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开始正式上课了。学校离姑妈家并不太远,步行大约只需十五分钟,又恰好途经小寒实习的医院。我每天上学放学路过医院大门时总忍不住扭头看过去,并搜索一番,假若瞥见一个护士,便以为是小寒了,一阵心欢。当发现认错人时,又敛了笑容,怅然而去了。
然而,我跟小寒尽管住在一起,可平时却很少见面。我每天上学早出晚归,当我清晨洗罢而去的时候,小寒还不曾起床呢,等到我晚自习回来,她又早睡下了,我是很少回去睡午觉的。因此,只有周末才能在一起,她又隔三差五地加班。
一个周末的上午,我独自在客厅做作业,庭院寂寂,悄然无声,惟两只麻雀忽上忽下,乍左乍右,在叽叽喳喳地乱叫。忽然听到钥匙开院门的声音,忙望过去,却是小寒。她似乎很开心,手交叉于背后,一跳一跃地进来了,马尾辫就左右交替地摆动。此时,地上的那两只麻雀忽地飞起,又散栖在葡萄藤上了。小寒顺着麻雀飞起的弧线仰头斜看去,好像发现有几个葡萄业已发紫,于是笑容可掬地走过去,踮起脚去够。摘了几颗,却还有几颗够不到,因此又搬来板凳,踩上去,终于摘了下来。然后就到水龙头下洗了洗,一边塞嘴里一颗,一边拉开堂屋的纱门。
“原来你在呀!”小寒本以为屋里没人的,却发现我在,于是似乎对自己刚才的摘葡萄一事感到难为情了,于是腼腆地笑道。
“嗯,做作业呢”我笑道,觉得小寒欠脚采撷葡萄时特别美,或许因为有葡藤与蕉叶映衬的缘故吧,好比绿水与荷叶对莲花的衬托。那幅《墨葡萄芭蕉图》应该把小寒画进去的。
“来尝尝葡萄”小寒把手中剩下的几颗葡萄全递给了我,笑道,“有几个熟了,被我摘了下来”
“不是天天看着我的墨葡萄谗了吧”我戏谑道。
“是是,呵呵”小寒笑道,“哦,对了,我把你送我的那幅《墨葡萄芭蕉图》贴在床头了,谢谢你啊,改天请你吃饭”
“我可以瞧瞧吗?”
“当然行啦,进来看吧”
我于是随小寒去她的卧室。刚迈入门,就闻到淡淡的清香,房间很窄小,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倒也古雅。案桌上摆列一排半新半旧的书籍,中外古今皆有。又一座小钟与一枚小圆镜,并不见任何化妆品。床也比较整洁,叠起的被子放在一头,另一头是一顶枕头和一本杂志,其上便张贴着我那幅小画,两端竟用彩纸裱上了,顿觉增色不少。我又惊又喜,于是笑道:
“你还真有办法,这样裱起来更好看了,我怎么没想到过!”
“比你聪明吧?笨猪!”我们此时已是很熟了,小寒又是极爱开玩笑的。而且,女孩子似乎都喜欢说人是猪,又时时加一“笨”字。
“小笨猪”我也戏说道。
“我是小笨猪,那你就是小小笨猪了。我比你大,廖阿姨不是说你该叫我姐来吗?记住了,以后叫我大姐”小寒拿腔作势,一本正经地说。
我一时无招,只有耍赖地说道:“什么大姐,叫我大哥还差不多,你看看你,小姑娘一个,连名字都带一个‘小’字”
“好呀你,没大没小的。那好吧,不叫也行,但我那顿饭可就不请了啊”小寒略带娇嗔地笑道,她看上去更美了!
她的娇嗔反而让我羞涩了,于是忙转变话题,指着案上的书说:
“你的书不少啊?”
“呵呵,也不多,有时逛书店,看见喜爱的书,不买回来就总不踏实,等买了回来,又不看了,真是书非借而不能读也”
“怎么你也喜欢琼瑶的书?”我随手抽一本,却是琼瑶小说。
“是女孩都喜欢”小寒笑道。
“是因为才子佳人式的浪漫吧?”
