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陀村原是个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的地方。几十年前,两岸青山对峙,中间一条河流弯弯曲曲向东奔流。水面很宽阔,听说很早时能行船的,后来河流慢慢小些了。可河水依然很清澈,一眼可看到水底的沙石,以及游动的鱼儿。宽宽的河床,绿绿的河水,是菩陀村人的自豪,也是这里大人小孩子的活动乐园。
特别是夏天,河里上上下下,犹如闹市集镇,人声鼎沸。男人们在水里游泳,不会游的,也在河边浅水处瞎扑通;会游泳的那自然如河里的鱼儿一样,上下游动。一会儿这里冒出个脑袋,一会儿,那里冒出个黑脑袋,做着各种鬼脸儿,逗得人不停地大笑。姑娘媳妇们呢,则在河岸,有的洗衣服,有的洗头发,有的也学着游泳,还有的就是乘凉、看热闹、讲着故事。整个河上下几里长,都有人影晃动。
可是人常常是这样,拥有时不知道珍惜,一旦失去了,才明白拥有是多么美好。青山夹绿水,交通便利,多么好的地方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的人习惯于恣意砍伐,白天不去,晚上上山,大小松树起来,每晚上去偷几颗,回来了树枝看下来,树干剁成截儿,窑洞似的灶,一顿饭就要烧一两棵树。那个时候,人们只管眼前自己的灶洞有没有柴填,至于树看完了咋办谁也没想过。
别看这里的人白天端着茶杯,沿着公路上上下下的晃荡,用他们的话说,住在农村,过的可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有时下午没事了,往某一家门前一围,打起麻将来,钱不是很多,幺三儿或者二五,但是有刺激,引得里边一圈打,外边一圈儿参谋,还有三两个站着伸长脖子看的。可晚上他们都忙乎开了,有趁夜打鱼粘鱼的,有上山偷砍树的,更有长着夜眼专打别人注意的,好一派忙碌景象。
白天没看到哪个在山上砍树,可山上的树一天天在减少。树砍光了,白天干脆,背着背篓去挖疙瘩,所以菩陀村的人看柴都是背着背篓。白天没看到他们砍柴,可一大早,你就会看到他们的门前的场地上,放着横七树枝,数干被藏在家里;白天没打鱼,可你会看到他们一大早就去卖鱼。
山上树没了,甚至连茅草也没有了,青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秃子山;河里的大鱼没了,小鱼也被炸完了,想去找只螃蟹,搬遍了河里的大小石头,连个螃蟹的影子也难看到。更奇怪的是,原来还能过船的河,现在恐怕连纸折的船,都不能畅快地穿过了,水不知道都咋弄的也快要干涸了,就像八九十岁的老太太,只有牙床,不见牙齿。
老人们看着凸在外面快要晒干裂的石头,还有那河中心长起的繁芜的青草,以及逐渐向河中心堆积的大堆小堆的垃圾,想起过去那满河的清亮亮的水,还有那轻快游动的鱼儿,感觉河流也一如自己老了一样,心里有一万个不塌实,水就象人的血管里流动的血液,没有水,这儿孙们可怎么过啊!
老人们又想起了那段日子的炸鱼风,一家家,跟疯了似的,提着篮子沿河上下乱窜,把个一河的清水搅得浑浑的,还要拼命在河里寻找着。不说是鱼,就是河里的石头,也被他们翻了几个来回,水里的草也被连根拔起,扔在了河岸。他们篮子里装的,远看真不知道是小鱼,还是虾米。这样的清剿,门前河里的鱼几乎是绝了种。即使有两条,恐怕也离乡背静,远走东海才能保命了。
“你们这是丧德啊!你们真的要弄到山光水尽啊?”有的看不下去了,就忍不住说出这样的话来。
“丧德?”我没钱用,没好的吃,谁管?难道这不是“丧德”?
