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我在温州八年 [目录] > 第5章

《我在温州八年》

第5章

作者:子瑾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14、祥和的春节

  2002年春节,我在安祥、轻松、自由地度过。柳市的春节整日吹吹打打,打打吹吹,欢天喜地地庆祝。热闹、喜庆、祥和的气氛暂时让我忘记了不快。我也被这里的民俗深深吸引住了,第一次目睹了档龙的魅力……

  乐清斗歌历史悠久,多在春节期间举行,气氛活跃,充满情趣。斗歌台分为主台和赛台。主台一场要唱到底(一个晚上或一个下午);赛台唱一场不到1小时,约有10人一个接一个参加斗唱。每场开头先唱山歌,后唱卷书,均由赛台提出题目,主台奉陪,你一段我一段,顺序进行。当唱到一定段落,主台指出一个难点,请赛台解答,答毕,恭维几句,赠给礼品,打发他下台。这时,台下立刻有人唱起:“凤凰飞去乌鸦来,不才斗胆上赛台”。于是又一台斗歌开始。

  “湖埭划龙船,划到麻园……”这首民谣在温州广为流传。其中的“湖埭”“麻园”就是指乐清市柳市附近的地名,“龙船”指的是以首饰龙为引导的档龙。

  档龙又叫板凳龙灯,在乐清、永嘉、瑞安等地流行。这种龙灯的龙头、龙尾分开,都是用竹为架,糊以白纸、绘成龙形。其龙身则是用一张张横木板组成,俗称“档”,形似板凳。每档上都点灯,如乐清白溪的灯板龙,其龙头以木为躯干,约四米长,其前部以竹片延伸编扎成龙头,外糊透光的白纸,绘上彩色花纹和鳞甲,下颌垂无数条长须,俗称“龙须”。又有红色龙珠一颗,垂于颌下正中,内可插烛。其颈部弯曲,成M字形,固定在木杆上,背项有鬣,作九峰状。两肋插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八个圆形字牌。龙体内装有多处灯座,供插烛用。龙尾以竹、纸制成,共24节。

  人们为了把龙灯装饰得更加美丽,在龙头、龙尾及每节上雕上楼台亭阁和许多小型戏剧人物,整个近60组戏曲剧目,如《牛郎织女》、《白蛇传》、《济公传》、《西游记》等,雕刻精工,并且描上色彩,成为彩木雕。每节之上,装有灯笼,入夜灯亮,巡游于村落,灯光映着人物和花鸟,配合整个龙灯,显得更加富丽堂皇。灯板龙虽然沉重,但舞起来也能蟠屈起伏,平地回旋。

  另有一种档龙,龙头、龙尾用纸扎,龙身同样是用木板联成,共18档,上装18盏灯笼。其龙头、龙尾,造型独特,仿渔船结构。龙头用一株巨大的毛竹,两头弓起,作为船的底座,然后在上面用竹扎成船状。其龙头硕大无比,上有13支触角,面额上两侧画着两条飞龙,中间一“王”字,以两盏小灯笼为龙眼。往下伸展为船形,上有楼台亭阁,船的周围粘满各种图画,船身中点灯,从内映出画像,玲珑剔透,十分动人。其龙尾也是小舢板结构。这种龙灯流行于市郊区。每年元宵均要舞龙。由八九个大汉扛着龙头在前面奔跑,长长的龙身,由18个大汉扛着,飞般前进,龙尾则远离龙身,出出没没,别有一番风味。

  新年的喜庆,弥漫在城乡的每一丝空气中。初二开始,乐清独有的民俗———档龙、首饰龙,穿行在大街小巷。舞龙不仅表达了人们祈望平安好运的愿望,更反映了团结奋进的面貌。

  温州乡风纯朴,尤以元宵节前后滚龙灯最能体现。鱼灯、龙灯、狮子灯、走马灯、档龙灯等轮番上场、走街串巷、敲敲打打好不热闹。而这背后是乡民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初三到十七正是闹龙灯的最佳时候。每天都有队伍扛着档龙和首饰龙在村子里穿梭,锣鼓开道、威风凛凛。档龙是很久以前留下来的,有一次我见到一条长30几米、重估计有2000多公斤、共16节,据说价值50余万元,是我看过的最大最重最大的一条。谈起这些,柳市人总是眉飞色舞、无比自豪。

  那天,我看到浩浩荡荡的队伍沿河边走来,小孩扛着高挑的冥灯跑来蹿去,老人则鸣锣开道,青年人肩扛档龙气喘吁吁。在村中绕了一大圈后,到一宗祠门前歇息。突然,头人吆喝起来。说些什么我听不懂,只见玩龙的都往远处跑去。我一看,前面有队伍在蠕动。在路口,两龙相遇。还是在宗祠前,两龙并排陈列,许多人前来观看。

  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五晚上。夜幕完全降临的时候,长长的队伍由大道上走来,男女老少便涌到了街头。待走近时,烟花腾空而起,和鞭炮声响成一片。在黑黢黢的田野里,老人孩子脸色肃穆、徐徐前进。在一河边,孩子们将手中的冥灯扔进火堆,拔腿就跑,惟恐邪恶扑身而来。

