长住的屋子里。陈云生正在炕上坐着擦拭自己的双把盒子枪,子弹、弹夹、零件摆了一堆,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眼前是刘庆春满面红光的脸,因为激动他还显得出气不匀,有点气喘吁吁。
呦,小刘,怎么了,这么激动。陈云生其实猜到了是那本书的原因,故意笑着问他。
刘庆春还是气喘,陈队长,我要参加八路军,请你收下我。
陈云生没有直接答复,反问他,那本书读完啦?
读完了,毛**写得太好了,分析得透彻极了。刘庆春难掩激动。
还是你们洋学生聪明,读书就是快。陈队长赞许地说。你参加游击队的事容我们研究一下再说,不过今天下午你就要给我们念书上课了,小刘老师。
那我什么时候才能算你们的人呢?口气仍是急切,他被毛**的论断激动得血脉贲张,暂时忘却了固有的羞涩。但他并不知道队里那名叫王三柱的队员现在已到了澶州城里,甚至到了东街他的家周围,正仔细打听他的家庭以及经历是否真正是如他所说。如果此时发现一点问题,王三柱还要跑一次史各庄调查,再有疑问的话,恐怕后果就不是刘庆春自己所能左右的了。游击队正处在初期阶段,队伍还没有壮大起来,为了今后能顺利地发展,陈云生不能不加点小心,不过他也有计划让刘庆春加入游击队,这个年轻人很热情,虽然有些书卷气,但却是现在游击队所需要的。
小刘,你现在就是我们的人,澶州的老百姓、甚至全中国的老百姓都是咱们自己的人。陈云生说道。
这让刘庆春很失望,他不满意队长的回答,闷下头来,又拿起《论持久战》看了起来。
陈云生观察了一下他的表情,继续不动声色地擦枪。
此时距离刘庆春带着媳妇出门回娘家时,仅仅过了完整的一个对时。而这短短一天的经历决定了他和他的整个家庭的命运。
下午四点来钟,大家聚在了队长屋里,全队就差王三柱。陈云生在炕上点着旱烟杆,盘好腿,说道,小刘老师,开始念吧。
刘庆春对陈云生给自己的称呼已相当反感了,老师老师,还是把我当外人嘛。当他翻开书的第一页的时候,所有身体内外的感觉好象又一下子消失了,迅速融进了书的意境中,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它不仅擦亮了当时八路军战士的眼睛,还象明灯一样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大家听得越来越认真,根本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天慢慢黑下来,连点煤油灯的事也是有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过后没有人记得到底是谁拿来的油灯,又是谁的火儿点着的。
还是王三柱回来时打扰了大家,他一进门就喊,有饭没有,我都快饿死了。
谁知话音刚落,就遭到一阵喝斥,你瞎喊什么?,没人给你做饭,我们正听念书呢。要吃你自己去做。
我去做?我出了一大天的门,累得腰酸腿疼,还让我自己做饭?你们也太过分了吧。王三柱抱怨了一句,他没想到竟招来了一束束恼怒的目光。李四宝从炕底下抓起一只鞋就朝他扔过去,不让你说话你还敢乱汪汪,我打你个不长眼的东西。
陈云生站了起来,走到炕沿边用脚摸索自己的鞋,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先做饭,明天早晨继续。唉,我的鞋呢?李四宝,你小子扔的是我的鞋,快点给我捡回来,要不然你今天晚上别吃饭。
一屋人全都笑了,李四宝吐了吐舌头,低头从门口捡起队长的布鞋,作势要给队长。陈云生刚要接,李四宝却一撩门帘把鞋又扔到屋外场院里去了,队长,我今天就不打算吃饭,我一定要把书听完,你自己去院里捡鞋吧。说罢,一溜烟跑了出去。
队长冲着李四宝的背影骂道,你个小王八羔子,胆子可不小哇,看我一会儿不收拾你才怪呢。于是,又引来大家一阵大笑。
这时,邻居孙大爷端着一大盘子玉米饼子进了屋。我刚才呀已进来过好几次了,可你们听书听得太入迷了,连看都不看我一眼。我又怕打扰大家,知道你们不念书了才敢进来。这不,玉米面饼子,稀粥也熬熟了,拿着碗去我那院盛吧。
队员们一人抄起一个饼子,粥也顾不上盛,又随着刘庆春到了他住的屋子里,缠着他接着讲起了《论持久战》,惹得孙大爷心里很纳闷,什么好书呀,这么让人入迷?他还不知道没过几天,自己也会成为这本书的崇拜者和宣传员。
队长屋里只剩下陈云生和王三柱,陈云生问道,小刘家庭没什么问题吧?