小寒笑笑,没有说话。
此时我又看到一本《红楼梦》,于是抽出来,翻了几页,说:
“你很喜欢看它吗?我也非常爱读的”
“嗯,不过这本是借同事的,我自己的在卫校时被同学传看丢了,呵呵”
“现在《红楼梦》可是真‘红’起来了,红学家也是比秋天雨后的豆芽冒出来得还要快,所谓的红学专著就更不用说了,到书店一看,整个书架摆得都是,而《红楼梦》却孤零零蹲坐在中间,好不可怜!”
“呵呵,好像现在谁把它读了几遍都可以成为红学家了。听说又有了什么秦学家,大谈起清史来,以致读者《红楼梦》一遍没读,或者读了一遍,又只看个热闹,而清史却了解了不少。还有研究所谓的人物原型的,据说十二钗都有原型。真是白痴,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人物形象是把很多人综合起来并加以虚构出来的,有的则完全凭空想象,哪有那么多原型可研究。而且,作者有很多寄托的东西是不需要读者知道,也不愿读者知道的,后人却去把他给挖出来,还添油加醋,这不成了好打听人家私事的,又爱到处混说的长舌男了嘛!”
“他们都把《红楼梦》评价得特别高,还有说要把它当作国书的”我说。
“谁说的?他以为像《论语》一样,半部就可治天下了啊,呵呵。其实,我也认为《红楼梦》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最高成就,但是读书应得其神,我发现所谓的红学家们根本就没把书给读懂,看似他们把它抬得至高无上,而实际上反而贬低了”
“这怎么说呢?”我不懂了。
小寒谈起《红楼梦》来很兴奋,此时见问,就又说道:
“就拿这个版本来说吧,前面的序言洋洋洒洒逾万字,但讲来讲去,无非说它是什么反封建,对女性的颂歌之类的,包括大学语文用书上的评价也无不如此,俗不可耐,我真怀疑搞文学的脑子是不是退化了,难怪那么温和的钱钟书先生都要忍不住开骂了呢”
这我知道,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小散文中说那些专门搞文学的反而文盲比较多,却也并不足奇,好比帝皇时代整天厮混在宫女堆里的偏偏是个太监,有机会却无能力。小寒不好意思说出这个妙喻来,我想笑,但忍住了,于是又问道:
“那你认为《红楼梦》伟大在什么地方呢?”
“我先问你个问题吧,你说人类历史那么久远,朝代,制度,生活方式等等,一切都在变,而惟一不变的是什么呢?”小寒笑道,俨然一个老师。
“人性应该是不变的吧,比如喜怒哀乐愁,嫉妒,吃醋,虚荣,而且我认为人类不变的主题就是命运与人生,亘古至今人们都在苦苦思索着人为什么要来这个世上,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人生有何意义?”
“你真是个好学生”小寒嘿嘿笑道。
“既然说对了,那就请小寒老师说说到底《红楼梦》伟大在何处吧”我也笑道。
“你这个小学生调皮,有这样喊老师的嘛,呵呵。《红楼梦》正是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们不变的人性,以及思索并悲叹了命运与人生这个大主题,所以它才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黯然失色啊,倘若它就是什么为了反封建的,那我们现在还爱读吗?岂不是贬低了它了吗?它固然是女性的赞歌,但这并不是该书的核心。想想,一个一生困顿,命运多舛而又有思想的人,当然会想到现实的残酷,但让他生在任何时代,都会面临一个特定的现实,所以他不仅仅停留在这肤浅的一层,他还会进而去思索着更深刻更永久的问题,那就是命运,人生,甚至整个宇宙。可他怎么也想不通,所以苦闷,如果想通了,或放浪不羁,或遁入空门,他也就不痛苦了。没有这些苦闷,而为了什么反封建或仅仅女性的赞歌,那就不可能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说了。又有说曹雪芹是什么伟大的思想家,预言家,还有什么家的,也俗得很,他就只是一个作家,把自己的苦闷写出来,并借此一叹而已。其实,《红楼梦》里面都说得一清二楚,只是所谓红学家们害了‘文盲’而辨清不了,或是自作聪明,硬是扭曲歪斜,望文生义罢了。《红楼梦》词曲道‘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这些都还不够明确的吗?而且,全书一开头就说无朝代年纪可考,诚然这也是逃避文字狱的一种手段,但主要不还是悲叹千古的人世吗?有些所谓的红学家真讨厌,连我都想骂了”
