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我在温州八年 [目录] > 第9章

《我在温州八年》

第9章九、我的~天

作者:子瑾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32、我的本命年

    33、噩耗

  刚开学的时候,从老家传来了噩耗,我敬爱的曾叔祖驾鹤西去。这是一个雾气笼罩的清晨。听到这个消息,我不住地昂着头颈,紧闭眼眶。但不争气的泪水还是奔涌而出。整个早晨,我都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双手抱着头痛哭,我五指紧揪头发,狂叫几声,感觉天轰然坍塌下来,眼前黑漆漆一片。上天啊!为何不佑我的曾叔祖?为何不让我看到他最后一眼?为何不留住他老人家多呆些日子?

  我的曾叔祖,也就是我祖父的最小堂叔。到我这一代已经是最末的一位有服制的长辈了。我的家族极为不幸。上溯到我的五代前,我家还富家巨室,人丁兴旺,闻名崇乡的“万生堂”药铺就是我家祖辈开的。在那年月普度众生,救苦救难,十里之外,有口皆碑,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家族。到“信”字辈的祖宗时,曾叔祖的祖父和我“信”字辈祖宗是堂兄弟,我“信”字辈祖宗却无子嗣,曾叔祖的祖父便把自己的大儿子过继到我家承继香火。但不幸夭折,接着他又把二儿子过继过来,也不幸早亡了,这位仁慈倔强的汉子再把三儿子过继过来,终于成年娶妻生子。好景不长,祸难接踵而至,父子俩不久便弃世而去,我家劫数难逃,香火又一次出现中断的危险,只好又从另一个本家过继过来,那就有我的亲祖父。祖父活到70多岁才过世,算是高寿了。他先后娶了三个妻子,却只生了我父亲。几十年的苍桑巨变,近十人的不幸早亡,家境昔日的繁华光景早已不复存在,几代人都在悲欢离合灵肉疼痛中煎熬,过多的遭遇和苦痛一直笼罩在家庭的上空,就如我家仅存的老屋的一角在萧瑟劲风中摇摇欲摧一样。

  在这几十载凄如苦雨的年岁里,曾叔祖一家几代人对我家无私奉献,不断舍弃。先是香火延续人丁繁衍的血肉亲情,然后是在我家一场场变故、一次次遭遇中倾力相助。上辈祖宗们那强悍的精神,善良朴实的品质深深震憾了我们这一代。曾叔祖依然秉承先辈的美德,又一次次关心我们这一代幼时的生活,为我们操劳大事小事。我敬爱的曾叔祖及他的父辈、祖辈,已经安静地长眠于九泉之下,给我们这么多,却没有索取什么,去得那么泰然。过去的一幕幕,恩天德海,怎不叫我痛心泪流呢?

  我于情于理都应该回乡奔丧,慰告恩灵。可是,我的培训班刚刚开始,如果回去,就等于前功尽弃。我的灵肉又受到一次拷问。我在内心深处呼告曾叔祖:九泉之下,请原谅我!我只有在遥远的异乡,在我心里祭奠你、跪拜你。

  泪眼朦胧中,我作了一副长联和一首挽诗悼念他老人家。

  联:

  数十载福泽宗亲,概诺如金,热情似火,侠骨丹心扬正气。闻硕宿赴召,往后两溪谁作主?

  多少回义播梓里,襟怀若谷,厚谊可风,吴山楚水寄忠魂。送贤翁归真,每逢家祭我伤神!

  诗:

  噩耗飞传电讯中,望西酹酒悼贤翁。相承一脉情切切,名冠四乡义浓浓。

  灯下赠言犹在耳,堂前听训却成空。归来洒泪长哭泣,惟见佳城草郁葱!

  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家世沧桑,历历萦绕,生活咋就这么难!人一生下来就如同到了战场,与疾病、贫穷、苦难、悲伤、痛苦、离别作战,轰轰烈烈,惊心动魄。

 

  34、游览王十朋故地

  这是个春意盎然的日子,我和几个朋友去参观望十朋纪念馆。

  去乐清,必去看望王十朋,这似乎就像到了北京必去看长城,到了蒲歧一定吃鲨鱼一样天经地义。而我去看王十朋是在我来到乐清四年之后。王十朋是乐清的一位状元,那是相当的有名。我来自一个无名的小地方,是没出过什么大人物的,所以我对能出名人的地方总是有种顶礼膜拜的想法。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公元1112年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现梅溪村),46岁中状元,位至龙图阁学士。他少年勤奋好学,青年立志,精忠为国,为官廉洁爱民。王十朋才华横溢,是南宋政治家、教育家、爱国诗人、一代名臣。江心寺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就传说出自王十朋之手。

  从乐清出来,经过一处收费站,然后行车40分钟左右,就到了四都梅溪。王十朋的纪念馆就坐落在那里。

  下的车来,看这里群山怀抱,峰峦叠翠,山间晓雾,隐隐约约在起伏升腾。近处,绿绒般的田野,碎琼般的流水,似乎很难分辨彼此,天地之间已经是一片绿意。农家户户,散落其间。田地里的油菜花,在温暖的阳光下,开得正有兴致。空气中弥漫着一片清新宁静,深吸一口,沁入心脾!

