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文的记忆里存放着这样的一个底片。一群人掠夺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就连炕上那条棉絮被子也被强行拿走。他傻愣愣地蹲在院子一个角落,双眼无助地看着那些人离去。小苏文当时也不知道那里来的勇气。
火速地就上前和那些人拼命,要回那条家里唯一的棉被,那可是供兄弟四个过冬的被子呀!当时小苏文强拉着被角,拖着不走,只见一大腹便便,脸上爬满麻子的人,比恶虎都要凶猛无情,愤怒地将他一脚睬到在地上。
怒气冲天大骂道:“臭小子,滚远!”
那人丑陋的面孔就可以用狰狞来形容,也不为过分。苏文被突如其来的脚踢得跌跌撞撞,身子斜到在地上,疼得直叫妈。发楞着个脑袋,怔怔地爬在地上。
他暗想今天是豁出去了,苏文火冒三丈,歇斯底里地骂道:“狗日的,你敢踢我。”
苏文竟如老虎扑食——三股劲一样,使出全身的力气,单刀一人挥舞着拳头和那个人拼个你死我活。也不知道当时他-哪里来的勁,全身犹如赵子龙战长板--浑身是胆,苏文很气愤,恨不得先把个人垛了,他一脚踢开门飞奔到屋里顺手拿起一把闪闪发光的菜刀杀气腾腾地冲出去,他獗着屁股,嚎叫着冲过来,他举起菜刀将身旁看热闹吓倒,他被横压在地上,手里还挥舞着的菜刀,将那个人的被衣砍烂,那个人光着屁股灰溜溜**尾巴地跑回去。他可想而知,弱不禁风的小苏文真是鸡蛋碰石头---不是对手。这时周围的人像溢了锅似的。人们都惊慌地看着他,不知道被他的举动惊呆了,还是看他在表演一场没有武打场景的喜剧。总之,没有一个人劝架,甚至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一句公道的话……人乱哄哄,甚至有人在嘲笑他,那讥笑足以让苏文铭记一生。让他寒颤,使他痛彻心扉。尤其是令苏文疑惑地是,当时有那么多的旁观者没有一个人酷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人人都在隔岸观火。袖手旁观。他发狂咬着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脸,恨自己无能,恨自己的**,恨所有的人,还谴责自己从啥时起竞变得这样软弱无能,不敢从强者手里争得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时至今日,那件往事在他的记忆深处如昨天重演,那一刻他明白了,一定要为苏家增砖加瓦,让苏家也有扬眉吐气的那天。
岁月如梭,往事如歌。童年的种种往事,既将流水无痕。兄弟四个都慢慢地相继长大了,虽然他们依然过着是粗茶淡饭的日子,但是他们个个都有精神却十分充实,母亲也不简单,能做一手精巧女红。村里的人至今记着她过门那天穿的水红色的绣花鞋,金线银琐口,无色俱全的丝绒绳又把底纳,密密麻麻的鞋底穿起来舒适又结实,巧手中绽放出一朵朵“莲花”。随意闯入一户民居,恰巧就瞧见母亲正在扎花,惹得四邻八方的村姑争先恐后地来观赏。每天早晨在鸡叫第一声时,就起床帮别人做针线活,而父亲为了一家大小的生活来源,跟着一帮人去离家里180公里的山西担木料。那时候,没有现代交通工具,全凭力气干活。当时的苏文不知道日子的艰辛,更不知柴米油盐贵。只盼望过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穿上一件稍微崭新而又不打补丁的“新衣服”,少吃了些那玉米面和那又黑又硬的糕糕馍,更想那五毛钱的压岁钱,那三件事,一直都索绕在苏文的脑海里,他想一毛钱为母亲买两盒洋火,另外一毛钱可以给他们的兄弟四个各买一个洋糖,三毛钱可以买六支铅笔,因为三个弟弟已经到上学的年龄,可是上学的十几元钱又难倒了他的父母亲。记得母亲经常骂他父亲没有什么本事,养不了家,糊不了口,这样的恶语一直延续到他上大学,也可能是父母亲年纪愈大,几十年的磨差彼此已经知皮知己,或者是已经习惯听之任之。老了母亲一会儿殷勤地給父亲拍拍身上的灰土,一会儿又和风细雨般地給父亲拽拽衣襟,时常还歪着头柔声地问:“他爹,你想吃啥,我就给你做。就像现在特别流行的短信说的那样: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你是我的胃,你是我的肺,你是我心中的红玫瑰!”偶尔也不文雅时“:“那老家伙没有什么本事,这几年身体大不如从前,脸越来越枯黑,眼睛凹陷许多,背驼的像一张弓似的”。