“你怎么骂?”我笑道。
小寒娇嗔地一笑,说:“张爱玲曾骂高鹗死有余辜,那我就骂那些人老不死”
说罢,我们就全笑开了。
我这次真是深深体会到了“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理性。我还想问问小寒对人人视为“书”的《金瓶梅》有何独见,但又羞于问。此时我忽然想起前天姑妈叫我没事时给菜浇浇水的,于是跑去浇水,小寒知道了,就也来帮忙。我用一个大桶提,小寒使个小脸盆端。我是第一次上屋顶,竟发现栽植了好几畦蔬菜,有葱,有韭菜,有辣椒,还有白菜,登时给人一种遁隐田园之感。
小寒没浇几盆水就累得气喘吁吁,香汗淋漓,我于是笑道:
“看怎样,这下甘作小妹妹了吧?大哥就是有力气”
“切,那你怎么不比绣花织毛衣啊?真是的!反正我比你大,按理也该叫我大姐,赖是赖不掉的”
此时,那两只麻雀围着我们跳来跃去,啄啄菜,又饮饮水,欢鸣声声,我一泼水,它们就忽地飞起,却落在了一套石桌石凳边,我一阵欣喜,指着向小寒道:
“这石凳真好,可以在上面吃饭”
“也可以下棋的”小寒笑道。
“对对,我有象棋的”
“是嘛,那有机会我们下棋吧”
“好呀,你会下吗?”
“看你说的,倘若参加比赛,我定能荣获亚军的——两个人参加的大赛”她朗朗地笑了
等浇好菜,刚想下去,小寒突然喊“快来,快来”,我就疑惑地走过去,却见她正手托着一个葫芦端详呢。我也非常的惊喜,就说:
“这小院好像专为我设计似的,不知还有多少我没发现的惊喜”
“看来凡是蕴含历史文化的你都很喜爱啊?”
“正是呢,关于葫芦的人和事还真不少。今天咱们来个特别的,在上面镌刻东西吧”
“你有工具吗”小寒问。
“有一套,我练过篆刻的”
“你真是比我想象的还要有才,你还有什么特长呀,都说出来吧”小寒用钦佩的眼光望着我,说。
“我还会弹琵琶,拉二胡,都是跟我舅舅学的,呵呵”
“果然还有,再有呢?”
“再没了,如果唱歌可以引来狼也算特长的话,那我就还有一个,哈哈”
小寒就被我给逗乐了,笑个不住,笑罢,她说:
“那你去拿刀,我们刻字吧”
我于是拿来刀具,拣个已熟而又有形的葫芦在上面镌了一个男子,身穿长衫,头戴毡帽,手拿竹杖,却又戴了一副眼镜,斜靠在岩侧;又同样用线条勾勒了一个女子,身穿曳地长裙,编俩长辫,耷拉在胸前,头上还戴了一顶簸箕似的帽子,手攀桃枝,斜睨前上方,神态悠闲。然后,我就又在人物的下角各镌一个小印,字是篆体,小寒瞅了半响,看不懂,就问道:
“你这刻的什么呀,人物看上去那么滑稽,字我也不认识”
我说:“这枚小印镌的字是‘萧珲人廖兄斯痕也’,那枚镌的是‘萧珲人章妹小寒也’”
小寒听了,且嗔且怪地说:“好呀你,气蛤蟆鼓足了气就要冒充青蛙啦?可你依旧没青蛙大”然后又转而笑道:“反正只有你一个人能看懂,说不定你镌的是‘萧珲人章姐小寒也’与‘萧珲人廖弟斯痕也’呢,呵呵”
然后,我就提着桶,小寒拿着盆下去了。我再也看不进去书,于是打开电视来看。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七”内容快照:
『七』
转眼~便到了国庆节,我们学校放了一周的假。由于从前从未长期地离开过家,故而已是十分想家了,于是打算回家一趟。小寒倘若回去,则与我同路,因此在几天前我便问她国庆节可放假,回不回家。“或许会放几天吧”小寒说,“到时排班~伦不到我的话我就回去。我已是近~月不曾回家了”我就以为小寒肯定会回家了,于是左等右盼,连最后几天~课也都心不在焉的,想象着与小寒一同回去的情景:我会替她背着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