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生活 [目录] > 第10章

《生活》

第10章辞旧岁百般讲究//过新年一片祥和

作者:霞中子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转眼年关到了,屯子里各家各户都非常忙。这地方有个风俗习惯,每年腊月二十三要过节,据说是灶王节,说是灶王爷这一天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户人家的善恶忠奸。这个节日那里的人家,一般都是做糯米红糖汤圆上供的,目的是为了让灶王爷吃了,嘴巴甜甜的净说好话,还让粘粘的糯米使灶王爷开口不方便,在玉帝面前少说一些坏话。归元公常说:“你们不懂呀!什么节日不过还不十分要紧,那腊月二十三可是个大节日啊!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啊!那天晚上如果灶王爷顺心闭眼了,他就认为这一年来,这一家天天都是那样好的,他就对玉帝说:这一家一年来都是敬神的,那么往后的一年里,他也是常常放心地闭着眼不东看西看的,即使你平时少供神一些他也不知道的。如果腊月二十三你供他不好,他心生烦恼闭不了眼,他就对玉帝说坏话,说这一家一年来都是不敬神的,以后一年之中他还常常是放心不下,睁着眼注意观察家中的情况,你稍微对神不恭,他就记账了,到他上天汇报时,他就说这一家一年来都对神不敬的。玉帝知道人间尊敬神佛,就降福于人间,降福于敬神的人家,你们哪里知道如此的道理呢!”隔壁邻居听如此说,都认真重视起来,腊月二十三那天,好好地过节、好好地上供。

  自腊月二十三以后,屯里人就都繁忙起来,他们要做好过年的准备。最先准备的是柴火和牛草,争取实现初一到十五这半个月不用打柴、不用割草也不用放牛羊,要好好地安逸地过个年。牛羊草料都是秋收时晒干保存下来的玉米叶、玉米皮、黑豆皮之类干料,所以牛羊草料不太成问题,主要是柴火。各家各户预备干柴捆、干木根、干条木。有的还忙着烧炭留着春节烤火用。这里的习惯是,从年初一起直到正月十六止,都算为春节时间。这期间,人们谁愿意偷懒就偷懒,反正没有人指责和见怪的。人们说:“春节嘛,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要伸伸腰、松松骨头的。”人们要准备十六天的日用品,所以忙得不亦乐乎。各家各户都要在春节前做好以上这些事:买够十六天的煤油、食盐。青菜缺乏的也要买,无酒的要买酒,不杀年猪的要买肉。鸡、鸭、蛋品是必需有所配备的。富裕一些的人家还要考虑到买糯米、水果、红糖、酱油、藕粉、味精、五香粉、辣椒粉、香烟、茶叶、鞭炮、新碗筷、新锅头、食用色素、华丽衣鞋、儿童玩具等等,各依所需。反正春节须用的物品或造或买,都要准备好。在腊月三十晚就是除夕那天,各家各户都是一年来最忙的一天了,有猪的杀猪,无猪杀的找人家或者上街去买肉。要椿米、磨米,因为过年是忌用椿磨的,据说年初一若是用了椿磨,就会导致土地崩塌;年初二若是用了椿磨,就会导致田塘漏水;年初三若是用了椿磨,就会导致水车开裂;年初六若是用了椿磨,就会导致水坝崩溃。谁违反了这些忌讳谁就要受到大家的遣责。除夕前要把房屋四周打扫干净,除去污泥杂草、放火烧掉垃圾、擦洗门窗屏风天花板、刮去锅底之黑、洗净餐桌椅凳、挑水充满桶缸、讨回外借钱物、剃头刮胡剪指甲、修理地板房屋火灶等等。总之,尽其所能,争取样样都要做好。大人们总是交代自己的儿女孙子:明天是大年初一,你们要和和气气的,不要互相吵闹,更不要哭骂打架;对大人要恭恭敬敬地,讲礼貌;要讲吉利的话,不讲不祥的话;大年初一要给老人拜年。大人们还对小孩滔滔不绝地说:“你们要记住了!千万要记住了!大年初一不可贪睡,要起得早早的,要早起放炮竹,这样做以后就会家道兴隆、百业发达、瑞祥盈门、平安无恙;你们还要记住,大年初一学什么,就懂什么,连未拉过犁的牛,大年初一都要牵到地里驾驾犁.以后教它拉犁就容易多了。所以你们大年初一要读读书;你们还要记往,大年初一不可以在屋外晒衣服,否则老鹰抓鸡之事就多了;大年初一不可提到放鸡放鸭之事,更不能放鸡放鸭,否则以后种玉米、种菜时,鸡鸭总爱挖吃玉米种子和钻篱笆进园子啄吃菜叶;大年初一还不能做针线活,若做了来年的蚊子苍蝇就多了。有的老人还说,大年初一不许扫地,扫地相当于扫掉家财。又有人说,谁要是在夏天爱生痱子,有一个防治的好办法,即大年初一天未亮,就脱光衣服到芭蕉树下,用身体去磨擦芭蕉树,并且屏住呼吸地想:我的身体以后像芭蕉树一样光滑,这样就不再生痱子了。还有些老人说:大年初一天未亮,可以脱光衣服,点一把火绕着屋子走一圈,一边走一边想:蚊子呀蚊子,以后你可不能咬我了,这样做了,来年蚊子就不太叮咬你了。如果你讨厌水塘里的青蛙叫唤吵闹的话,大年初一早上起来,你屏住呼吸将一块小石头往水塘里一丢,同时心里叨念:青蛙呀青蛙!以后你就像这块石头一样默默无声。这样做了,这一年,青蛙总不叫了。

