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东海龙太子传奇 [目录] > 第1章

《东海龙太子传奇》

第1章开篇序

作者:佛光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以一部神话故事诠释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写在前面。

自盘古开天辟地之时,方自有所天有所地。而初时天地不稳,天时明时暗,地时高时陷。盘古心恻不忍,便牺自身之躯,化己而成天地万物。然在这天地之间,唯唯无有人种。惜盘古已化身而去,顿蹴之时再无能者而造人类。

幸甚而有,千万余载后,天地间生一法力大无边能者,乃女娲是也。女娲颇具慧眼,洞察这万千活物,虽各自生有所养,死有所归。而终觉其中有天大般憾事,无慧者之物居其中。故拟己身之像,捏掊土而成人。由此而弥盘古之不足。自此之时,天地间便生万物之大灵者——人类。

女娲观己此举,颇感足矣。而其实,盘古造天地,自有其本意,非女娲所能洞明。女娲此举,倒有六指之嫌,更是扰乱乾坤,颠倒太极。果不然,自人类初出之时,天便有漏缺之相,地更有凹陷之颜。女娲见此不免顿足而为其补缺,女娲炼石补天,方使日月而明,群星璀璨;涉水成海,方成地方缺而有补,高处**,地处成洼。如此劳苦一番,方算得小成,才稍稍而有稳于天地。

如此,人之而成,乃女娲之过也。掊土之中,自有恶性精灵,由此成人难免善恶不分,恶人者,已成恶。善人者,亦已成善。善恶共处其中,竟成天地之所万物。唉,本为混沌之态,念盘古之鲁莽,责女娲之凄凉,而成无太极之境界。

唯之不美,女娲便遣人中大灵者于其中而救人类,有耶稣,而成基督。然耶稣钉十字而去,至今仍不见其归,可见人之诸恶,不甚为此;有老君,劝世人归其道,而终难免一死;唯有达摩者,成己六道之说,为己轮回之态,更分善恶之别,劝人弃恶从善,改邪归正,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如此而成如来之大境界。

皆因盘古女娲之过错,而劳煞多少人,不免为之心揪,由此而成一文,责其过错:

“女娲最糊涂,全因他的太过孤独,无所抒发,而致像个无知的小孩儿,而造天地万物,来做自己的玩伴,以此来做拍手声掌的欢喜。又致太过好奇,拟己身之象而抓掊土成了人类,便似是做捏泥人而换得几两银子的买卖。正是他如此的无知,不知蛇的吐信眨眉之险恶,而促亚当夏娃的大错。虽女娲罚蛇子孙千代腹地而行,却难收“覆水”之过。人类至此而成千秋万代,无限循环,有始却难有终了。

女娲犯了错……

却苦了人类……

“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好精辟的一句话。想这在人间中的人们,又有谁能逃脱这句话的束缚?想此应有所缘由,女娲成人而有所思,而致传染给了人类,可算人类之福泽。思想的绽放而得成创造,有了黄氏之妻的蚕道,有了“燧木”的火道,有了仓颉的字道……人类自古而今,更是“道道”层出而不穷。而,又因“太极”之“道”,喜忧自当参半。人类有感而触,遇刺则觉疼,遇火则感烫,遇冰则为寒,而成不悦。在这其中,“情”字当属其首,得“情”者则是欢欣无忧,欣然乐哉。失“情”者则感慨万千,怅然若失,甚而痛悲欲绝。无“情”者则去六根,入空门而不出,欲得无念之欢。有感至此,倒是生出多少痴男怨女,鳏寡孤独……而致多少人为其生为其亡,为其欢为其痛。为此一字,终日奔波苦而不知其累,整日寻求多而不知其繁。爱了,欢了。恨了,痛了。得了,喜了。失了,悲了。哈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来又能有多少人真正看得明白?

