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孝典 [目录] > 第2章

《孝典》

第2章三、孝的起源及其地位

作者:混世魔王三世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在殷代就出现“孝”的思想。甲骨文中就有“孝”这个字

到了周代孝就作为礼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存在。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将孝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来提倡。

中国最大的宗教——佛教也宣布“孝道”是“儒释皆宗之”的根本道德。佛教至今向社会发行完的《孝子报恩经》、《父母恩重经》等佛教经典。

《三字经》说“孝经通,四书离,如六经,始可读”。《孝经》成为儿童第一门必学功课。可见“孝”在中国第一重要。

孝是一切人皆必须遵守的,皇帝也不能有所触动。汉文帝有感三年丧礼行孝劳民伤财,很不足取,故下令改之。但并没有实行,并被后人大加斥责“毁坏礼仪,断绝了父子恩情,亏损了君臣义理,后人不能表达哀戚的孝思”。

国贼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读经的叛逆行为。最重要的一着就是将辛亥革命成果之一完全废除中小学读经一科,废除后,重新恢复帝制时代的学校中的读经一科。这就是袁世凯政府搞得《文化统制计划》的核心内容。稍微明白一点的人就都晓得尊孔读经还不就是言忠言孝那一套培训奴才的秘方。

袁的倒行逆施惹恼了一位英雄,此人拍案而起办了一个刊物,就是二十世纪对中国命运产生极大影响的《青年》,《青年》反孔孟之道,反礼教、反读经、言民主、倡科学好不令人畅快。《青年》出版不久袁氏就带着他的皇帝梦可耻地死去了。这《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此人就是日后共产党的总书记陈独秀。

独夫民贼蒋介石为了独裁专制也倡导孝道,孝道再次被编入教科书中进行愚民教育。

一位年仅二十七岁的青年用泪水再写就了一部民国《红楼梦》——《家》。用无数青年的不幸、悲哀、惨死注释了孝道。与倡言孝道的垂死的制度进行殊死搏斗。啊!他成功了!巴金,这个民国的曹雪芹,他不是去补天,而是将黑暗的天捅了一个大窟窿!他将被圣贤明君捧上了天的孝道鞭笞的体无完肤,他给一个个贾宝玉、林妹妹带来了灿烂的生命之光!

啊!我这个不孝之子要为共和国欢呼,孝终于在几千年后从暴君的魔掌中挣脱出来,第一次在共产党政权下回到了它所应在的地位——对父母,对养育他的人回报一片爱心,而不再是做任何大人物的奴隶。

四、商鞅论孝悌

商鞅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由于他的卓越变法使得落后秦国迅速成为政治先进、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的国家。为日后秦始皇这个举世无双的大英雄拉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

他对孝悌的见解是再精辟不过的了。

商鞅说:“国家有礼、乐、诗、书、善、贤、孝、悌、廉洁、巧辩,国中有这十样,君上就无法使人民战争,国必定削弱,以至于亡。国无这十样,君主就有法使人民战争,国必兴,以至于成就王业”。

五、汉文帝与孔融

汉文帝即中国传扬最广的《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那位汉帝国的皇帝。

《二十四孝》赞扬道“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然而在《二十四孝》之前的《资治通鉴》中,史家司马光认定汉文帝是逆子。原因是:汉文帝死前下遗诏说:“朕闻天下万物无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身,吾甚不取……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

司马光对此说:“三年丧礼,从天子至百姓,这是明白记录在先代圣王礼经,千秋万代不可变的礼制。汉文帝只知师法自己意见,改变古制,毁坏礼仪,断绝父子恩情,亏损君臣义理,使后人不能表达哀戚的孝思。”

就是说连司马光这样著名的史学家都在谴责汉文帝,说他不孝了。

而《二十四孝》却盛赞汉文帝是大孝子。

孝真是一种没有统一标准的似孝非孝的道德。

在孝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人物要数那个四岁就能让梨的孔圣人的后代孔融了。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融让梨一事,人们只知其一,融兄弟共七人,融是老六。有一天兄弟们吃一盘梨,哥哥让他先拿,他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年纪小,应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吃。”

一个四岁,尚不明事理孩子,随便说的一句话被儒家捧为金科玉律传扬了上千年。

融让梨还有其二,父母接着说: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融答:“我是哥哥,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

因此,融让梨一事前后矛盾,他自己都不知道怎样才对。

当弟妹处于年幼时,应受照顾的当然是弟妹。谦让的当然是哥哥。这是普天之下的道理。

然而唯有中国的臭儒逆天下之理而行,将融给哥哥让梨当做世人楷模写入经中让天下人效仿。为什么不把应当宣扬的、合乎道理的、哥哥让弟弟梨的事赞扬呢?很简单,长让幼虽然是天下之公理,但不合乎孝道之礼。孝道宣扬的是幼对长的尊敬、谦让、服从的。由此可见孝与悌皆是丑恶按礼非理的谬物。

更可笑的是,融成年后明了事理讲了几句明白道理的话却被当做不孝之人杀了。

融说:“父之于子,有什么亲近的?若论当时父生子的本意,不过是泄欲求乐罢了,母子有何亲近,不过如物置于瓶中,生后却相离罢了。”

因此汉献帝以“败伦乱理”罪名杀融全家。

融因乱轮不孝之名遭诛,却又被写入《三字经》中当做孝悌的楷模岂不谬矣。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六、何为忠”内容快照:

『六、何为忠』

在儒家孝道思想里忠是孝的延~。《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里就明白说道:“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今译就是:“所谓孝,最终是从待奉父~开始,然后效~于国君,最终建立功业,功成名就。”以忠君形式出现的孝是此血亲之孝更看重的,它远远超过对父~的孝之~。为忠可以不孝,因为忠是更大的孝,不能因孝而不忠,因为只~不忠,就谈不~孝了。儒家是主张父为子隐,子为

~~

>> 阅读第3章 六、何为忠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