  众说纷纭,这些农村人把大年初一看成是一切事物好坏的开端,都看成是作法弄术灵验的日子。许多人家,在除夕还特地分给小孩一些零钱,让他们高兴,让他们在年初一想:“今年我可有钱了”,这样可以得到财气。如果大人给孩子钱而孩子不想要时,大人就说:“你怕不怕耳朵聋?要了这些钱可以压住耳聋病的。”于是小孩子就要了。如果春节你到别人家做客,你进门时给人家每个小孩几分或一两角钱,人家就会十分欢迎和尊重你,你也会觉得十分体面,你将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客人。

  小石子家是个文明人家,有归元公这个老学究,老古董,老封建头脑,来管教张罗维持,一切就更有条理、更遵规循矩了,再加上韦京道也是文明人,深明大义,颇通情理,又是农村干部,所以小石子觉得他家的除夕闹景,初一盛况,更是别有风味,独具一格。腊月三十晚,小石子看见他爸爸从街上回来了,便欢天喜地地去迎接。一见他爸爸立即抓着他的裤脚问,“爸爸,你买得什么呀?爸爸你给我糖吃吧。”韦京道从衣袋里掏出了糖,递给小石子吃,小石子高兴得乱蹦乱跳,像初生的山羊羔子一样。

  韦京道一家吃过秋时准备的丰盛的晚饭以后,就抬来一个火盆,燃起炭火,不一会儿火盆通红、暖烘烘的。韦京道口里哼着歌曲,自由自在的烤火。小石子在他身边纠缠着。韦京道忽然高兴地说:“小石子,叫你妈妈将刚从街上挑来的布袋打开,拿出柑橙来供‘花篮’。拿出柚子来供神台。”不用小石子传达,秋时闻之而动,早把那柑橙供于花篮之下,柚子供于神台之上了。原来此地人家有此风俗,将生男育女的事寄托于花神,每对青年夫妇,一旦生了孩子,都通过一定的仪式之后,安装一个别致的特殊形状的花篮,花篮都是安放在洞房之内的。花篮里有干外公送来的常绿树叶,那些常绿树叶代表“花”。花篮前置有香炉,逢时过节,便烧香,以为这样做了就能多生子女,子女健康成长。尤其是过年,上供花篮更是慎重之事。

  小石子家的堂屋正中央,还设有一个堂皇宽大的神台,那神台是归元公一手改建的。正中央顶上,有巨大的横额,写上箩筐般大小的四个大字:“神通广大”。横额下有三幅神位。面对神台,右边是灶王爷之位,写有三列:

  有德能司三昧火

  九天云厨司命定福灶君之位

  无私可达九重天

  中间写有九列:

