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无政府主义社会
江苏人刘师培是我国最早倡言无政府主义者之一,他后来投靠了清朝。广东人刘师复也是我国最早倡言无政府主义者之一,他于1914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于7月又成立了中国无政府共产党。
〈13〉中国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胡贻谷把英国人柯卡普所著的《社会主义史》翻译成中文,取名为《泰西民法志》,于1898年由上海广学会出版发行,1920年李季重译出版,指出:“马克思是社会主义史中最著名和最有势力的人物,他及他同心的朋友昂格思都被大家承认为‘科学的’和‘革命的’社会主义派的首领。”浙江人马浮1904年游德国柏林,初见《资本论》,惊为奇书而购阅,于1905年带入日本,并让日人传阅。同年他把书带回国,是第一个把原版《资本论》带入中国的第一人。孙中山与朱执信也在西方接受过马克思主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回国,在公开的演说中介绍了马克思及其著作《资本论》。朱执信则在1906年的《民报》上撰文《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中,称马克思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并称第一位革命家是马克思。同时,他还介绍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因此,毛泽东说:“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还是国民党在先。”另外,刘师培,刘师复,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等人都是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在当时的中国成立有许多的学习会和研究会,并创办有许多的刊物。同时,全国还成立有许多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号召的团体和党派。1921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一个以马列主义为号召的“中国共产党”,因为受到正在筹备成立现在的中国共产党者的打击、非难和暴力,而被迫解散。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于1921年7月1日,成立了第二个“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共产主义
理想的探索。
〈14〉中国的新村
新村运动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种,首先由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倡导实行。中国最早实行新村运动的是周作人,他在1919年3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日本的新村》介绍文章,同年7月,他去日本访问了新村,并加入新村还交了会费。1920年2月,周作人公开刊登启事,宣布“新村北京支部”正式成立,以他的北京住宅为支部地址。来仿者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4月17日,刚刚起草完建设新村计划书地27岁的毛泽东也访问了他的“新村”。毛泽东是“新民学会”的创建者,当时正在北京研究马克思主义,早在1919年秋,他就发表文章畅谈建设新村的设想:“合若干之新家庭,即可创造一种新社会,新社会之种类不可尽举,举其著者: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公共剧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合此等之新学校,新社会,而为一‘新村’。”1920年秋,毛泽东开始接受马克思的暴力学说,暂时放弃了创办“新村”。至于周作人的“新村北京支部”也仅仅是一个空名,不久,他也在一场大病后,失去了对新村运动的热情。
〈15〉广州公社
1927年12月1日,在广州成立的广州公社,是我国仿巴黎公社建立的第一个城市工农兵政权,它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种形式,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16〉香格里拉社会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河畔的香格里拉。”这是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于1933年发表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所虚构的一处乌托邦式的洞天福地,名叫香格里拉。该处终年**常住,和平,宁静,富足,美好,是令人悠然向往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在藏语为“心中的月亮”,我国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了香格里拉县。
〈17〉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的未来》
梁启超在小说中预测维新五十年后的中国社会,他用丰富的想象来描绘维新五十年后的中国,其时已进入大同社会,他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其对大同社会的见解,并把他心中的大同社会像画卷一样展现在世人
面前。
〈18〉中国其它理想社会构想
儒家提出“合大同,存小异”的“礼治”社会,一直被中国历代当作“正统”的统治思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孔子反对战争,推崇禅让制,主张“以德服人”,他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徕之,既来之,则安之。”他设想用礼乐和仁教来教化人民,从而到达太平盛世的理想社会。孟子反对统治阶级“独乐乐”,主张“与民同乐”,便能实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社会,他说:“以仁行德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主张“保民而王”,以仁德争取民心,统一天下。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理想社会,他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他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阵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向往的这种理想社会,实际上是使人类倒退回到愚昧落后的早期人类社会中,他的这种观点受到了司马迁的批判。《列子》描写了黄帝梦游华胥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心中所向往的太平盛事理想社会。
墨子提出了“兼爱”的理想社会,主张“泛爱”,“非攻”思想,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之法”,他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去除天下之害……”他还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并主张勤劳刻苦,反对声色逸乐,反对战争,提倡“摩顶旋踵,利天下而为之”的精神。
比较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商鞅,韩非,李斯,秦始皇所倡导的法制社会,他们主张法、术、势结合起来统一天下和治理天下,认为法制应当适合时代的要求,实际的权势比空头的仁义对治理天下更有效。提出“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故治国无法则乱……变法者因时而化。”
此外,我国还有王小波,李顺大顺政权的“均平富”理想。钟相,杨幺大楚政权的“等贵贱,均平富”理想。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均田免粮”理想。王夫之的“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理想等等。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国外的理想社会”内容快照:
『国外的理想社会』
4、国外的理想社会〈1〉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里描绘了一个由~英统治的社会模式,他构造了人类第一个理想的政治社会模式,在这个模式里,注重正义和道德的~神和谐的秩序。在书中他畅谈了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他提出了优生问题,节育问题,家庭~~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平权问题,~参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