  朋友感叹道:梅溪,真是个出状元的地方。

  我们走到纪念馆的时候,一位老人接待了我们,他就是王十朋的26代子孙王先生。现在的王十朋纪念馆,主要由他负责筹资及管理,任务艰巨,令人肃然起敬。

  梅溪村王十朋纪念馆于2003年2月落成。纪念馆大厅系五间重檐式仿古建筑,高16米,占地648平方米。大厅两侧两廊陈列王十朋生平事迹、王十朋诗词及碑刻等。

  院中立一石碑,称为“圣旨”碑,字体似乎是现代的宋体。往西廊后,有一门,匾额为一青色大理石扇面,镌“西园”二字,为温州何元龙先生的行书,遒劲古雅,十分耐看;两侧镌刻王十朋的诗句的大理石对联。

  大殿辉煌巍峨,飞梁画栋,色彩艳丽。二层楼间匾额为“状元及第”四字,一层门额悬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手迹,为“王十朋纪念馆”,都是红地金字,十分喜庆悦目。殿正中居王十朋坐像,身着宋朝红色官服,头戴黑色官帽,他微笑安然,平静慈祥,很是生动传神。

  王十朋墓在距梅溪村一公里多的梅岙村牛塘山南麓,依山而建。墓坐北朝南,占地近2000平方米。由墓道门、墓道、葬区等组成,四周用块石砌成扶椅式围墙,周围青松、翠竹林立环绕。这个墓是1983年由后裔重修,2000年再修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十朋的墓地,背靠高山,左右环山,前面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在中国风水里,这样的墓地是非常好的。我曾去韶山参观过毛家墓地,也有类似的气象。不同的是,韶山出的是国家领导人,四都出的是状元。中国的风水学说,可谓博大精深。

 

  37、台风

  这个暑假,我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超强台风的厉害。

  7月18日,星期一。上午气象台就发布了今年第5号台风来临的消息。因为有了几年的经验,我并不惊慌。安排好放假事宜,没通知到的学生也一一打电话联系。早上,太阳还像个火球挂在空中,天气炎热得让人受不了。下午,开始起风了,我们都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凉爽。我想,此时的台风该在千里之外吧。

  19日早上,温州、乐清所有的电视台都在播发同一条防台抗台的消息。风起来了,夹带着一丝一丝的雨飘过来。宣传车开过来开过去,喇叭不停地喊着防台措施。10点了,天空已经乌云密布,黑沉沉的,像被一张巨大的黑色的网笼罩着,风大起来了,在天空中“呜呜”作响,迎风的玻璃窗户时时“啪啪”响着,让我们听着心里有一阵颤抖。雨开始大了,随着一阵急一阵缓的风,斜着身子扑过来,不远的屋顶上冒起一缕缕雾气。

  中午过后,街上还有行人,他们在风雨中急走,艰难地想利用手上的雨伞挡住风雨,出租车在拼命地奔跑。妻子早已经买了一大堆方便面。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观察窗外的狂风暴雨。

  傍晚,台风像一匹脱缰的奔马,在天地间横行霸道,不时传来一阵阵玻璃的破碎声,阳台上的铁皮棚顶剧烈地摇摆,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巨大的手在用什么拼命地砸打,大雨已分不清点数,好像瓢泼一般倾泄下来。

  天地之间已经是一片模糊。风雨不再是风雨,他们就是一个魔鬼一样,向着手无寸铁的人们,向着一栋栋脆弱不堪的民房,伸出带血的利爪,狞笑着扑了过来……此时的街道,四处是垃圾、瓦砾,河水上涨了,低洼处浸水了,行人早已没有了。

  胆小的妻子听着窗外一阵阵撕裂的声音,**地靠着我。“咣当”一声,房间的一扇窗户被刮开了,一块玻璃转眼就碎了,雨水毫无顾忌地冲进来。我们顿时慌了,一家人七手八脚地想办法。好在房东来了,拿来一块早已备好的玻璃。我连忙安装好,房间里又恢复了宁静。真的感谢房东,否则这个晚上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度过了。

  夜深了,窗外狂风暴雨还在肆虐……

  第二天早上,风停了,雨住了。大街成了一条条流淌的河,塑料袋、饮料瓶、泡沫漂浮在水面……行人挽起裤腿,走在过膝的水中,一路蹒跚而行,一路小心翼翼。

  临街的店铺开门了,鞋服店的老板正在清理被水浸过的商品,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估计损失不小。

  这次台风,就是“海棠”。不久,“麦莎”来了,“泰利”来了,“卡努”来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