  宝鼎呈祥香结彩

  本家福德兴隆旺相土地之位

  大成至圣万世师表孔夫子位

  赵邓马关四大元帅群真之位

  本龛三教道佛真武上帝正位

  敕封仁忠义勇关圣帝君之位

  韦氏历代始高曾祖考妣之位

  都天至富财帛星君尊神之位

  银台报喜烛生花

  左边是花王圣母之位,写有三列:

  天上碧桃多结仔

  南堂六国九朝花王圣母之位

  月中丹桂广生枝

  面对大门口,右边还写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神台上那些字幅下面都设有香炉,正中央有一个比较大的香炉,两边的香较小。神台上还放有木刻的金龟,木刻的老虎。尤其是右边有一个人头大的生铁铸成的磬,自神台改建以来,归元公每逢初一、十五都在神台上燃灯烧香,然后击起磬来,每击七、九、十一下不等,他自有他的说法。清脆的磬声,震荡屯中,好不令人神奋。鸣磬过后,他还挺立闭目,伸开左手掌,提起右手,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中间画无形的符。画了好久才停了下来,他还不忙转身,面对神台,先鞠了一躬,然后两手轻捏两耳,闭目向后转,才肯走开。大凡归元公要出门办事,也都先要如此舞弄一番之后才出门的。

  此时,正是年关,家中更是堂堂皇皇,归元公点上香火,燃了红烛,五撮檀香,青烟燎绕堂前柱,五支红烛,光影照明台上字。几盏油灯点亮,屋中灯火辉煌。归元公不时来添香换烛,每来一次又击一回磬,“当——当——当……”清脆明亮之声震荡着充满欢乐气氛的夜晚。

  三十晚的夜已深了,可是人们由于兴奋,都不想入睡。韦京道拿着浆糊把刚买来的年画糊在神台前,和屏风上,这样明早天一亮就可以看到新新的年画了。糊了一会儿,糊完了,他又拿来一个粉筛,将它架在火盆上,然后将几包炮竹打开放在筛子里,借火的热力把炮竹内的潮气驱除干透,以防明早放炮漏响。小石子见了这些朱红的电光炮,心中又羡慕又可怕。只是不敢问爸爸要,生怕要了,他爸爸会叫他放的,他是最害怕炮响的。他看了好久好久,才敢怯生生地问:“爸爸,烤它干么呢?”他爸说:“烤了明天放时才响亮哩。”小石子红着脸,他担心明天爸爸叫他放炮。秋时忙着收拾饭碗筷条,洗锅刷罐。她还忙着舂糯米粉,准备明早一起床就做汤圆供神,这是常规。

  夜更深了,已是一点左右,神台上香尽烛灭,韦京道叫小石子拿出三支香点上,说:“台上不添香就算了,你把这三支香暂且插在神台下屏风板上的小孔眼就行了。”小石子依言,将三支香一同插在屏屏风板上的小孔眼里,就转身回到火盆边与他爸坐着说话。才坐了一会儿工夫,突然堂屋中浓烟弥漫,同时有火烧纸的味道。韦京道急转头观看,只见有一条火舌伸出屏风的缝隙来,韦京道顿时大惊,箭步冲出灶房,急到神台前将火扑灭了。原来小石子插香时,有一支香

  碰到年画纸上了,那香烧到年画纸时,纸背的屏风又有裂缝,再经风一吹,便生起火苗来。火苗烧去年画的一角,小石子不懂事,若无其事一般,他不知道他爸爸妈妈为何急成这个样子。韦京道和秋时都捏了一把冷汗,秋时心惊肉跳地说:“这火是怎么起的?”韦京道一静思,悟了出来,“哦!可能是小石子烧香时,插香插碰了年画纸了!”秋时说:“你真大意呀!吃大做小的!用手尖脚尖去干大事!用老虎胡须当牙签!要是失火了,我们这年三十晚就不得安宁了!”韦京道知过,一语不发,低着头,脸红红地听着烤火。