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不得闲,不得闲,自不会有闲工夫来想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而反过来,即便是想得明白又能如何……

女娲多情,而人多情……

女娲便似那蜾蠃,而人类则是螟蛉。“蜾蠃”把带有思想的“毒针”刺进“螟蛉”的身体,而致成了一个个思想的个体。华夏内也许因为仓颉的出现而出现了字,有了思想便成了“文”,于此有了“文人”。提文人之故皆因其乃思想者的代表,算得精华。而又觉不该,借钱钟书先生之言:文学当摒弃,文人该奖励。想来是不该的思想文学是不该出现的。自需文人大脑中的思想作出选择的。如此之说女娲又犯了错,他那毒针似的思想全都注入了“螟蛉”的身体之内,“螟蛉”早已是麻痹的了,哪有几位是清醒的,便似那酩酊而又趔趄的醉汉……

女娲犯了错……

女娲不自知且自傲。想做人类之上者而又不知人类之繁杂。想让世人以“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来足自己之威望,却不想鲁迅先生一语道破其玄机:“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就须不死。”可见世间很多人并不买女娲的帐的。想来也是,女娲也许没有想到,但须“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并不能达到自己欲望的,世间之中又哪有这般容易的事?也许是女娲看多了君王统治臣民的事了,才有此一举,想来未免幼稚的很了。便算是耶稣的出世,又能如何,不过是多劳之举……

在这一方面,女娲又犯了错……

也许女娲爱热闹,觉得人间是个大舞台,定则是精彩纷呈了。又觉是梨园子弟,有白脸,有红脸,有小丑儿,有君子样的“正脸”……人与人的接触,摩擦,交融,碰撞,定则有吸引的乐趣了。而其实呢,又何必,来者来了,去者去了,欢喜了过去是悲哀了现在,愁苦了今时是崇欢了未来……来来去去,去去来来,感受得尽了便觉无趣。“茫茫着甚悲愁喜……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才子曹雪芹也许看得透了。“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多少跟头”,通了来了去了,难道女娲也想跟着“翻跟头”,还是不去为妙,只因:悲愁喜。

女娲还是错……

回到初端,女娲有愁苦在心,不易抒发,而成一念。还是错,自无一念而生烦恼,谬论!佛经云:“人最难摆脱的便是无谓的烦恼。”人之如此,由人而至女娲,亦是如此。当自静心之深处,如深水之静,方能了然。由己之烦恼而至他烦恼,岂不觉人是而己非么?错!

女娲错之多而不能词尽,只消一语而此便觉足也:女娲犯了错……”

所谓恶性精灵者,无非先恶己心之心,方致而成己身之行为之道。为此不免感怀一番,又成一拙文,念其过错,而使人心有所念,去恶而从善。而实则则本无鬼神之道,不过人之如此罢了,想来不免为之呵笑一声,乃取笑之意也:

“人之为人,之于各自的人生,都是希望一帆风顺的。而事实却并非人愿,故会生出许多的“枝杈”来阻碍一帆风顺的东西。人之本领有限,故有了寻得他人之助的想法。而人之思想丰富,竟也“造化”出许多本来虚无的东西来,把自己的意念强加于其中,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便是一一传将了出来。在这诸多虚无的东西中,神乎的东西却也是不少,故有了鬼神之说,有了佛道之分。在人们眼中,鬼神佛道的本领自然是要比人类强出许多的,故人们之中,大至达官贵族,小到平民百姓,都来顶礼膜拜,所为目的说白了也就只是一样,那便是乞求这些所谓“大本领”的“人物”能保佑自己,小到逢凶化吉,大到凌驾众人,也未不可。以上所说,可算得是人们之一概思想,想来不少人起码是这个样子的。

这样的事情自古代便是有了,到了现在更有加重而不见减的迹象。古代之人,对为典型的可算得是帝王对于上苍的膜拜了,这里这样说来倒是应该换个词儿了,换作“祭祀”。所谓祭祀的目的想必也是一律,无非是希望上苍能够保佑自己江山永存,世代相传,子子孙孙能够延续自己“烟火”,由此更显己之本领,算是没有折了祖宗的面子,故做起江山来也会安枕无忧了。帝王毕竟是帝王,所“崇拜”的不过只有上苍,其他诸如地位卑微的小神是不能算在其中的。因为在帝王心中,自己算得是真龙的化身,自己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神了,只不过是上苍的地位比自己更高些,故还是要来膜拜的。