老人们知道,一旦只知道钱的时候,什么“德”都没有了价值。
每年到了年关,更是人人小心翼翼,稍不注意,东西就没了。
最伤心的要数管政老人,那年自己退休了在家,于是就养了一头羊。早晨管政老人一早起来就把羊牵到河边吃草,中午给羊打来水,亲自看着羊喝水,晚上不放心,就把羊关在屋子里,亲自上了一把大锁。一年下来,小羊娃变成了大羊,看着肥肥壮壮的羊,管政老人心里美滋滋,几次想杀,看看羊又不忍心,总想拖到年根再说。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管政老人想,等过了小年,明天二十四就狠狠心把羊杀了,过年就不用再买肉了。管政老人边想边朝关羊子的那间偏房走去。
“天哪!”管政老人大叫一声,声音几乎变了调。
“门开……开……着,羊……羊……不见……”
一家人闻讯,迅速跑出来看。
关羊的那尖屋子门大开着,门锁被扭得变了型,可怜巴巴地躺在地上……
“这些个挨千刀的……”管政老人退休后,一年的劳动成果,就这样毫没声息的没了。
管政老人气得脸色铁青,浑身颤抖,好几天都吃不下饭,从此中下了病根。
还有另几家,猪圈的猪也不翼而飞,气死都不知道告谁!
后来据有关消息灵通人事透露,村子里有一伙年轻的,他们用什么迷烟,先把猪或者羊迷晕,然后用麻袋把头一套,不声不响地就被几个人抬上车子,连夜送到城里卖给屠宰贩子,等你知道时,早已变成肉了。
一幕幕闹剧不断上演,似乎谁也没办法阻止。
1992年,一场惨烈的车祸,于是五个人集中上演了一场抢捡死难者钱的闹剧!
此后三年之内,这五个人,不管年纪大小,最大的五十一岁,最小的三十六岁,全部暴死身亡!
开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可是当最后一个捡钱的K车祸死亡后,村子里边悄悄地议论开了。
如果是巧合,为什么全应在了这五个人身上?
人们害怕了,他们相信了,的确有因果报应的存在!
从此菩陀村的人,懂得行善了。他们相信若是干了缺德的事,就算别人不知道,可总有知道的,他们自己害怕什么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做了错事,他们自己的心会不安的。
又一场大雨,门前水陡然暴涨,一小孩子正过河,被大水冲走,沿途是紧张地呼叫声,上游的呼救声,让下游的听到了,听到的纷纷向河里跑去,有的等到了河边儿,那个孩子已经被冲到下游去了,于是又是呼叫……
一个正在河对面山上放牛的十几岁的孩子听到了,他奋力地向河边跑去。当他赶到河边时,那个孩子正好在他身边,于是他来不及多想,“扑通”一声跳进了河里,然后奋力向那个孩子游去,好,抓住对方的衣服,水猛烈地撞击着,放牛的大孩子使尽全力,拖着那比他略小的孩子,往岸边游去……
在河的那一边是那放牛的大孩子的奶奶、妈妈、姐姐以及无数张紧张的面孔和焦急的目光……
……“翻转去倒水!将脸朝下!……”
放牛的大孩子,忘记了害怕,他按照对面河岸上传来的大人们教的方法尽力地救着那个孩子,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放牛的大孩子也累得站不起来了,那个被水冲的孩子一点反应也没有……
当大人们用尽方法终于过河来一摸,原来那个孩子早就死了……
那个放牛的大孩子及全家,不因为捞个尸体而后悔。
又是一场大雪,河对岸上游羊弯村的一个农民,趁黑夜白鹭睡了之时,用力摇树,树上的白鹭不防掉在地上,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抓住装进了口袋。第二天上午打算提到街上,卖给馆子。经过菩陀村时被群众知道了,大家将这个农民围住,同他讲理,有的甚至要动手打人,硬是逼着将没死的十几只白鹭放回自然。
这样的事还很多。
同时,菩陀村的群众也认识到:钱是可以凭自己的劳动挣来的,自己劳动挣来的,虽然辛苦,可用着塌实。
河道里的垃圾被清除了。
山上树很高了,没有人乱砍了。
门敞着,也可出去串门,回来一切都还是原样。
“人啊,活在世上要多多积德,活的才塌实!”
河两岸的山又青了。
河里的水又慢慢涨起来了,又清亮亮的了。
一群美丽的白鹭,也来这里安家了。
它们飞翔起来,空中一片白;它们落在山上、树上。
仿佛一下子满山都是开花了的白玉兰!
有顺口溜为证:
菩陀村人心不善,,
趁火抢拾绝命钱。
谁知苍天不开恩,
三年现世遭天谴。
自此不敢作非为,
踏实做人心泰然。
广施善行有好报,
山青水碧人平安!
菩陀村积德行善之风,越来越浓,到处是一片和谐。
----------全篇完------------
2008-4-19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