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老小宝回忆录上下篇 [目录] > 第6章

《老小宝回忆录上下篇》

第6章《下篇》第一章工作

作者:波澜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一)我的工作,这是我的职务工作

1956年5月12日我转业来到北大医院,我是属于北京医学院编制的,教研组的教学辅助人员,职务是技术员。

上班后放我两个礼拜假回家看看。在路上和同乘一辆车的人说起话来,恰巧有一位是三河县卫生科的老同志。我们彼此介绍了情况,他说:“县里正在成立卫生科,将来还要成立卫生所,叫我负责。我是个中医,干起这事来真是困难。听说你要回来,你就干这个事吧。”我说:“我已经被安排了工作,你是怎么知道我要回来的?”他说:“你们这些早出去的,谁在外边干什么县里都知道,你这次回来县里得到了通知。”……我失去了一次在基层干我愿意干的工作的机会。

我上班后给我安排的工作是开始整理教学片,或者称挑选教学片。根据医学院三年级医学生学习放射学的内容,挑选出可以用作教师讲课和学生实习用的X线片。挑选这种片子首先要把学生用的教科书读完读懂,还要记住,再根据书上的要求,从库房里几十年来病人看病时留下的X线片子中挑选。几十年来没有人动过的片子,可以想象尘土有多厚,还要爬梯子登高,去取那一摞一摞的沉重的胶片,每天弄得我象个泥猴,腰酸腿疼,坐卧困难,这些片子都看完,需要一年半载的。但是我干得很有劲、很高兴。因为我通过干这个工作学到的东西太多了。这些东西的积累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几个人而是很多人很多年的工作积累的珍贵资料。特别是那些少见病,又是那么典型的是很不容易见到的,一个医生在临床工作十年八年也很难遇到那么多又那么典型的资料。

到1956年底我把几十年的几十万张胶片整理出几千张示教片。每个系统如(呼吸、循环、消化、骨骼、颅脑、泌尿、妇产、儿科……),每个病种如(炎症、结核、肿瘤、先天的、遗传的、少见的……)都有几张至几十张最典型的和不典型的示胶片。一个人掌握这些病苛俅补ぷ骶槭臧四晔遣豢赡艿氖隆U獯翁粞∈窘唐晕依此凳栈裉罅耍刮铱吹揭徽臱线片,立刻就知道它是什么病。什么病在片子上典型是什么样,不典型是什么样……我挑出的示教片不用再继续补充,也足够能用六七十年了,直到我写这篇文章时,还是用的我挑的示教片子。我的工作干完了,我没有活可干了。



(二)做一个闲人我不甘心,要努力当忙人

给我安排的的任务我完成了,我再向领导请示任务,领导想了一会没说话,可能是不好安排,过了一会说:“这里不向你们当兵在部队上老是那么紧张,没事时你可以看看报纸,到院里做做操,楼上的(指办公室领导)也有没事的时候,门诊大夫、护士也有没病人的时候,你就自己安排一下就行啦,我们有事再找你。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这样认可了。我在下边了解一下,我未来的工作情况,是否老是这样。我是个教学辅助人员,我们科的教学任务是每年的第二学期仅有四十小时的教学任务。即3、4、两月内,有7周教学,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由教授讲课六次,每周一次3小时,其余时间是实习和复习。每讲一次课后就实习,也是三小时,实习由门诊大夫带。我做什么?我在每个带实习的大夫带实习前,把他们带实习要用的片子发给他们就完成任务了。就相当一个图书馆的管理员一样,我把片子发给他们,他们给我登记在借片子本上就可以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我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放射科的教学任务时间来算,具体到我这个教学辅助人员这里,我每年的工作时间可能是数小时计算就够了。我不愿意当闲人,我愿意当忙人,我是劳动过来的人,我不怕累。