  小石子听他们说年画被烧了,又爬上神台下的八仙桌上去检查一番。年画没有烧去多少,仅仅烧了一小角儿,那年画是几幅直条的,上面画着老虎、猴子、猩猩、大熊、花、草、鸟、木等等,非常好看。尤其是那猩猩的脚和手脸都有些像人,不过样子是很可怕的。秋时对韦京道说:“我睡去了,明日我还要早起呢!你们父子俩不想睡觉就算了,不过你们去睡时千万别忘了将一块大木炭投入火盆内埋着,不让今年的火灭了。今年的火要接到明年去,这样家道才会兴隆,香火不断嘛!”韦京道一声不吭,只是咳嗽了一声。他见小石子也打瞌睡了,便遵秋时之嘱,在火灰里埋了一块木炭,然后与小石子进床睡了。可是韦京道没有把灯吹黑,秋时在洞房里发觉厢房的灯还亮着,便问:“睡觉干嘛不熄灯呢?耗油得很!”韦京道认真地说:“今晚就留它这样,它在结着灯花呢!除夕灯开花,大吉之兆,我舍不得灭它,费不了多少油的!”

  他们不再讲话了,一同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香烟缥缈三四更,雄鸡报晓第一声,昨夜三更辞旧岁,今朝黎明到新年。男子激昂作生计,女人喜悦又逢春,老翁感怀思以往,小儿只想放炮竹。啊!天将拂晓,新的一年来到了!新的生活开始了!人们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啊!你看:家家户户点起黎明之火,煮着汤圆供神台,点上香烛敬祖先。各家各户在烧香上供的同时,大放炮竹“噼里叭啦”,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多么热闹的初一早晨啊。你看:每家的房屋顶上,晨炊之烟都从瓦片缝里慢悠悠地钻出来,与早晨的寒雾混在一起了。杆栏式的木楼,漏出点点灯火。那是年初一的早晨,炮竹声声,鸡鸣鸟唱,老语少喧,好个瑞气盈门、满堂欢庆的氛围。小石子的爸爸早就唤醒小石子,他叫小石子起床放炮。可是小石子怎么也不敢放。小石子见爸爸用手拿着炮竹点火,随手一扔即响,他甚至用手将炮竹抛上高空,让它在空中爆响。在小石子的眼中,爸爸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那么胆大的。小石子每见炮竹开花,他总用手掩住耳朵,闭目皱眉地等待炮响之后,方才松手。接着如此重复第二次、第三次……,小石子觉得放炮是很有意思的,不过响声太大了,很惊人。韦京道知道小石子年纪小不懂事,必须教他才行。于是他拿来了一串朱红色的电光炮递给小石子,并带着笑容和气地说:“你放吧,不要怕,只要你不用手抓它,放在地上点,不论声音如何响都不可怕的,炮竹应该是越响越好,越响大声越好玩,像开石炮那样大声更是乐人的,你怕它干啥。人家街上的小孩,天天放炮,一天中不吞要放多少呢,他们总是不怕的,你要学着大胆点,怕它什么呢?来!把它放在地上,让引子朝上翘起,你用这支香去点,见引子冒着火花,就迅速离开,走远一些儿。太近了,耳朵响吱吱的不好受。来吧!放吧!放了一个就不怕了的。”经过他爸爸这一番动员和指教,他终于有了放一粒试试看的勇气和决心。他怯生生地将一枚炮竹放于地板上,用爸爸给他的一支香去点。那小手颤抖抖地,点了好久,总没点着引子,把个炮竹在地上翻来转去,连上翘的引子都给贴在地皮上了,这回它是更不好点了。韦京道在旁边看着他,见他点不着,于是又耐心地将炮竹捡起来,重新安置好,并说“你慢慢来,别慌,慌了就点不燃的,手不要发抖,看准了就点它,一点儿也不用怕的!”