而,平民百姓,是比不得帝王的。故,祭祀真神的时候定要多几许程序了,不仅需要祭祀上苍,连其他的神想必也应该来祭祀的。摆恭,上香,磕头,一番又一番的程序过后,方才算得完毕。这里不妨说一说这一道又一道的程序,摆恭者,无非是些瓜果肉类,而在这诸多东西中,肉类可算得上经典“进贡”者,由此可见那些所谓的“神”们也都是喜欢吃肉的。除了肉,神喜欢的东西就是香了,所谓香者,闻起来确实是很香的,想必是因为香是由松香所制有关吧。香所散发出的香烟,飘飘然然,若有若无,更是能衬现出神的神秘诡异来。在这诸多祭祀品中,有的人准备的高档精致,有的人准备的不过只能是像模像样了。因为人之不同,有的穷,有的富,故要是拿出东西来也定有所差异了。若是人人平等的话,我想每个人都是希望能拿出更多的东西来祭祀的,谁还不为自己保平安顺利呢?而话说反了过来,若真的是人人平等的话,那倒不用这些琐碎的程序了,反正大家都是一样,那还会有谁来准备这多余的东西呢?可见,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平等的。由此便可见一斑。到了这里,自己倒真的对有些人五体投地了,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神来,不光天上有神,天上的神可以来概括,有玉皇大帝,有王母娘娘,有太上老君,有太乙真人,更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真是令自己难以词尽。地上也是有神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土地神,一座山有一座山的山神,一条河有一条河的河神,大海里则是有龙王坐镇了,便算是一座井也会有一个井龙王来看管着,真真是博大精深。便算是在地底下,也是有神灵的,处统治地位的自然是阎王了,更有其他的一些菩萨也在地下“工作”,诸如地藏菩萨等等。若以非物质的东西来说众神,又有许多了,求财便去财神爷那里烧香,求子可以去二朗神那里,也可到观世音那里,求姻缘可到月老那里,也可寻求丘比特的箭,求长寿可到寿星那里,求富贵到禄星那里,求福自然是到福星那里去了……以上所述之神算是够多的了吧,但也只不过是中国所有。放眼整个世界,更会冒出许许多多的“神”出来,西方国家所倡导的至高之神当属宙斯了吧,其他之神如西西弗等神,更是难以举尽。宗教的创立也“创造”出不少的神来,有佛教的如来佛祖,各类菩萨等,道教的太上老君,也就是曾在人间有过生活的老子,至于如何成仙他日再议。基督教的上帝,更有他的儿子耶稣等。所有一切,都是神,都是人们心中的神。于是,都来顶礼,都来膜拜,都来乞求,都来“祈祷”,都来“祷告”,人们如此之诚恳,倒真得是令人心折。”

……

由此虽多矣,故需从一源头而起。天地之间,陆土为少而海水之多,故以此来叙四海中事。

由四海而为天地,由天地而成万物,故此而成拙书一部,名曰:东海龙太子传奇!以此来叙人间诸多繁杂事务。

详为细节如何,还请进书中一阅。

以上算作此书之序。

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1回庙会(一)”内容快照:

『第1回庙会(一)』

距离东海不远的一个地方,有一~城镇,名为郭辛镇。这~城镇算不得大,人烟却是鼎盛,经济并不萧条。在这城镇之中,建有不少的庙屋。一排又一排的庙屋连在一起,煞是好看。这些庙屋建筑特点大同小异,鸟瞰而来,多是琉璃瓦~,~脊形状。在这诸多庙屋之中,供奉着颇多的神灵,这些神灵多用泥像勾勒而成,有天界的诸多神和仙,亦有地界的诸多圣和灵,更有其他灵圣,真真是不能一言而概之。在这诸多庙屋之中,有一~庙屋

~~

>> 阅读第2章 第1回庙会(一)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