我经过多方打听,直到医学院人事处。人事处给我做了一些解释说,有些教研组要做许多实验,这些实验都由技术员来做。你们科是个小科,教学任务少,你的工作量是太少了……。他们也很同情我,他们也这样说:“一个人只有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叫他用一年来完成。每天闲着没事干,也很难受是吧?”因为人事处的那几位干部也是转业的,所以我们还说的来。我们分析了我们科的工作情况和我以后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我们科有两个工种,一个工种是负责照相的由技术员做,和我现在的教学辅助工作没有关系,而且我学的也不是技术。另一个工种是诊断,由大夫做。我的教学辅助工作和大夫完全一致(同一内容),而且我通过这半年多挑选示教片,把X线诊断工作学的很深、很透。一个做三、五年的住院大夫,绝没有机会学那么多东西。但是,叫我当大夫是不可能的。我已经调查过了,据说在这里能站的住脚的大夫,只有北医、协和、上医、中山医毕业的。后来商量的结果是:我提出来,最好让我考北医,念完北医,毕业后在这里当大夫,把那个管片子的工作捎带着就干了,当然这是大家帮我出主意。我愿意学习,只要有方向,有目的我就有劲头。此事大致定下来了,1958年暑假考北医,因为我是1956年5月来北医的,没赶上放射科教学,参加一次57年的放射科教学以后再考最好。



(三)我为考北医做准备

我没有工作可做,我就利用这个时间做考北医的准备。我对此事很有信心。第一,我了解我自己,我刚离开学校这些功课我在学校学里学的很好,一直是前几名,很多功课还记忆犹新。第二,时间充分,还有将近一年时间,用来做准备。我要把所有的高考的内容都背的滚瓜烂熟。第三,我做了一下历史上高考情况调查,从解放至1956年凡是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录取了。其原因为报考的人数不足有些是低分录取了,那是因为刚解放不久。多数家庭比较贫困,能让孩子念高中的都很少,孩子能劳动了就让孩子上班挣钱养家,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无论如何我都要去积极的准备。

首先要把外语学好。我买了一个可变电容器,又买了一个扎针矿石,自己攒了一架矿石收音机,又买了一副耳机,每天晚上听广播俄语。星期日上午去中苏友好协会听俄语讲座(地点在南池子)。在学校学过一点俄语,感觉俄语并不难学,只有五个变格和阴阳性……,不像英语动词时态的变化那么多,还要记音标。俄语最难发的那个音(嘞儿……就是舌头打嘟噜)我们农村来的人都会发这个音而且发的很好。因为农村赶牲口吆喝叫它快点走时就喊(得儿……)两个月以后就碰上了一次锻炼俄语的机会。我们放射学科要开一次学术讨论会,参加这个会的有放射学界的高级专家,有上海医学院的容独山教授,广州中山医学院的谢志光教授,我们的汪绍训教授……。还需要到中苏友谊医院去接一位名叫波得•卡宾斯基的苏联专家。当时科领导问大夫们:“谁会说两句俄语去接一下?”其实大家都会说两句,但是谁也没有勇气,不好意思,互相看了看,没有人言语。我说:“我去,行吗?”是用了“噜斯卡伊,依载克”说的,我把见到波得•卡宾斯基时要说的话也用“噜斯卡伊,依载克”说了几句。当时有人说:“行阿!李宝”我说:“我当过演员”意思是不害羞。接波得•卡宾斯基回来的路上,我有意的和他对了一路话,他说我说的很好。欧琴喝嘞少。我当年学习俄语的精神,使得马发生同志几十年不忘,他现在还有时提起:你当年学习俄语的……

另外,我买了一本高中生物学和生物学高考大纲。看后发现它的内容很简单,也可能因为我们是学医的对达尔文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以及米丘林的获得性遗传性种间竞争等等以及生物学里的全部内容我都记忆犹新。当然我们是在大学里学过的,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都还记忆犹新。也因为我是念私塾时“背书得到了训练”。念私塾是死记硬背,而读这些书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和在需要的基础上背下来的。对考北医我是满有把握的。



(四)我每年的工作可能是数小时

我参加了1957年的放射学教学工作。放射科的教学任务是每年四十二学时。讲课有教授讲,共六次十八小时,实习由门诊大夫带,共六次十八小时,复习三小时和考试三小时共四十二小时。1957年3、4月份共有6周三年级的放射学讲课,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汪绍训教授讲课,同样的内容要讲两次,因为有两个三年级,一个是医疗系三年级,一个是卫生系三年级,我参加了听课。门诊大夫带实习我没有听。汪大夫讲课是按讲义讲的,我挑示教片是按讲义挑的,汪大夫讲的课在我挑示教片时,我就已经念过许多许多次了,所以他讲完了的课我就能把它背了下来。有一次汪大夫问我听的如何?我说:“很好,和讲义一样,某某句是您增加的。”他说:“你还真注意听了”我说:“我不但注意听了而且我能把您讲的课一句不漏的背下来”他说:“是吗!那你就把上星期讲的肺结核说一说。”我把肺结核的十大分类从原发综合症刚背到粟粒性肺结核……汪大夫就说:“好啦,好啦,真行,你还真行!。”在场的还有罗、何二位主治大夫(他们参加听课,因为他们是负责辅导的老师)他们都说我记忆力好。我说我是背四书背出来的,背四书要死记硬背,背得顺口流,到时候就能‘流’出来了。

