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前半年真是风调雨顺。满天的云彩就像刚褪去花头的葫芦,娇嫩的轻轻一掐,就会涌出水来,所以三天两头下雨,土地湿漉漉的,松软的简直就是发好的面团。种子播撒到地里,一眨眼功夫就冒了出来,密密麻麻,满满当当,拥挤得让人们想起了计划生育,好像播下去的种子一颗颗都是双胞胎。入夏,接着又是几场好雨,庄稼好像猴子爬竿似的一个劲往上窜,地里的野草更是争强好胜的愣头青,自然不甘示弱,你挤我靠地把地表罩了个严严实实,密得就像草滩。用黑龙山人的话说,那就是地都和成了老虎林。黑龙山人也没边没沿忙碌起来,一整天弯着腰在地里锄苗子,连饭也顾不得吃。天黑之后,一个个才直起了酸痛的腰杆,坐在地头上,甜丝丝地抽上两锅子老旱烟,一边醉心地倾听着庄稼拔节的声响。这样的忙碌持续了半个多月,黑龙山人终于忙出了个模样。地里杂草全无,庄稼一排一行的抖擞着精神,好像待检阅的士兵。但是,清闲下来的黑龙山人这才意识到,半个多月来,天居然没有下过一滴雨。有时候,这老天也是不会把家的婆娘,从不安前补后,只是一味地使性子。
一直没缺过雨,庄稼像水里泡大的一样,娇嫩如刚出生的婴儿。遭遇这持续半个月的暴晒,自然是受不了了。弯地的庄稼每到中午就无精打采地耷拉下脑袋,可怜巴巴的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人们就盼着下雨。盼呀!盼呀!眼看着夏至慢慢地过去了,天没有下雨;初伏悄悄地来到了,天还是没有下雨。庄稼的叶子都打蔫了,软软地垂了下来,面黄肌瘦。起初黑龙山人还扛着锄头在山上瞎转悠,望着奄奄待毙的庄稼,心疼地扶扶这棵,摸摸那棵,然后对着毒花花的太阳叹一回气,再后来干脆连山也懒得上了——眼不见,心不疼。可是呆在家里没有多少事可做,又心急火燎的什么也做不成。有人就说,穷乐活,富忧愁,咱庄户人不玩怕干求。很快黑龙山就响起了清脆的麻将声。
翠绿的田野一天天衰老下去,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儿活气,平日里最烦人的麻雀也没有了精神气儿,躲在树丛里有一声没一声地瞎叫唤。只有山头上那座颓废的黑龙庙里,倒升腾起袅袅香烟。
黑龙山村因山上的黑龙庙而得名。据说这黑龙庙先前是很灵验的,天旱祈雨,有求必应,曾在百里方圆,名噪一时。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为扫除一切牛鬼蛇神,革命的红卫兵闯将一通大棒就把黑龙庙捣腾得七零八落,到现在早已是断壁残垣,丛生的杂草凭吊昔日的辉煌,因此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掏几窝鸟蛋,捉几只壁虎,有时候还能抓到一两条蛇来。大人们一再告诫说那里的蛇有灵性,伤害了它们会遭报应,可那些顽皮小子谁还管这些?他们把蛇装在瓶子里,专门挑胆小的女孩子吓唬,看着被吓坏了的女孩子哭喊着找大人告状去了,他们也不害怕,站在路边龇牙咧嘴地坏笑。小孩子生来好像就是为做坏事的,如果不做坏事,就像乡镇干部下乡来不找农民的麻烦,反倒让人觉得不习惯。近几年,世道一下子就变了。有人说女大十八变,可这世道变起来比女人还女人,不仅招数多,还很彻底。没有人再说牛鬼蛇神,反过来把庙说成什么文化,远山近水,庙会不断。大庙大庙会,小庙小庙会,这不,黑龙山顶上的乱石堆也点起了香火。谁也不去考究这香烟里到底能蒸腾出多少文化,但红火热闹可是实在的,当然还可以祈求他们所希望的吉祥。黑龙山人也受到了感染,有的人就小心翼翼地敬奉起黑龙来了。
但是,山下的黑龙沟却是另一番景象!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第三章”内容快照:
『第三章』
黑龙~是由两条~叉的小~和两~~汇之后蜿蜒前行的~~组成的,形状很像一个“丫”字。左侧的那条~西~,右侧的~东~。~~~汇的地方有一个小石畔,两条~里的溪~在那里不知疲倦地撒着欢。石畔的左侧有一条只能单~行走的小道,是黑龙~人前去黑木头镇赶集~会的便道,所以有时还比较~闹。东~却是~石参差,十分幽静。西~有黑龙~人吃~的~井。东~有一个三丈方圆的小~潭,清澈见底,村里的~~都喜欢在这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