苏文长大以后,才真正意义认识父亲和母亲,父亲是一位憨厚、安分守己的庄稼人,生活再苦再累,任劳任怨、只要不饿死,那就是好日子,而母亲就不能和父亲相提并论,她能干各种细心的针线活,是那种心灵手巧、能说会道,又不愿服输的女人,她有一颗仁爱之心,释放一种纯朴迷人的气息。生活再苦,日子再艰难,父母亲还是咬紧牙关,让他们兄弟四人一如既往地上学。因为在父母亲的心中,他们的重大责任就是把他们四个供养成大学生,不能让他们过那种面对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父母亲深信不疑,其中有一个人将来一定念出个明堂来。苏文上学以后,生活依然很清贫,他穿的衣衫褴褛,背着一个洗得发白又打着补丁的书包,特别是到了寒冷的冬天,冬天同学都带着火炉上学,而他只能拿着柴火,躲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一边看着黑烟滚滚的火,一边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然而,这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早就蒙蔽“自卑”这枚冷炸弹,曾经吞噬了他那颗天真无邪的心,甚至还和父母亲争辩过。然而,这些都徒劳的,等到苏文心平静下来,他不但没有埋怨过父母,更没有要求父母为自己做过什么,他知道父母操这个家不容易,或者是父母亲的感情出现危机感。父母亲开始频繁地吵架了,甚至有时间采用家庭暴力。上小学的苏文不敢设想回家,更也不想回家,因为那个家到处充满了恐惧感。每当放学以后,他就静静地躺在麦地,遥望着蓝天思绪飞乱,心中有一股无法描述的冲动,渴望摆脱现实。他沉侵在他的梦想,他想“他这样年轻,年轻还没有看过海,没有看过天安门升国旗,就这样一直在农村呆下去吗?他觉得自己活得就像一只井底的青蛙,受制于窄窄的空间……他喜欢到村前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伫立在河边看着河里那一群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小鱼儿,看着它们无拘无束的样子,苏文在心里生出一种嫉妒与不满。看远山含黛,俯视山下麦田阡陌和一条从万山丛中流出的小溪,沿着山脚蜿蜒而下,不知所终。
上学了,他感觉自己就像那断线的风筝,需要一根线或者一个安定的家,来保全自己那理想。童年的他,开始注意同桌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在后来毕业时,苏文偷了她一张黑白照片,像宝贝似的珍藏在自己的枕头下,每天看上她三四次,只觉得那样心理就塌实多了,也许这就是他最初朦胧的爱恋,他的初恋,情爱深处的阳光,含而不露,只有这种真情,含蓄委婉。显然他的年龄与这样不协调。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梦里花落知多少”内容快照:
『梦里花落知多少』
第三章苏文在老师的赞扬和那彤~的奖状~毕业了,~初中了以后,他在家的日子相对短了,现在的他,已经记不清~名字和容颜,他如愿考~重点中学,将意味着走~了传统的大学摇篮,到离80公里县城读书。开始,苏文还保留着乡~人的土气与纯真,天与地的贫富差距,伴随而是一种自卑,他彻底与家拉开了距离,但也没有完全忘记,父~亲是否还在吵架,还有~亲的絮絮叨叨,好像离他都已经很遥远了。然而,父~亲真的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