  “吱吱吱”。小石子终于点着了炮竹的引子,他一见有火花冒着,吓了一跳,丢了香支就跑开老远。“叭!”的一声响亮,炮竹炸开了。粉碎的红色纸屑撒落地板上,扬起一团灰尘,升着一股青烟,青烟在他们周围慢慢地四散开去。小石子脸上带着胜利的微笑和成功的喜悦,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再来点一个。”他爸爸拾起丢在地上的香支,复于灯上点燃了,交给小石子,小石子又把炮竹依前放在地上,壮着胆子点起来。“吱吱吱——叭!”很快就点响了,小石子又拿出一个来点了,又很快地就点响了。韦京道在旁边得意地望着自己的孩子点炮,心中那份喜悦,浮现在忘我的脸上。真个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勇气足”,小石子不须爸爸在旁边打气壮胆了,自己在堂屋中“噼噼剥剥”地点着炮竹。为了不使炮竹引子贴着地板,韦京道特地拿块磨刀石放在堂屋中央,叫小小石子将炮竹放在磨刀石上点,这样做炮竹引子就可以悬空,更容易点着了。秋时在火房里,边揉水圆边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觉得自己的丈夫真爱孩子,满意地微笑着。当她看见小石子学会了放炮之后,甜滋滋地说:“唔!瞧你们父子俩,学烧炮竹!真的学会了,有本事!有本事!”韦京道装作听不见,还是在那儿看呀,教呀。其实他自己也在喜欢这个放炮竹的儿童玩艺儿。

  归元公起床了,他念了一句什么诗,然后在书房的大火盆里烧起熊熊大火来。大的火盆里烧的尽是木头截,和树根。他把铁三脚架架在火盆上,放上锅头,打上几瓢水,然后例行刮舌头、嗽口、洗脸。完毕,他首先点了一大把香,到屋后一片空地上,说是烧香拜八方。他把那些香分成八份,按八个方位插着,每插一位便拜三拜。那些香围成丈来直径的圆圈儿,青烟缥缈,香气袭人,好不壮观。他拜毕八方,又燃了一把香,分别在大门之两旁和正中央、牛栏的门口、猪槽、鸡窝都插上了香。然后,他打开牛栏,在那里学着马、牛、羊、鸡、犬、猪的叫唤声。他叫得是那样认真,慎重其事。小石子看得莫明其妙,不解其意,觉得公公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神秘。归元公看出小石子心思,就说:“大年初一叫唤六畜,表示主人对六畜的关爱和保护,这样作了,今年才能六畜兴旺。小石子听了,似懂非懂,又不好问他什么叫六畜。归元公又看出小石子的心思,于是又解释道:“马、牛、羊、鸡、犬、豕”这就是六畜。

  归元公做完了这些,两手互相摩擦着健步走上台阶入了屋,又对小石子说:“小石子,今天咱们读一段书,这样以后读书才记得呢。来!我教你念,我念一句你照念一句。”小石子平时与归元公最要好,归元公也很爱他,他也是最听归元公的话。于是小石子乖乖地凑近归元公。归元公坐在火盆边,装上一斗烟,抽了几口,**烟斗拿着。开始教了起来:“孔夫子,上大人,化三千,七十仕,八九子,佳作人......京兆韦寻石。”小石子一句一句地跟着念,当念到自己的名字时,他又觉得奇怪,为什么要念自己的名字呢?书中也有自己的名字吗?这些字又是什么意思呢?他心里想,且不管它,既然归元公教了,一定要把它念熟并背下来。

  小石子天资聪敏,十分伶利,才教三五遍,他就对归元公说:“公公,您别教了,我自己念给您听:孔夫子,上大人,化三千,七十仕,八九子,佳作人......”归元公满意地笑说:“哦,真乖,得吃一点点喂!”归元公嘴角堆着笑纹,又把那烟斗塞进嘴中,“叭嗒叭嗒”地抽起旱烟来,通红的盆火,把整个书房烤得暖烘烘的。他抽完烟,便对爱莲奶说:“水圆做好了就打进碗里,装入篮子中,我要去祭土地庙和三界庙。”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1章:归元公风雨入街市小石子鱼骨卡喉咙”内容快照:

『归元公风雨入街市小石子鱼骨卡喉咙』

~节过后,~种大忙季节开始了,~们都到~敢屯去~活了。但吞团屯还有几块玉米地未种完,队长安排~敢屯过来几个~~,加~吞团屯的几个~~,~她们挑~肥把吞团未种完的地种完。她们挑着~肥正~走路,其中一人怔住了:“喂!伙计们,我们挑肥是挑肥啦,但是没有识字的人登记,我们到底每人挑了多少担,到底~记多少工分,主人的肥料共开支多少担,将来是~算账的,现在没有识字的人登记怎么办?”众~~们一齐醒

~~

>> 阅读第11章 归元公风雨入街市小石子鱼骨卡喉咙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