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七世情缘 [目录] > 第1章

《七世情缘》

第1章送子观音传说

作者:凌心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传说中的送子观音庙是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叫着鲁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山,名叫泰山,送子观音庙就在泰山之上。泰山,之所以叫它“泰山”,因为它的大吧!它占地面积有九十六万平方公里,还不包括周边的河流和湖泊。泰山是由五、六十个小的山体连在一起的,中心的最高点在东北部。主峰最高点又有三个**峰组成,在三个小峰之间有一片平地。周边有一条环形的小溪,小溪由南而下。送子观音庙就在东北面的那个主峰之上,主峰之上也是一片平地,面积有一眼望去那么大。从山顶向下望去,山沟里周围烟气缭绕飘忽不定,远处的青山显得是那样地深绿色。平时,这里宁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只有有人来烧香的时候,才能打破这种静寂。

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庙宇了。只是有许多散放在各处的长形石条和一些香炉什么的。在远古以前,这里是祭天地神灵的祭坛而已。古代帝王们来此地祭天地神灵,祈祷富贵和江山万万年,周围的山民们来祈祷健康和多生子祠。

泰山之上的另外两座山峰,曾经也有庙宇。靠近东边的那个山峰上有一个文庙,西边的那个山峰之上有一个道观。由于历史的脚步,人们的文化观念的变化,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打破了。这两处庙都不存在,或者搬到别处,已经不可知了。

由于主峰在东北面,所以,它面南朝阳。从南面的山下有一条崎岖的上山小路,路边的溪水通过石缝发出各种美妙地声音。风吹云动,松涛、鸟语。有时,在凌晨或者上午的时候还有薄薄地雾,像个纱巾似的缠绕在香客们的身边。这里不是梦幻的世界,它是真实存在地。听说,香客们上山一般需要好几天时间,路上是没有旅店可以歇脚。香客们靠的是虔诚地信念在这美妙的境界中度过的,在越来越接近送子观音庙的时候,人们是越来越感觉轻松和愉悦。精神上极度地兴奋,处于恍惚之间,有时,甚至怀疑自己在梦中。磕碰了一下或拍拍自己的脑门也不觉得痛。

送子观音庙后面也就是在北面,有一个“得子洞”。观音庙后面也就是在北面,是一处陡峭的山体,再下面是滔滔淮河。得子洞在一悬崖处,离顶部有五六丈的距离,距离下面的“小路”有三四丈。所谓地小路,其实是求子的人们在悬崖的斜壁上冒着生命危险踩踏出来的。传说,只要人们向得子洞里面投石头,投中了并且能从洞里掉下一块石头来,把这块石头拿回家,用水煮一下,再把这水喝下去,来年必生贵子。十分灵验。所以,求子的人们不顾生命危险,在这处悬崖斜壁之上虔诚地投着,相信会投中的。有时,掉下来的石头会滚下河里;有时,掉下来的石头又不知是那一个了。这些困难都没有难倒求子心切的人们。

送子观音这个职位在佛教进入中国的时候是没有的。佛教最早在汉代进入中国的,在汉代以前,人们信仰的是原始天地神灵和迷信。人们的生育观念是和社会环境有关地。在周朝时期,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人口大大地增长了不少。到战国时期,年年战争,人口又速减了。只有到了汉朝“文景之治”之后,人口才又一次猛增。送子观音的职位和称呼大概是这以后才有的吧!送子观音的职位的出现与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有一定地渊源。儒家不是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吗?其实,送子观音菩萨应该感谢孔圣人老先生的。没有儒家文化,就没有送子观音菩萨。

正如佛祖释迦牟尼一样,送子观音菩萨的原型名叫孟母。孟母是泰山东边的孟家庄人,是个助产婆——接生婆、医生。人称孟母,她似乎是没有家。从东家到西家,一年四季都不回家。大禹有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而孟母一生都没有回过一次自己的家,夸张地说,从孟母二十多岁开始接生以后,所有的人都是经过孟母一手接下来的。人们都习惯这样地称她为孟母,为母亲了,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看待。这么繁重的工作落在一个人的身上,而且是个女人身上,可想而知。是需要多大地勇气和爱心啊!人们称一声孟母——“母亲”,也在情理之中。

在中国,关于孟母与送子观音菩萨之间的故事很少有文字记载,倒不如外来文化的释迦牟尼、圣母玛丽娅、穆罕默德。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似乎完全忘记孟母的故事。那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日子,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了,还有谁来回忆这位久违了的孟母呢?

在我收集的资料中发现孟母是在百岁之后离开人间的。当时,孟母已经年迈,记忆力也不太好了。在接生的过程中显得笨拙,常常出错。又因为,孟母在老年的时候又带了许多(帮手)徒弟,徒弟又带了许多徒弟,个个都技艺精湛。又因为,社会的变迁,孟母从事的是免费,而徒子徒孙们是收费服务的。徒子徒孙们为了养家糊口只得采用排挤的方法把孟母“赶走”了,这似乎是对孟母的关心,孟母也该到了“退休”或“下岗”的年龄了。也许,这个时代不需要奉献,似乎只有索取才能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才能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和名誉,才能长久地存活下来,才能有安全感!奉献者只有两人——自己的母亲和傻子!

孟母的离去就代表着人间母爱的伤失。随后而来是人们的想象和怀念,送子观音菩萨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上的需要。多子多福,只有多子才能保证年迈的时候不孤独和受难。年轻时拚命地去生孩子,年轻时拚命地捞取资本,到年迈时才能有安全感!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得子洞的传说”内容快照:

『得子洞的传说』

孟~离开人间的另外一个传说与得子~的传说有关。传说,在得子~那~悬崖之~长有一种~草,这种~草对~科失血症有特别地疗效,更因为它是~万种~方的~引子。~据古代《~书》、《神农本草经》等~载,这种草最早由神农氏发现的,所以~“神农草”。“神农草”本~并没有~用价值,它是一种~生冬~的植物。喜~避光,一般长在背北的~的石~之中。有一尺来高,像个“丫”字形状,叶面宽而厚,它的秸秆

~~

>> 阅读第2章 得子洞的传说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