问题不大,他家也就算是个小业主,经历也和他说的一样,在保定上过学,新娶的媳妇。王三柱说。
好啊,咱们的队伍又要多一名战士了,而且是个秀才,以后会起大作用的。陈云生高兴的说,也的确如他所想,刘庆春的巨大作用在以后的战斗中慢慢显现出来,而且让人耳目一新,开辟了一代充满诗意的另类战争。
王三柱透过窗子看了看刘庆春住的屋子,说道,队长,你要是没别的事,我也去听书了。
陈云生又叭嗒上了旱烟杆,语调很轻松,去吧,多听听,认真理解。
冀中大平原的日出是不能不看的美景。登高远眺,青纱帐一望无垠,象是给大地穿上了巨大的绿色外衣,上面突起了一个个半圆形如同绿宝石的地方,就是平原深处绿树环抱的村庄们。太阳临初升时,东方的天空中飘荡着一缕缕青幽幽的雾霭,如同画卷中天仙舞动的青纱。渐渐的青纱红艳起来了,先是黑红,慢慢的变成紫红、深红、鲜红,猛地一道霞光忽然透过雾霭射出来,此时天仙手中的红纱缓缓托举起一瓣金黄的宝玉,是那么澄清、那么透亮,那么温润。宝玉逐渐饱满起来,只是极短的时间便**了大半个正圆,中间部分是黄的,边缘过渡成了酡红,如同一个美味的熟透了的鸡蛋黄。太阳离开地平线是眨眼之间的事,还没有感觉,金灿灿、红彤彤的火球就一下子跳出了地平线的包围,亮堂堂的悬挂在半空中,圆圆的脸庞上带着欢欢喜喜的样子,好像一个孩子刚刚挣脱了母亲的环抱,跑了几步,又快乐地回望母亲,炫耀着自己的不凡。坦荡的青纱帐也感染了无边的暖意,每一片叶子的边沿上都闪烁着一绺金黄,在微风中徐徐摇曳着。那如同宝石的平原村庄也不例外,朝向太阳的一面也被镀上了华彩,远远望去立体感相当强烈,绿宝石的形象更加真实。整个平原、整个天空都充分洋溢着热情与豪迈,浑然一体,美丽绝伦。
就是在这样美好的环境衬托下,和陈队长一起漫步的刘庆春正式接到了队长陈云生的通知,他被批准加入八路军游击队澶州县大队,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
和陈队长并肩站在潴泷河大堤上,感觉到心情豁然开朗的刘庆春踌躇满志,大力地握着自己的拳头,满面激昂之色。一旁观察他的陈队长心里微微一笑,他明白这个年轻人的雄心壮志已然树立起来了,等待他的是进一步的成熟。
刘庆春望着苍茫大地,胸脯起起落落,说道,队长,是不是回村以后就给我发枪啊?
发枪?哦,是得发枪,不过现在没有,咱们大队如今八个人,一共有六条长短枪,连你在内有三个人手里没枪,但很快就会有的。没枪咱们可以从鬼子汉奸手里要嘛,四宝那把驳壳枪就是他自己不久前才缴获的。陈云生拍着刘庆春的肩膀说道。
刘庆春的脸上多少带了些失望的表情。
队长安慰他,放心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枪的。而且你的文化现在就是一把对付敌人的最好的枪。刘庆春同志,现在县大队交给你第一个任务——
刘庆春扭头看着队长,想认真听他讲什么。
小刘,接任务时,你应该保持立正的姿势。队长纠正他的站姿,做了个标准的示范。刘庆春赶忙学着站好了,虽有些幼稚,但毕竟站直了好多。
好,组织上第一个任务就是要你把手里的《论持久战》的内容,讲给现在咱们住的村子的老乡们听。队长严肃地说道。
我还是给人念书呀。刘庆春还以为有别的什么重大任务呢,脸上不太高兴的样子。
你可不能小看宣传,它起的作用有时比直接打鬼子还重要得多。以后你会明白的,今后恐怕要在全县范围内展开宣传,任务很艰巨,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
是,队长。刘庆春打了个比较标准的立正。
好,不错,不过还少一样东西,就是打立正时,要敬礼。回去后慢慢教你,咱们这是在互相学习呦。队长又笑了。走,回村。大家还等着进行欢迎你加入的仪式呢,饭菜恐怕都做好了,不过没酒。
刘庆春嘿嘿笑着说,我还没学会喝酒呢。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第一个故事(5)”内容快照:
『第一个故事(5)』
接~来的时间里,刘庆~开始了对《论持久战》的宣讲。先是在他们居住的垭~村,然后一两天一个村庄的逐渐蔓延开去,没出三个月,刘庆~他们差不多走遍了澶州外围的所有村庄。大多时候是心眼灵活的李四宝和刘庆~一起行动,走~~长时间的路,到达一个目的地后,就组织本村的可靠群众聚集到一个堡垒~家里,讲~一个~午加半个晚~。昏黄的油灯~,~面沧桑的乡人认真听着讲~,是那么全神贯注,跳跃在他们心头的是一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