这次教学我一共听了18小时课。我是可听可不听的,因为我不参加辅导,辅导是大夫的事,我不是大夫。我就是负责把示教片借给负责辅导的老师,总用时间也就数小时,这应该是我每年的工作量。教学任务完成了,在这以后的日子里,我还是继续为我的考北医而学习。但是我还是感觉自己是个闲人,所以我经常到科里找点活干,帮助大夫们把写完的X线片诊断报告,进行登记(也叫做索引),以备将来用时查找。时间长了这也成了我的日常工作了,我每天都去,需要10多分钟。我的考学准备没有和任何人说过,因为我知道,没有活干闲着可以,如果为了自己而学习,有人想钻空子还是有机会的,要说我不安心工作,我也无话可说。其实我学习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工作。我爱工作,我愿意为人民工作,我愿意为社会工作,这是我从小养成的精神。我怕闲下来哪怕是短斩的,对我来说都是件烦心事。

1956年科留下一个毕业生作住院大夫叫傅振勋,他在科里专业实习半年,留在科里马上就能工作,和我关系很好,此人就是爱说,很快就得罪了领导,几年以后被安派到首钢医院工作去了。1957年分配来了一个毕业生做住院大夫,叫任全敬此人很老练。我和这二位接触较多,因为他们还是小大夫。我经常和他们接触,和我关系还是很好的。。

另外这一年有一个反右斗争我没起到什么作用,原因是:1,我来到这里一年来既没有参加大夫组工作也没有参加技术组工作,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2,我来这里前刚参加过肃反运动,和我一起入学的同学,在入学前工作、思想、学习都是表现很好的,否则也入不了学。有的被打成了反革命挨了斗,当然后来都平了反。但是我感觉在运中发言还是应该慎重的,所以我没有发言。



(五)因为下矿工作我放弃了一次考北医的机会

我熬到了58年,4月遇到了一件事,使我错过了考北医的机会。有一天科里宣布一个任务,要去京西煤矿给矿工作体检,检查矽肺。要求放射科派出一个大夫和一个技术员。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展下基层和深入工农的工作,这个精神很早就有,但是……没有人报名。我说:“我去,行吗?”结果,我去了,因为我愿意干点事情,也愿意和工农在一起,这时我当了冒牌大夫。另外派了一个技术员,是放射科技术员学习班的学员,他叫柏家富是朝阳医院放射科的技术员,是刚转业的解放军飞行员。来这里参加学习一年的学习班,这次他当了冒牌技术员。当时说去京西煤矿的任务是两个月,就能完成。后来因为需要参加体检的单位多了起来,有门头沟、房山、大台、安家摊矿……结果到了阴历八月十五才结束。58年6月我想到了要回来考北医,可是为什么没回来?原因有两个:

1我想这是任务,科里的人不愿意来,我代表放射科来啦,和我一起来的又是一个进修技术员学员,(实际上我们俩都是冒牌的,我不是医院大夫,我是医学院放射学教研组的技术员,而他是一个刚开始学习技术员不到半年的学习班的学员)我再走了对放射科影响不好,我不能不考虑。和我们一起的合作单位是结核科,他们全科主要力量全来了。从科主任穆魁津教授、支部书记周士俊、高级讲师徐振坤、赵玉蓉、刘世婉、还有住院医师、护士长石顺琴、护士、照相的技术员共十多个人,而且现在没来的几天以后还要来换班,反正每个人都要来。另外又从卫生系要了四个三年级同学来帮助一起工作。

2考北医毕竟是我个人的事,和工作的需要相比,个人的事是小事,工作是大事,主要是我爱工作,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种精神。再说我可以明年再考,晚一年也不会有什么不好。所以我把完成这个任务坚持到底了。但是我考北医的信心没有变,功课也没有放下。……这成了我终生未能实现的需求,还不算遗憾,因为我毕竟为人民工作了。



