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爱在尘埃外 [目录] > 第5章

《爱在尘埃外》

第5章第五章诗来诗去易成痴

作者:杜水水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



周应昌,这位我应称之为舅舅的官家大人,年纪比我想象的要轻些,或者是因为保养得当之过吧,只有四十岁左右的样子,着一身轻便蓝衫,衬得那张白晰英俊的面容更是清爽干净,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浓浓书卷气息与稳健的威慑力,浑然一体,很是让人不容忽视。

想来,这便是十几年官场生涯的日积月累所凝聚的气质吧。

我忙低头,在他打量的目光底下,一弓到地,”晚辈洛北晏殊,见过周大人。”

不是没见到他眼中的失望,就如那日不是没看到津渡幽兰美人儿的失望一样,我选择忽视它——毕竟,长得平凡不是我的错,即使我出来招摇,那也是,不得已。



“晏殊么?听姐姐提起过,过来坐吧。”周应昌客气且疏离的开了口,并未因我没有叫舅舅而不高兴。或许,他内心正在庆幸吧,好在他的亲外甥,不是我。

“昨日,住的还习惯吗?”周应昌接过家人献上的茶,喝了一口,见我点头,又微笑着说,”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这些下人们就是了。”

我忙称是。

他无意识的抚着杯子边,问道:”都读过什么书呀?对此次科考可有什么想法么?”

我一时无语,于这世上,读过的书,只是船上看过的那几本,而且全是民风,无关国事,而对这科考,无论是制度还是规则,更是一无所知,这可叫我如何回答?

不觉讪讪地说道:”晚辈,晚辈生长于山野小镇,没见过甚世面,这想法,自是不敢有,还请周大人多多指教。”

“这样么?请教,不当敢,有时间与贤侄再聊吧。”那周应昌眼里的不以为然更浓了,把茶杯重重的放在桌上,竟是一副想结束这场谈话的样子。

我立即站起来,做出告辞的表情——这个眼力劲儿,我还是有的。

就在这时,一个人拿着张宣纸匆匆走了进来,摆到周应昌眼前,轻轻的在他耳朵边上小声私语。

非礼勿听的道理,我懂,无声的施了一礼,便转身朝门外走去。



“晏贤侄请留步。”周应昌急急的喊道。

我莫名其妙的转回身来,站直身体,定定的望向他,等他下文。

“这、这诗,可是你作的?”他把那张宣纸递过来,我一看,竟是我早上于小亭中作的那首七言绝句。

不觉皱眉,平日里,我最烦的就是有人拿我的诗评头论足,即使出过许多诗集,即使被某某协会品为古诗词家,即使那个爱恨相间的人,也不能。

放了纸,淡淡地回他:”不错,正是晚辈涂鸭之作,周大人见笑了。”

周应昌一改刚才的漠然,走上前抓住我的手,激动地说:”好诗。好字。坐、坐,咱们、咱们爷俩儿再聊聊。家人,上好茶。”

这情景,不由让我想起某个典故里,苏轼赠于某老道的一首对朕: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心内好笑。



被强拉着坐下,不由看了一眼刚才进来那人。

那人应比我大不了几岁,身长如玉,面透桃花,目含流星,薄唇细贝,举止间,自有斯文风流之态,且与这周应昌颇为相似,想来应该是直系亲属了。

他双手背后,闲闲的望着我微笑。

看那笑容就颇不顺眼,不觉瞪他一眼,多事。

那人,笑意更深了。



周应昌伸手一指那年轻人,介绍说:”犬子周允乾,算来长贤侄四岁,就叫表兄吧。如今为御前二品侍郎,关于科考若有什么难通之事,尽可以找他。”

周允乾么?莫非就是路上听说过的那16岁中状元,20岁成为诗文院二品大学士,因喜梅花,被称为三国三大公子之一梅花公子的周允乾?听说此人近几年来风头名噪一时,崭露峥嵘,无人能出其左右。

今日,当真是见识了。

我站起来施礼,口叫了一声,表兄。

那人笑得眼睛都迷成了一条缝,怎么看,怎么象只狐狸。”殊儿表弟别客气,以后,可要多亲多近哦。”

说着,还往跟前凑了凑。心里不待见他,低眉望着茶杯,不望他。



“贤侄,这、这诗,整齐有度,遣词有序,音律起伏恰到好处,你、你竟是如何作的?”想来,那周应昌竟是个书痴,完全忽视我与周允乾的眉来眼去,只顾看那张宣纸。

“小时候偶遇一游方和尚,有幸与他守了几年,便学了这诗词文章。”我不紧不慢的向这父子俩解惑。

见他们齐齐望来的渴望目光,心内受用。我又接着说:”此为七言绝句,每句七字,共四句,内含格律,且讲究平仄有度,顾,读之能抑扬顿挫。”

反正,自醒来后,第一眼见到的便是那照悟老和尚,索性就把这些难以说通之事,全推于和尚身上便是。

但愿,佛不怪我。



语毕,拿起笔来,应这春景,又随意的写了两首简单易懂的七言绝句,一首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另一首为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陵万里船。



因实在难以解释这东吴为何地,故因地致宜,把东吴二字改为东陵。

两诗摆于桌上,喜得那周应昌爱不释手,叹道:”殊儿也应知道,我朝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都喜歌乐诗文,但体裁极乱,各派横生,互难融汇绩通,致使纠纷不断。”

这称谓么,已经从贤侄改为殊儿了,看来,关系到是越走越近了。我低头暗咳。

周应昌所提这些事情到是略有耳闻,这几日沿途坐船走过,那年轻船家,便把各地小曲,千曲百调的唱了个淋漓尽致,亦让我听得淋漓尽致。从而,对这洛国丰富多彩的民风民歌着实的惊讶了一番。

且听周应昌接着说:”因此事,我朝已研究尽百年,总不得法,如今见此诗,才知何为真正的诗了。既能规定格律,且又能使诗意自然发挥,想来,用此一统各路诗派应是可行的。哈哈……我朝诗文有望了。”

见他如此,不禁低声笑了——原来无论是怎样的人,终是有自己的弱点的,只这三首诗,便把个响誉朝野的周应昌大人惊喜若狂,若我把那诗词歌赋全搬出来,还不知道会激动成什么样子呢?

不经意间,发现那狐狸周允乾正看着我的脸,惊艳万分的样子。我赶紧收紧了肉脸,心中鄙夷——没见过丑人笑么,竟如此大惊小怪,比我家明儿还没见识。

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第六章局内茫然两不知”内容快照:

『第六章局内茫然两不知』

不知不觉间,竟被那周氏父子~着聊了整整一天,从古~诗到近~诗,从七言绝句到七言律诗,从午饭说到晚餐,从太阳初升到夕阳西落,说的我~~~燥,肥光光的额头直冒清~。直到~夜时分,那明儿打着灯笼寻过来,那兴奋过度的周应昌才算放了~。临迈出门~,那周应昌追在~~道:”殊儿,以后,就~舅舅吧。”我弓~称是。出得门来,偷偷吁了一~气,抬袖拭了拭额头

~~

>> 阅读第6章 第六章局内茫然两不知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