  紧接着,队伍撤离,档龙被抬回原位,保存好以供来年再用:而首饰龙则被请到庙内,众人向祖宗供奉后焚烧,进行“收殇”,所谓“送龙上天”。在一片火光和烟花、鞭炮声中,众人急急撤离,“咣”一声大门紧闭。三天以内,不准开门。整个活动便告结束。

  正月十八是游龙活动的最后一晚,没什么可看的,他们很快地到各家各户游一圈就回宗庙把灯烧掉。当晚的“档龙”都换了,原来的龙头、龙尾及档上的雕塑人物都已被卸去,换上了小型轻便的龙头、龙尾并以小圆棍为栓连接档板。轻便一点,好游动,跑的快。“为什么要再游一圈,才烧掉?”有一次我问房东阿婆。“收小鬼,把留在村子各角落里的小鬼都收回来,不让他们在村里搞鬼、捣乱。”

  我喜欢这种民俗文化活动,觉得它们才能真正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如果说中华民族文化是博大精深、富丽辉煌的殿堂,那么地方的民俗文化就是这殿堂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

  说来说去,文化依靠经济支撑,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建设。我的老家,春节中人人参与的活动就是麻将,扑克,赌博和变相赌博充斥着所有的家庭中。它带来的家庭矛盾、邻里不和甚至斗殴偷盗事件屡见不鲜,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和不劳而获的心理。我不知道,遍及天下的“搓麻”风什么时候能停刮,农民的群众文化生活什么时候能像柳市一样办得红红火火?

  初六刚过,我就出去寻工了。各行各业也开始上班了,我还是没有头绪,不知道要去找什么工好。去了欣灵电器应聘企业报编辑,那人事部经理说我没有什么经验,拒绝了。又去《钱江晚报》乐清站应聘发行员,没有做成。像往日一样骑着自行车沙啦啦满街转。

  我突然想起赵立鸯。于是,按照她给的电话拔过去,居然是她。我问我是谁时,她说他知道,一听声音就知道了。我说谢谢你还记得我。她说朋友嘛,当然不能忘。又问我怎么样了。我说我辞了门卫那个工作,正在找工作呢。她很高兴,说就是呀,那个破门卫早该不做了。我说我失业了你还高兴呀!现在连门卫都没得做了。我问她准备怎样打算,她说准备去做生意了。即将说再见时,她突然说现在有时间吗?我说有。她让我到南大街去,请我吃饭。我正犹豫,不知如何回答。她又说一定要来啊,就撂下听筒了。

  我赶到了她选定的餐馆,她也来了。她点了很多菜,好像为庆祝我结束门卫生涯,结束牢狱生活一样。我们谈了一些无关的问题。她的道理总是那么多,一点也不把我这个长她10岁的老兄放在眼里。吃完饭出来,她提议到邮电巷逛书店,这正合我意,逛完书店,没想到她花了上百元买了一些我喜欢的书送给我。捧着她递来的书,我显得很迟钝,不知要说什么好,她却一副天真而满不在乎的样子。于是,我觉得街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好的朋友,只是没有开口同他们说话而已。当初做门卫,不经意间就认识了这么一个女孩子,真的幸运。在回柳市的路上,我想:我真的要好好混下去。

  我知道我必须改变自己,才能够去改变世界。世界很小,世界也很大。

  从乐清市折回柳市,经过兴乐公司时,由于走神,自行车轻轻撞上了停泊在路边的一辆本田轿车,那车防盗报警器拼命地响起来。我大惊,心想可能闯祸了,立即有个女的站在我面前,她说,怎么骑车的,没长眼啊!我说我走神了。她看了看被撞的地方,没有什么大碍,漆没有受损。我庆幸自己还走运,撞的是车不是人。但挨骂是免不的,我又说一声实在对不起。她又瞪了我一眼,不说话,瞪了几秒钟,然后用纸巾小心地擦掉那痕迹,我担心她叫我赔些钱。当时我骑在车上,看天,天很蓝,蓝得吓人,乐清许久没有过这么蓝的天,就这样我走神撞上了。她擦好了又看了我一下,目光温柔了些,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等待她的发落。她还是不说话,我不明白她意思。她穿着一套华贵的冬裙,个子很高,二十来岁左右。突然,想起这个女子是我在利时做门卫看到的那个女人。我认得她,脸光洁透红,有颗小美人痣。不知她能否认得我。她坐进车里,发动车子走了。我立在那儿,看她车驶出老远才回过神来。我以为她还会大骂我,没想到这样就算了。我也承认我不对,但她也不应该骂人,年轻富有的女子,应该有些素养才对。

  晚上,寒流骤至,很冷,我喝了些酒,身子才暖和些,便躺在**。又想起今天那个女的来。我想如果下次再碰到那个开本田雅阁小车的女子,我一定要同她说说话。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六”内容快照:

『六』

22、白石大会市农历三月初十,我决定抛~所有工作,和妻子一起去逛白石会市。在~州大地,名~远播的集镇有柳市、虹桥、龙港、金乡,它们都因经济发达,都有特色产业。可是中雁~~~的白石镇,名~虽不甚大,但当地一年一度的“三月初十大会市”都誉~瓯~。三月初十的早晨,我们早早地从家里出发,前往柳市内陆河码头,准备坐船去白石。走~码头,看见平常冷静的地方~~了密密~~的人。~老少

~~

>> 阅读第6章 六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