(六)我赶上了大跃进

在京西山沟里工作半年,回到单位才知道这里正在开展大跃进,搞的轰轰烈烈,喜气洋洋。走廊里、大厅里,贴着大幅的大标语,上写着:为工农兵服务、为病人服务、救死扶伤……。大夫、护士把桌子搬到走廊里接待病人,替病人交费……很快就没有病人了,原因也因为病人少有关系。病人少的原因:1当时北京人口少;2有一些人还没有就业,有点病就扛着,当然绝大部分病人抗过去了;3有了病吃点药很容易好,不必反复就医;4当时人们饮食一般,机体收入平衡或负平衡,没有那么多糖尿病、高血压,当然也没有那么多老年人……因此病人少,这个活动没有多久就自动告消了。……食堂也很有意思,搞得像庙会一样热闹之极,做了很多点心、花样主食、各种生菜、烧菜,每样都有几十种,自己交菜票,自己取菜,自己找钱,有的人交1毛钱,找回四五毛钱。没有两个礼拜食堂就赔光了,当然也就告吹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抓紧把我在京西体检时拍的一千五百多张片子,写出来诊断,并写出来总结文章,交给了科主任。一方面使得矿上抓紧时间积极给得了矽肺的患者治疗,另一方面写成文章提高对矽肺的认识,成了今后对矽肺的预防和诊断之指导。这也是这次工作的成绩。

紧接着就是大炼钢铁,大家把灰楼的楼外三层钢铁楼梯砸了,用它来炼钢。炼钢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坑,约一尺多深,直径约二尺,先放上点纸并撒上点煤油,再放上木柴,上边再放上煤炭,最上边放上砸碎了的楼梯,然后点着火,用鼓风机吹火,楼梯红了变**,钢就算炼出来了,就可以报喜了。敲锣打鼓很是热闹,到处都是这样。我们医院还组织人到广安门街道去参观小炼钢炉取经。不过此事没有多久就结束了。

大跃进运动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每个劳动力,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我有了经常性的工作,不必每天闲着没有事做。有一天当时的支部负责人魏清同志对我说:“我们支部经过研究叫你当大夫了,已经通过了,大家都知道你是上大学学医的,省得你没事待着挺烦的。”魏清和是放射科技术员训练班刚毕业留下的,是和前面提到的和我一起下矿的柏家富一个班的,是个老同志,据说在刘仁(北京市副市长)部下工作过。我没有和他说过:“没事干挺烦的”。无论如何我们是有共同情感的,也许是因为我们都当过兵,有共同语言,他理解我需要工作,需要有活干,所以我是很高兴的。

58年分配来一个毕业生叫李竟贤做住院大夫。加上傅振勋(56年)任全敬(57年)和我四个人在做住院大夫,一起工作和学习(上课)。还有几个55年毕业的住院大夫,因为他们来的早和我们关系不密切。另外还有几个主治大夫我们都在一起工作。工作地点包括门诊、二部和妇儿。门诊工作量大,内容包括接诊、写片、胃肠、透视。四摊工作因为工作量的大小和接触X线多少不一样,所以每周轮换一次班。接触X线量大的是胃肠和透视,工作量大的是透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透视就变成了我一个人的固定工作了,没有人排班和我换班了。科里一些人提醒我说:“透视工作量这么大,接触X线量又多,不换班可不好啊!”我说:“没有关系!”其实我也想过,这样长时间的透视恐怕真的会出问题,可是我也不好意思说什么。我一想为了工作……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下篇》第二章为了工作我放弃了~~健康”内容快照:

『《下篇》第二章为了工作我放弃了~~健康』

(一)我感染了肺结核那个时候对~的防护不够,大夫和病人在一起,比一个病人接触x线量稍少一点,但是大夫每天看的病人多。我每天~约160多人,到1959年3月底我~不行了。~特别累~没有劲、而且有~咳、低烧。我也记得在这不久前连续~了~空~型肺结核。我找技术员给我拍了一张片子,右~肺第1、2肋间出现了~~~病变。我写了:“~~型肺结核”第二天早晨读片时汪教授说:“不是结核是肺

~~

>> 阅读第7章 《下篇》第二章为了工作我放弃了~~健康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