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民国十九年腊月初八,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邬家大小姐云姑出嫁的日子。这一天天气晴朗,远山近岭在冬日的阳光下显的格外静谧。这场婚礼早在四乡八村轰传开了人们就象赶集一样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向小镇拥来,谁都想一睹这场空前的盛况。
天刚亮街上已是人山人海,街道两边店铺的二楼都挤满了人头,人人都伸长了脖子等待。不久,赵家的迎亲队伍吹吹打打的从街西头过来了,年轻的新郎倌穿着大红的缎面长袍,戴着礼帽,胸佩大红花,气宇轩昂,一表人才。人们啧啧称赞:“看看,人家这新郎倌多气派。”“瞧你说的,邬家挑的女婿总要占住一头嘛,听说他们家可穷的很,他娘是邬家的老妈子。”铁柱低着头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到了邬家大院门前。
邬家大厅里挤满了人,穿着大红礼服的云姑小姐哭的泪人儿似的,正由四个丫头牵着向长辈们磕头拜别,她先在奶奶面前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老太太抹着泪说:“我的儿啊,要不是赶上这乱世,奶奶咋忍心让你小小年纪就出阁呢!你去了别人家要懂事,要孝顺婆婆,夫妻和睦,不要让我们牵挂,遇到难处回来给奶奶说,记住了吗?”云姑哭着说:“我都记下了,奶奶您多保重。”然后给父母磕头。有财夫妇也交代了几句话,云姑一一答应,又给二叔二婶,三叔三婶一一磕完头,丫头们把新娘搀扶起来,有人拿来盖头给她盖上,在一片鞭炮声中上了花轿。
新娘的花轿出了大门,轿前四盏大红灯笼引路,轿两边各两个丫头扶轿杆。轿后是鼓乐唢呐队伍,一路细吹细打。再后面就是抬嫁妆的队伍。先是花花绿绿的被子衣物,这些细软有十几抬,后面是大大小小的家什杂物,精雕细刻的让人眼花缭乱。街两边看热闹的队伍中有人在数数“一,二,三,四,五。。。。。。哎呀,娘啊,我数不过来了。”“我也数不清了。啧啧!”终于有人大声喊:“我数清了,整整八十抬呢!”送亲的队伍由街东至街西,整整排了一条街,当队伍快过完的时候小孩子们也跟了上来,街上看热闹的人们才意犹未尽地慢慢散去。
邬家的大人们一直等到送亲的队伍走完后才转身回屋去。大爷有财因为舍不得女儿久久不忍进去。当街上人群散尽,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之后,大爷刚准备转身进屋,却听见不远处墙角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唉,这比我当年出嫁还少了一件东西。”大爷循声望去,只见墙角坐着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乞婆,正低头在衣襟里捉虱子呢!大爷好奇地走过去:“老人家,你刚才说什么?”老乞婆说:“我说啊,你家的陪嫁比我当年出嫁时还少了一个砸核桃的棒槌。”大爷楞了一下,又问:“老人家,照你说来,你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了,可如今这是——”“唉,命呐,这都是命。俗话说: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娘家陪嫁再多也不是自己的,该穷还得穷啊!”大爷呆住了,他心里有了种不祥的预感。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了老乞婆。默默地转身离去。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这种不详的预感象一只无形的手**地揪住了他的心,赶不走也挥不去,让他失魂落魄。恍惚中春节来临了,一家人又在欢欢喜喜地准备过年。年前的忙碌使他暂时忘记了心中的不快。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家运”内容快照:
『家运』
第十章这一年的~节在惶惶不安中过去了,谣言~传~玄~传~多:“贺龙的~已经渡过长江了,正在向武当~区~发。”在铺天盖地的谣言~中终于送走了元宵佳节。邬家全家开始准备避难。金银细~能带的就尽量多带一点,带不走的趁夜色埋~了后花园的地~。房屋和粮食是带不走的,得留~一个可靠的人看家。家里的人分几路躲~大~~~亲戚家去,大房二房可回娘家躲避。三房娘家太远只好跟着老太太一起去几十里外的舅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